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察报告范文4篇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7211203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6.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考察报告范文4篇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职业考察报告范文4篇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职业考察报告范文4篇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职业考察报告范文4篇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职业考察报告范文4篇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考察报告范文4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考察报告范文4篇(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职业考察报告范文职业考察报告范文 4 4 篇篇韩国职业教育考察报告常州市职业教育代表团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韩国有关行业总会委托,韩国举办“99 世界中学职业技术教育经验交流博览会” 。应韩国方园物产株式会社的邀请,我市职业教育考察团一行 14 人,于 1999 年 4 月 26 日至 5 月 7 日赴韩参加该博览会,并对韩国的职业教育进行了考察。现将考察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韩国政府重视职业教育韩国国土狭小,人口稠密(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拥有 4300 多万人口) ,资源贫乏,产业基本上两头在外。60年代以来,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汉江奇迹” ,成为亚洲的四小龙,跻身于世界新兴

2、工业国家和地区的行列。究其原因,除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重视引进先进技术外,更重要的是韩国在经济发展的各阶段,积极开发人力资源,特别是通过发展职教,培养大量高素质、适应性强的应用型人才。西方人士评价韩国经济起飞的经验是:廉价劳动力+高水平的职业教育。韩国政府十分重视职教的发展,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扶持策略。1采取多种优惠措施,鼓励、支持职教发展首先,政府对职教的财政拨款和财政奖励多于普高。其次,采取优惠政策,吸引学生报考职高。职业高中学费较普通高中低,职高学生奖学金额高于普通高中(女子商业高等学校有60的学生获奖学金) 。职高学生报考同专业、同学科专门大学(相当我国高职) ,可优先

3、录取,优秀学生可免试入学。优先推荐职高毕业生就业,就业后即获熟练工人证书。2鼓励、提高高中阶段职校学生的比例韩国十分重视职业教育,70 年代制定了产业教育振兴计划 、 产业教育振兴法 ,促进职教发展,职业高中和普通高中在校生之比达到。进入 80 年代,由于经济实施科技开发战略,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型企业,对劳动力文化素质的要求提高,因此,韩国职教在 80 年代后期曾处于停滞甚至滑坡状态,致使 1994 年职高在校生比例降至。近年来韩国政府为了保证经济建设发展所需的合格人才,积极发展职业教育,采取多种措施,提高职高在校生比例。在招生计划上,减少公立普高招生人数,扩大职高招生人数,1998

4、职高在校生与普高在校生之比达到11。3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给职业高中毕业生提供更多深造机会韩国高等职业教育由专门大学、产业大学、研究生院构成,不仅有专科层次、本科层次,还有研究生层次。近年来,韩国政府鼓励、支持专门大学发展,专门大学由1990 年的 117 所增加到 1998 年的 158 所,并制定政策,引导专门大学自主办出特色。目前韩国职业高中有相当比例学生升入专门大学,1994 年为,1996 年 30,1997 年达 51。随着韩国经济高速发展,职业教育已形成一个多层次、多专业、职业学校教育与职前训练、企业培训等结合的职教体系。4利用贷款发展职业教育韩国十分重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扶持职

5、业教育,累计已用贷款亿美元,1994 年一次就贷亿美元,主要贷给职业高中及少数专门大学,其中公立学校获贷居多,私立学校较少。贷款主要由政府负责还本息。韩国职业学校设施、条件之所以好,利用世行贷款是一个重要原因。5实行多元办学体制,推进职业学校与企业的紧密联系韩国 1967 年颁布职业训练法 ,1976 年公布职业训练基本法 ,明确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责任,提倡社会兴办职教。韩国的职业学校除公立以外,私立或财团办职校占相当大的比例,此次参观的 4 所职校均为财团所办,实行民间兴办、财团自办、政府扶持的多元办学体制。韩国政府还规定企业必须进行职业教育,凡员工在 1000 人以上的企业都要负责进行员工

