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广东省高二语文粤教版必修3:《琵琶行》教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202352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广东省高二语文粤教版必修3:《琵琶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6-2017广东省高二语文粤教版必修3:《琵琶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6-2017广东省高二语文粤教版必修3:《琵琶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6-2017广东省高二语文粤教版必修3:《琵琶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6-2017广东省高二语文粤教版必修3:《琵琶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2017广东省高二语文粤教版必修3:《琵琶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2017广东省高二语文粤教版必修3:《琵琶行》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琵琶行 教学目标 了解琵琶女的的凉身世和诗人贬职失意的苦闷心情,控诉了封建社会摧残人才的黑暗现 实。 赏析这首诗的音乐美、意境美。 领会运用多种手法描绘音乐形象,运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写作特 点。 教学重点 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引导学生从对物身世命运的分析中解读作品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音乐的描写以及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 课时安排 3 课时 教学过程: 第 1 课时 一、写作背景 二、整体感知 1、 听朗读录音,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贾(g) 恬(tin) 谪(zh) 思(s) 霓裳(chng) 六幺(yo) 嘈

2、嘈(co) 间(jin)关虾(h)蟆(m) 名属(zh)教坊(fng) 绡(xio) 钿(din) 篦(b) 呕(u)哑(y)嘲 (zho)哳(zh) 2、学生默读全诗,然后用一句话概括名段内容。 第一段写浔阳江头夜送客;第二段写江心聆听琵琶曲;第三段写江心自诉身世苦;第四 段写同病相怜感慨多;第五段写重闻琵琶青衫湿。 三、讲析小序 1、学生口译小序,教师提示注意以下词句。 左迁:贬官降职。古代以右为尊,以左为卑,所以把贬官降职叫“左迁“。 铮铮然有京都声:音调清脆动听,有京都流行乐曲的声调。铮铮,金属相击声,这里形 容弦声清脆。 倡女:“倡“通“娼“。这里指歌妓。 命酒:吩咐摆酒席。命,动词

3、,叫,吩咐,命令。酒,名词用作动词,摆酒席。 憔悴:脸色黄瘦。 转徙:不断转换地方,迁移居处。 恬然自安:心境平静,自觉安适。恬然,平静坦荡地。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这天晚上才感觉到有被贬的不愉快的意味。谪,降职外调。 因为长句:就写了一首长诗。因,连词,于是,就。为,写,作。长句,指七言诗。 凡六百一十六言:共计六百一十六个字。凡,共计。言,字。 命曰:命,动词,取名,叫它。 2、请学生概述小序的内容及作用。 明确:诗前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 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和作者的心情。作用:说明了写这首长诗的原因和命名,定下了全 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本诗是

4、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4、小序和诗歌哪些段落分别照应? 明确:“明年秋,铮铮然有京都声“和第 1 自然段照应。“问其人,转徙于江湖间“和第 2、3 自然段照应。“予出官二年,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和第 4 自然段照应。 5、小序中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对此,你有何看 法? 明确:“恬然自安“者,是话中有话,实际是说遭受贬谪的苦闷始终萦绕心头,一直无法 自安,而“迁谪意“当然也不是“是夕“才感受到的。这两句反话,既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 抑郁愤慨之情,也是强调这次与琵琶女偶然相遇的事件给他的感受之深,是扣住“同是天 涯沦落人“来说的。 四、赏析诗歌第 1 段

5、1、学生朗读第 1 段,教师提示下面词句。 浔阳江:今江西省九江市北面的一段长江,因临近浔阳,故古称浔阳江。 主人下马客在船:这一句是互文,意思是主人和客人都下了马,登上船。 2、作为叙事诗的开头,这一段都写了什么内容?这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请用诗 句中的一个字概括这一段所渲染的气氛特点。 明确:这一段是全诗的引子,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地、人物,引了了琵琶声。 头两句写江头送客,正当秋夜,枫叶如丹,荻花飘白,风声瑟瑟,这就烘托了一种惆怅 惜别的悲凉气氛。中间四句写船中饯别,“举酒欲饮无管弦“为琵琶女的出场埋下伏笔, 并和后文“浔阳地僻无音乐“照应。在无管弦的寂寞中饮酒,自然“醉不成欢“酒

6、喝得虽多, 却不成欢,言外之意是心情郁闷,一个“惨“字不但渲染出气氛的特点,而且含蓄地吐露 了诗人的悲抑心情。而船外则是江面茫茫,月影沉壁。诗人的离情别绪,有如荒江冷月。 这些景物描写不仅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而且也为琵琶女的出场创造了环境气氛。最后 两句用“忽闻“造成语气的强烈转折,未见其人先闻其琵琶声,用水上传来的琵琶声打破 了寂寞、郁闷和凄清。用“主人忘归客不发“突出琵琶声的艺术魅力,感情由悲抑转为惊 喜。 (这种气氛可用诗中的一个“惨“字加以概括。 ) 五、作业:背诵第 1 自然段。 第 2 课时 一、赏析诗歌第 2 段 1、“寻声暗问弹者谁“一句中的“暗“字,有人把这个字解释为“偷偷地

