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历史总复习之高频考点讲练测:一、古代中国加强中央集权的制度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198699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高考历史总复习之高频考点讲练测:一、古代中国加强中央集权的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5高考历史总复习之高频考点讲练测:一、古代中国加强中央集权的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5高考历史总复习之高频考点讲练测:一、古代中国加强中央集权的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5高考历史总复习之高频考点讲练测:一、古代中国加强中央集权的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5高考历史总复习之高频考点讲练测:一、古代中国加强中央集权的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高考历史总复习之高频考点讲练测:一、古代中国加强中央集权的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高考历史总复习之高频考点讲练测:一、古代中国加强中央集权的制度(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频考点 1 古代中国加强中央集权的制度 高频考点解读 一、演变过程 中央地方 形成秦朝 皇帝制度:皇权至高 无上,帝位终身制, 皇位世袭制;三公九 卿:协助皇帝处理政 事 设郡县,郡守、县令 由皇帝直接任免,皇 帝通过人事任免控制 地方 发展与完善 汉朝 实行中外朝制度:三 公九卿称为“外朝” , 是执行机构;“中朝” 参与决策,抑制相权 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 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消除王国威胁,设刺 史监察地方 魏晋 南北朝 初步形成尚书、门下、 中书三省的局面 唐朝 实行三省六部制,既 提高了行政效率又因 分权而加强了皇权 设节度使;安史之乱 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宋朝 设参知政事、枢密

2、院、 三司使分割宰相的政、 军、财权 地方州郡用文臣;另 设通判监察牵制州郡 长官;设转运使将财 权收归中央 元朝 废除三省,只设中书 省,中书省的长官为 左、右丞相和平章政 事 实行省级行政区制, 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 地方,为以后的朝代 所沿用 达到顶峰, 明朝,废除丞相,裁撤中书,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设内阁协助皇帝, 清朝,设军机处,军机大臣跪奏笔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二、两大基础 1经济基础:分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和发展强化的 经济基础。 2理论基础:战国末年法家韩非子提出的中央集权和以法治国思想,体现了新兴地主 阶级崭新的思想风貌,形成了一套系统的

3、中央集权理论。 三、两大基本矛盾 1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2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四、发展趋势 1不断改革中央行政机构,特别是削弱相权,加强皇帝对中央的控制。 2不断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严密管辖。 3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日益加强。 五、本质特点:皇权至高无上;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六、影响(或作用) 1积极方面 (1)在一定范围内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创造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 (2)有利于防止分裂割据,抵御外来侵略。 (3)有利于有效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兴建大型工程,奠定了中华文 明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基础。 (4)有利于民族大融合,利于各地区经济、文

4、化的往来与交流。 2消极方面 (1)君权专制易形成暴政统治和导致腐败出现。 (2)思想方面独尊一家,钳制人民的思想,出现了万马齐喑的可悲局面。 (3)严重束缚社会生产力发展,阻碍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核心提示 本考点的命题可选取多个角度:一、两条线索中央与地方机构的沿革;二、两个 矛盾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三、三个重点秦朝的形成、汉代 至元朝的发展完善、明清时期的空前强化;四、互动历史与现实之间的互动,要通过 现实透视历史,通过理解现实社会的历史遗存,把握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脉搏,在融 入历史的同时感受历史。 【典型例题】 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

5、“三皇” 、 “五帝”之名而自称“皇帝” ,其 首要目的是( ) A宣扬托古改制 B承袭华夏传统 C突出个人功业 D标榜君权神授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学生的史实理解能力,考查的知识点为秦朝的皇帝和中央集 权制度。 【试题分析】 结合所学,可知秦嬴政时,秦兼并东方六国,实现了中华帝国的大一 统。秦王嬴政认为自己统一六国的功绩前无古人,堪称“德过三皇,功盖五帝” ,所以自称 为“皇帝” ,其首要目的就是为了突出自己的个人功绩,故 C 项正确。 【典型错误分析】 一些考生可能根据题干中“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 、 五帝之名而自称”的信息,主观判断“皇帝”的称号来源于古史和上古传说的综合,

6、是对华夏传统的承袭和托古改制,而错选为 A、B 两项;D 项标榜君权神授,与当时情形 不符,错误较明显,选择的人数较少。 【答案】 C 题后反思 高考试题尽管可能是教材以外的知识素材,形成新的问题情境,构成新的设问角度, 但无论如何,教材始终是本源。研究历史,要建立在熟悉教材,夯实基础之上,只有如此, 才能深入理解历史概念,才能对重要历史事件进行转述或推理。 易混易错点透析 1.三公九卿制与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中央政府最为重要的政治制度与 机构,属于考生平时比较容易混淆的考点。 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 不同点 时代确立于秦,盛行于汉确立于隋,盛行于唐 内容 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 夫 九卿:奉

7、常、郎中令、卫尉、 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 史、少府、太仆 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 书省 六部:吏部、户部、礼部、 兵部、刑部、工部 丞相 职权 “百官之首” ,协助皇帝处理 全国政事,有相对独立的决 策权、审议权和行政权 三省长官均为宰相,互不统 属,相互制衡,相权一分为 三,相权遭到削弱 地位 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趋向巩 固 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趋向完 善 相同点,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中央政府机构及制度,都是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典型代表; 都使中央政府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处于既配合又牵制的状态,任何人都 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强化了专制主义皇权 核心提示