6、的在职培训,1000 人以下须按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向国家交雇用保险金。政府还大力推动职业学校与企业密切联系,把产学合作作为职教发展的战略措施之一,将“产学合作”写入产业教育振兴法 ,使之法制化。这项法令规定,产业要积极协助学生现场实习,职业学校学生现场实习要义务化。成立由学校、产业界、地方自治团体、民间代表参加的“产学合作教育协议会” ,计划指导和协调该地区“产学合作” 。这次博览会有13 的摊位由企业或财团参与,匠人协会的名师参与技能、技术操作表演和作品展示,部分株式会社参与了产品的展出和推销。二、韩国职业教育重视提高学生素质韩国于 1968 年制定的国民教育法 ,把教育目标确定为:建立当代

7、国民的哲学思想支柱;建立一种韩国人的新形象;强化思想教育,努力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合作精神,自觉参与国家发展。韩国十分重视国格教育,对学生从小就进行忧患意识教育,强调国土狭小,资源贫乏,只有努力工作,提高产品质量,参与国际竞争才能立国生存。所以韩国人的职业责任感和力争世界一流的意识十分强烈。学校中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以人为本,尊师爱生,礼仪、礼貌较好。韩国把高中阶段职业教育同就业和升入大学阶段教育联系起来,把高中阶段职业教育当作基础教育,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重视学生创造、创新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各职业学校把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学校教育目标。仁德专科学校的教育理念定为:教给学生

8、高尚情操和精湛技术,使学生成为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汉城女子商业高等学校把久远人、生活人、创造人作为培养目标;东洋工业专科学校把专业技术与人生教育、理想教育并重,使学生走上社会后,更好成为社会栋梁之才。韩国十分重视学生创新教育,每个毕业生都要提出自己的独创技术,其创新作品要在全校公开展示,并每年 10 月在汉城展览中心举办学生创新作品展,以此展示教育成果,并向社会自我推销。三、借鉴韩国成功经验,发展职业教育中国和韩国有相同的东方文化背景,虽然社会制度不同,但韩国在发展职业教育的许多做法、经验,可供我们借鉴。1进一步加强对职业教育统筹协调力度我国“职业教育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

9、对本行政区城内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统筹协调和督导评估” 。因此,建议政府可否借鉴韩国政府的做法,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对职业教育进行不同的扶持策略。如对职业学校可定期进行办学水平的评估,根据评估优劣,决定拨款数额。建议逐步实施费改税,向集团、行业征收训练税。同时对承担职业学校实习的企业,像韩国一样,企业承担的经费,可作为企业的自然损耗,免于征税,从而调动企业参与职教的积极性。2进一步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拉动中等职教的稳步发展80 年代初,随着韩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对劳动力素质要求的高移,韩国的职教由高中阶段向高等教育阶段延伸,而高等职业教育重点招收职高毕业生和未升入大学的普高毕业生。当前,我国也处

10、在产业结构的调整阶段,大力发展技术密集、知识密集型产业,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也有所提高,积极发展高等职教,完善职教体系,在经济发达地区,时机已经成熟。我们要不失时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高职的进程,以高职为龙头,拉动中职的发展。3进一步推进产教结合,重视发挥职教在再就业工程中的重要作用韩国政府大力提倡职业学校与企业密切结合,把产学结合写入政府制订的产业教育振兴法 ,使之制度化。职业教育促进法又把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联系在一起。我们可借鉴韩国经验,加强与企业的紧密联系,建立由相关经济界、产业界专家参加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发挥行业在研究专业设置,确定培养目标、专业标准和课程以及教材建设中的指导作用,逐

11、步实施职业教育由学校模式为主向企业培训为主的方向过渡。同时职业学校要注意毕业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继续教育工作,吸引各类工作人员继续学习提高。韩国职业学校在解决职工转岗培训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而我国职业学校在职工转岗培训中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当前,国企改革深化,大量职工下岗,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已成为各级政府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职业学校应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与劳动部门密切配合,采取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培训工作,为实施再就业工程作出贡献。中国职业教育网德国职业教育考察报告职业考察报告范文(2) 德国职业教育考察报告浦东新区职业教育考察团(执笔唐水明)11 月 30 日至 12 月 9

