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春江花月夜》作品赏析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202106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8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春江花月夜》作品赏析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春江花月夜》作品赏析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春江花月夜》作品赏析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春江花月夜》作品赏析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春江花月夜》作品赏析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春江花月夜》作品赏析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春江花月夜》作品赏析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张若虚孤篇横绝张若虚张若虚,人如其名。当真是“深藏若虚” (史记老庄申韩列传:“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 ) 。张若虚一生十分低调,不喜欢炒作自己。说起古人炒作自己一点也不比现代人逊色,像容斋三笔中记载的宋朝时后来为西夏崛起出了很多力的张元,吴昊等人:“将谒范、韩二帅(也就是范仲淹和韩琦) ,耻自屈,不肯往,乃礱大石,刻詩其上,使壮夫拽之於通衢,三人从后哭之,欲以鼓动二帥。既而果召兴相見,踌躇未用间,张、吴径走西夏” 。这几人想求见范仲淹和韩琦,但又怕身份低,又觉得丢面子,于是想出来个炒作自己的主意,把自己的诗刻在一块大石头上,雇人在大街上拉着走,三人在后面哭丧一样的

2、哭着跟着。结果果然惊动了范、韩二帅,召见了他们,但还正在开会“研究研究”用不用时,张、吴就等不及了,投奔了西夏。说来这两位古人的炒作手法,恐怕比“芙蓉姐姐”也不差,拿到现代来也很值得学习。但张若虚是比较淡泊的人,所以历史上他的事迹也不多。只知道他是扬州人(扬州真是文化名人辈出的地方) ,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称为“吴中四士” 。想那贺、张等都是嗜酒如狂的人,张若虚既和他们齐名,想必也是好酒量。但张若虚一生既不图名,也不图利。乃是个真正淡泊于世事的人,既没有像贺知章那样做了朝中大官,也没有像张旭那样在当时就声名鹊起。张若虚据记载只是“官兖州兵曹” ,像这样的芝麻小官其实就只相当现在的公务员一

3、样,顶多算个“干部”身份而已。虽然张若虚无官无职,诗篇也只传下来两篇。但仅凭春江花月夜这一首诗,就可以让江湖夜雨佩服的五体投地,毫不犹豫地将张若虚纳入才子的行列。当然张若虚的另一首诗虽然不如春江花月夜有名,但也是篇很不错的诗,我们不妨看一下这首代答闺梦还: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试衫着暖气,开镜觅春晖。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当然春江花月夜这首诗实在写的太好了,所以上面这首诗才被掩盖了。春江花月夜,这五个字本身是美不胜收,而张若虚这首诗更透着恬静、空旷、高远、空灵、宛转、幽美。春江、落花、明月、夜色,仿佛是一曲优美的小夜曲

4、。当真如闻一多先生称赞的那样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确实并非过誉之词。这首诗对后世的影响也特别大,像红楼梦中的秋窗风雨夕就完全效仿。我们来看一下,曹雪芹代林美眉写的这首秋窗风雨夕:秋花惨淡秋草黄, 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 那堪风雨助凄凉。助秋风雨来何速, 惊破秋窗秋梦绿。抱得秋情不忍眠, 自问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 牵愁照恨动离情。谁家秋院无风人, 何处秋窗无雨声?罗衾不耐秋风力, 残漏声催秋雨急。连宵脉脉复飕飕, 灯前似伴离人泣。寒烟小院转萧条, 疏竹虚窗时滴沥。不知风雨几时休, 已教泪洒窗纱湿。这首诗从诗句和风格上都摹仿春江花月夜 ,江湖夜雨本来也是很喜欢林妹妹这

5、首诗的,但如果非要和原作春江花月夜评一个高下的话,还是觉得春江花月夜略胜一筹。当然这里并非刻意贬低林妹妹。张诗共有 36 句,林妹妹的才 20 句,在篇幅上少了接近一半,内容当然也就单调了一些,只是一贯地“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感叹,远不如张诗气象广阔,胸怀博大,当然林妹妹是闺中小姐,不可能有那样的经历和体会,但张诗中的意境都显得千古独步。林妹妹的那种哭哭啼啼的,人家聂胜琼也会:“枕边泪共窗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我们再来看看春江花月夜这首诗: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

6、皎皎空中孤月轮。这几句写春江月夜情色,绘出一个十分真切自然的春江画面,于是下面很自然地转到思古幽情: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这几句气象开阔,尤其是“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这一句,和以前那些只是哀鸣“人生如梦”的句子并不一样,而且思接千古,悠远绵长,所以后来李白也在他的把酒问月中借用:“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 张若虚此诗中也有离愁别恨: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

7、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但江湖夜雨觉得,这种离愁,是“小别” , “胜新婚”的那一天并不遥远。这种离愁,不是那种“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的悲惨的生离死别,这种离别应该是短暂的。诗句最后是: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这不,在这美丽的春江画卷中,已经有人乘着月色回家,等待归人和思妇的将是美好和甜蜜吧。古时没有电话,也不能发短信,思妇应该是在喜出望外中迎来归人,这种氛围和春、江、花、月、夜这几个字是多么的和谐。这里我们也感受出大

