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社 会 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对外开 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单元训练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198687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社 会 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对外开 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单元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5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社 会 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对外开 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单元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5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社 会 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对外开 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单元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5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社 会 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对外开 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单元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5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社 会 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对外开 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单元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社 会 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对外开 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单元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社 会 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对外开 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单元训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一、选择题1(2014周口模拟)“21 世纪始于中国的 1978 年” ,这是英国专栏作家马丁雅克不久前做出的断言。那一年, “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它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中国的转变已经使世界的重心东移。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1978 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B1978 年,中国已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1978 年,中国作出的决策开创了现代化建设的新路D1978 年,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慢慢改变2(2014江西南昌模拟)经济体制改革首

2、先从农村开始,其主要内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93 年宪法修正案在宪法第八条第一款中,明确规定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B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组成部分C传统社会小农经济的理性回归D从根本上克服了贫富差异3(2014湖北宜昌模拟)下图是浙江省温州市工商局颁发的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这张执照成为新时期中国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 ,此举( )A宣告了人民公社体制的终结B意味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开始了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改革D揭开了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序幕4(2014新乡模拟)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集体农业的痕迹,大量从

3、中国农村消失了。 ”在这里“消失”的原因应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B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D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实现5(2014广东省六校联考)农民与土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核心问题。下列三幅图反2映的是中共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其共同点叙述正确的是( )A保护了农民利益B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C改变了经营方式D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61983 年(中国)政府推出了“以税代利”政策。大中型企业要求将其 55%的利润交作税收,小企业则按照分成八个等级的税则表纳税,这样就切断了国营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直接联系。材料中的举措推动了 ( )A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B政府部门职能的

4、转变C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出台D实现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7(2014来宾模拟)下表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该时期是( )工业 年份农业(%) 轻工业(%)重工业(%)第一年26.632.141.3第二年27.234.338.5第三年28.836.734.5A.19491951 年 B19531955 年C19581960 年 D19791981 年8(2014钦州模拟)“如今的计委(国家计划委员会)大院(位于北京城西三里河)已有几分落寞,冬天感觉更是如此,在灰色的天空和枯萎的树枝映衬下,苏式老楼越发显得破败,很多窗户已没了玻璃,用塑料

5、编织袋勉强堵上。 ”计委大院的落寞,是由于( )A中苏关系恶化B计划经济彻底退出舞台 C中美关系正常化D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9(2014广东六校联考)“语录粮票”是时代的产物,它们产生于“红色海洋”年代,每个票上都印有毛主席语录,多数为“备战、备荒、为人民” “厉行节约、严禁浪费粮食”3等。语录粮票不仅是凭证,而且是一种政治宣传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语录粮票就被陆续收回,予以销毁,这种粮票也变成了历史文物。这说明( )中国的粮食产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中国逐渐改变了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政府改变了以行政手段调配资源的做法中国已经实现全面小康社会A BC D10(2014吉林长春模拟)2005 年人民

6、日报报道:2004 年,深圳每平方千米土地产生了 1.75 亿元的 GDP 和 6 000 万元的税收,名列全国大中城市之首;2005 年上半年,深圳每万元工业增加值耗电量又比上年同期下降了 3.8%,每万元 GDP 的耗水量下降了13%,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该材料不能体现出( )A深圳的发展不仅有速度还有质量B深圳的经济发展已进入低能耗、高产出的良性循环C深圳用具体的实践有力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含义D深圳成为国内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11(2014鹤壁模拟)下列表格反映了我国对外贸易中商品结构的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 代1978198519862007初级产品53.55

7、0.536.45.1工业制成品46.549.563.694.9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统计表(单位:百分比)A出口商品中初级产品比重逐渐下降,工业制成品比重逐渐上升B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C我国初级产品生产过剩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2下图为“中国对外开放空间扩展示意图” ,对此图的理解正确的有( )4率先从东南沿海四个经济特区起步 逐渐开放到东部沿海地带 进一步开放沿江、沿边和内陆省会城市 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A BC D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1:这是一部跨度达 30 年的惊心动魄的逃亡史。在当时的深圳,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宝安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屋九空逃香港