12、日,以浦东新区社发局教育处领导陶国强为团长,高桥职校校长尤庆华、群星职校校长顾晓光、新陆职校校长陈野弟、教发院教研部主任唐水明为团员的考察团,赴德国考察职业教育。考察团着重考察了2 所国立学校:汉堡港口和造船职业教育学校、慕尼黑服装设计职业学校,并和巴伐利亚州文化部职业教育司官员进行座谈。短暂的考察,收获颇丰,从中可获得许多发展我区职业教育的借鉴。一、本次考察我们所了解的德国职业教育1德国的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学生升学就业的主要渠道。巴伐利亚州文化部职业教育司官员告诉我们,他们的学制一般是孩子三岁进幼儿园,六岁入小学,小学学制是四年,小学后实行第一次分流,多数学生一开始升

13、入初中,就初步确定了今后就业升学的基本方向,目的性比较明确,初中(五年或六年制)毕业后的第二次分流,是根据不同职业的要求和学生及家长的意愿而定。较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必须以接受过较低层次的职前教育为基础,并应有一定的职业实践经验;经过职业教育的人员,既可利用已经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长期从事相应的职业,也可接受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在从事新的工作。职业教育是每个职工的终身教育,即培训就业再培训再就业。劳动就业部门既管理就业、救助失业,又管理培训工作;各行业协会、各同业公会、各州政府、各企业为实施职业教育法各司其职,政府实行宏观管理和协调组织工作。巴伐利亚州文化部职业教育司官员还告诉我们,德国高中学生需

14、学 2-3 门外语,完成学业方可进入大学,高中生上大学所占比率仅约占 30-35%,其余学生选择高等职业学校,比率 65-70%以上。汉堡港口和造船职业教育学校相当于我国的“中职” ,校长在回答我们问询时说:“我们的学生毕业后也可以上大学,但只能进入对口的专业,即不能进综合性大学,只能进技术学院(高职) 。 ”他还介绍说,德国人特别喜欢职业学习,高中考上大学的,有的也先到港口学习三年再读大学。德国的教育体系,既使绝大部分学龄儿童及青少年能接受到至少一项职业教育训练,直接掌握一门技术,被企业雇用,同时又能提供有志于继续深造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2 “双轨制”职业教育,是德国职业教育最主要的特

15、点,也是德国推行职业教育最成功的关键。在德国,约有 70%的职校属于“双轨制” 。所谓双轨制职业教育,是指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接受双轨制培训的学生,一般必须具备主体中学或实科中学(相当于我国的初中)毕业证书,之后,自己或通过劳动局的职业介绍中心选择一家企业,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同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得到一个培训位置,然后再到相关的职业学校登记取得理论学习资格。这样他就成为一个双轨制职业教育模式下的学生。他具备双重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工,他有两个学习受训地点:培训企业和职业学校。学员或定期或分期在企业里接受实践教育、在职校里接受理论教育。职

16、校大约 60是专业课程,40%是普通教育课程。企业的技能培训是“双轨制”的主体。企业的培训按照联邦教科部和有关专业部共同颁布的培训条例进行。德国经济部公布的国家承认的培训职业有 93 个大类、371 个职业。各专业部分别制定相关职业类别的培训条例,包括教育内容、时间安排以及考核办法等,并会同联邦教科部共同颁布实施。各企业根据培训条例和本企业的特点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并付诸实施。作为学徒工,企业发给学生每月 500-600 欧元的生活费用。职业学校的教育是服务于企业培训的,职校的教学任务主要是以专业理论来辅导和提高学员在企业中的实践培训成果,并加深和补充普通教育的任务。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由各州文教部制定。双轨制职业教育的考核、成绩认定及证书发放由各行业协会负责。考核内容分为书面考试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两种。通过考核的学徒工可以得到国家承认的岗位资格证书,成为该岗位上的合格技工。据巴伐利亚州文化部职业教育司官员介绍,在巴伐利亚州,约有 70%以上的初中毕业生直接进入企业中的培训机构接受职业技术培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