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电接口工程施工工艺流程、质量卡控要点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7214831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3.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电接口工程施工工艺流程、质量卡控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四电接口工程施工工艺流程、质量卡控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四电接口工程施工工艺流程、质量卡控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四电接口工程施工工艺流程、质量卡控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四电接口工程施工工艺流程、质量卡控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电接口工程施工工艺流程、质量卡控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电接口工程施工工艺流程、质量卡控要点(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电接口工程施工 工艺流程、质量卡控要点,一、桥梁接触网基础施工,1、工艺流程,选择基础类型(根据接口图纸确定),确定基础位置(里程),确定基础预埋钢板和螺栓型号,通过定位模具将预埋钢板2与螺栓焊接,将焊接好的接触网基础在箱梁上定位,检查焊接基础的螺栓间距和垂直度,确定基础距箱梁中心距离,确定基础顶面高程,确定基础螺栓外露部分,螺栓上端定位钢板的固定,基础螺栓间距和垂直度的复核,基础内混凝土的浇灌,各项指标的检查记录,混凝土凝固后取出定位钢板,并对螺栓涂油包扎防护,确定基础整体扭转位置,2、技术要求,2.1 桥梁上接触网基础类型: 支柱基础:QJ-A1、QJ-A2、QJ-B、QJ-C 拉线基

2、础:QJLX-1 2.2、接触网支柱基础预埋件 接触网支柱基础预埋件有:预埋钢板1、2,支柱基础螺栓M39, 拉线基础螺栓M24。基础螺栓采用Q345号钢,螺栓、螺母、垫圈及预埋钢板均应作防腐处理。每根支柱基础螺栓应配3个螺母、2个垫圈,每根拉线基础螺栓应配2个螺母,1个垫圈,注意妥善保管螺母和垫圈,今后需移交四电施工单位。 各类接触网基础螺栓、预埋钢板的规格尺寸如下表:,2.3接触网支柱基础模型板图,A型法兰盘,B型法兰盘,C型法兰盘,拉线基础 预埋钢板,2.4、主要技术标准,3、施工要点 3.1材料选取 按设计选择合格的钢板和螺栓,严格要求厂家按精度加工,支柱基础螺栓直径为39.00mm,

3、预埋钢板1和预埋钢板2的螺栓孔直径为40mm,螺栓孔间距偏差不得大于0.2mm。(基础锚栓全长855mm) 3.2螺栓间距的控制和基础定位 根据工艺特点,分加工和安装两个步骤控制螺栓间距,逐步达到螺栓间距偏差1mm的标准。 3.2.1螺栓焊接模具的控制 为确保基础螺栓间距、垂直度合格,必须制作螺栓焊接加工模具平台。平台分为三层,利用螺栓孔为40mm的钢板焊接成型,钢板必须确保水平,螺栓孔上下中心线垂直对齐。 3.2.2螺栓焊接控制 将预埋钢板2放置在模具顶层,垂直向下穿入螺栓,检查钢板水平度、螺栓垂直度及螺栓间距符合要求后开始焊接,焊接应按前后左右对称点焊,确保螺栓始终处于螺栓孔中间位置。焊接

4、完成后,应复查基础螺栓间距和垂直度。,现场焊接照片如下:,3.2.3 基础定位的控制 基础就位后,应测量基础距线路中心的距离,基础顶面高程,基础的整组扭转度,螺栓间距和垂直度均应满足误差要求。 3.2.4 浇制过程的控制 为确保浇制过程中螺栓间距不超标,必须在基础顶层固定一块定位钢板。定位钢板应放置水平,并在其四个角上分别采用上下2个螺母锁紧。浇制前,采用自制塑料检查模具再次检查螺栓间距,符合标准后方可开始浇制;浇制后再继续用塑料检查模具复查,不符合标准的在混凝土凝固前进行适当调整。待混凝土凝固后,方可取下定位钢板。 注意:定位钢板和自制塑料检查模具的螺栓孔尺寸不得大于40mm。,3.2.5