8、,家里只剩老和小。”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忐忑不安地汇报了逃港的情况后,邓小平出奇地沉默了很长时间,才就逃港问题说:“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生产生活搞好了,才可以解决逃港问题。 ”林天宏人民会用脚投票材料 2: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邓小平文选第 2 卷第 152 页材料 3: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题目已经出来了,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

9、起来的问题还困难。分配的问题大得很。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已然出现。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少部分人获得了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邓小平年谱(19751997 年)材料 4: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邓小平在武昌、

10、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请回答:(1)据材料 1 指出,当时“逃港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为解决这一问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了什么政策?(2)据材料 2、3,概括指出邓小平改革的着眼点发生了什么变化?5(3)据材料 4 指出,邓小平领导的改革有什么特点?(4)综合上述材料,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的宗旨是什么?14(2014广东湛江模拟)改革开放 30 多年,中国的发展取得了令全世界瞩目的惊人成就。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 1:新中国从 1949 年成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 60 多年。在评价改革开放前后两个 30 年历史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上,有这样一种观点:在肯定改革开

11、放 30 年以来历史性进步的同时,有意无意地贬低甚至否定改革开放以前 30 年的成就和经验。材料 2:1992 年 1 月 18 日至 2 月 21 日,邓小平同志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发表了重要谈话,指明了改革的方向南方谈话被誉为改革开放的第二次宣言,影响极为深远。材料 3:20042007 年中美货物贸易进出口情况单位:亿美元年份货物出口额比上年增长%货物进口额比上年增长%货物进出口总额货物进出口差额20041 24935.144731.91 69680220051 62930.44879.12 1161 14220062 03524.959221.82 6271 443200

12、72 32714.469417.23 0211 633数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1)改革开放以前 30 年,中国在经济和科技文化方面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国内外背景。(3)根据材料 3,指出 21 世纪初中美贸易发展的趋势,并分析其形成的重要历史原因。6(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 30 年,我国取得惊人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课后达标检测 181解析:选 C。由“21 世纪始于中国的 1978 年”可知,该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由“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中国的转变已经使世界的重心东移”可知,这一变化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以经

13、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政策有关,C正确。2解析:选 B。A 项“根本上”说法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土地所有权没有发生改变,依然是集体所有,农民仅是获得了使用权,提高了生产积极性,B 项正确;C 项“理性回归”说法错误,从表面上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以家庭为单位,但与传统社会小农经济是有本质区别的;经济体制改革前,正是因为平均主义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因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 D 项从根本上克服了贫富差异说法是错误的。3解析:选 D。观察图片中的时间,开业时间是 1979 年,发证时间是 1980 年。人民公社是农村农业方面的内容,温州市工商

14、局颁发的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则属于城市工商业方面,故 A 错误。1984 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故 B错误。C 项说法错误。个体工商业与社会主义国有经济等共同构成了多种所有制,故 D 正确。4解析:选 C。本题为材料选择题,据题干材料“集体农业的痕迹,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 ,可知反映的主要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5解析:选 C。三幅图分别反映的是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本题考查其共性,A、B 两项与人民公社化运动不符,该运动不利于保护农民利益,也无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性质,D 项排除。6解析:选

15、A。B 项说法与题意不符。C 项是 1984 年出台的,是对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包括农村和城市。D 项转型的过程很长,不是通过一个“以税代利”就可以实现的。从材料中“切断了国营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直接联系”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A 项7正确。7解析:选 D。表格反映出我国农业和轻、重工业比例均衡,这种情况不可能出现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也不可能出现在 B 和 C 两个时间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在农村和城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因此出现了农业和轻、重工业均衡发展的局面。8解析:选 D。国家计划委员会是计划经济时代的重要机构。随着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其落寞也在情理之中。

16、故选 D 项。A、C 与题意无关,B 项中的“彻底”表述绝对。9解析:选 B。解答注意题干中的时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中国的粮食产量跃居世界第一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末,到 2020 年中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可排除。10解析:选 D。材料反映出深圳不仅经济发展快,而且能耗大幅下降,A、B、C 是对深圳经济发展的正确评论。材料没有反映深圳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情况,排除 D。11解析:选 B。A 是表格反映的变化,而不是原因,排除;C 说法错误;D 包含在 B之中。故本题选 B。12解析:选 A。本题考查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注意对外开放的时间和各阶段内容。1980 年开放 4 个经济特区。1984 年,开放 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