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新课标高考 古代史二轮复习 宋元时期通史复习:弱而不贫的宋朝(学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215494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新课标高考 古代史二轮复习  宋元时期通史复习:弱而不贫的宋朝(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年新课标高考 古代史二轮复习  宋元时期通史复习:弱而不贫的宋朝(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年新课标高考 古代史二轮复习  宋元时期通史复习:弱而不贫的宋朝(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年新课标高考 古代史二轮复习  宋元时期通史复习:弱而不贫的宋朝(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年新课标高考 古代史二轮复习  宋元时期通史复习:弱而不贫的宋朝(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新课标高考 古代史二轮复习 宋元时期通史复习:弱而不贫的宋朝(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新课标高考 古代史二轮复习 宋元时期通史复习:弱而不贫的宋朝(学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宋代完整意义上的宋朝指的是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汴京(今开封)建立的宋朝以及靖康之变后1127年赵构在临安(今杭州)建立的宋朝。历史上把这两个有继承关系的王朝分别叫做北宋和南宋。由于宋王朝没有完成国家的统一,与并立的民族政权辽、夏、金的斗争中又处于下风,因此长期被认为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时代。但是这种认识在悄悄发生改变:宋代是我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在与其他民族政权交往中表现了“弱”的一面,在政治制度、经济生产生活、思想文化科技等方面则显示了空前的强盛和发达,可以说是弱而不贫。宋代历史知识错综复杂,很多历史现象与现代有相似性,所以也成为高考命题比较关注的目标。、 考点梳理

2、(一)承前启后的制度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1)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为了解决唐末五代以来地方割据问题,宋太祖大力加强中央集权。收精兵:将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地方精兵充实中央禁军;把禁军分别划归殿前司、侍卫马1军司、侍卫步军司统领,但发兵权属于枢密院,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利于皇帝的集权。削实权:削弱或剥夺地方节度使、州郡长官和武将的权力。规定所有州直属中央;派文臣担任地方长2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有权直接奏事于朝廷。治钱谷:中央在各路设转运使,规定地方赋税除留下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由转运使全部运送3中央。这就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消除了地

3、方割据的危险,维护了国家的安定和统一,但是也带来军队调动不灵,战力下降,政府机构臃肿,地方财政困难等问题。(2)中央机构的变化唐朝后期,中书省和门下省逐渐合署办公,成为了一个机构,这样草拟诏书和审核诏书的权力同属于一个部门了。宋朝建立后,在继承这一制度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为了避免相权过大威胁皇权,采取设立副相分割相权的方式: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主管三司(度支、盐铁、户部)的三司使掌管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军权归属枢密院的长官枢密使。宋朝把相权由三省六部时人数分割互相制衡的体制发展到权力结构本身的分割。相权被一分为三,便于皇帝总揽大权。(3)地方行政机构的变化唐代的“道”与汉代

4、的“州”都是由监察区演变为行政区的,但唐代的“道”是以监察和军事合成演变,因此有更大独立性,很快成为割据一方的政治势力。宋初鉴于唐末五代之祸,由中央直接统领州、府、军、监,州、府、军、监是同级行政机关,只因职能有别而称呼不同。后来州、府、军、监总数达300多个,中央直接统领不现实了,又在府州之上增加路一级行政单位,形成路、府(州、军、监)、县三级制。1、科举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宋代科举考试制度比唐代严格,范围和规模都有所扩大。、1、考试程序分为乡试、省试、殿试三级,殿试成为定制,录取权由皇帝掌握。、2、考试科目减少,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的科目。、3、考试方法上实行“糊名法”,防止考官舞弊。、4、录取名