5、螺栓的防护 基础浇制完成,取除定位钢板后,应及时清除螺栓表面的附着的杂物,并对外露的螺纹涂黄油,包扎胶带进行防护,以免锈蚀。 3.3 主要质量控制点 1、螺栓、预埋钢板、定位钢板、定位模具、自制塑料检查模具的规格、型号及材质的控制; 2、基础中心距箱梁中心:5650mm(可以通过测量基础外侧螺栓距桥梁翼缘板边缘的距离115mm控制); 3、纵向跨距允许偏差:500mm; 4、螺栓间距: 1mm; 5、螺栓外露部分防护; 6、支柱基础螺栓外露基础面(螺纹长度):190+5mm; 7、拉线基础螺栓外露基础面(螺纹长度):100+5mm; 8、预埋螺栓与基础水平面垂直:1mm; 9、拉线基础方向正确

6、,并与下锚支柱基础位于同一片梁上;,10、拉线基础设置于距下锚支柱基础7m处,拉线基础中心距梁端不得小于0.5m。(拉线基础锚栓全长820mm),二、隧道槽道施工,1、工艺流程,确定槽道安装位置,选择槽道型号,槽道组装焊接,槽道位置的检查确认,选择槽道型号,槽道与钢筋网的连接,槽道后部锚杆与防闪络接地钢筋焊接,取出槽道固定点的发泡填充物,台车移动就位,T型螺栓与台车连接固定,锁紧T型螺栓使槽道与台车密贴,二衬混凝土浇制、脱模,清理覆盖在槽道表面的混凝土,填补固定点处的发泡填充物,各项技术参数检查记录,2、技术要求,2.1槽道型号选用及数量表,2.2主要技术标准,2.3接触网预埋槽道控制标准图示

7、 嵌入施工误差-5mm,倾斜施工误差:单独槽道倾斜施工误差3mm;两槽道倾斜施工误差螺栓方向延伸1000mm,间距误差12 mm。,平行施工误差:每1000mm平行间距误差5mm,垂直或平行线路施工误差5mm/m,垂直线路方向施工误差,槽道组间距误差: 槽道组间距1.9m, 允许误差10mm; 槽道组间距1.9m, 允许误差40mm。,3、施工要点 3.1 槽道定位前的准备 (1)检查槽道内发泡填充物的完整状态,如有残缺应进行填补。 (2)对于两根一组的槽道,应根据设计要求的槽道平行间距,用钢筋焊接牢固。焊接钢筋的等效截面为不小于16的圆钢。 (3)依据台车模板上槽道的设计要求位置,在模板台车

8、上开螺栓二次定位安装长孔,每根槽道上固定点建议为两处(槽道两端部各一处),隧道顶部2.5m的弧型槽道固定点建议为三处(槽道两端、中间各一处)。 (4)二次定位安装长孔的开孔原则:应结合所有槽道预留台车模板布置图进行统筹优化,减少模板开孔数量,应避开台车模板的加固支撑、顶升固定点及各种连接结构;应严格控制槽道距台车边缘的距离。槽道距离施工缝的距离不小于80cm。 3.2 槽道施工方法采用衬砌台车模板开二次定位孔螺栓定位法 3.2.1槽道一次定位 (1)绑扎第二层网片钢筋后,按照设计位置测量出槽道布置位置,在钢筋网外层将事先焊接好的成组槽道就位。,(2)在槽道后部锚杆处,垂直槽道方向,间隔绑扎几根

9、钢筋,长约30mm,将锚杆和短筋绑扎固定在钢筋网上。 (3)根据接地要求,将槽道锚杆与相应的接地钢筋可靠焊接。 (4)将槽道与模板固定点位置(开孔位置)的发泡填充物扣除。 3.2.2槽道二次定位 (1)台车移动就位到指定位置后,油缸顶升拱顶、拱腰模板到位,与网片钢筋上固定的槽道接近贴住后,通过二次定位孔,找到并调整槽道位置。 (2)将T型螺栓穿过钢模板上的二次定位长孔,放入槽道,水平旋转90度,将螺母扭紧,使槽道紧贴模板,进行模板上精确的二次定位。 (3)对模板上开的二次定位孔需要采用可靠的封堵,避免出现漏浆,造成脱模后外观缺陷。 3.2.3浇筑及脱模 (1)台车模板封堵完后,进行二次衬砌浇注

