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综合全面总结精华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7208219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PDF 页数:39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综合全面总结精华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中药综合全面总结精华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中药综合全面总结精华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中药综合全面总结精华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中药综合全面总结精华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综合全面总结精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综合全面总结精华(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药圈会员收集资料,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药圈,药学人员的圈子!第 1 页 共 39 页第一章第一章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 一、整体观念一、整体观念 (一)整体观念的概念整体观念的概念 整体观念整体观念:是指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性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性和机体自身整体性机体自身整体性。 (二)整体观念的内容(二)整体观念的内容 1 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生理(五脏一体观五脏一体观、形神统一形神统一) 、病理、 诊断、治疗。 2 2、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季节、昼夜晨昏、地域对生理、病理的 影响 3 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对生理、病理

2、及疾病防治的影响 二、辨证论治二、辨证论治 (一)症、证、病的概念(一)症、证、病的概念 症症:症状和体征,是疾病的外在表现。如发热、恶寒发热、恶寒等。 病病:是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外界有害因素作用的一种反应,具有 特定的症状和体征。是对疾病发展全过程中特点与规律的概括。如 感冒感冒。 证(证候证(证候) :是指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病理概括。 它包含了病位、原因、性质,病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邪正关系(又称为病位、病因、(又称为病位、病因、 病性病性、病势病势) ,反映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本质,因而它 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提示了疾病的本

3、质。如风寒表实风寒表实 证证等。 (二)辨证论治的概念。(二)辨证论治的概念。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就是运用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收集病人的症状、体征以 及病史的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位、原因、性病位、原因、性 质,质,以及邪正关系邪正关系,从而判断为何种性质的“证候”的过程。根据 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称为“论治” 。 (1 1)辨证与论治的关系:)辨证与论治的关系: 辨证是论治的辨证是论治的前提和依据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手段和方法,也是对,也是对 辨证结果的检验。辨证结果的检验。 (2 2)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同病异治和异病同

4、治 依据依据:证同治同,证异治异,辨证论治:证同治同,证异治异,辨证论治 “同病异治同病异治” ,相同的病,不同的证,治法不同相同的病,不同的证,治法不同。 “异病同治异病同治” ,不同的病,相同的证,治法相同。不同的病,相同的证,治法相同。 第二节第二节阴阳学说阴阳学说 一、一、阴阳的属性阴阳的属性 药圈药圈 www.YAOQ.NETwww.YAOQ.NET 会员整理会员整理 阴阳:阴阳:阴阳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阴阳属性归类举例阴阳属性归类举例 属属 性性空空 间间时时 间间季季 节节温温 度度湿湿 度度重重 量量亮亮 度度运动状态运动状态阳阳上、 外昼春、 夏

5、温 热干 燥轻明 亮上升、运动、兴 奋、亢进阴阴下、 内夜秋、 冬凉 寒湿 润重晦 暗下降、静止、抑 制、衰退 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阴阳属性,既有其规定性,即绝对性不可变性的一面,又有其相对 性可变的一面。各种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 定条件下可以转化。另阴阳无限可分性。即阴或阳之中可再分阴阳。 例如: 昼昼-阳阳上午(阳)上午(阳)-阳中之阳阳中之阳 下午(阴)下午(阴)-阳中之阴阳中之阴 夜夜-阴阴上半夜(阴)上半夜(阴)- 阴中之阴阴中之阴 下半夜(阳)下半夜(阳)-阴中之阳阴中之阳 二、阴阳的相互关系二、阴阳的相互关系 对立制对立制 约约相

6、互制约、相互 消长制约太过:制约太过: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 病病 制约不及:制约不及:阳虚则阴盛,阴虚则阳阳虚则阴盛,阴虚则阳 盛盛 互根互互根互 用用相互依存相互依存、相互相互 为用为用“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阳根于阴,阴根于阳,无阳则阴阳根于阴,阴根于阳,无阳则阴 无以生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无阴则阳无以化。 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 是阴阳转化的内在根据是阴阳转化的内在根据 消长平消长平 衡衡此消彼长、动态 平衡生理:阴平阳秘生理:阴平阳秘 病理: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病理: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 相互转相互转 化化一定条件一定