5、额大增,考试及第后便可做官,不必再经吏部加试。科举制的发展,有利于文化的繁荣,为官僚队伍提供了高素质人才,加强了中央集权。1、 王安石变法(选修一)王安石变法又称“熙宁变法”,在中国传统的史学评论中是基本被否定的。对此评价的转机出现在近代,当时国人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急欲变法而富国强兵,遂使商鞅、王安石等改革家得到了肯定的评价。对王安石评价最高者莫过于梁启超:“若乃于三代以下求完人,唯公庶足以当之矣。”(1)背景社会矛盾激化:土地兼并严重造成无地的农民发动起义;与其他民族政权的斗争大多失利;改革1派与守旧势力的对立激烈。宋初加强集权的措施带来副作用:“三冗”现象;机构臃肿,效率低2下;军队无战

6、斗力;政府财政负担过重。庆历新政失败为进一步改革提供了经验教训,也说明改3革十分必要。宋神宗启用王安石,支持改革。4(2)内容(学生不仅要记住每条内涵,还要了解实施的情况及其原因)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他吸取庆历新政的经验教训,不再尝试政治改革,而是从“理财”入手。主要措施: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1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改革科举整顿太学1112(3)评价:王安石变法是北宋统治阶级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是封建生产关系的调整。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由于一些主观和客观的原因,最终失败。(二)变革创新的经济1、经济重心的南移经济重心的转移是不同历史时

7、期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的。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转移呈现由北向南(由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及以南)、由内地向沿海逐渐转移的规律。(1)原因:北方战乱多,南方相对稳定北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力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123环境优越。(2)过程:先秦到东汉:以黄河流域为主的北方农业区居于全国经济中心地位。三国两晋南12北朝时期:特别是在东晋南朝时期北方战乱,大批劳动人民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江南的农业得到开发,南北经济趋于平衡,为经济重心南移打下了基础。隋唐时期:3江南的土地资源进一步得到开发,南北两大经济中心形成。安史之乱以后,南方经济开始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时期:经

8、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了南方。“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标志着4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南方最发达的江浙地区长期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明清时期:南方的经济5重心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2、商业领域的新变化宋代在商业领域出现了新的气象,被一些史学家称作“商业革命”。虽然这场“革命”没有引发整个社会结构的彻底变革,但是也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思想文化产生了不小的影响。(1)、商品交易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坊市”制、“日中为市、日落而散”的规定逐步消失,草集、夜市更加普遍。(2)、城镇大量涌现,城市经济职能增强,出现“四大商业名镇”。(3)、纸币出现:北宋的“交子”,南宋的“会子”。(4)、商税成为政府重要的财源。(

9、5)、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可以读书并参加科举考试,考中可以做官。(6)、宋代手工业部门已有很强的商标、广告意识。(7)、民族贸易和对外贸易发达。3、海上贸易的发达(结合地图学习)两宋时期,北方为少数民族政权控制,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与外部交往的途径断绝,因此两宋政权特别是南宋政权积极发展海上贸易。宋朝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北宋在广州设立市舶司,负责对外贸易并征收商税。南宋政府在一些城市设立蕃坊供外商居住;泉州是当时最大的国际贸易港。中国的瓷器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世界各地。(三)辉煌灿烂的文化宋代为抑制军阀势力的滋长,广泛吸取文人参与政治,造成宋代重文轻武的特色,也间接地促进了文化的繁荣。1、儒学的复兴

10、:理学理学是儒、佛、道三家融合的产物。儒学从佛教道教中吸取自身缺乏的内容,完成了更加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成为新儒学。它与汉唐儒学相比,不以“五经”为中心,而是以“四书”为中心;它不注重对儒学经典的语言文字研究,而更注重经典的义理,并坚持“道统论”;它建立了庞大的思想体系,改变了以往儒学缺乏体系的形象。(1)、理学产生的背景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的发展冲击着儒学的正统地位。 1传统儒学缺乏佛道关于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2儒、佛、道在反复辩难中相互吸收,“三教融合”弥漫在社会生活各领域。3唐宋时期一批儒学家兴起“儒学复兴运动”。4(2)、程朱理学北宋的“二程”(程颢、程

