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林大学 免疫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7201625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8.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农林大学 免疫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福建农林大学 免疫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福建农林大学 免疫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福建农林大学 免疫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福建农林大学 免疫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农林大学 免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农林大学 免疫(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兽医免疫学重点与考点提纲第一章第一章 1、免疫的概念:、免疫的概念:经典的免疫概念机体对传染病的抵抗力;现代免疫的概念机体识别自己和非己,并 能将非己成分排除体外的的复杂的生理功能。 2、免疫的基本特性(、免疫的基本特性(3 点)和基本功能(点)和基本功能(3 点)点) ,并运用其正确分析问题。,并运用其正确分析问题。 (一)免疫的基本特点(重点) 1、识别自己和非己 2、特异性 3、免疫记忆 (二)免疫的基本功能(重点)功能生理性反应(有利)病理性反应(有害)1、免疫防御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抗原超敏反应(过度) 免疫缺陷病(不足)2、自身稳定清除损伤或衰老细胞、免疫 网络调节免疫应答自身免疫

2、病3、免疫监视清除突变或畸变的恶性细胞 (肿瘤细胞)肿瘤发生持续性感染第二章第二章 骨髓1、免疫系统的构成(详细)、免疫系统的构成(详细) 中枢免疫器官 胸腺法氏囊免疫器官 淋巴结外周免疫器官 脾脏 骨髓哈德氏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T 淋巴细胞、B 淋巴细胞 免疫系统 自然杀伤细胞和杀伤细胞 免疫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粒细胞系统红细胞抗体免疫相关分子 补体细胞因子等2、免疫器官中的中枢免疫器官有哪些,各自是哪些或哪种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的、免疫器官中的中枢免疫器官有哪些,各自是哪些或哪种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的 器官,其各自在哪种或哪些免疫类型中起重要作用?器官,其各自在哪种或哪些免疫类型中起重

3、要作用? (1)中枢免疫器官:骨髓、 (既是中枢免疫器官又是外周免疫器官)胸腺、法氏囊 (2)骨髓是 B 细胞发育、分化和成熟的场所, 胸腺是 T 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法氏囊*提供 B-C 分化成熟的场所、诱导骨髓淋巴样干细胞分化成熟 骨髓的功能: (1)是机体重要的造血器官 (2)同时,是所有免疫细胞的发源地(重要的免疫器官) (3)在哺乳动物,系 B 细胞发育、分化和成熟的场所(因此同时具有外周免疫器官的功能) 胸腺的功能 提供 T-C 分化成熟的场所: 胸腺哺育细胞(TNC)以自身作为“育儿袋” ,将前胸腺细胞纳入细胞内进行“哺育” 。 产生胸腺激素,诱导 T-C 成熟。 胸腺上皮

4、细胞可产生多种肽类胸腺激素。法氏囊的功能(鸟类特有淋巴器官) (1)*提供 B-C 分化成熟的场所 诱导骨髓淋巴样干细胞分化成熟为具有免疫功能的 B-C(囊 3、外周免疫器官有哪些,各自功能,注意那些某种动物特有的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有哪些,各自功能,注意那些某种动物特有的免疫器官。 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TB = 7030*鸟类没有淋巴结)、脾脏(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 T:B=40:60 淋 巴小结 70:30)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哈德氏腺(以 B 细胞为主是鸟类眼窝内的分泌性腺体之一, T:B=20:80) 、扁桃体(是一种重要的外周免疫组织,有许多淋巴小结和弥散淋巴组织。*扁桃体是

5、最易受病原侵害的部位。 ) 淋巴结的功能: 过滤淋巴液 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 淋巴细胞再循环 清除淋巴异物 脾脏的功能:(1)血液的滤器,成人每天 1/2 血量通过脾脏。 (2)免疫活性细胞及其他免疫细胞居住的地方。 (3)免疫细胞识别抗原、增殖、产生免疫力的场所。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功能:发挥局部免疫功能 哈德氏腺的功能:对上呼吸道免疫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还能激发全身免疫应答 其中特别注意:淋巴结(生发中心、淋巴滤泡、淋巴小结等概念) ;哈德氏腺在点眼免 疫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骨髓既是中枢免疫器官又是外周免疫器官 (1)生发中心:二级淋巴小结:受抗原刺激,其中心可见增殖旺盛的细胞 (2)淋

