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浙江文综高考历史评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206269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8.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浙江文综高考历史评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6浙江文综高考历史评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6浙江文综高考历史评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6浙江文综高考历史评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6浙江文综高考历史评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浙江文综高考历史评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浙江文综高考历史评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浙江文综高考历史评析2016年除了上海、北京、天津、浙江、江苏等还依然自行命题外,已有25省份省市统一采用了国家考试中心命制的全国卷,从原有的15套缩减为9套历史高考卷并行。因为四川、安徽和山东等7省市停止自主命题,今后有可能统一向全国“一张卷”过渡的趋势。这份关键而特殊的浙江历史高考卷已揭开了面纱,对考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其中的特殊不仅在于是持续八年自主命题的传统文综老高考的封笔和绝唱,又是开启了高考新试点的学考选考的第二次,相当于一年两次以及下半年的10月份的三次高考。而且还在于浙江作为试点省份之一,在全国各地陆续推进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2016年常规文综高考最终收官,进而为新

2、一轮课改而奠基,自然具有了非同寻常的探索与导向意义,故而得到了各方的高度关注。下面笔者就浙江文综历史试题以下简称为浙江卷,作一简要评析,敬请赐教。承续传统,彰显创新承续传统,彰显创新浙江卷自2009年的高考实现了新老课程的交替后,走过了八年的求索历程,高考试题遵从了基础性、选择性、综合性、时代性等原则,无论从命题内容到题型结构,还是从命题思路到评分操作,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较好吻合了命题意图。首先,秉承往年的传统。一如既往地严格按照我省考试说明教学指导意见中的相关要求,并参考2016年考试说明样卷,在试题结构上,合理分配政治、经济、文化、战争几个模块的分值比例,以及中国史与外国史的份额

3、基本稳定。如中外历史权重变动大体平缓,笔者初步统计如下:2010年中国史:世界史为64:36、2012年61:39,2014年为60:40,2015年为66:34,2016年为62:38。其次,试题形式和命制技巧上形成了某些程式。例如选择题第12题一直以中外思想史综合参照的组合选择题形式出现;选择题中每年均有一题以考查史学方法为主的试题集中在第13题;还有一道创设情境的历史地图。主观题第 39题第(3)小题为开放题等。再次,日益重视历史素养立意。多以材料式呈现,不局限于教材的直接表述,通过引入新颖的材料、情境和视角,再根据新问题、新情境进行重构。如第12、13、14、15、16、17、18、2

4、0、21、22题和非选择题,都考查了历史信息处理能力和史学实证素养,切合和昭示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新一轮课改方向。再如第38题以1947年这个转折性年份为切口,既横向考查20世纪40年代后期中国社会诸问题,又纵向考查了新旧民主革命的新陈代谢,体现了小切口、大跨度,多角度、深分析的特点,类似于2014年浙江卷第38题的黄仁宇从1587年入手,剖析明中后期社会的万历十五年,具有如出一辙之处。近几年来,浙江卷对开放式主观题的积极引进和优化,均有一小题开放、半开放的试题,不仅以此有助于掌控难度系数,从而相对降低了难度。同时,考察了思维个性。第38题第 (3)小问,要求总结孙中山的民权平等思想,有以

5、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它是顺应革命实践发展需要、与时俱进的产物;它是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产物,并力求观点明确,言之有理;史论结合,言简意赅。今年仅仅提供了两个观点选一,不同于以往的2014年的四选一。再其次,确定人物模块和遗产模块作为B模块中18选6的部分,各占10分,迥异于外省的必选修混编选做卷。由于文科生选择政治和数学的相对较少,历史科目入选概率非常大,甚至往往两题均选,由此无形中对历史学科起到了平衡和强化作用。此外,命题思路的变迁就是从知识考查到能力考查,再到价值观考查的转变。与前几年的题目风挌相比,变化幅度很大,更多隐含了国家意志。另外,逆向(否定)选择题有比往年减少仅有1道(第14题)

6、,去年却有4道之多,开创了历年纪录。还有值得点赞的是,自选第9题开创了两个人物秦始皇和唐太宗的边境政策比较的新题型,扩展了覆盖面和思维含量。注重素养,凸显能力注重素养,凸显能力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是深化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也是历史学科命题改革的指向。新高考强调“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要求。近年来,浙江高考历史试题已进行了初见成效的摸索,例如2014年高考历史卷中,四种能力包括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等,分别为29、30、19、22分。而今年的历史核心素养考查则更为显现:1.

