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设计概论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7214463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PPT 页数:163 大小:32.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用建筑设计概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63页
民用建筑设计概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63页
民用建筑设计概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63页
民用建筑设计概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63页
民用建筑设计概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用建筑设计概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用建筑设计概论(1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筑功能及建筑构造分析,模块十二 民用建筑设计概论,模块十二 民用建筑设计概论,知识目标:了解建筑平面的组成和平面设计的内容;理解建筑空间及组合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理解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的原理和方法;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技能目标:识读建筑工程图,理解建设设计意图和理念;掌握民用建筑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课时建议8学时,模块十二 民用建筑设计概论,项目12.1 建筑设计的内容和依据 项目12.2 建筑平面设计 项目12.3 建筑平面组合设计 项目12.4 建筑体型与立面设计 项目12.5 建筑剖面设计,项目12.1 建筑设计的内容和依据,12.1.1 建筑设计的内容 建筑物的建造是一个比较

2、复杂的物质生产过程,要经过设想、选择、评估、决策、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到交付使用等若干阶段。1.建筑设计内容建筑设计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一是建筑空间环境的组合设计。主要是通过对建筑空间的限定、塑造和组合来解决建筑的功能、技术、经济和美观等问题。其具体内容有建筑总平面设计、建筑平面设计、建筑剖面设计与立面设计。二是建筑空间环境的构造设计。主要是通过确定房屋各组成部分的材料和构造方式来解决建筑功能、技术、经济和美观等问题。内容包括对基础、墙体、楼地层、屋顶、楼梯、门窗等构配件进行详细的构造设计。,项目12.1 建筑设计的内容和依据,2.建筑设计的要求建筑法规、规范和一些相应的建筑标准是对该行业行为

3、和经验的不断总结,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尤其是其中一些强制性的规范和标准,具有法定意义。建筑设计除了应满足相关的建筑标准、规范等要求之外,原则上还应符合以下要求:P219(1)满足建筑功能的需求;(2)符合所在地规划发展的要求并有良好的视觉效果;(3)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4)提供在投资计划所允许的经济范畴之内运作的可能性。,项目12.1 建筑设计的内容和依据,12.1.2 建筑设计的依据建筑设计的主要依据有使用功能、自然条件与人为环境、技术要求三方面。1.使用功能 (1)人体需求的空间,是指人体尺度和人体活动所需要的空间尺度。这是确定建筑内部空间尺度的基本依据。凡是以人活动为主的建筑空间,都应以

4、人的基本尺寸和活动人数决定具体的空间尺度。,图12-1 人体尺度及人体活动的空间尺度 (a)成年人的基本尺度(括弧内为女子基本尺度),图12-1 人体尺度及人体活动的空间尺度 (b)人体基本动作尺度,项目12.1 建筑设计的内容和依据,项目12.1 建筑设计的内容和依据,(2)家具、设备需求的空间,这是确定房间尺寸、形式及空间大小的重要依据。房间内家具、设备的尺寸及人们使用它们所需的空间尺寸,加上必要的交通面积,基本上确定了房间内部空间的大小。,项目12.1 建筑设计的内容和依据,(3)人们精神上所需求的空间,是指采用特殊的比例和尺度,设计出某种特定的艺术效果,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求。它不与人的

5、尺度和动作发生直接关系。如空间较大的宾馆大堂、会客室等是为了创造宽松的室内环境气氛,纪念碑、大会堂是要创造雄伟、高大的艺术效果。,项目12.1 建筑设计的内容和依据,2. 自然条件与人为环境(1)自然条件包括气象条件和地形、地质及地震烈度等。气象条件有温度、湿度、日照、雨雪、风向、风速等。建筑的保温、隔热、防水、排水,朝向、采光等取决于气象条件。建筑剖面设计、结构选型、体型设计受地形、地质及地震烈度的很大影响。(2)人为环境是指道路、绿化、噪声及相邻建筑,对确定建筑物的位置、间距、朝向、景观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3. 技术要求 (1)材料供应及施工技术条件, 这是确定建筑技术方案、决定建筑设计方