10、。 (2)衬砌脱模:T型螺栓螺母松开后,打开开孔封堵,旋转T型螺栓90度取出螺栓,收回模板脱模。T型固定螺栓、螺母可重复使用。,(3)清除覆盖在槽道上的混凝土。 (4)将槽道固定点处重新填补上发泡填充物,做好后序养护工作的保护。 3.2.4注意事项 (1)预埋槽道的锚杆与钢筋网片冲突时,不允许切断锚杆。槽道内发泡填充物在检测试验和接触网安装阶段时方可剔除。 (2)衬砌台车组装前,在衬砌模板上精确定位滑槽固定孔的位置。尽可能缩小固定孔的尺寸,满足螺栓通过即可。 (3)施工衬砌时准确定位,经常进行校对模板。 (4)当接触网下锚(对应槽道C/D/E/G)位于、级围岩及级围岩二衬为素混凝土地段时,应对

11、槽道基础进行加强,并确保每根弧形槽道锚杆与衬砌结构的三肢钢架进行可靠焊接,直形槽道锚杆与三肢钢架及单层钢筋网进行可靠焊接。 (5)施工完毕台车前进时,立刻对槽道周围混凝土进行清理,确保槽道内部的清洁,并准确复测位置误差,详实记录。,三、接地端子预留,1、接地端子预留位置及要求 1.1简支梁梁上小里程端位于通信信号电缆槽底的接地端子最终表面露出桥梁面应控制在2mm以下。接地端子应直接浇筑在混凝土结构内,表面与结构面齐平。接地端子预留位置应符合设计标准。(接地端子设置位置参考铁路综合接地系统通用参考图)梁部一共设置8个桥隧型接地端子,分别为梁部两侧防撞墙上两个、通信信号电缆槽内两个、声屏障基础上两

12、个、梁体底部两个。这些接地端子均设置在梁部的小里程端,并且通过梁体结构钢筋可靠连接。,1.2桥墩墩帽的大里程端设置两个接地端子,用于与梁底接地端子连接:在每个桥墩垂直与线路方向的大里程侧面、距地面-200mm处,设一个不锈钢基地端子(水中墩除外)供测试之用。设置位置参考铁路综合接地系统通用参考图。 1.3路基在施作接触网支柱基础时,接地端子应直接浇筑在混凝土结构内,表面与结构面齐平。(接地端子设置位置参考路基接触网基础合福客专施(房)-2001),1.4路基上每个接触网基础处的通信信号电缆槽内侧壁预制接地端子,供接触网支柱基础(接地极)及轨旁设备接地连接。 1.5从隧道进口2m处开始,在两侧通

13、信信号电缆槽底部,每间隔100m设置一个接地端子,小于100m的隧道在中部设置一处。 从隧道进口2m处开始,在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靠侧沟侧壁及靠近线路外缘侧壁上,每间隔50m各设置一个接地端子,小于50m的隧道在中部设置。(设置情况如下图),1.6在每个专用洞室、变压器洞室内壁壁上设置2个接地端子,接地端子用16连接钢筋与通信信号电缆槽侧壁纵向接地钢筋连接。(连接钢筋的净保护层不小于5cm,接地端子距洞室底板高度为20cm)供洞室内设备、设施接地。,四、电缆过轨预留,1、电缆过轨预留位置及要求 1.1过轨管内壁光滑并通畅,过轨材质需符合设计要求(镀锌钢管,厚度4.0mm),过轨钢管数量及内径需符

