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山东高一地理学案【4--3--1】第四单元 第三节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204159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75.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山东高一地理学案【4--3--1】第四单元 第三节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6山东高一地理学案【4--3--1】第四单元 第三节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6山东高一地理学案【4--3--1】第四单元 第三节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6山东高一地理学案【4--3--1】第四单元 第三节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6山东高一地理学案【4--3--1】第四单元 第三节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山东高一地理学案【4--3--1】第四单元 第三节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山东高一地理学案【4--3--1】第四单元 第三节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4-3-1】【4-3-1】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第三节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第第 1 1 课时课时 经济发展快经济发展快 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水平高 考纲展示考纲展示 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 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 2.掌握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 知识点一知识点一 经济发展快经济发展快 自读教材自读教材抓基础抓基础

2、1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1)(1)区位优势明显:区位优势明显:毗邻_,与东南亚相邻。 (2)(2)自然条件优越:自然条件优越:平原广阔;_丰富,降水丰沛;河流纵横交错。 (3)(3)社会经济条件好:社会经济条件好:人口稠密,_密集,经济、文化发达;_众多;政策优惠。 2经济发展的成就 (1)(1)经济发展速度快:经济发展速度快: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成为我国_、最 富生机活力的地区之一。 (2)(2)经济地位不断提高:经济地位不断提高: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_基地、外贸出口基地和极为重要的经济 区。 (3)(3)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一产业比重_,

3、第二产业占_, 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4)(4)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 : 珠江三角洲地区已建立起以_为主, 重化工业较为发达的工业体系。 以外贸为导向, 发展_经济, 与国际市场接轨. 读图思考读图思考拓人知拓人知 1.1.教材教材 P100P100 图图 4 43 32 2 珠江三角洲由西江、北江、东江冲积而成,位于我国南部沿海。珠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增长最迅 速的地区之一。本图主要说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位置和范围。阅读本图应明确下面的问题: (1)在图中描出各 3 条经纬线并圈出港、澳特别行政区(注意二者相对于珠江口的位置) 。 (2)据图说一说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位

4、置特点。 2.2.教材教材 P101P101 图图 4 43 33 3 本图主要说明了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阅读本图应明确下面的问题: (1)读出 1994 年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三大产的比重。 (2)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解读要点解读要点破疑难破疑难 区域经济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区域经济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 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地理条件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影响到区域经济的特点、布局和发展。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条件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地理位置的特点; (2)自然地理条件,主要包括地形、气候、水文、自然资源等; (3)社会经济条件,如经济基

5、础、农业基础、科技力量、劳动力、市场条件、政府政策、环境条件、社会协 作条件等。需要强调的是,在分析发展条件时,一定要把握具有决定意义的方面,体现区域特征。 对点演练对点演练清题点清题点 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相邻。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 门、东莞、中山、惠州和肇庆共 9 个地级市。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香港和澳门。据此完成 1-2 题。 1.下列叙述中,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特有的地理位置条件的是 ( ) A平原广阔,热量丰富,降水充沛 B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C有许多优惠的政策 D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 2.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的特定

6、国内背景是 A良好的区位条件 B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C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D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下图为“我国某省区的产业结构变化图” 。读图完成 3-4 题。 3.该省区在 10 年间( ) A.第一产业比重加大 B.第一、第三产业比重大于第二产业 C.第三产业比重缩小 D.第二产业比重大于第三产业 4.该省区最可能是下列四省中的( ) A.吉林 B.青海 C.广东 D.山西 2 知识点二知识点二 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水平高 自读教材自读教材抓基础抓基础 1城市化进程 (1)改革开放前:缺乏大、中型城市,城市密度_。 (2)改革开放以后:城镇人口和城镇数量不断增加;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形

7、成以_为中心的城市群, 包括深圳、中山、珠海等大中城市在内的城市群。 2城市化动力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与工业化密切相关,_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 读图思考读图思考拓人知拓人知 教材教材 P103P103 图图 4 43 36 6 本图旨在说明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数量、规模及分布特点。阅读本图应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1)图示中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城市规模共分几个等级?城市规模与数量有何关系? (2)珠江三角洲城市的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3)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其主要推动力是什么? 解读要点解读要点破疑难破疑难 1珠江三角洲地区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和条件 珠江三

