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与学习讲义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7203273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9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忆与学习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记忆与学习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记忆与学习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记忆与学习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记忆与学习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记忆与学习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忆与学习讲义(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记忆与学习,主讲人:赵春艳,记忆和学习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的记忆系统是如何工作的?我们的记忆容量究竟有多大?为什么会产生遗忘?什么样的材料容易被记住?如何能将学会的东西保持得更长久些?怎样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呢?这些都是本章将要回答的问题。,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记忆的基本过程、记忆的类别、记忆系统中各成分的特点及关系,了解遗忘的规律及主动遗忘的作用、记忆与学习的关系,掌握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及学习策略。 本章重点: 1.记忆的过程 2.记忆系统 3.遗忘的规律及克服遗忘的方法 4.学习的策略 本章难点: 1.记忆系统中各成分的特征及其相互间的关

2、系 2.学习与记忆的关系 3.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记忆概述 一、记忆的概念 二、记忆的基本过程 三、记忆的类型 第二节 记忆系统 一、感觉记忆 二、短时记忆 三、长时记忆 第三节 遗忘 一、遗忘的进程与遗忘曲线 二、遗忘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三、有意遗忘的作用 四、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 第四节 学习 一、学习的定义 二、学习过程的一般模式 三、学习的分类 四、学习的策略与方法,三、考核知识点,(一)记忆的概念与基本过程 (二)记忆的类型 (三)记忆系统 (四)遗忘及遗忘曲线 (五)遗忘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六)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 (七)学习的策略与方法,四.考核要求,(一)记

3、忆概述 识记:记忆 领会:记忆的过程,记忆的类型 (二)记忆系统 识记: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领会: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的特征与区别,记忆系统间各成分的关系 应用:说明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条件,长时记忆储存与建构的特征 (三)遗忘 识记:遗忘 领会:遗忘曲线,遗忘的原因,有意遗忘的作用 应用:如何提高记忆能力 (四)学习 识记:学习 领会:学习的过程,学习的分类,学习与记忆的关系 应用:学习的策略,第一节 记忆概述,一、记忆的概念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人们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

4、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和从事过的活动,都会在人们头脑中留下不同程度的印象,这个就是记的过程;在一定的条件下,根据需要这些储存在头脑中的印象又可以被唤起,参与当前的活动,得到再次应用,这就是忆的过程。从向脑内存储到再次提取出来应用,这个完整的过程总称为记忆。,二、记忆的基本过程,记忆包括三个基本过程:信息进入记忆系统-编码,信息在记忆中储存-保持,信息从记忆中提取出来-提取。记忆的三个基本过程的作用恰好可以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过程相类比,如图4.1所示。下面对这三个过程分别加以说明。,图4.1 记忆的三个基本过程,二、记忆的过程:, 识记 保持 再认 重现(回忆),二、记忆的基本过程,(一)编码编码

5、是记忆的第一个基本过程,它把来自感官的信息变成记忆系统能够接收和使用的形式。一般说来,我们通过各种感觉器官获取的外界信息,首先要转换成各种不同的记忆代码,即形成客观物理剌激的心理表征。编码过程需要注意的参与。注意使编码有不同的加工水平,或采取不同的表现形式。例如对于一个汉字,你可以注意它的字形结构、字的发音或字的含义,形成视觉代码、声音代码或语义代码。编码的强弱直接影响着记忆的长短。当然,强烈的情绪体验也会加强记忆效果。总之,如何对信息编码直接影响到记忆的储存和以后的提取,一般情况下,对信息采用多种方式编码会收到更好的记忆效果。,二、记忆的基本过程,(二)保持保持也称储存,已经编码的信息必须在

6、头脑中得到保存,在一定时间后才可能被提取。但信息的保存并不都是自动的,在大多数情况下,为了日后的应用,我们必须想办法努力将信息保存下来。已经储存的信息还可能受到破坏,出现遗忘。心理学家研究记忆主要关心的就是影响记忆储存的因素,以便与遗忘做斗争。在下一节记忆的模型中,将对几个不同的储存系统做详细的分析。,二、记忆的基本过程,(三)提取 保存在记忆中的信息,只有在被提取出来加以应用,才是有意义的。提取有两种表现方式:回忆和再认。日常所说“记得“指的就是回忆。再认较容易,原因是原刺激呈现在眼前,你有各种线索可以利用,需要的只是确定它的熟悉程度。一些学习过的材料无法回忆或者再认出来。它们是否在头脑里完