7、 时空观念。时间和空间是在历史进程中对历史事物进行定位的两大维度,这是正确认知和解读历史现象,构建合理历史思维的抓手。时空观念要求将特定的历史人物、时间、现象等置于相应的年代、地点来进行分析和思考。本卷的第15、19、22、23题,旨在考查历史时空观念,所占分量不轻。具体到第15题对于定州的表述,隐性考查了历史地图的解读能力;第20题的19391942年间法西斯德国在欧洲侵略扩张的时序排列。2. 史料实证。史实实证是历史研究的基础,也是历史学习的基础。史料实证是指通过严格的检验获取可信史料,并据此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浙江卷始终贯彻史实实证素养的考核,继续对考生获取和解读历史材料信息能

8、力的考查。2015年第38题的引语指出“学习历史,重在培养史料分析和历史斯文能力。”这无疑点拨了史学的过程和方法,起到了有益的提示作用。显然,通过史料研读和习史方法的考查,渗透了史唯求真、实事求是的史证精神,基本定位在第13题。本卷运用的史料形式多样,又简明扼要,题中不断呈现“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来帮助解题。例如包括文字史料(第13题明太祖实录、16题古代文学家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第19题的聂荣臻元帅回忆片段)。再有统计数据(第20题有关1838年英国工业重镇利兹市各行业工种收入概况,以表格编列史料数据;第22题涉及苏联某一时期社会结构的前后变化;还有第38题的天津歇业工厂、

9、上海申新纺织厂等)。还有历史地图(第 23题);以及历史文物(第13题户帖),从中考查了对于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一、二手史料的定位。再如第14题提到了“诗词歌赋既是历史文人墨客咏怀、记游、言志的文学表现形式,也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题中引用了 西都赋、蜀都赋、估客乐、广州歌等,采取了“以诗证史”的史学方法,可谓“文史不分家”,为考生所喜闻乐见,这有助于增强趣味性,生动活泼,以减轻考生压力。尤其是第38题材料一包括中美贸易的漫画、晋西北山地农民等。意在考查学生辨别史料价值、解读历史资料、运用史料论证问题等诸多方面的史料实证的潜能。3. 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历史思维既是一种观照历史的视角

10、,也是一种认知历史的方法。由此突出了历史学科的探究方法的应用,以及终身学习历史所需的一些方法,比如资料的收集、研究、分析等的考查。如第38题的导语强调“决定社会走向、影响发展进程的,是历史的合力。”以引导考生学会多些历史真相的探索,少些简单灌输的结论。由此可见,浙江历史高考试题凸显了史学理论与方法的考查。引领价值,服务人生引领价值,服务人生众所周知,历史认识是多元的、开放的,因而任何对历史的僵化的、教条的认识都不能体现历史学习的真正价值。目前处于社会转型阶段,一线教师往往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自我救赎,力求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在此,重视历史学科的价值导向历史高考试题的主旨之一,力图在试题中弘扬主旋

11、律,渗透民主、自由、法治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体现考试的“立德树人”的功能,积极养成以人为本,追求进步的进取精神,民主法治的现代意识,放眼世界的全球视野等。并力图将这些历史价值观的考查,渗透在历史知识和学科能力的考查之中,这无疑起到了对于青年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作用。以往浙江卷的许多主观题颇有亮点,在往年多有肯定而不再赘述。今年第39题以中外民权平等为灵魂来展开,难能可贵,不仅弘扬了孙中山的丰功伟绩和高风亮节,还强调了思想文化的实践发展、与时俱进或者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等,正是目前社会转型时期的热切话题,颇有启发。立足基础,围绕教材立足基础,围绕教材浙江卷坚持了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古今中外纵横

