[中学联盟]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17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218677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联盟]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17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学联盟]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17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学联盟]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17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学联盟]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17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学联盟]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17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联盟]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17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联盟]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17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高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高 2014 级级 20162017 上期上期 10 月考月考语语 文文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命题人:陈玉婷 审题人:张和平第第卷卷 阅读题阅读题一、 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中国的户口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诸国征战,人口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之一,赋税、夫役、兵丁皆出于人口。秦国在商鞅的主持下,率先建立了严密的户口登记制度, “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禁止民众自由迁徒, “废逆旅” “使民无得擅徙” ,人民

2、不得已外出住店,必须持有官方开具的介绍信,否则。客人和店家一起治罪。秦国由此获得了强大的财税汲取能力和全民动员能力,在争霸中胜出。秦末,刘邦的军队攻进咸阳,诸将忙着抢金银财宝,萧何则抢先收缴了秦王朝的户籍档案。 “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也,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汉代继承了秦朝的全民户口登记制度,将全国的地主、自耕农、雇民、佣工、商人,全部编入国家的户籍,叫做“编户齐民” 。国家要求各县在每年的仲秋,都要进行“案比” ,更造户籍。户籍的登记信息包括户主姓名、性别、年龄、身份、籍贯,家庭成员的数量、性别及与户主的关系,财产(包括奴婢数目)等等,然后县衙将各户户籍造册上报

3、郡国,郡国汇总又上报朝廷,朝廷则设立“计相”与“户曹” ,管辖全国户籍。从法律意义上说,所谓“编户齐民” ,是指所有编入户籍的大汉居民,不论东西南北,不分男女老幼,都是国家的公民。公民一词早在先秦时就已出现,与隶属贵族的“私民”相对,意为国家的人。公民具有平等的权利与义务,其中最重要的义务就是向国家提供赋税与徭役。汉代实行过按家赀多少“算赀”的财产税,但主要还是征收人头税,包括向 15 至 56 岁男子征收的“算赋”和按户征收的“户赋” 。另外,每一个成年男丁还必须为国家服“正卒”役二年,戍边一年,并在本县服一个月的无偿劳役。汉代也限制自由迁徒,人户要迁移户籍,需经“乡啬夫”批准。脱籍流亡是触

4、犯法律的。“编户齐民”的出现,乃是中国自封建制进入郡县制的一大嬗变。在西周封建制下,是不存在全国性户籍制度的,全民登记户口,既不必要,也不可能。因为周天子除了保留王畿的土地,其余的大部分土地与人口,都分给无数的诸侯国。而诸侯也是只保留一小块封邑,将其余土地分封给各个大夫。也就是说,周天子能够直接控制的土地,只有狭小的王畿。虽然周朝设有“司民”之官, “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 ,但这里“书于版” (计入户籍)的人口,显然只是生活于王畿的臣民而已。至于各诸侯国的人口,诸侯也是管不着的。这样,经典封建制下的人口,分属于不同层次的贵族(周天子、诸侯与大夫) ,他们是各级贵族的“私民” ,

5、而不是国家的公民。这样的社会,也是一个多层次的塔状社会。先秦封建制瓦解之后,社会结构变得扁平化,不再有贵族,因而也不再有“私民” ,全体臣民都成了国家的编户齐民。这可以看成是时代的进步,因为编户齐民意味着将国民从隶属于贵族的人生依附状态中解放出来。但同时这也可能是一个历史的陷阱,因为失去了贵族这个中间阶层,国家直接统辖无数的编户齐民,极容易造成国家对国民的奴役和国民对国家的依附。(摘自户籍上的中国 ,作者吴钩)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最先建立了严格周密的户籍登记制度,要求出生的人及时注册,死亡的人及时销户。B秦国禁止百姓自由流动和迁徙,人民不