6、法的依据。(2)国家及地方的技术文件,包括各种规范、规定、定额和标准。(3)建设批文及工程设计任务书,建设项目的规模、造价(总投资、单方造价)、用地范围、规划与环境要求等必须有主管部门及城市规划部门的批文。,项目12.2 建筑平面设计,项目12.2 建筑平面设计,建筑平面概念建筑平面图表示的内容:建筑物在水平方向房屋各部分的组合关系,并集中反映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一环。不论处于何种设计阶段和采用哪种比例,建筑平面图所表达的一个基本内容是永远不变的,那就是对立体空间的反映,而不单纯是平面构成的体系。,项目12.2 建筑平面设计,建筑平面图的形成,项目12.2 建筑平面设计,建筑平

7、面图一般的理解是用一个假想的水平切面在一定的高度位置(通常是窗台高度以上、门洞高度以下)将房屋剖切后,作切面以下部分的水平投影图。其中剖切到的房屋轮廓实体以及房屋内部的墙、柱等实体截面用粗实线表示,其余可见的实体,如窗台、窗玻璃、门扇、半高的墙体、栏杆以及地面上的台阶踏步、水池及花池的边缘甚至室内家具等褓的轮廓线则用细实线表示。,项目12.2 建筑平面设计,12.2.1 建筑平面的组成从组成平面各部分空间的使用性质分析,建筑平面一般由使用和交通联系两部分组成。1.使用部分指满足主要使用功能和辅助使用功能的那部分空间。主要房间是指在建筑平面整体构成中占主导地位,使用时间长的主要活动空间,如住宅中

8、的起居室、卧室,学校的教室、实验室、办公室,幼儿园的活动室、寝室,商店中的营业厅,剧院中的观众厅等。,项目12.2 建筑平面设计,辅助房间是指在建筑平面整体构成中围绕主要房间设置,是实现建筑功能不可缺少的附属用房,如住宅中的厨房、卫生间,学生宿舍楼中的盥洗室、厕所、贮藏室等。2.交通联系部分指专门用来连通建筑物的各使用部分的那部分空间。如楼梯、走道、门厅、过厅、电梯等,都属于建筑物中的使用部分。,项目12.2 建筑平面设计,12.2.2 使用房间的平面设计1.主要使用房间的平面建筑物内部的使用部分,主要体现该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因此满足使用功能的需求是确定其平面面积和空间形状的主要依据。使用房间

9、平面面积需满足其适用性和经济性的要求。房间的适用性要求是指房间的使用要求(包括房间的功能、使用对象、使用人数、使用方式的要求),家具、设备所需尺寸和室内必要的活动面积,以及交通面积、房间采光和通风的要求;房间的经济性要求是指选择合理的结构形式及最优的开间、进深尺寸,达到房间设计的经济性,避免“大材小用”,浪费面积。,项目12.2 建筑平面设计,主要房间的面积由三部分组成,即家具、设备占用面积,人的使用、活动面积,室内交通面积(图12-4)。,项目12.2 建筑平面设计,确定主要房间的面积可根据任务书及国家制订的有关面积指标定额、质量标准确定(表12-1)。,对于使用活动人数不固定、家具布置灵活

10、性大(如展厅、营业厅)的房间面积,任务书及面积指标定额未加限定,在实际工作中应细致分析房间的使用功能,对同类型、规模相近的建筑调查研究,结合经济性要求,确定出合理的房间面积。,项目12.2 建筑平面设计,确定房间平面形状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在实际设计中,应以满足使用功能为前提,以提高使用效果为原则,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来确定。与建筑物使用空间的平面形状有关的因素包括:(1)该空间中设备和家具的数量以及布置方式;(2)使用者在该空间中的活动方式;(3)采光、通风及热工、声学、消防等方面的综合要求。,项目12.2 建筑平面设计,以中小学的教室为例,影响其平面形状的首要因素是课堂中所需容纳的学生人数以及

11、课桌椅的排列方式。同样是50座的教室,虽然采取同样大小的课桌椅和同样的排间距以及通道的宽度,不同的布置方式依然会形成大不相同的平面形状(图12-5),如果考虑学生上课时的视听质量,按照学生在上课时座位离黑板的最大距离不大于8.5m,边座与黑板的夹角不小于30度的视线要求,则图12-6又可以给出几种相同面积的教室的平面形状的可能性。再综合考虑教室经过组合后单、双侧自然采光对教室中照度及其均匀性的要求,可以分别作出图12-7中所示的各种教室平面。,项目12.2 建筑平面设计,项目12.2 建筑平面设计,项目12.2 建筑平面设计,项目12.2 建筑平面设计,平面设计中应考虑到门窗的布置对平面布局产

