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2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7206396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1.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2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第2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2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第2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2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第2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2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第2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2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2(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2.1 电阻串并联联接的等效变换,2.3 电压源与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2.4 支路电流法,2.5 结点电压法,2.6 叠加原理,2.7 戴维宁定理与诺顿定理,本章要求: 1. 掌握支路电流法、叠加原理和戴维宁定理等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2. 了解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第2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2.1 电阻串并联联接的等效变换,2.1.1 电阻的串联,特点: 1)各电阻一个接一个地顺序相联;,两电阻串联时的分压公式:,R =R1+R2,3)等效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4)串联电阻上电压的分配与电阻成正比。,2)各电阻中通过电流相同;,应用: 降压、限流、调节电压等

2、。,2.1.2 电阻的并联,两电阻并联时的分流公式:,(3)等效电阻的倒数等于各电阻倒数之和;,(4)并联电阻上电流的分配与电阻成反比。,特点: (1)各电阻联接在两个公共的结点之间;,(2)各电阻两端的电压相同;,应用: 分流、调节电流等。,例1:计算图中所示电阻电路的等效电阻R,并求电流 I 和I5 。,解:可以利用电阻串联与并联的特征对电路进行简化,(a) (ab等电位,R3/R4),(b),(c),(d),a,b,ab,由(d)图可知,(c),由(c) 图可知,(d),2.3 电压源与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2.3.1 电压源组成,电压源模型,由上图电路可得: U = E IR0,若 R0

3、 = 0,理想电压源 : U E,U0=E,电压源的外特性,二部分组成: (1)没有内阻的,只提供电动势的理想电压源E; (2)大小为 R0。与理想电压源 串联的内阻。,若 R0RL ,I IS ,可近似认为是理想电流源。,电流源,开路电压,短路电流,理想电流源(恒流源),例1:,(2) 输出电流是一定值,恒等于电流 IS ;,(3) 恒流源两端的电压 U 由外电路决定。,特点:,(1) 内阻R0 = ;,设 IS = 10 A,接上RL 后,恒流源对外输出电流。,当 RL= 1 时, I = 10A ,U = 10 V 当 RL = 10 时, I = 10A ,U = 100V,外特性曲线

4、,I,U,IS,O,电流恒定,电压随负载变化。,问题,理想电流源可以被开路吗?为什么?,2.3.3 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等效的理解 等效是对负载而言的。如果源发生了变化,从源1变成了源2,但是负载感觉不到这种变化(即负载两端电压或流过负载电流保持不变)。那么对负载而言,源1和源2是等效的。即源1和源2可以互换。,源,负载,I,U,2.3.3 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由图a:U = E IR0 (1),由图b:U = ISR0 IR0 (2),令(1)=(2) 得:, 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等效关系只对外电路而言, 对电源内部则是不等效的。,注意事项:,例:当RL= 时,电压源: I=0,内阻

5、 R0 中不损耗功率;电流源: I=Is ,内阻 R0 中损耗功率。当RL= 0 时,电压源: I=E/R0 ,内阻 R0 中损耗功率;电流源: I=Is ,内阻 R0不中损耗功率。, 等效变换时,两电源的参考方向要一一对应。即正端流出。, 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之间无等效关系。, 任何一个电动势 E 和某个电阻 R 串联的电路,都可化为一个电流为 IS 和这个电阻并联的电路。,理想电压源:R0=0,短路电流为 理想电流源:R0= ,开路电压U0为,表2.3.1 电压源和电流源的对照,用等效电源变换进行电路分析,注意点: 1、如果是并联的采用电流源比较方便,反之采用电压源比较方便; 2、另一种

6、方法:采用统一电源形式。也就是将电源转换成一种电源形式。,例2:,试用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的方法 计算2电阻中的电流。,解:,由图(d)可得,a,b,a,b,c,c,例3:,解:统一电源形式,试用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的方法计算图示 电路中1 电阻中的电流。,例4:,电路如图。U110V,IS2A,R11, R22,R35 ,R1 。(1) 求电阻R中的电流I;(2)计算理想电压源U1中的电流IU1和理想电流源IS两端的电压UIS;(3)分析功率平衡。(自学),解:(1)由电源的性质及电源的等效变换可得:,(2)由图(a)可得:,理想电压源中的电流,理想电流源两端的电压,各个电阻所消耗的功率

7、分别是:,两者平衡:,(60+20)W=(36+16+8+20)W,80W=80W,(3)由计算可知,本例中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都是电源,发出的功率分别是:,2.4 支路电流法 (适用于不能用电阻化简的复杂电路),支路电流法:以支路电流为未知量、应用基尔霍夫定律(KCL、KVL)列方程组求解。,对上图电路 支路数: b=3 结点数:n =2,回路数 = 3 单孔回路(网孔)=2,若用支路电流法求各支路电流应列出三个方程,1. 在图中标出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对选定的回路标出回路循行方向。,2. 应用 KCL 对结点列出 ( n1 )个独立的结点电流方程。(上题中节点a和b不独立),3. 应用