7、全消失了呢?不是的。记忆痕迹并不会完全消失,用再学习可以很好地证明这一点。即让被试先后两次学习同一材料,每次达到同样的熟练水平,再次学习所需要的练习次数或时间必定要少于初次学习,两次所用时间或次数之差就表示了保存的数量。,三、记忆的类型,依据记忆的内容,可以对记忆进行如下分类: (一)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陈述性记忆处理陈述性知识,即事实类信息,包括字词、定义、人名、时间、事件、概念和观念。陈述性记忆的内容可以用言语表达。程序性记忆又称技能记忆,记忆程序性知识,如怎样做事情或如何掌握技能,通常包含一系列复杂的动作过程,既有多个动作间的序列联系,也包括在同一瞬间同时进行的动作间的横向联系,这两方

8、面共同构成的复合体是无法用语言清楚表述的。例如打篮球,你所知道的规则和方法是储存在陈述性记忆中的,但你擅长拦网和远投,这些运动技巧则储存在程序性记忆中。,三、记忆的类型,(二)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随着记忆研究的深入,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托尔文将陈述性记忆又进一步区分为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情景记忆是指对个人亲身经历过的,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件或情景的记忆。语义记忆是对字词、概念、规律和公式等各种概括化知识的记忆,它与一般的特定事件没有什么联系。对信息的这种意义特征的记忆不依赖于接收信息时的具体时间和地点,而是以语义为参照。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日常所从事的大多数活动中,

9、语义记忆、情景记忆和程序性记忆三种记忆都要参加。,第二节 记忆系统,当前得到公认的解释记忆储存的模型是记忆的三存储模型,该模型认为记忆加工有三个不同的阶段,它们分别是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者的关系可以由图4.2表示出来。来自环境的信息首先到达感觉记忆。如果这些信息被注意,它们则进入短时记忆。正是在短时记忆中,个体把这些信息加以改组和利用并作出反应。为了分析存人短时记忆的信息,你会调出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知识。同时,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如果需要保存,也可以经过复述存入长时记忆。在图4.2中,箭头表明信息流在三存储模型中的运行方向。,图4.2 记忆的三存储模型,一、感觉记忆,感觉记忆又称感觉寄

10、存器或瞬时记忆,是感觉信息到达感官的第一次直接印象。感觉寄存器只能将来自各个感官的信息保持几十到几百毫秒。在感觉寄存器中,信息可能受到注意,经过编码获得意义,继续进入下一阶段的加工活动,如果不被注意或编码,它们就会自动消退。,一、感觉记忆,各种感觉信息在感觉寄存器中以其特有的形式继续保存一段时间并起作用,这些存储形式就是视觉表象和声音表象,称视象和声象。它们虽然保存的时间极短,但在生活中也有自己的作用。例如,在看电影时,是视象帮助我们把相继出现的一组图片看成是一个平滑连续的画面。大多数视象持续的时间不会超过一秒钟,但在有些情况下,一些视象可以持续更长的时间。这取决于刺激的强度(如亮度),视觉剌

11、激的强度越大,视象消失得越慢。,一、感觉记忆,声象记忆和视象记忆基本上具有相同的性质,只是声象在感觉寄存器中的持续时间较长,可达几秒钟。使得我们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加工语音信息,达到词的意义。研究表明,视象和声象是物理刺激的忠实复制品,是感觉器官提供的信息的有效拷贝。选择性注意控制着什么信息将得到进一步的加工,传递到短时记忆。,二、短时记忆,短时记忆(STM)也称工作记忆,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在感觉记忆中经过编码的信息,进入短时记忆后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再从这里进入可以长久保存的长时记忆。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2030秒,但如果加以复述,便可以继续保存。复述保证了它的延缓消失。短时记忆中储存的

12、是正在使用的信息,在心理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短时记忆扮演着意识的角色,使我们知道自己正在接收什么以及正在做什么。其次,短时记忆使我们能够将许多来自感觉的信息加以整合构成完整的图像。第三,短时记忆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起着暂时寄存器的作用。例如在做计算题时每做下一步之前,都暂时寄存着上一步的计算结果供最后利用。最后,短时记忆保存着当前的策略和意愿。这一切使得我们能够采取各种复杂的行为直至达到最终的目标。正因为发现了短时记忆的这些重要作用,在当前大多数研究中被改称为工作记忆。,二、短时记忆,(一)编码的形式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主要以声音代码的形式储存。康拉德(R.Conrad,1964)的经典