12、生的影响。门的设置包括确定房间门的数量、宽度、位置及开启方向等。门的数量,是由房间的面积和可容纳的人数决定的。按防火规定,当房间的面积大于60,使用人数多于50人时,门的数量不少于两个。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托儿所,幼儿园除外)内由最远一点到房门口的直线距离不超过14m,且人数不超过80人时,可设一个向外开启的门,但门的净宽不应小于1.4m。,项目12.2 建筑平面设计,门的宽度由房间的用途、安全疏散及搬运家具或设备的需要决定。门洞口最小宽度一般取650700mm,常用于厕所、专用卫生间的单扇门;住宅中厨房及阳台门多采用洞口宽度为800mm的单扇门;供少数人出入的房间门(居室、办公室、客房)通常

13、采用洞口宽度为 9001000mm的单扇门;公共建筑的外门及使用人数多的房间门(如会议室、展览厅、餐厅)一般采用12001800mm的双扇门或由几组双扇门组合在一起;有特殊功能要求的门宽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设计中应尽量采用以3M为基本模数的标准洞口系列。 门的位置及开启方向,窗的设置P226,项目12.2 建筑平面设计,2辅助使用房间的平面民用建筑的类型不同,其辅助房间的内容、大小、形式均有所不同。厕所、盥洗室、浴室、厨房是最常见的辅助房间,当厕所与盥洗室、浴室布置在一起时,通称卫生间,是供居住者进行便溺、洗浴、盥洗等活动的空间。其平面的面积和形状设计方法与主要使用房间相类似,可以按照辅助用房

14、中设备所需空间和人活动所需空间的大小、人的活动方式以及其他相应的综合要求来确定其平面的面积和形状。,项目12.2 建筑平面设计,项目12.2 建筑平面设计,项目12.2 建筑平面设计,项目12.2 建筑平面设计,12.2.3 交通联系部分平面设计建筑物的各个使用部分,需要通过交通联系部分来加以连通。在紧急情况例如火灾发生的条件下,人员需要通过交通部分进行紧急疏散,建筑物内部的交通联系部分由水平交通(走道)、垂直交通(楼梯、电梯、坡道)和交通枢纽(门厅、过厅)三部分组成。一般说来,建筑物的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尺寸和形状的确定,可以根据以下方面进行考虑:(1)满足使用高峰时段人流、货流通过所需占用的

15、安全尺度;(2)符合紧急情况下规范所规定的疏散要求;(3)方便各使用空间之间的联系; (4)满足采光、通风等方面的需要。,项目12.2 建筑平面设计,1.走道走道也称为过道。凡走道一侧或两侧空旷者称为走廊。走道的功能是联系同一标高上的各个房间、楼梯及门厅,有时也兼有等候、休息、观赏等功能。走道的宽度主要依据人流通行、防火疏散、使用性质、空间感受及走道侧面门的开启方向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通常单股人流的通行宽度为550-600;较少人流使用的过道净宽,包括消防楼梯的最小宽度都不得小于1100mm。P228,项目12.2 建筑平面设计,走道的长度对消防疏散的影响最大,这里的长度指到达消防出口的距离(

16、如图12-12所示),它直接影响火灾时紧急疏散人员所需要的时间(该时间限度与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有关)。因此相关防火规范要求设计人员根据建筑物的耐火等级、走道的布置方式和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来决定其走道的长度,表12-2是关于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距离的一般规定。,表12-12 走道长度的控制,项目12.2 建筑平面设计,2.楼梯和电梯楼梯和电梯是建筑物中起垂直交通枢纽作用的重要部分。在日常使用中,快速、方便地到达各使用层面是对楼、电梯设计的首要要求。在一般情况下,楼、电梯应靠近建筑物各层平面人、货流的主要出入口布置,使其到达各使用部分端点的距离较为均匀,这样使用较为方便快捷。在垂直运输方面,针对一些高层或超高层建筑物的特殊情况,为了合理控制电梯的运行速度,避免过多的等候时间,可以运用现代的数学方法优选电梯的台数及其停靠的层数和方式,例如将不同的电梯分层或分段停靠,能够取得使用的高效率。,39,自动扶梯,40,8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自动人行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