8、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具体 如图所示: 2.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 )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 即伴随着工业化的推进, 大量乡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 城市数量 逐渐增多,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越来越大. ( ) 城市化又会反作用于工业化, 即伴随着城市化的推进, 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一定阶段 内越来越大.城市的核心带动作用、 辐射作用越来越强, 基础设施条件、 市场条件等越来越完善.由此可 知,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一个互相影响、 互相推动的发展过程. 3.我国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几种典型模式 对点演练对点演练清题点清题点

9、5.填写结构图,理解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互推动作用: 供选项目:A、工业化 B、城镇数量增多 C、城市规模扩大 D、城市人口比重上升 E、城市化水平提高 F、城镇就业机会增多 G 人口迁往城镇 3 读“三种工业化、城市化模式图” ,回答 6-8 题。 6.下列地区中,其发展模式与相符的是( ) A美国硅谷 B德国鲁尔区 C辽中南重工业基地 D长江三角洲 7.20 世纪 80 年代,影响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的主导因素是( ) A侨乡 B政策 C交通 D劳动力 8.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与我国其他沿海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快的主要原因是( ) A政策优惠 B科技发达 C劳动

10、力廉价 D产业升级 【4-3-1】-【4-3-1】-课后检测课后检测全通关全通关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迅速。据此回答 12 题。 1关于珠江三角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广东省西南部 B地形崎岖,热量丰富 C河流纵横交错,自然条件优越 D经济发达,文化落后 2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增长的优势条件的是( ) A平原广阔,热量丰富,降水丰沛 B矿产资源丰富 C地理区位优越 D国家改革开放政策 下图是“广东省城市分布图”,读图回答 34 题。 3该省北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比南部低,其主要原因是( ) 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 矿产资源短缺,能源匮乏 生态脆弱,环境承载力低 少数民族聚居,

11、开发较晚 A B C D 4该省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是( ) 以旅游业为主 以轻工业为主 以出口加工工业为主 以金融、服务业为主 A B C D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读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演变图,回答 5、6 题。 5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是 A第二、第三产业都有波动上升 B第一产业上升,第三产业下降 C第一、第二产业持续上升 D第一、第三产业上升 61990 年以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发展的特征是 A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B工业结构得到优化 C工业部门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 D工业部门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 下表反映了 20022003

12、年,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大东北“四大经济圈”三大产业结构的变 化情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7-9 题。 四大经济圈三大产业结构变化比较表(%) 2002 年2003 年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珠江三角洲 652.141.95.154.640.3 长江三角洲 4.949.845.34.152.443.5 京津冀 10.045.744.39.547.243.3 大东北 12.849.737.512.550.437.1 7.四大经济圈 20022003 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 ) A第一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三产业比重下降 B第一、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

13、比重下降 C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 D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 8与其他经济圈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单位 GDP 能源消耗量较低,主要原因是( ) A第一产业比重较低 B第二产业轻工业比重大 C劳动力素质比较高 D生产设备比较先进 9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长江三角洲产业结构调整中,下列工业的比重将上升的是( ) 劳动密集型工业 资金密集型工业 技术密集型工业 资源密集型工业 A B C D 下面为我国某省三个不同年份 GDP 总值、三大产业构成表及该省与全国城市化水平比较图。据此回答 10、11 题。 1019 90 年以 来,该 省( ) A.第一产业从业人口比重下

14、降 B.始终以第二产业为主导 C.第三产业产值先升后降 D.环境承载力下降 11.对于该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总产值(亿元)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1990 年 200473617 1999 年 1 023194536 2008 年 6 11013.454.432.2 4 A.城市化水平一直低于全国水平,差距还在进一步扩大 B.工业化滞后于城市化,问题逐渐突出 C.2008 年处于城市化中期阶段 D.2008 年,该省城市 普遍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读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完成 12-13 题。 12.相对于图中其他地区,甲省南部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最 大优

15、势在于( ) A.资源丰富 B市场广阔 C.技术先进 D交通便利 13.为实现甲省城市可持续发展,以下途径最合理的是( ) A.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B.大力发展高耗能产业 C.加大对动力导向型企业和国有企业的投资 D.延长产业链和发展替代产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 下图是我国四个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典型模式。据此完成 14-15 题。 14四个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共同特点是( ) A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 B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C政府投资促进城市化 D人口迁移导致城市化 15以上四个地区城市化过程中都会出现的问题是( ) A资源短缺 B劳动力短缺 C环境质量下降 D农产品供应不足 16下图为珠江三角洲简图及珠三角产业结构变化和产业转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分析珠江三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