8、唐盛世时的祥和安乐。张若虚凭此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一点不为过。(江湖夜雨印象盛唐唐才子评传岳麓书社 2006)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诗评六则诗评六则 天宝中,刘希夷、王昌龄、祖咏、张若虚、孟浩然、常建、李白、杜甫,虽有文章盛名,俱流落不遇,恃才浮诞而然也。(唐郑处诲明皇杂录 ) 浅浅说去,节节相生,使人伤感,未免有情,自不能读,读不能厌。将“春江花月夜”五字,炼成一片奇光,分合不得,真化工手。(明钟惺唐诗归卷六)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流畅婉转,出刘希夷自头翁上,而世代不可考。详其体制,初唐无疑。(明胡应麟诗薮内篇卷三) 句句翻新,千条一缕,以动古今人心脾,灵愚共感。其自然独绝处,则在顺手积去

9、,宛然成章,令浅人言格局提唱,言关锁者,总无下口分在。(清王夫之唐诗评选卷一)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清王(门岂)运王志论唐诗诸家源流 ) 陈兆奎案:春江花月夜 ,萧杨父子时作之,然皆短篇写兴,即席口占。至若虚乃扩为长歌,浓不伤纤,局调俱足。前幅不过以拔换字面生情耳,自“闲潭梦落花”一折,便缥渺悠远,王维桃源行从此滥觞。 (清王(门岂)运王志论唐诗诸家源流 )江月照千古江月照千古 孤篇盖全唐孤篇盖全唐张若虚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赏析赏析全唐诗中存诗仅两首的张若虚,在唐代灿如繁星的诗人群里实在毫不起眼,然而真正爱国学、爱唐诗宋词的人,想必都知道张若虚及其著名诗

10、篇春江花月夜 据说春江花月夜这个题目,始创于那个“全无心肝”的陈后主陈叔宝。然而陈叔宝究竟在这个美丽的题目下写了些什么,却因诗已失传,无从知晓。荒淫无道的隋炀帝杨广倒留下了现存最早的两首春江花月夜 ,不过只五言四句,短浅空洞。陈叔宝还写过一首玉树后庭花 ,常被后人在文论中与春江花月夜并提,诗也还留存于世,虽是七言,却仅六句,况且肉麻得紧,与隋炀帝如出一辙,都是臭名昭著的宫体诗。 宫体诗以宫廷为中心,以艳情为内容,描红点翠,堆香砌玉,浮华荒谬,空虚无聊;从梁陈到隋唐,百余年间,主宰文坛,造成诗国的黑暗,遗下无数罪孽。南朝士族生活优裕,偷安成习,以能作五言诗作为表示自己是士流的手段,如果不会作诗就

11、会被人鄙视、不能参加社会活动,诗歌完全成了荒淫腐朽生活的点缀,建安气质、魏晋风骨早已荡然无存。唐前期的诗歌创作沿袭了南朝文风,诗人们“竞一韵之奇,争一家之巧。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 ”就是大唐开国创业英主李世民也不能免俗,表现不出象宋太祖赵匡胤日出诗那种“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中天万国明”的气魄。李世民对诗人张昌龄的文藻很赏识,但张昌龄等应进士科不第,李世民问原因,考官说他们文风浮靡,不是好材料,李世民也就默认了。 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同时入霸诗坛,称为初唐四杰。四杰在古诗向律诗的过渡中起到了开拓作用。文武双全的裴行俭对四人却十分轻视,说士人要有远大前程,首先靠器

12、识,其次才是文艺。王勃虽有文才,浮澡浅露,不象享受爵禄的材料。杨炯大概可以做个知县,其余人能得好死就算不错了。这些评说足见新诗的发展道路艰难。对打破宫体诗的束缚、铺平新诗发展之路,初唐四杰是有贡献的,杜甫评四杰诗说“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这个评价既是对当时诗坛基本态度的客观反映,也是对四杰诗的确评。 在六朝浮华文风笼罩下,宋之问、阎朝隐等宫廷幸臣成了诗坛上一伙把头式人物。卢照邻和骆宾王始终在齐梁余风里打转,王勃和杨炯又一个早死、一个远宦,因此初唐四杰的成就并不大。成就最高的王勃也不过给我们留下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之类的好诗句,而几乎没有令人

13、振奋的好的诗篇,更不要说为盛唐诗人提供典范。把大唐引进诗歌朝代的,也许正是张若虚与他的春江花月夜 。 荒淫无道的隋炀帝杨广倒留下了现存最早的两首春江花月夜 ,不过只五言四句,短浅空洞。 只是提提意见,算不得修正。杨广的春江花月夜一首如下:”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实在是当不起上面这一句的”短浅空洞“。是非好坏,一读可知。所深厌恶者,欲赞扬某某必定罔顾事实否定某某,甚至污蔑某某。百度百科也算是知识平台,相当多的人从这儿找资料,如果不幸信了这句,那么就完全错过了欣赏隋炀帝这么好的诗歌了。作为一个历史人物,我们不作评价,但是就诗本身来说,肯定不是如此糟糕甚至于荒淫无道的。

14、吴翠芬吴翠芬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赏析赏析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宫体诗的自赎 )的春江花月夜 ,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

15、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 。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流霜不觉飞” , “白沙看不见” ,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

16、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这种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 ,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 ,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这是紧承上一句的“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