8、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是近年来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本考点 知识强调专题内的综合,要求考生掌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几个发展阶段、各自特点和演 变趋势,理解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规律。 2分封制、郡县制和行省制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沿革与发展典范,属于高考中 的易混、易错点。考生复习时需要熟练掌握这三种地方制度自身的特征及其之间的区别。 比较点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 不同点 盛行 时代 奴隶社会的行政制度, 盛行于西周 几乎盛行于整个封建时 代 确立于元朝,元朝以后 盛行于中国 与中央 关系 诸侯国相对独立于中央 政府,并且权力和地位 可以世袭 郡、县是中央政府下属 的地方行

9、政机构,郡、 县长官都由皇帝直接任 免,不得世袭 行省只是中央最高行政 机关中书省的派出 地方行政机构,其行政 长官直接对中书省负责 作用 影响 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 一些积极作用,但长期 以来分封制残余势力, 容易形成割据势力,破 坏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 不仅在当时有效地加强 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 家的统一,而且经过后 世的调整和补充,其积 极作用愈加明显 相同点,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结果都在一定时 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 核心提示 1由分封制到郡县制,主要反映了管理任用原则由宗法血缘关系到行政任命的变化, 是政治改革的一大进步。由郡县制到行省制的变化,主要反映了

10、行政区划的变化。 2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从分封制、郡县制到行省制,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 发展的过程。郡县制在否定分封制的基础上得以确立和发展,对后世影响深远。行省制有 利于各族人民交流和国家统一,使中华民族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为我国明清以后的 地方行政区划奠定了初步基础。 以史鉴今 材料 2013 年 4 月 23 日,新疆巴楚县发生严重暴力恐怖事件,致 15 名民警、社区工 作人员死亡,他们中有被活活烧死的,有三名女工作人员被割喉。 目前,案件的侦破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案情基本查清。击毙恐怖分子 6 人,抓获恐 怖分子 20 多人,查获了一批自制的爆炸装置和凶器,以及恐怖旗帜等等。

11、有关的后续 工作仍然在抓紧进行。 国家反恐办主任孟宏伟表示: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是我国的既定方针。没有任何一 个负责任的国家可以容忍恐怖活动。对于那些不思悔改、继续挑战法制、以身试法、进行 暴力恐怖活动的犯罪分子,我们会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坚决打击、依法严惩、绝不手软。 新华网 【思考】 结合西汉时期中央政府对新疆地区管辖的措施,说明当前国家严厉打击新 疆暴力恐怖势力活动,维护领土主权完整的正确性。 【解读】 主题:打击恐怖分裂活动,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 阐述: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西汉武帝时期,便在 河西走廊设置敦煌、酒泉、武威、张掖四郡,在轮台、渠犁等地驻兵进

12、行屯田,设“使者 校尉”进行统辖,加强了政府对西域地区的控制,使天山南北的新疆广大地区与内地连成 一体。公元前 60 年,西汉政府正式设置西域都护府,直接管辖新疆地区。 巴楚暴力恐怖事件,是敌对势力内外勾结策动的有预谋有组织的严重暴力犯罪事件, 其目的就是要挑起事端、制造分裂。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国家统一的意识和理念是 各族人民安身立命的思想基础,维系中华文明延绵不绝的强大力量。打击恐怖暴力活动, 维护新疆地区的社会政治大局稳定,是新疆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新疆巴楚暴力恐怖事件 后,新疆各族人民齐心协力、患难相助,反对恐怖暴力及分裂活动,正是这种民族深情和 国家意识的集中体现。所以,今天国家

13、严厉打击新疆地区暴力恐怖事件和分裂活动,维护 国家统一和社会的团结稳定,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毫无 疑义的正确选择,也是党和政府一贯的坚定立场。 课堂评价 一、选择题 1 “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 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 ”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 A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确定了后世 2000 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 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 D开始用军功授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 2太尉是秦朝最高军事长官,负责全国军事事务。现存的古籍中没有任何记载秦始皇 任命某人担任过此职位,故此推断是秦始皇亲自

14、掌军权。秦始皇这么做是因为( ) A没有合适的人选 B加强皇权的需要 C中央官制不成熟 D统一战争已结束 3汉武帝期间,丞相权位受到严重打击,以致人们视相职为畏途。下列属于削弱丞相 职权的措施是( ) A设立“内朝”和“外朝 ” B创设刺史制度 C颁布“推恩令”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下图是秦朝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 ) 第 4 题图 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B唐代以分权而得以集权 C唐代尚书省的权力最大 D太尉的权力下放到兵部 5 “王沔(音 mian,三声),字楚望,齐州人加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户 部侍郎,参知政事。 ”文中的王沔应该是( ) A

15、汉朝人 B唐朝人 C宋朝人 D清朝人 6元朝赵天麟说:“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 可谓于审力之形矣。 ”材料表明元代设置行省制是为了( ) A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 B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 C管辖边疆地区,提高行政效率 D削弱地方割据,减少财政开支 7 明史舆服志记载“皇帝常服袍黄前后及两肩各织金盘龙一天顺二 年,定官民衣服不得用蟒龙、飞鱼并玄、黄、紫诸色。违例奏请蟒衣、飞鱼衣服 者治以重罪。 ”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明朝( ) A中央集权空前强化 B君臣之间等级森严 C纺织技术水平甚高 D中央集权由盛而衰 8某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

16、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 既无相权,却有相责。 ”这种制度是( ) A汉代内外朝制 B唐代三省制 C元代行省制度 D明代的内阁制 9历史教研组的老师们在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发现:秦汉三公九卿、隋唐三省六 部、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以一贯 之的理念,那就是( ) A制度的良善在于不断的改革 B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 D弥合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10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顶峰,下列关于明清历史全过程的归纳,较 为准确的一项是( ) A中华的荣耀 B帝国的彷徨 C东方的曙光 D盛装下的苍凉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 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