7、条件,反向反向 转化转化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极生热,热极生寒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 1、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望诊望诊闻诊闻诊切诊切诊八纲八纲 阴阴色泽晦 暗低微无力、 少言 沉静尺迟沉小 细涩里、虚、 寒 阳阳色泽鲜 明高亢宏亮, 多言 躁动寸数浮大 洪滑表、实、 热 外科疾病中外科疾病中,红肿热痛为阳红肿热痛为阳,苍白苍白、平塌平塌、不热不热、不痛或隐痛为阴不痛或隐痛为阴。 2 2在疾病治疗上的运用在疾病治疗上的运用 (1 1)确定治疗原则)确定治疗原则 治则治则病机病机治法治法内经内经阴阳阴阳 偏胜偏胜“损其有 余”阳盛则热 实热“热

8、者寒之”阴盛则寒 实寒“寒者热之” 。阴阳阴阳 偏衰偏衰“补其不 足”阴虚则热 虚热“壮水之主,以 制阳光”“阳病治阳病治 阴阴” 阳虚则寒 虚寒“益火之源,以益火之源,以 消阴翳消阴翳”“阴病治阴病治 阳阳” 。 (2 2)归纳药物的性能)归纳药物的性能 四气四气五味五味升降浮沉升降浮沉 阴阴寒凉酸、苦、咸沉降 阳阳温热辛、甘、淡升浮 第三节第三节五行学说五行学说 一、五行学说的含义一、五行学说的含义 五行的特性五行的特性 木的特性: “木曰曲直” 。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生长、升发、条达舒畅 火的特性: “火曰炎上” 。温热、升腾温热、升腾 土的特性: “土爰稼穑” 。生化、承载、受纳生化、

9、承载、受纳。土为万物之母 金的特性: “金曰从革” 。清洁、肃降、收敛清洁、肃降、收敛。 水的特性:水曰润下” 。寒凉、滋润、向下寒凉、滋润、向下。 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表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表 自然界自然界五五 行行人体人体 五五 味味五五 色色五五 化化五五 气气五五 方方五五 季季五五 脏脏五五 腑腑五五 官官五五 体体五五 志志五五 液液五五 声声酸青生风东春木木肝 胆目筋怒泪呼苦赤长暑南夏火火心小 肠舌脉喜汗笑甘黄化湿中长 夏土土脾 胃口肉思涎歌辛白收燥西秋金金肺大 肠鼻皮 毛悲涕哭咸黑藏寒北冬水水肾膀 胱耳骨恐唾呻( (二二) )五行的生克乘侮五行的生克乘侮 正常关系:相生、相克;异常

10、关系:相乘、相侮正常关系:相生、相克;异常关系:相乘、相侮。 次次序序关系关系原原因因 正 常相 生木火土金 水木“母子关系”相 克木土水火 金木。“所胜”和“所 不胜” 异 常相 乘木土水火 金木克制太过太过或 不及 相 侮木土水火 金木反克太过或 不及 三、五行学说在临床中的应用三、五行学说在临床中的应用 ( (一一) )在疾病诊断上的运用在疾病诊断上的运用 诊断本脏的病 变五行分类表分析五脏疾病 的传变五行相生五行相生相克相克关系:关系:如脾虚的病人,面见青色, 为木来乘土;心脏病人,面见黑色,为水来克火 等。 根据色与脉的 生克关系判断“见其色而不得其脉见其色而不得其脉,反得其相胜之脉

11、反得其相胜之脉,则死矣则死矣。 得其相生之脉,则疾已矣得其相生之脉,则疾已矣。 ”药圈会员收集资料,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药圈,药学人员的圈子!第 2 页 共 39 页疾病的预后肝病色青见弦脉,为色脉相符;如果不得弦脉反 见浮脉则属相胜之脉,即克色之脉(金克木),为 逆,预后不良;若得沉脉则属相生之脉,即生色 之脉(水生木),为顺,预后良好。 ( (二二) )在疾病治疗上的运用在疾病治疗上的运用 1 1指导脏腑用药指导脏腑用药 2 2控制疾病的传变控制疾病的传变药圈药圈 www.YAOQ.NETwww.YAOQ.NET 会员整理会员整理 如肝气太过,木旺克土,此时应先健脾胃以防其传变,脾胃不伤,