7、“、“私下里“,表明 诗人因自己的身份不便公开、直接问。把这种解释与课本中的解释比较一下,哪个更准 确生动? 明确:前者的解释与语境不合。诗人“暗问弹者谁“说明他并不知道弹琵琶的是歌妓,所 以不存在顾虑自己为官的身份问题,后来知道是歌妓,诗人也没有因自己的身份顾虑什 么,相反,对歌妓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和尊重。把“暗“解释为“轻声“准确生动,因为琵琶 声太动人了,致使“主人忘归客不发“,在冷寂凄清的氛围中,琵琶声越发显得凄楚动人。 “轻声“问才能表现出诗人被乐声所吸引而不忍去打断琵琶的弹奏这样一种心理状态,同 时也从一个侧面显示出琵琶女弹奏的高超技艺。 2、“琵琶声停欲语迟“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

8、抱琵琶半遮面“,这几句反映了琵琶女怎样 的心理情态?一般的都认为是表现了她的“羞涩“,你以为如何? 明确:一个红极一时的歌女年长色衰之后,嫁作商人妇,又遭到重利薄情商人的抛弃, 面对这世态的炎凉,她有满腹的哀怨和苦衷。她弹奏琵琶不是招徕顾客,而是借琵琶抒 发自己哀怨的心曲。这一系列不同寻常的举止情状,表现了她不愿随便重新抛头露面的 心理,暗示出她有着不同寻常的生活经历和艺术才能。 3、琵琶女本不愿抛头露面,可为什么最后还是出来了?请从诗句中找出答案。 明确:由于诗人“寻声暗问弹者谁“,又“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又“千呼万 唤“,琵琶女深感盛情难却,却之不恭。诗中用了“寻“问“移“邀

9、“添“回“开宴“这一连串的动词,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听到琵琶声后所激起的惊喜心情和邀见琵琶女的急切心 情。在沦落天涯的不幸际遇中,觅得知音,这对于琵琶女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慰藉和鼓舞。 诗人的举动表示了他对琵琶女应有的尊重和礼貌,这是以艺会友,决不同于一般文人墨 客狎妓,征歌点曲。所以琵琶女终于摆脱了重重顾虑,登上了诗人所在的船头。然而毕 竟是陌生人,不免有些拘谨,也许还夹杂着一点儿羞涩,故而“犹抱琵琶半遮面“。 4、从“转轴拨弦三两声“起以下 24 句是写弹奏琵琶的全过程,这是全诗描写的重点,也 是全诗写得最精彩的地方。这部分都写了些什么内容?请归纳概括一下。 明确:前 8 句中主要写了弹奏者的动作

10、和弹奏者(也包括诗人)的心理,中间 14 句集 中描绘琵琶乐声,其中也融进了诗人的感受。最后两句写周围的环境,烘托弹奏的效果。5、反复诵读这 24 句,你能否感受到诗人在描绘琵琶声乐时是围绕一个什么字来写的吗?明确:注意诗人表达感受的语句,可知是紧紧围绕一个“情“字来描绘的。“转轴拨弦三两 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这是演奏前的调弦试音,却已使听者感到了一种动人的情韵,可 见琵琶女身手不凡,造诣颇深。“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这是概括地总写 一笔,依然扣住“情“字,“弦弦“声声“似诉“说尽“,充分显示出乐曲的表现力,乐声是 如此哀怨低沉。一开始就把琵琶声音与人物的感情交融在一起了。 6、

11、“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两句表现了琵琶女怎样的神态? 明确:这两句既传神地写出了琵琶女从容自若的神态,挥洒自如的风度,又表现了她沉 稳端庄的性情,还写出了她精湛娴熟的技巧,诗句凝炼而含义广博。高超的演奏是琵琶 女感情、心灵、性情的表现,而知音者的聆听叹赏表现他对乐声的深刻感知和透彻理解, 也反映了聆听者的感情、心灵、性格和艺术修养。 7、诗人用了哪些比喻描写琵琶的声音? 明确:比 喻琵琶声 A 明喻:a 大弦嘈嘈如急雨 b 小弦切切如私语 c 四弦一声如裂帛: 粗重急骤 细轻委 婉 强音收束 B 暗喻 :a 大珠小珠落玉盘 b 间关莺语花底滑 c 幽咽泉流冰下难 d 冰泉冷涩弦凝