6、巴滤泡:淋巴小结:又称淋巴滤泡指淋巴结的皮质中有大量淋巴小结,又称滤泡区4、免疫细胞包括哪些细胞?、免疫细胞包括哪些细胞? (1)淋巴细胞:T-C, B-C, K-C, NKC; (2)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朗罕氏细胞; (3)树突状细胞; (4)粒细胞:中性/碱性/酸性; 其他细胞:血小板、肥大细胞、红细胞; 5、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细胞的区别、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细胞的区别 免疫细胞:凡参与免疫应答的细胞。淋巴细胞:在免疫应答过程中起核心作用。依据其作用方式以及来源不同可以分为 T 淋巴细胞、B 淋巴细胞两大群,还有 NK 细胞及其他细胞。 免疫活性细胞:只有接受抗原刺激后才

7、能分化增殖,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主要是 T 细胞和 B 细胞 6、淋巴细胞包括哪些细胞?单核、淋巴细胞包括哪些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生物学功能有哪些?树突状细胞主要巨噬细胞系统的生物学功能有哪些?树突状细胞主要 负责抗原提呈,其它免疫细胞包括哪些?负责抗原提呈,其它免疫细胞包括哪些? 淋巴细胞包括 T 细胞和 B 细胞两大类,还有 NK 和其他细胞(淋巴细胞=T 细胞+B 细胞+NK 细胞+N 细胞+D 细胞) 。 单核巨噬细胞的生物学功能: (1)非特异免疫防御 (2)清除外来细胞 (3)非特异性免疫监视 (4)递呈抗原作用 其他免疫细胞 血小板:CR 介导补体活化。吸引白细胞。 红细胞

8、:与小免疫复合物结合,有助于从血液循环中清除小免疫复合物。 粒细胞:嗜中、嗜碱、嗜酸、 树突状细胞:(专职抗原提呈细胞) 第三章第三章 抗原抗原 1、抗原定义和抗原的两种特性、抗原定义和抗原的两种特性 抗原:能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能与之结合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包括蛋白质、多糖和核酸等。 抗原的两个基本特性(重要): (1)免疫原性(immnuogenicity) 抗原刺激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 产生应答产物。 (2)反应原性(immunoreactivity) 抗原 +免疫应答产物(如抗体)特异结合。 2、构成抗原的条件有哪些?(详细)、构成抗原的条件有哪些?(详细) 构

9、成抗原的条件 (一)异源性 (二)大分子物质:分子量越大越稳定,抗原性越强 (三)分子结构复杂:化学组成和结构越复杂,抗原性越强 (四)物理状态:一般球状分子蛋白质抗原性较直链分子蛋白质强,聚合状态的蛋白质较单体状态 的蛋白质抗原性强 (五)适当的进入途径:抗原分子只有完整的进入免疫活性细胞所在的场所,才能刺激机体产生抗 体或致敏淋巴细胞( 免疫原性皮下注射肌肉腹腔静脉口服) 3、抗原决定簇、抗原决定簇 抗原决定簇决定了抗原的特异性 抗原的特异性:抗原具有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能力。 抗原的特异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免疫原性的特异性和反应原性的特异性 。特异性是免疫应答中最

10、 重要的特点,也是免疫学诊断与防治的理论依据。抗原决定簇的定义,别称 定义:又称为表位(epitope) ,是指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的,能与淋巴细胞表面特定受体或其分泌的抗体相结合的特殊化学基团。抗原结合价的定义 一个抗原分子上能与相应抗体分子结合的表位数目单特异性决定簇抗原和多特异性决定簇抗原 单特异性决定簇抗原-只产生一种特异性抗体 多特异性决定簇抗原-可产生多种特异性抗体(多克隆抗体)单价抗原与多价抗原。 根据抗原决定簇的数目 上述概念的灵活分析。 4、抗原的交叉反应性,发生交叉反应的几种形式、抗原的交叉反应性,发生交叉反应的几种形式交叉反应:一种抗原除能与其对应抗体相结合,还能与其共同抗