11、颐)对理学发展起了突出作用,南宋的朱熹继承“二程”的思想并成为集大成者。后人将他们的学说称为“程朱理学”。“理”是宇宙本源,先有“理”后有“物”。1“三纲五常”是天理,要“存天理,灭人欲”。2“格物致知”的认识论,目的是“明道德之善而非科学之真”。3程朱理学在南宋后成为官方哲学,朱熹编订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科举考试的教科书,学说在海外流传,形成“朱子学”派。(3)、陆九渊的“心学”南宋的一些理学家反对程朱理学求理的繁琐方式,提出“心即理也”的思想,这种思想被称作“心学”。其中以陆九渊的思想最为典型。心是天地万物的本源,理在心中。1提出“发明本心”的求理方法。2明朝的王阳明继承发展了他的思想,后人

12、将他们的学说称为“陆王心学”。2、文艺的世俗化现象中国商业的迅速发展和商业城市的崛起,虽然没有引起思想和政治的巨变,但是在文学和艺术领域表现的较为明显,那就是文学艺术的平民化、世俗化。(1)、“词”的兴盛“词”又被称为长短句,唐末出现,在宋朝达到鼎盛。兴盛的原因:词本身句式通俗灵活,易于表达情感;宋朝商业的发展、商业城镇的兴起、市民阶层的1壮大;两宋社会矛盾尖锐,为词的创作提供了题材,同时也提供了市场。兴盛的表现:出现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和作者(略);分成豪放派和婉约派。2(2)、话本小说的出现伴随商品经济的发展,两宋的城镇化数量和质量都是空前的。市民社会的环境比单纯自然的乡村生活远为复杂。生活的

13、复杂与不稳定造成命运的偶然性,这给小说中“矛盾冲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正所谓“无巧不成书”,话本小说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出现了(3)、风俗画盛行宋代,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阶段,画学兴起,风俗画成为最大亮点。伴随着商业兴盛,城市发展和文化的普及,民间文化日益繁荣,出现许多描绘民间风情的绘画作品。代表作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2、科技突破与外传(1)、三大发明的完善与外传指南针在宋代广泛用于航海,宋元时期,指南针传入阿拉伯,其后更远传至欧洲,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火药发明于唐代,宋代改进后用于战争,南宋时出现火药武器,蒙古大军西征时将火药制造和使用方法传入西方,使战争的方式发生

14、变革。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宋元时期东传朝鲜、日本,西传欧洲,推动了欧洲的文艺复兴。(2)、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梦溪笔谈北宋科学家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总结了我国古代主要是北宋时期的许多科学成就,是我国和世界科技史上的重要作品。被英国学者李约瑟成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二、考题辨析(以2014、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为例)1、(2014年全国新课标I第26题)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解析:考查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的关系。战国儒学在人性上分成以荀子为代表的“性恶论”和以

15、孟子为代表的“性善论”两派。汉代董仲舒继承了荀子的思想,因此在治国上主张“礼法并用”。宋明理学家认为儒学的正宗是孟子的学说,注重“心性之学”,同时又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可以得出他们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后来受环境影响,善的一面被蒙蔽,表现为恶的人欲。因此选择D项。2、(2014年全国新课标II第26题)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解析:考查宋代货币及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据题干“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

16、富民十六户主之。”可知:交子是由民间富户私自发行的,主要是交易功能,因此选A.。B项描述的现象产生在交子出现后,C、D两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3、(2015年全国新课标I第26题)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解析:考查宋代经济重心的转移。A项有较大迷惑性,东南沿海民间崇拜得到政府认可与政府的海洋政策无必然联系。B项属于望文生义,宋代理学影响很大,妇女受“三纲五常”影响地位不高。从“经济决定政治和思想文化出发”,东南沿海的民间文化得到政府的重视和认可是因为这一地区在全国的经济地位上升,因此选C。D项属史实性错误,朝廷鉴于东南经济重要性,为了安定此地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