12、绝 e 银 瓶乍破水浆迸 f 铁骑突出刀枪鸣: 轻脆圆润 宛转流利 阻塞不畅 低沉停滞突然爆发 激越雄壮 8、请学生归纳乐声旋律的变化情况。 明确:乐声由舒缓流畅-逐渐沉咽-间歇停顿-雄壮激越-强音收束。从这个变化中,我 们再结合琵琶女的不幸身世,似乎可以感受到琵琶女思绪的起伏变化,似乎听到了她在 诉说不幸的平生和心中无限的幽愁暗恨。 9、在乐曲终了之后,诗人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结尾,这两句作用 如何? 明确:诗人没有直接写听者的热烈反响以说明琵琶女技艺非凡和乐声的感人至深,否则 过于直白就不含蓄,不含蓄也就显不出深沉了。用“东船西舫悄无言“的寂静无声,反衬“ 有声“的音乐

13、效果,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了。人们无声地沉浸、陶醉在艺术的享受之中, 那深深打动人的乐声仿佛缭绕迂回耳际,不由得使诗人想到了自己浩茫的心事,引起情 绪上的波澜。在这片刻的沉寂中,只见一轮迷蒙的冷月荡漾在江心的微波之中,它提醒 诗人从乐声中回到现实中来。这句景物描写点染烘托了浓重的氛围,与复杂的乐声融为 一体,共同表现了琵琶女与诗人息息相通的复杂情感,是那么的忧愤、哀怨凄楚、苍凉, 给整个音乐形象补足了画龙点睛之笔。 10、试比较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与明湖居听书对王小玉歌声的描写。明确:二者都用比喻手法来描绘音乐,各有特色:琵琶行主要是以声喻声,用人 们熟悉的声音作比,把琵琶的乐声旋律描绘得变化

14、多彩多姿,淋漓尽致,使人产生丰富 的联想和想象。 明湖居听书主要是以形喻声,把登泰山的体验移到对高亢唱腔的欣赏 上,使人领略唱腔一叠高似一叠,每叠唱腔都有与众不同的新奇境界。写唱腔的陡然低 落,用一条飞蛇游走于崇山峻岭之间来作比,给人印象深刻。二者都写了听后的感触。 不过琵琶行写得凝炼、含蓄、更耐人回味;而明湖居听书则把自己的感受全盘 托出,缺少琵琶行那动人的神韵。二者在描写音乐时都用了烘托手法。 琵琶行 的高明这处是融情于景,景中生情,创造了深邃的诗的意境。例如“惟见江心秋月白“, 烘托了苍凉幽寂的氛围,一扫琵琶的急响繁音,令人转眼之间回到了现实世界:还是那“ 枫叶荻花秋瑟瑟“的秋夜,还是那

15、“别时茫茫江浸月“的秋江,只是浸在江心的秋月已升到 中天,把月的清辉洒向人间,令人有所思,有所待。此刻,诗人也许在痛惜自己在孤独 中度过良辰美景,思念着亲人,慨叹自己不幸的遭遇而琵琶女也许会想到“秋月春风 等闲度“的过去,想到“绕船月明江水寒“的今宵,正为自己的沦落天涯悲伤不已明 湖居听书侧面烘托较为直白、缺乏那种诗的意蕴和情味。 高中新教材优秀教案中和答案:相同点:描写的过程基本相同(起始-舒徐流畅; 发展-起伏跌宕;间歇-悄无声息;高潮-激烈高亢;结束-戛然而止) 。写声时都采 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都运用了比喻、摹声等修辞手法。两者的不 同点:琵琶行写音乐,意不在写音乐而在

16、写人,在慨叹琵琶女身世的凄凉和抒发自 己的不满。 明湖居听书只为极力形容唱腔的美妙而无弦之音。 二、赏析诗歌第 3 段。 1、 学生朗读第 3 段,教师提示下面的词句。 第一部:第一班。 秋月春风:比喻宝贵的青春。 弟走从军阿姨死:弟,指琵琶女在教坊中的气类相似的诸姊妹。所谓“从军“就是指这些 歌妓们都被征到军队中服劳役。阿姨,指琵琶女的养母。 鞍马稀:借代,指客人少了。 2、从琵琶女自叙身世来看,她前后的生活有什么变化? 明确:这一段写琵琶女倾诉悲苦凄凉的身世,可以分为两层意思,第一层到“秋月春风等 闲度“,写她自述青春年少时色艺超辟,红极一时的歌女生涯。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是写琵琶女弹完一曲后的神态和动作。这两句在 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介绍自己的籍贯、 住处。接下去四句说自己才貌双全,色艺出众。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