12、穿插,侧重知识的迁移能力,高度浓缩,知识面考察宽泛,第12题贯穿了中外古代思想;第15题涵盖了秦汉州郡县、唐代纺织手工业、宋代制瓷业、元代中书省等史实,知识密度和跨度高;第39题采用了中外历史整合的形式小切口、大跨度,梳理了民权平等思想从古希腊、罗马,到启蒙运动,到孙中山的发展轨迹,瞻前顾后,纵横交错。同时,自选模块09(人物)第(1)为秦朝管理少数民族的中央行政机构和地方行政区划;第(2)问唐朝管理少数民族的措施,比较秦和唐管理少数民族的不同点。模块10(遗产)考了佛罗伦萨成为文艺复兴摇篮的背景和乌菲齐博物馆是如何成立的,还有用一句话概括乌菲齐博物馆等,都中规中矩。追踪学术,强化变通追踪学术

13、,强化变通历史言说的是过去的世界,但是历史学却是服务人生和社会的学科。高考试题理当突破思维定势,及时反映学术研究的新趋势和新成果。本次命题着力引入了史学研究的新成果和新观点,并将之与学生历史学习的实际结合起来,意在引导历史教师关注史学新发现和新成果,活学活用,融会贯通,浙江卷所引材料大多来自中外历史名家名篇,第38题以当代学者金冲及独具慧眼从1947年入手,写成了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切入,以近乎白描的手法再现了1947年的中国社会面貌而见微知著。其他的材料主要来自于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据李华兴评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等、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隋唐辽

14、宋金卷、摘自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等,从而促使师生主动开阔学术视野,自觉增强史学修养。关注现实,回避热点关注现实,回避热点诚然,历史是过往与当下不断的对话,进而发挥史学的借鉴功能,命题者既要面对现实热点,又要力求避免猜题。譬如可谓得心应手地回避了各界所关注的诸多周年话题,热点的考查往不再明显的正面切入。本卷第18题对应了纪念新文化运动100周年;第19题呼应了时政热点“朝核”议题;与此同时,本卷第 38题设计立意高远,围绕1947年来展开,主要指向新民主主义革命问题,这与2010、2011年的第 38题材料三和第 (3)小问异曲同工,都涉及到了1945-1949年的相关史实,如此第三次重复出现有些

15、出人预料。第39题以孙中山诞辰150周年、逝世90周年为背景,角度比较隐蔽。但又与2012、2015年的第 39题材料三和第(3)小问,都与辛亥革命、临时约法、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有关。而自选第9题的秦朝和唐朝的边境政策,针对当下的新疆和西藏等边疆民族问题。以此迎合了社会热点,彰显了史学的资政等社会功能和学科价值。由此可知,本卷有效回避了“一带一路”、抗战东方主战场、G20峰会、“五水共治”、放开二胎的人口政策问题等热点,以及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的考古发掘等,如此刻意迂回了所谓的时政热点,正是对盲目猜题押题的警示。美中不足,瑜不掩瑕美中不足,瑜不掩瑕不言而喻,浙江卷坚持正确价值观引领和人文、学科素

16、养的统一,体现了一定的开放性,十分注重能力和素养的考查,愿景看好。不过,相关专家要一年中命制三份高考卷,其中工作量可想而知。但为了推陈出新,进一步优化命题,笔者斗胆发表一些浅显的个人看法。1. 难度系数的掌控。以往历史学科的难度系数掌控稳当,但今年的波动略大,学生反映难度较大,与政治、地理学科的难易程度失衡。更何况最后一年文综考试,连全国卷也降低了难度。由于历史考点总体容量本身过大,尽管比前两年总体将少一个模块,但又增加了许多发展要求,以至于纳入新高考范围的知识点约有500多个。加之卷中总体文字材料字数明显多于往年。如第13题更达170多字;第21题的题干有110多;第 38题的文字阅读量达500多;第 39题的三段共600多字。况且许多材料没有过去那样简明扼要,甚至有些比较绕,不少材料很难一眼就看懂。 2. 知识点布局不大合理:本卷中国现代史仅有第19题,二战后世界现代史几乎为零,也未在自选模块中加以弥补,容易被人诟病为厚古薄今。战争模块在去年分值增加的趋势下,今年仅有一题4分。尽管题量有限,各部分的比例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