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梨园春秋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7201766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4.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1课 梨园春秋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第11课 梨园春秋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11课 梨园春秋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第11课 梨园春秋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第11课 梨园春秋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1课 梨园春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1课 梨园春秋(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请做好上课准备,第11课,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宋代南戏产生的背景和流行区域;元代杂剧创作繁荣的原因、流行区域、代表人物及代表作;京剧产生的背景、过程、发展概况和艺术特征。,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1.通过对戏曲发展历程的学习,了解人类的思想文化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 2.通过对古代戏曲发展和经济水平的分析,掌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教学目标 二、能力与方法,1.通过对中国古代戏曲发展史的学习,了解中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化,提高民族自豪感。 2.通过对京剧艺术的感受,体会京剧艺术家们的杰出才华,激发学习动力。,教学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中国古代

2、戏曲的源头傩戏 二、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宋代南戏 三、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元杂剧 四、中国古代戏曲的繁盛京剧,内容概述,【思考】在原始社会,原始人类遇到一些可怕的事情总是归于一种无形的力量,认为是“鬼”、“怪”作祟,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一、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傩戏,1.产生背景,以可怕的形象来驱逐恶魔, 于是形成了一种巫术仪式“傩”。,【思考】在原始社会,原始人类遇到可怕的事情总把它归于一种无形的力量,认为是“鬼”、“怪”在作祟,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一、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傩戏,1.产生背景,穿戴绚丽服饰、载歌载舞是傩和戏曲的共同点。随着宗教色彩的淡化,演员逐渐代替巫师,表演目的由娱神转向娱人

3、,并发展出人物性格、故事情节和表演艺术,这样巫术仪式就转化成戏曲表演。所以,傩戏是我国最古老的戏曲源头之一。,【思考】傩与戏曲有什么共同点?傩怎样演变成戏曲?,一、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傩戏,2.傩的发展,【讨论】怎样设计一种曲艺形式能博采众长,吸引观众?,二、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宋代南戏,1.产生背景,清明上河图中的说话场面,指出这种戏曲流行的区域,并说一说为什么在这一地区戏曲获得了很大发展?,这种戏曲流行在浙江的温州以及福建的泉州、福州一带,所以叫南戏。,二、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宋代南戏,2.流行区域,【原因】宋代是我国政治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时期。由于北方的战乱,人口流徙到南方,大量南徙的北方人带

4、来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进一步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工商业发达,城市经济繁荣,民间表演技艺十分兴盛,南戏就在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形成了。,宋人周密癸辛杂识记载,温州乐清县有个叫祖杰的恶霸和尚欺压百姓。乡人告到官府,祖杰行贿于官府,官府不但不治他的罪,反而将告状人治罪下狱。在这种情况下民间艺人将之写成戏文上演,广为宣传,造成社会舆论压力,最后恶霸和尚被治罪。,二、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宋代南戏,思考南戏主要流行于社会中的哪个阶层?有什么社会功能?,3.特色,南戏主要在民间流行,一般由民间艺人或者下层知识分子创作,剧目多表现民间故事,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探究】 在儒家思想

5、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中,诗文被认为是正统的艺术,而戏曲则被视为旁门左道。故元代以前的戏曲类艺术多为优伶、艺妓等下层人物为之,不受文人们重视,因此也很难产生高品位的作品。到元代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剧作家和高品位的戏曲作品。使元曲成为与唐诗、宋词并称的我国文学史上三大瑰宝之一。 为什么许多元代的文人纷纷将一腔才情宣泄在戏曲创作之中?,三、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元杂剧,【总结】元代知识分子的地位很低,蒙古灭金后,停止科举考试将近80年,文人入仕的机会相对地说要少多了,九儒十丐,他们的地位仅高于乞丐,被打入了社会的底层,使他们有机会接触下层社会的群众,有机会了解底层群众的生活和情感,体会底

6、层人民的痛苦和愿望。他们较高的文化修养、广博的学识,推动了元杂剧的文学艺术水平,使之逐渐演变为一种成熟而完美的艺术形式。元代杂剧的出现是我国文学艺术史上的一个重大发展,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与唐诗、宋词并称的艺术奇观。,1.元杂剧创作繁荣的原因,元戏曲演出壁画,“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和王实甫。,三、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元杂剧,2.流行区域,【学生活动】根据同学们掌握的知识,选择介绍一个代表人物或代表作,并谈谈自己的理解。,3.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关汉卿(1230?1300?),号已斋叟,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杂剧作家。据记载,关汉卿共创作了63个剧本,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