12、易于痊愈。 3 3确定治疗原则和治法确定治疗原则和治法 关系关系治则治则治法治法 相生相生补母和泻 子 “虚则补虚则补 其母其母,实则实则 泻其子泻其子”滋水涵木法滋水涵木法:滋肾养肝法 益益火火补土法:补土法:温肾肾阳而补脾阳 培土生金法培土生金法:健脾补肺 金水相生法:滋养肺肾金水相生法:滋养肺肾相克相克“抑强扶抑强扶 弱弱”抑木扶土法抑木扶土法:肝脾不和,肝胃不和 培土制水法培土制水法:脾虚水泛 佐金平木法佐金平木法:肝火犯肺 泻南补北法泻南补北法:心肾不交 针灸治疗方法:针灸治疗方法:五输穴: 精神疗法方面:利用精神疗法方面:利用情志之间的五行克制的作用,来达到调节异常 情志活动,恢复

13、其正常情志活动的目的。 肝脾肾心肺肝 怒思恐喜悲怒 第四节第四节藏象藏象 一是五脏,即肝、心、脾、肺、肾一是五脏,即肝、心、脾、肺、肾; 二是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二是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三是奇恒之腑,即脑、髓、骨、脉、胆、女子胞(胞宫、精室三是奇恒之腑,即脑、髓、骨、脉、胆、女子胞(胞宫、精室) 。 五脏主藏精气,以藏为主,藏而不泄主藏精气,以藏为主,藏而不泄; 六腑传化水谷,传化物而不藏传化水谷,传化物而不藏。 “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一、五脏的生理功能一、五脏的生理功能 名名 称称生理功能生

14、理功能含义含义备注备注心心(1 1)主血主血 脉脉1推动血液在脉道内运行 2生血(化赤)君主之君主之 官官 五脏六五脏六 腑之大腑之大 主主 (2 2)主神主神 志志, ,主管精 神活动主管人的精神、 意识、 思维活动。(狭 义)以心主以心主 血脉为血脉为 基础基础肺肺(1 1)肺主肺主 气气,司呼吸司呼吸1主呼吸之气: 肺是体内外气体 交换的场所。 2主一身之气:气的生成:宗气 气的运动:调节全身的气机 辅心行血。(2 2)主宣主宣 发肃降发肃降宣发: 1一是呼浊。 2二布散津液和水谷精微于周 身,外达于皮毛。 3三是宣发卫气,调节腠理, 排 汗。 肃降: 1一是吸清气以资元气。 2二向下向

15、内布散津液; 下输于 肾或膀胱,生成尿液源。 3三保持呼吸道内的通畅, 肃清 呼吸道内的异物。(3 3)通调通调 水道水道,促进促进 水液输布水液输布 和排泄和排泄1宣发,调节汗液的排泄(卫 气) 。 2肃降,生成尿液而排出体外。“肺为肺为 水之上水之上 源源” “肺主肺主 行水行水”(4 4)肺朝肺朝 百脉百脉,肺主肺主 治节治节。朝百脉:气体交换,助心行和血肺者肺者,相相 傅之官傅之官, 治节出治节出 焉焉主治节: 治理调节呼吸运动、 全身气 机、气血运行、水液代谢脾脾(1 1)主运主运 化化1运化水谷精微, 对饮食物的消 化和吸收,并转输其精微物质的作 用。 2运化水液,对水液的吸收、

16、转 输和布散作用。脾为气脾为气 血化生血化生 之源之源 脾为后脾为后 天之本天之本(2 2)脾气脾气 主升主升1主升清, 是指精微物质的上升 和布散。 2主升提, 以维持机体内脏的正 常位置。 (3 3)主统主统 血血脾能统摄、 控制血液, 使之正常地循 行于脉内,而不溢(逸)出于脉外肝肝(1 1)主疏主疏 泄泄对气机具有疏通畅达的作用。 表现在 三个方面: 1 促进血液的运行和津液的代谢 2 促进消化吸收(促进脾胃运化) 3 调畅情志(2 2)主藏主藏 血血1贮存一定的血量,以制约肝的 阳气升腾 2防止出血。 3调节血量的分配,特别是对外 周血量的调节起着主要的作用。体阴而体阴而 用阳用阳肾肾(1 1)藏精藏精, 主生长主生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