13、性研究是一个最好的证明。他选用B、C、P、T、V、F、M、N、S、X等10个字母为材料,从中随机取出6个组成字母序列,用视觉方式一个个地呈现给被试,要求他们记住。然后让被试严格地按字母呈现的顺序进行回忆,并对回忆中出现的差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回忆时出现的错误主要表现为声音混淆。即发音近似的字母混淆程度较高,如将B误为P,将V误为B,而发音不相似的字母之间则较少发生混淆。这一结果表明,即使刺激以无声的视觉形式呈现,短时记忆的信息代码仍然具有昕觉的性质。人们看到的视觉形象必须转换成声音代码,才能在记忆中更好地保存下来。除语音代码外,人们在短时记忆中也有视觉代码和语义代码。但一般在短时记忆中,听觉

14、编码占主导地位,尤其对言语信息。,二、短时记忆,(二)储存的容量短时记忆的一个重要性质是它的容量有限。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只是七加减二个组块。组块是指人们最熟悉的认知单元,是人们通过对剌激的不断编码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组合。对一个人来讲,不同长度的材料组块数可能相同;而相同材料对不同的人,所构成的组块数也可能差异很大,这取决于人们对材料的熟悉程度。所以组块的大小是可变的,学会将更多的项目组成一个有意义的组块,可以大幅度地提高记忆广度。,二、短时记忆,(三)储存的持久性在短时记忆中,信息的保持时间是有限的。如果它们得不到复述,就会很快消失掉。彼德森和彼德森(L.R.Peterson&M.J.Pet

15、erSOIl,1959)的实验可以说明这一点。在彼德森等人的实验中,被试的任务是记住3个辅音字母组成的无意义音节,18秒钟后再进行回忆。在正常情况下,被试正确完成这个任务是轻而易举的事。然而,在剌激呈现以后,立即呈现一个三位数的数字,要求被试以这个数字为起点,进行连续减3的倒数数,持续到18秒为止。这时再让被试回忆字母,回忆成绩不足20%,即回忆的平均数还达不到一个字母。是倒数数的任务阻止了被试对识记材料的复述。图4.3是一个类似实验的结果,它显示了。至18秒各种保持间距的回忆成绩。我们看到随着间隔时间的延长,回忆成绩迅速下降。这说明,如果得不到复述,那么,信息即使进入了短时记忆也会迅速消退。

16、,图4.3 短时记忆的迅速消退,三、长时记忆,长时记忆(LTM)是信息经过充分的加工后,在头脑中保持很长时间的记忆。长时记忆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图书馆,它保存着我们将来可以运用的各种事实、表象和知识。长时记忆的容量是个天文数字,几乎是无限的。在长时记忆中,信息可能保存至永远。短时记忆是20世纪60年代后才引起人们广泛研究的。自19世纪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首先系统地研究记忆以来,长时记忆一直是心理学家关注的焦点。,三、长时记忆,(一)编码形式一切信息都是通过短时记忆才转换到长时记忆中去的。将信息转入长时记忆的一条重要的有效途径是进行精细的复述,也就是将当前的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赋予它一定的意义

17、,并对信息进行组织。事实上,有的信息似乎不需要意识努力,是自动编码进入长时记忆中的。,三、长时记忆,(一)编码形式 1.语义代码 将信息成功地编码进入长时记忆是相对深度水平加工的结果。为了做到深度加工,人们往往忽略了刺激的物理特征或其他细节,集中在信息的意义方面。因此,在短时记忆中主要涉及的是听觉代码,而在长时记忆中主要涉及的是语义代码。或者说,在长时记忆中,人们更多地对一般意义或一般的观念编码,而不是去记事物的特定细节。在长时记忆中,语义代码占主导地位。在一个经典研究中,将24对联系紧密的单词(如桌子一椅子,粉笔一黑板等)打乱次序后组成一个48个单词的词表。呈现后让被试自由地回忆这些单词。虽然在呈现时这些单词是杂乱无章的,但是回忆时,人们还是把联系紧密的词汇放在一起回忆。在呈现时即使把“桌子“和“椅子,用17个其他单词分割开,回忆时还是将它们放在了一起。而且,词表中各对单词之间的联系越紧密,准确再现的比例越高。因此可以证明,被试在剌激呈现时就已经根据剌激之间的语义联系将它们组织在一起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