8、 KVL 对回路列出 b( n1 ) 个独立的回路电压方程(通常可取网孔列出) 。,4. 联立求解 b 个方程,求出各支路电流。,对结点 a:,例1 :,I1+I2I3=0,对网孔1:,对网孔2:,I1 R1 +I3 R3=E1,I2 R2+I3 R3=E2,支路电流法的解题步骤(方程个数的确定):,(1) 应用KCL列(n-1)个结点电流方程,因支路数 b=6, 所以要列6个方程。,(2) 应用KVL选网孔列回路电压方程,(3) 联立解出 IG,支路电流法是电路分析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但当支路数较多时,所需方程的个数较多,求解不方便。,例2:,对结点 a: I1 I2 IG = 0,对网孔a

9、bda:IG RG I3 R3 +I1 R1 = 0,对结点 b: I3 I4 +IG = 0,对结点 c: I2 + I4 I = 0,对网孔acba:I2 R2 I4 R4 IG RG = 0,对网孔bcdb:I4 R4 + I3 R3 = E,试求检流计中的电流IG。,RG,(1) 应用KCL列结点电流方程,恒流源支路的电流已知,则未知电流只有3个,所以可只列3个方程。,(2) 应用KVL列回路电压方程,(3) 联立解得:I1= 2A, I2= 3A, I3=6A,例3:试求各支路电流。,对结点 a: I1 + I2 I3 = 7,对回路1:12I1 6I2 = 42,对回路2:6I2

10、+ 3I3 = 0,当不需求a、c和b、d间的电流时,(a、c)( b、d)可分别看成一个结点。,支路中含有恒流源。,1,2,因所选回路不包含恒流源支路,所以,3个网孔列2个KVL方程即可。,(1) 应用KCL列结点电流方程,支路数b =4,且恒流源支路的电流已知。,(2) 应用KVL列回路电压方程,(3) 联立解得:I1= 2A, I2= 3A, I3=6A,例3:试求各支路电流。,对结点 a: I1 + I2 I3 = 7,对回路1:12I1 6I2 = 42,对回路2:6I2 + UX = 0,1,2,因所选回路中包含恒流源支路,而恒流源两端的电压未知,所以有3个网孔则要列3个KVL方程

11、。,3,+ UX ,对回路3:UX + 3I3 = 0,例4. 电路如右图,求I2? 随堂解。,结论:如果电路中的某一段没有被包含在一个回路中,该段电路在的电流为0。,2. 5 结点电压法,结点电压的概念:,任选电路中某一结点为零电位参考点(用 表示),其他各结点对参考点的电压,称为结点电压。结点电压的参考方向从结点指向参考结点。,结点电压法适用于支路数较多,结点数较少的电路。,结点电压法:以结点电压为未知量,列方程求解。,在求出结点电压后,可应用基尔霍夫定律或欧姆定律求出各支路的电流或电压。,在左图电路中只含有两个结点,若设 b 为参考结点,则电路中只有一个未知的结点电压。,2个结点的结点电

12、压方程的推导:,设:Vb = 0 V结点电压为 U,参考方向从 a 指向 b。,2. 应用欧姆定律求各支路电流 :,1. 用KCL对结点 a 列方程:I1 I2 + IS I3 = 0,同理,将各电流代入 KCL方程则有:,整理得:,注意: (1) 上式仅适用于两个结点的电路。,(2) 分母是各支路电导之和, 恒为正值;分子中各项可以为正,也可以可负。 当E 和 IS与结点电压的参考方向相反时取正号, 相同时则取负号。而与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无关。 特别提醒:电源的方向由负极指向正极,2个结点的结点电压方程的推导:,即结点电压方程:,对节点电压求解公式的解释,电压U等于电流I除以电导1/R,原

13、网络,等效网络,例1:,试求各支路电流。,解:求结点电压 Uab, 应用欧姆定律求各电流,例2:,电路如图:,已知:E1=50 V、E2=30 VIS1=7 A、 IS2=2 A R1=2 、R2=3 、R3=5 ,试求:各电源元件的功率。,解:(1) 求结点电压 Uab,注意: 恒流源支路的电阻R3不应出现在分母中。,(2) 应用欧姆定律求各电压源电流,(3) 求各电源元件的功率,(因电流 I1 从E1的“+”端流出,所以发出功率),(发出功率),(发出功率),(因电流 IS2 从UI2的“”端流出,所以取用功率),PE1= E1 I1 = 50 13 W= 650 W,PE2= E2 I2

14、 = 30 18W = 540 W,PI1= UI1 IS1 = Uab IS1 = 24 7 W= 168 W,PI2= UI2 IS2 = (Uab IS2 R3) IS2 = 14 2 W= 28 W,+ UI2 ,例3:,计算电路中A、B 两点的电位。C点为参考点。,I1 I2 + I3 = 0 I5 I3 I4 = 0,解:(1) 应用KCL对结点A和 B列方程,(2) 应用欧姆定律求各电流,(3) 将各电流代入KCL方程,整理后得,5VA VB = 30 3VA + 8VB = 130,解得: VA = 10VVB = 20V,2.6 叠加原理(用单电源来代替多电源),叠加原理:对于线性电路,任何一条支路的电流,都可以看成是由电路中各个电源(电压源或电流源)分别作用时,在此支路中所产生的电流的代数和。,叠加原理,由图 (c),当 IS 单独作用时,同理: I2 = I2 + I2,由图 (b),当E 单独作用时,根据叠加原理,解方程得:,用支路电流法证明:(自学),列方程:,I1,I1,I2,I2,即有I1 = I1+ I1= KE1E + KS1IS I2 = I2+ I2 = KE2E + KS2I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