14、合设计标准。过轨管位置与设计图低上一致,过轨管埋设时两端应用泡沫填充剂或软布等封堵,并在每根管中预设两根4mm不锈钢铁丝以便穿缆,两端余量不小于1.5米。通信、信号的过轨管与电力、接触网的过轨管之间的距离不小于400mm。 1.2路基段过轨及手孔预留要求参考四院京福指联【京福闽赣】39号、四院京福指联【京福闽赣】49号、铁路路基电缆槽 通路(2010)8401等资料。 1.3站场四电过轨管及手孔设置位置、数量参考各车站过轨设计图。,4.4隧道洞室处过轨设置如下图参考图纸隧参05。,五、锯齿形槽口及电缆上网 预留孔,1、锯齿形槽口预留要求 1.1始终应为纵向两片梁同时预留槽口,锯齿形槽口预留在箱

15、梁梁端(锯齿孔深度为20cm宽40cm)。锯齿形槽口预留目的为方便电缆上下桥连接设备需要。,1.2矩齿形槽口绝对不能在一片梁,严禁出现下列情况。,2、电缆上网预留孔预留要求 2.1电缆上网预留孔中心距支柱基础中心距离为1.5m,孔径为100mm。上网电缆预留孔下图所示(接触网上网电缆预留孔位置参考XX桥接触网基础预留接口设计图、中铁四院四电接口交底资料、供电线电缆上桥结构图)。,六、电缆爬架预留,1、预留电缆爬架目的、基本原则 1.1 桥梁地段箱梁、桥墩预留电缆爬架槽道的目的是满足电缆上、下桥的需要。 1.2 桥墩及梁上安装电缆爬架条件的滑道。在桥墩上、下行侧,大、小里程方向各预留一组滑道,共

16、四组。滑道横向布置,每个滑道沿桥墩竖向间隔1.5m,滑道宽度0.5m。爬架槽道为EHMQ-31型槽道,槽道长度500mm。 1.3电缆上下桥爬架槽道、锯齿孔、电缆预留孔预留位置参考设计院下发桥墩电缆爬架预留一览表、桥梁接触网基础接口设计图、供电线电缆上桥结构图)。 1.4预埋爬架槽要求以下图为例,2、 爬架预留注意事项 2.1若通信、电力引下的桥墩设置在水道的防洪堤以内,可以取消该处梁端设置锯齿形槽口、箱梁及桥墩预留装设电缆爬架的条件,不设通信、电力引下。 2.2 沿桥墩上下桥的电缆应采用钢槽防护。应保证槽道预埋的强度、防腐、美观要求,保证同一高度的两根槽道尽量水平;同时还应保证槽道的使用要求

17、,不能嵌入混凝土,不能扭转、变形等。信号中继站处要求预留上、下桥梁通道,以满足信号维修需求。,七、电缆槽预留,1、电缆槽预留要求 1.1电缆槽位置及尺寸、电缆槽盖板尺寸及开启孔应符合设计要求,参考路基、桥梁、隧道、车站等不同地段电缆槽通用图。 1.2电缆槽采用通信信号共槽、电力分槽形式;路基上通信信号槽与电力槽采用钢筋混凝土整体预制,中间采用隔板隔离。 1.3路基电缆槽应采用集中工厂化预制。电缆槽泄水孔应预制成孔,其他预留孔可现场集中机械钻孔。 1.4电缆槽外观质量:电缆槽内壁平顺光滑,电缆槽壁无破损、无裂纹,槽底平整,无杂物。 1.5过渡段电缆槽宽、深采用均匀渐变的方式;路基与桥梁、隧道结合部平顺,弯曲角度不小于120。电缆槽的排水由站前专业统一考虑。 1.6电缆槽盖板无扭曲、破损、裂纹和掉角等;电缆槽与盖板吻合,电缆槽盖板合槽灵活。 1.7 隧道内电缆槽和引入洞室机房的电缆槽道和盖板应保持水平平滑连接,如电缆槽和洞室引入槽衔接处有过排水沟则需采用引槽解决过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