6、得已外出都要带着介绍信,店家如果让没有户籍的人住店,双方都要被治罪。C实行户口登记制度以后,秦国获得了人口资源的优势,兵源充足,财力丰厚,最终赢得了诸侯争霸的胜利。D汉代实行编户齐民制度,户籍管理更加详细、规范和全面;在逐级加强户籍管理的基础上,国家还设立了专门管理户籍的官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汉代向公民征收的赋税有财产税和人头税,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向 15 岁以上和 57岁以下的男子征收的“算赋”和按每户征收的“户赋” 。B在两周封建制下,国家的人口和土地被天子、诸侯和大夫层层分封,国家在客观上不具备实行全民户籍登记制度的可能性。C实行郡县制后,先秦及以前的贵族阶

7、层消失,塔状社会瓦解,社会结构变得单一,呈现出扁平化特点。D先秦时代,公民和私民都是国家的人,他们必须到当地的政府登记户籍,以便向国家尽赋税和徭役的义务。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刘邦的大军攻进咸阳时,萧何抢先收缴了秦国的户籍档案资料,这体现了他过人的政治远见。B从秦国与汉代的户口制度可以看出,国家所有赋税的征收与徭役的实现,都必须通过发达而有效的户籍制度来支持。C西周和汉代都是经典的封建制,都设有专门管理户籍和人口的官员,相比较而言,西周管理的人口数量比汉代少。D编户齐民制度一方面让许多奴隶获得了人身的自由,另一方面又让国民进入了另一种新的奴役状态。二、古代诗文阅

8、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苟晞,字道将,河内山阳人也。少为司隶部从事,校尉石鉴深器之。齐王(司马)冏辅政,晞参冏军事,拜尚书右丞,转左丞,廉察诸曹,八坐以下皆侧目惮之。及冏诛,晞亦坐免。惠帝征成都王颖,以为北军中候。及帝还洛阳,行兖州刺史。汲桑之破邺也,东海王越出次官渡以讨之,命晞为前锋。陷其九垒,遂定邺而还。后讨吕朗,破汲桑故将公师藩,败石勒于河北,威名甚盛,时人拟之韩白。封东平郡侯,邑万户。晞练于官事,文簿盈积,断决如流,人不敢欺。其从母依之,奉养甚厚。从母子求为将,距之曰:“吾不以王法贷人,将无后悔邪?”固欲之,晞乃以为督护。坐法,晞杖节斩

9、之,从母叩头请救,不听。既而素服哭之,流涕曰:“杀卿者兖州刺史,哭弟者苟道将。”其杖法如此。晞见朝政日乱,惧祸及己,而多所交结,每得珍物,即贻都下亲贵。兖州去洛五百里,恐不鲜美,募得千里牛,每遣信,旦发暮还。初,东海王越以晞复其仇耻,甚德之,引升堂,结为兄弟。越司马潘滔等说曰:“兖州要冲魏武以之辅相汉室晞有大志久令处之则患生心腹矣若迁青州厚其名号晞必悦。公自牧兖州,经纬诸夏,藩卫本朝,此所谓谋之于未有,为之于未乱也。”越以为然,乃迁晞青州刺史。越疑晞与怀帝有谋,使游骑于成皋间,获晞使,果得诏令,遂大构疑隙。永嘉五年,怀帝恶越专权,复密诏晞讨越。越与徐州刺史裴盾共讨晞。晞使骑收河南尹潘滔,滔夜遁

10、,及执尚书刘会、侍中程延,斩之。会越薨,盾败。诏晞为大将军大都督,督六州诸军事,增邑二万户。 (选自晋书苟晞传,有删改)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兖州要冲/魏武以之辅相汉室/晞有大志久/令处之则患/生心腹矣/若迁青州/厚其名号/晞必悦B兖州要冲魏武/以之辅相汉室/晞有大志久/令处之则患生/心腹矣/若迁/青州厚其名号/晞必悦C兖州要冲魏武/以之辅相汉室/晞有大志/久令处之则患/生心腹矣/若迁/青州厚其名号/晞必悦D兖州要冲/魏武以之辅相汉室/晞有大志/久令处之/则患生心腹矣/若迁青州/厚其名号/晞必悦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11、)(3 分)A“拜尚书右丞,转左丞”中“拜”指授予官职,“转”指平调官职,“行兖州刺史”中“行”指代理官职或兼职。B文中“河北”指黄河以北,与鸿门宴中的“将军战河北”中的“河北”所指范围基本相同,与现在行政区域“河北”不同。C“会越薨”中“薨”指王侯司马越的死。“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不禄,士曰死。”可谓“死”之等级森严。D“邑万户”指食邑万户。邑万户之人被称“万户侯”,泛指高官贵爵,作为封建社会一个特殊阶层,拥有很高社会地位。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苟晞治理政事有才华。他年轻时就被人赏识,先后担任过司隶部从事、尚书右丞、北军中候、兖州刺史、