7、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关汉卿画像,窦娥冤插图,窦娥冤书影,感天动地窦娥冤,元代剧本的创作极大地推动了戏曲的发展,以后的各戏种不断将之改编并搬上舞台。元曲已经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既然叫“京剧”,我们能不能认为京剧就是北京地区土生土长的戏曲形式?如果不能,那为什么叫京剧? 在京剧产生之前,北京地区流行哪些戏曲形式? 为什么这些戏种都要到北京表演?,四、中国古代戏曲的繁盛京剧,京剧不是北京的地方戏,而是在众多地方戏曲的基础上博采众长逐渐形成的。因为它是在北京形成并最初在北京流行,所以被称为“京

8、剧”。,1.产生背景,北京地区流行的戏曲很多,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被称为“雅部”的昆曲,为宫廷所垄断,深受士大夫文人喜爱;第二类叫“花部”,包括了除昆曲外的所有地方剧种。昆曲由于脱离群众、曲辞深奥,逐渐衰落。“花部”的地方戏高度繁荣,最为流行的是弋阳腔体系。,明清时期,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戏曲的繁荣是为了满足皇室贵族、官员、商人和广大居民的文化娱乐需要。如果京城要搞什么庆典活动,就更成为各戏种展示自己的良机。,京剧的发端遇到了什么契机? 京剧发端的标志事件是什么? 在北京地区地方戏曲繁荣发展的情况下,假设你是徽班的班主,你要怎样才能使你的徽班在北京站住脚跟,吸引观众,并获得进一

9、步的发展?,四、中国古代戏曲的繁盛京剧,2.产生过程,标志事件是徽班进京(三庆、四喜、春台、和春)。,京剧的发端的契机是:庆祝乾隆皇帝八十寿辰。,博采众长、兼容并蓄、为我所用。,清乾隆年间弋阳腔系统的四大徽班入京后,对秦腔、昆曲等诸腔调兼收并蓄,并大量融进了北京语汇,使京城观众耳目一新。嘉庆、道光年间又和进京的汉调艺人合作,使西皮、二簧两种声腔合流,逐渐形成相当完整的艺术风格和表演体系。到1840年左右,京剧的唱腔、念白、剧本和表演已经成熟,尤其是出现了以演“京戏”为主的一批演员,他们不再以徽戏、汉戏为名,而以演“京戏”自居。从此,诞生了一个独立的剧种京剧。 同治、光绪年间,京剧已经被北京市民

10、承认,成为人民最喜爱的舞台艺术,并很快风靡全国。京剧成为我国戏曲中最具有全国性、典型性的剧种之一,它的剧目最丰富、表演最精细、流行最广泛、观众最普遍,影响也最大,被公认为“国剧”。,四、中国古代戏曲的繁盛京剧,2.产生过程,四、中国古代戏曲的繁盛京剧,3.艺术特征综合性,唱,念,做,打,四、中国古代戏曲的繁盛京剧,3.艺术特征写意性,舞台布置的写意一桌二椅,四、中国古代戏曲的繁盛京剧,3.艺术特征写意性,人物化妆的写意戏曲脸谱,四、中国古代戏曲的繁盛京剧,3.艺术特征写意性,人物服饰的写意长袖善舞,四、中国古代戏曲的繁盛京剧,3.艺术特征写意性,舞台行动的写意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四、中国古代戏

11、曲的繁盛京剧,3.艺术特征,京剧名段欣赏,铡美案选段,一、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傩戏 1.产生背景 2.傩的发展 二、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宋代南戏 1.产生背景 2.流行区域 3.特色 三、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元杂剧 1.元杂剧创作繁荣的原因 2.流行区域 3.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四、中国古代戏曲的繁盛京剧 1.产生背景 2.产生过程 3.艺术特征,小结:,说唱脸谱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 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 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喳喳哇 说实话京剧脸谱本来确实挺好看 可唱的说的全是方言怎么听也不懂 慢慢腾腾咿咿呀呀哼上老半天 乐队伴奏一听光是锣鼓家伙 咙个哩个三大件 这怎么能够跟上时代赶上潮流 吸引当代小青年 老爷爷你别生气 允许我分辩 就算是山珍海味老吃也会烦 艺术与时代不能离太远 要革新要发展 哇呀呀 让那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大家都爱看 民族遗产一代一代往下传 ,课后设计: 思考京剧如何革新发展才能跟上时代潮流?请你在广泛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京剧革新的措施和办法。,本课结束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