11、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发生结合。 发生交叉反应主要有以下几个形式: (1)不同物种间存在共同抗原:异嗜性抗原(重要):是一类与种族特异性无关的,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的性质 相同的抗原。 (2)不同抗原分子存在共同的抗原决定簇:群特异性抗原:如决定簇 2 为 A 群沙门氏菌所共有 (3)不同决定簇之间部分构型类似:如蛋白质抗原的末端氨基酸相似,则可出现交叉反应, 交叉反应强度与相似程度成正比。 5、半抗原(有反应原性而无免疫原性)、半抗原(有反应原性而无免疫原性) 、能举几个半抗原的例子、能举几个半抗原的例子 半抗原(hapten)是一类不完全抗原,只具有反应原性而不具有免疫原性的抗原

12、(只具有与抗体结合 的能力,而单独不能诱导抗体产生的物质) 。如青霉素等药物。 背靠大树好乘凉-和大分子胶体蛋白(即载体蛋白)连接后,就可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能与 相应的抗体结合(具有了 ,同时具有了 ) 6、抗原的类型,特别是依据诱导抗体产生是否需要、抗原的类型,特别是依据诱导抗体产生是否需要 T 细胞来分类、根据免疫原性来进细胞来分类、根据免疫原性来进 行分类。行分类。 (一)按诱导抗体是否需要 T 细胞来分类 (1)胸腺依赖性抗原 (TD-Ag) 需要 T 细胞辅助才能刺激 B 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如多数蛋白。 (2)非胸腺依赖性抗原 (TI-Ag)由多个重复 B 细胞表位组成。不需

13、要 T 细胞辅助,直接刺激 B 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如多糖。 (二)按来源区分 (1)*异种抗原 (2)*同种异体抗原 (3)*自身抗原 (4)*异嗜性抗原(重要) :是一类与种族特异性无关的,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的 性质相同的抗原 (三)按免疫原性分 (1)*完全抗原 即免疫原, 同时具备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的抗原。如大多数蛋白质。 (2)*不完全抗原即半抗原(hapten),只具有反应原性的抗原(只具有与抗体结合的能力,而单独不能诱导抗体生) 。 如青霉素等药物。 (四)根据临床应用分 (1) 、凝集原 (2) 、沉淀原 (3) 、病毒中和抗原 (4) 、免疫保护性抗原 (5)、

14、血凝素抗原 7、重要的抗原物质、重要的抗原物质 一、病原生物及其代谢物: 细菌:菌体抗原、鞭毛抗原、菌毛抗原、 表面抗原,etc. 病毒:囊膜抗原、衣壳抗原、可溶性抗原 寄生虫:虫体抗原、分泌抗原,etc. 外毒素:蛋白质,强抗原 类毒素: 外毒素经 0.3%0.4%甲醛处理, 丧失毒性部分, 保留抗原部分 第四章第四章 抗体和免疫球蛋白抗体和免疫球蛋白 1、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的概念、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的概念 抗体(antibody Ab):是由抗原致敏的 B 淋巴细胞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的并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 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具有抗体活性及化学

15、结构与抗体相似的或尚不知是否有抗体活性 的球蛋白统一命名为免疫球蛋白。 2、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详细)、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详细) (1)四肽链结构 所有单体都是由: *两条相同的重链( heavy chain, H 链,约 450-550 氨基酸,五类:IgG、IgM 、IgA 、IgD、IgE) *两条相同的轻链(light chain, L 链,约 214 个氨基酸,两型:和)通过二硫键连接而成的四 肽链分子。 (2)可变区(V 区)和恒定区(C 区) 1.可变区(variable region,V 区): *位于 Ig 分子 N 端,占轻链 1/2 和重链 1/4 或 1/5; *不同抗体其 IgV 区氨基酸组成和排列有较大差异 *决定抗体与抗原结合的特异性 2.恒定区(constant region, C 区): *位于 Ig 分子的 C 端,占轻链 1/2 和重链 3/4(IgA、IgD)或 4/5(IgM、IgE) 。 *在同一种属中,同一类重链和同一类轻链 C 区氨基酸的组成或排列比较恒定。 *介导 Ig 多种生物学功能。 (3)功能区(详细,免疫球蛋白各个功能区的功能) 、功能区的作用: (1)V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