12、东平郡侯等官职。来源:学+科+网 Z+X+X+KB苟晞带兵打仗有谋略。东海王司马越以苟晞为前锋征讨并平定汲桑,后讨吕朗,破公师藩,败石勒,时人把他比作韩信、白起。C苟晞治人执法很严明。其弟做督护时被砍头,之后他穿丧服去哭丧,吊祭时称杀弟弟的是我兖州刺史,哭弟弟的是我苟道将。D苟晞为人处事较圆滑。在朝廷政事混乱时,他担心遭到祸患,广泛结交朋友,每次得到珍贵物品,都快速运送,拿去巴结京城权贵。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固欲之,晞乃以为督护。坐法,晞杖节斩之,从母叩头请救,不听。(5 分) (2)公自牧兖州,经纬诸夏,藩卫本朝,此所谓谋之于未有,为之于未乱也。(5 分)

13、(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西台哭所思谢翱来源:Zxxk.Com残年哭知己,白日下荒台。泪落吴江水,随潮到海回。故衣犹染碧,后土不怜才。未老山中客,惟应赋八哀。【注】西台:为汉隐士严光垂钓处,诗人在此设文天祥神位。八哀:杜甫曾赋五言古诗八首,悼念八位文臣武将。8.诗的首联景物描写对全诗的情感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 分)来源:Z&xx&k.Com 9.从全诗来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 分)来源:学。科。网 Z。X。X。K(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一句一分)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1)韩愈在师说

14、中认为师生各有所长,可以相互学习,其原因是“_ _, _” 。(2)劝学里用成功雕刻金石的例子来说明在学习中坚持不懈的句子是“_ _, _” 。(3)杜甫的登高中,诗人用“_ _ _, _”直接抒发自己的多重愁苦,被宋代学者罗大经认为“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 。(4)明湖居听书写王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琵琶行中有类似描写“_ _ _, _” ,侧面显示琵琶女的高超技艺。(5)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_ _ _, _” 。(6)锦瑟中诗人化用庄周、望帝两个典故来营造朦胧迷离、悲惨

15、哀怨意境的句子是“_ _ _, 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断腿母狼邓 林外公是生产队的护林员,他和外婆住在黄巢坪山上的小木屋。木屋的四周有竹篱笆围着,种着玉米、番薯、青菜、萝卜,养着十几只鸡鸭。那天,外公外出巡山,走到白佛崖底时,听到了动物凄惨的叫声。过去一看,原来是一只被野猪夹夹住了后腿的狼。狼满嘴是血,一条后腿已经断了一截,脚爪子连着皮,和另一条腿一起,夹在野猪夹里。狼为了自救,活生生地咬断了自己的一条后腿爪子,正打算咬另外一条腿爪子。外公向来对狼没有好感,砍下了一棵小树做木棍,打算结果狼的性命。狼没有龇牙咧嘴,目露凶光,只是轻轻地哼哼着,眼里竟然流出了泪水。外公才发现,这是一只怀崽的母狼,从它那滚圆的肚子可以看出。外公对母狼有了怜悯之心,丢下木棍,试探着靠近母狼,狼也不挣扎它太疲乏了,怀崽加上失血过多,已完全没有反抗能力当外公弯下腰,用力掰开野猪夹,取出母狼那条受伤的腿时,母狼已经昏死过去。外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