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的思想内容分类指导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57206342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3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的思想内容分类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古诗的思想内容分类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古诗的思想内容分类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古诗的思想内容分类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古诗的思想内容分类指导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的思想内容分类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的思想内容分类指导(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专题辅导,古诗的思想内容分类指导,第五模块:古诗鉴赏,目录,1、咏物诗 2、思乡怀人诗 3、边塞诗 4、山水田园诗 5、咏史诗 6、离别诗,一草一木总关情,咏物诗,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这类诗先秦两汉已出现,唐以后佳作渐多。如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李白的白鹭、杜甫的归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初步感知,北京高考题,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形象特点:,一只高树上

2、饮着清露、自在鸣叫的夏蝉。,思想内容:,只要品性高尚,声名自然远扬,无须任何外在凭借。,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1、诵读解意 2、形象分析:梅花。环境特点:断桥黄昏,风雨交加,苦寒荒凉。(环境烘托) 自身特点: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正面描写)3、作者处境:主战派,仕途坎坷,屡屡受挫。 4、所言之志:以物喻人,隐喻了作者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以虽使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的斗争精神。 5、手法分析:托物言志,以物喻人。环境烘托。,特点归纳

3、: 1、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 3、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4、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因例说法,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形象:,断桥黄昏,风雨交加,苦寒荒凉。,梅花,环境特点:,(环境烘托),作者处境:,自身特点:,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正面描写),仕途坎坷,屡受挫折。,所言之志:,以物喻人,隐喻了作者虽

4、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以及既使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的斗争精神。,手法分析:,1、托物言志,以物喻人。,2、环境烘托。,特点归纳,1、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曲尽其妙,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3、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的表现手法。,4、从具体描写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鉴赏步骤,1、“读清全诗”。,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的品格。,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4、体会诗人运用的手法。,何人不起故园情

5、思乡怀人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在封建社会里,为了生计,为了前途,为了理想,为了抱负,人们不得不离开家乡,转徙各地。这一去,山长水阔,不知何时才能相见。敏感的诗人身在他乡,无处不起思乡之情。,导入,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封建社会里,为了生计,为了前途,为了理想,为了抱负,人们不得不背井离乡,转徙各地。这一去,山长水阔,不知何时才能相见。敏感的诗人身在他乡,无处不起思乡之情。,回顾,1、 孟浩然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2、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

6、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3、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回顾,4、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5、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蓦见枝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6、杜甫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归纳: 1、了解常见思想情感。 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 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分析人们思乡缘由。 战乱频仍;

7、山长水阔; 久戍边关; 宦游不归。,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1、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妙喻传情:乡愁,旅次寄湖南张郎中 戎昱 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 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诗中写“归梦”突出了什么?前人评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1、写梦中返乡是那么容易,突出了乡思之深,之切。 2、“归梦”因旅次见闻引发,前两句中江水漫流之声、月下竹影之形,是“归梦”之因;而

8、“归梦”则是思乡之情的集中表现。所以可以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方法明确,1、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别,2、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初悟情感,3、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再悟情感,4、根据题目,组织语言,形成答案,因例说法,旅次寄湖南张郎中 戎昱 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 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前人评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诗中写“归梦”突出了什么?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1、写梦中返乡是那么容易,突出了乡思之深,之切。,2、“归梦”因旅次见闻引发,前两句中江水漫流之声、月下竹影之形,是“归梦”之因;而“归梦”则是思乡之情的集中表现。所以可以说“归梦”是这首诗

9、的诗眼。,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边塞诗,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所以说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赏析边塞诗,他们从大漠、烽烟、长城、黄沙等景物中反映出他们的精神风貌,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体味每首诗的整体风格,领会作者熔铸其中的感情,以及把握好所反映的时代风貌。因为每个朝代的不同时期或盛或衰,诗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或高昂或低沉;还因为每个诗人前往边塞的原因不同,目的不同,所抒发出的感情也千差万别,情况相当复杂,导入,高适别董大

10、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王维使至塞上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李白塞下曲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分析举隅,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形象,人物,内容,表达,景物:黄沙蔽日,北风劲吹,大雪飘飞。荒凉寒冷的沙漠景象。,劝别友人,前路莫愁。,旷达胸襟,豪迈情怀 。,一、二句描绘了一幅荒凉寒冷的沙漠景象:黄沙蔽日,北风劲吹,大雪飘飞。三、四句写诗人劝别友人,前路莫愁,天下人都能成为你的朋友。表现了一种旷达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一、边塞诗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盛唐:,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1、(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 (王昌龄),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中晚唐:,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惋伤。,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宋代:,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的是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与盛唐时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二、每首诗歌都有各自的思想感情特点,高适、岑参、李益等反映征战

12、诗的各个方面:,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表达报效国家的激情。,有的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写塞外征战的艰苦和连年征战的残酷,对帝王黩武的不满和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有的陈述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有的惊异于塞外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张说),三、体会征战诗中的种种矛盾,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 ,但主旋律是:爱国主义。,四、艺术风格很不相同,有的豪放旷达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有的雄奇壮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的豪壮悲慨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有的委

13、婉清丽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边塞诗派 举例,1、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2、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 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3、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 衡阳雁去:衡阳,地名(今属湖南);传说,雁南飞到衡阳即止,衡阳的回雁峰即因此而得名。 燕然未勒:燕然,山名(

14、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后汉书.窦宪传载,窦宪出击匈奴,追北单于,“登燕然山,去塞三千里,刻石勒功”而还。 1.上阕写景,这些景物有怎样的特征?其作用是什么?,荒芜凄凉。渲染气氛,为下阕抒情作铺垫。,希望取得伟大的胜利,却又无从取胜,思念家乡却又有家难回的矛盾心情。爱国激情,浓重的乡思,兼而有之,2.下阕“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诗人为什么在“归无计”之前加上“燕然未勒”四字? 4分析末句“白发”和“泪”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胸怀壮志的将军抱负未能实现的无奈感慨。,一方面是年华流逝,功业不知何时才能建立的惆怅,另一方面是思念家乡的苦闷。,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水田园诗鉴

15、赏,写景诗: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较多地通过对大自然山水田园的描写,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诗人往往从山水中体验人生的真谛或借山水来阐释其人生观、世界观,如杜牧的山行。或表现了古代士人的隐逸情怀,主要抒发诗人的恬适的生活情趣,其语言风格多平淡质朴,清新自然,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王维的山居秋暝。,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 归(退)隐 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 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白

16、描 动静结合 3语言特点清新自然 质朴自然 清新洗练,酬张少府 王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1、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尾联以“渔歌入浦深”回答张少府的询问,它的深远含义是什么?,这首诗写作者对官场的失望和隐居山林之乐,表现出作者恬静淡泊、乐山乐水的情怀。,山水之乐是不可言传的,只有亲自尝试才能懂得困窘和通达的道理,领悟人生的真谛。,初步感知,北京高考题,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形象特点:,一只高树上饮着清露、自在鸣叫的夏蝉。,思想内容:,只要品性高尚,声名自然远扬,无须任何外在凭借。,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因例说法,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