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精品课件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57217104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5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登岳阳楼》精品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登岳阳楼》精品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登岳阳楼》精品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登岳阳楼》精品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登岳阳楼》精品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登岳阳楼》精品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岳阳楼》精品课件(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杜 甫,登 岳 阳 楼,知人论世,杜甫,字 ,河南巩县人,自号 ,因他做过工部侍郎,又称,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是 、 ,真实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和老百姓的疾苦,因而被称为“ ”,他与李白齐名,并称“ ”,被人誉为“ ”。,子美,诗圣,李杜,诗史,“三别”,“三吏”,杜工部,少陵野老,杜甫(712-770)唐诗人。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自幼好学,知识渊博,颇有政治抱负。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天宝三载(744)在洛阳与李白相识。后寓居长安将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的黑暗政治有较深的认识。靠献赋得始得官。及安禄山军陷长安,乃逃至凤翔,谒

2、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弃官往秦州、同古。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携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登岳阳楼,写作背景:,唐代宗大历三年()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读诗,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1、听读:字音和节奏,读诗,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ch,ts,读诗,昔闻/洞庭

3、/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ch,ts,二二一、二一二,读诗,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ch,ts,2、单读,读诗,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ch,ts,3、齐读,读诗,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

4、/北,凭轩/涕泗/流。,ch,ts,4、自由朗读,抑扬顿挫和舒缓轻重,5、背诵,3、齐读,2、单读,4、自由朗读,抑扬顿挫和舒缓轻重,1、听读:字音和节奏,读诗,置身诗境,1、在吟诵中感知诗歌意象及其特点,3、展示成果,洞庭水、岳阳楼 吴楚、乾坤 孤舟,2、借助联想和想象,置身诗境,描绘诗歌意象和画面,辽阔雄伟 开阔博大 孤单漂泊,早就听闻洞庭湖水的波澜壮阔,今天有幸登上了岳阳楼来一睹洞庭湖的雄姿。只见吴楚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一分为二,分布于东南两边,苍茫无际的湖面上,波浪一浪掀过一浪,向天边汹涌而去,大地长天、日月星辰日日夜夜在湖里浮荡着,景象壮美极了!回头想一想自己,亲朋故旧竟无一字寄给漂

5、泊江湖的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只小小的舟船上。透过这浩渺无边的洞庭湖,遥望关山以北,那里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一想到这,靠在窗轩之上的我不禁涕泪交流。,参考画面,你觉得诗歌的哪一联写得最好?试作简要赏析。,品诗,1、自主品析,、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品诗,2、深入透析:,、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最传神的两个字是?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景色特点?,品诗,“坼”:洞庭湖波涛万顷、巨浪千层,方圆数千里的江南大地訇然裂为两片,刹那间,乾坤摇动、天崩地解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浮”: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包容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

6、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气势磅礴,宏伟奇丽,景色特点:,已尽大观,后来诗人,何处措手。,明 王嗣奭,宋 刘须溪,气压百代,为五言雄浑之绝。,、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描写洞庭湖的千古绝唱,能够与之比美的,只有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中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所蕴含的复杂情感。,大历三年(768)冬,杜甫从公安(今 湖北公安)到达岳阳,到达之时正是深 冬。此诗为诗人晚年作品,是年(769)诗 人已五十七岁。当时,诗人处境艰难, 凄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加,再加 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 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诗歌先写登楼所

7、见,再写由此引起的身世之感,亲朋音讯全无,自己一身病痛,惟剩一条孤舟,然后由个人推及到国家,近十年的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此后,外族侵扰,藩镇割据,民不聊生,怎不令诗人牵肠挂肚? 因而这涕泪之中,有对亲戚朋友的眷念,有年老孤独的悲伤,有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也有无以报国的自悼。,身世之悲 家国之痛 忧国忧民,景,洞庭湖的广阔无垠,烟波浩淼与气势磅礴。,情,孤独凄苦漂泊忧国忧民,首联: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今上”交代时间, “岳阳楼”点明地点。,“昔闻”写从前对洞庭 湖光山色的仰慕,,此联写人生暮年竟能登上岳阳楼观赏洞庭湖的美景风光。,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

8、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颔联: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既是实写,又寓想像。,写景:,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无比壮阔而又生动。,颈联: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自己举目无亲,音信不通,年老多病,只能以孤舟为家;而落得如此境地,皆因战乱未平,国家多难。,写出了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这里,自己的孤寂与上联的湖阔雄伟形成鲜明的对比,愈益显出自已的痛苦之情。,尾联: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 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诗人凭轩老泪横流的,不仅有感于自已凄苦的身世,更重要的是纵目远眺,遥想北方边境,战乱未平,国家艰危,这才是诗人悲痛的真正原因

9、。,诗歌小结,本诗标题是登岳阳楼,但诗歌并不局限于写“岳阳楼”和“洞庭水水”。诗人摒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这首诗采用以乐写悲的手法,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浑厚深远;感情曲折真挚, 发飘零孤寂之悲衰,感战事乱离之不停,一唱三叹,令人扼腕。,意境:这首诗以其意境的开阔宏丽为人称道,而这意境是从诗人的抱负中来,是从诗人的生活思想中来,也有时代背景的作用。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景,写得那么宽阔广大,五、六两句叙述自己的身世,又是写得这么

10、凄凉落寞,诗的意境由广阔到狭窄,忽然来了一个极大的转变;这样,七、八两句就很难安排了。哪想到诗人忽然把笔力一转,写出“戎马关山北”五个字,这样的胸襟,和上面“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写自然界宏奇伟丽的气象,就能够很地上下衬托起来,斤两相称。,唐庚子西文录中评价登岳阳楼 :“ 尝过岳阳楼 ,观子美诗,不过四十字耳,其气象闳放,涵蓄深远,殆与洞庭争雄,所谓富哉言乎者。太白、退之辈,率为大篇,极其笔力,终不逮也。杜诗虽小而大,余诗虽大而小。”,迁移拓展,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开元二年,

11、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李白登岳阳楼赋诗,使岳阳楼更添一层神秘色彩。,1、颔联的两句诗中,诗眼分别是哪两个字?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2、颈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突出了岳阳楼的什么特点?试作简要赏析。,思考,1、颔联的两句诗中,诗眼分别是哪两个字?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引”和“衔”。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途中的喜悦之情。 “引”形象地写出了大雁懂得人情,把愁心带走的情境;“衔”形象地写出了山懂得人的心意,把好月送来,与诗人共享欢乐的情境。,夸张地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特点,想象奇特,在云间“下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2、颈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突出了岳阳楼的什么特点?试作简要赏析。,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