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中语文 1.4 蜀相 学案(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198631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高中语文 1.4 蜀相 学案(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5高中语文 1.4 蜀相 学案(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5高中语文 1.4 蜀相 学案(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5高中语文 1.4 蜀相 学案(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5高中语文 1.4 蜀相 学案(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高中语文 1.4 蜀相 学案(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高中语文 1.4 蜀相 学案(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第 4 课课 蜀蜀 相相学习目标 1.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2.体会这首诗体现的思想感情。3.学习借古人抒发自 己情怀的写法。【诗海拾贝】八阵图 杜 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注 八阵图:指由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所组成的军事操练和作战的阵图,是诸葛亮的一项创造。赏析 这是作者初到夔州时作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写于大历元年(766)。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这两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说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势的过程中,功绩最为卓绝。诸葛亮创制八阵图后他声名更加卓著。“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这两句就“八阵图”的遗址抒发感慨

2、。即使被夏天大水冲击淹没,等到冬季水落平川,万物都失故态,唯独八阵图的石堆却依然如旧,六百年来岿然不动。同时最后一句“遗恨失吞吴” ,说刘备吞吴失败,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根本策略,以致统一大业中途夭折,而成了千古遗恨。这首怀古绝句,具有融议论入诗的特点。诗人把怀古和述怀融为一体,浑然不分,给人一种此恨绵绵、余意不尽的感觉。【文本卡片】一、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因曾住长安城南少陵 附近,故自称少陵野老,后世称其为杜少陵。又因官至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工部。 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会面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

3、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他的诗激荡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炽烈情感和不惜自我牺牲的 崇高精神,因此被后人公认为“诗史” ,诗人被尊称为“诗圣” 。 杜甫一生写下了一千多首诗,其中著名的有“三吏” “三别” 兵车行 茅屋为秋风所 破歌 丽人行 春望等。 二、背景简介 这首诗是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上元元年,公元 760 年)春天拜谒诸葛亮庙时所作。当年, 安史之乱尚未平息,唐王朝仍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功臣。杜甫个人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完全落空,流落蜀地,生活困穷。无论国事、家事、个 人事,都使诗人陷于苦闷之中。因此,他到成都之后,不再“自比稷与契” ,而是追慕诸葛 亮

4、,并且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 蜀相便是其中的一篇。【基础荟萃】1给下列的加点字注音。 黄鹂( ) 频烦( ) 未捷( )祠堂( ) 柏森森( ) 空好音( ) 2辨形组词。 Error! Error! Error! 3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 锦官城外柏森森:_隔叶黄鹂空好音:_三顾频烦天下计:_两朝开济老臣心:_长使英雄泪满襟:_ 4文学文化知识。 (1)文学常识填空。 杜甫(712770),字_,别号_,_朝伟大的_诗人。杜甫 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_朝由_而_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 。 (2)名句填空。 _,隔叶黄鹂空好音。_,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_。【要点突破】一、

5、整体把握 1全诗是如何联系自身,表达忧愤之情的? 答:_ 二、细部探微 2 蜀相开头两句对翠柏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_ 3颔联的诗眼是什么?试分析其表达作用。 答:_4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中的“英雄”指什么人? 答:_【感悟总结】一、中心主旨 这是一首凭吊古迹、颂扬诸葛亮的咏史诗,脍炙人口,感人至深。作者借歌颂诸葛亮的 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抒发了自己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 二、写作特色 1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怀抱。 杜甫早年曾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自比为舜的大臣稷和契。安史之乱 的第三年他去投奔肃宗,不久又被放还,从此郁郁不得志。因此,入蜀后他便

6、怀着崇敬的心 情去瞻仰武侯祠,借此抒发自己的怀抱。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这是写诗人去武侯祠途中的情况,他一边走一 边问路,终于看到了一片苍松翠柏,有人告诉他武侯祠就在那里,这自然使他感到欣慰。接 着写入祠后所见所闻“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这已经包含着诗人的感叹了, 意思是: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绿,年年如此,可它为谁而绿呢?隔叶的黄鹂叫得那 么动听,可有谁听呢?时间已过了五百年,像诸葛亮那样的人再也没有出现过。由此自然地 转到写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上:“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上句看起来是说刘 备,其实是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下句则是诸葛亮

7、一生功业的最精辟的概括。然 而诸葛亮并没有完成他的事业,这就不能不使人为他惋惜了。至此,诗人水到渠成地将对诸 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为千古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 一千多年来,这个名句震撼着千千万万志士仁人的心。宋朝抗金名将宗泽临终前诵读了 这两句诗,又大呼三声“渡河” ,才离开了人世。 2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短短的八句诗当中,有叙事,有写景,有议论,有抒情,笔墨淋漓,感情深挚,统体浑 成,充分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文白对照】丞相 祠堂 何处寻?锦官 城外 柏森森。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映阶 碧

8、草 自春色,隔叶 黄鹂 空好音。 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三顾 频烦 天下计, 两朝开济 老臣心。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出师 未捷 身 先死,长使 英雄 泪满襟。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素材积累】一、名家评价 清朝著名评论家胡应麟称赞杜诗:“气象雄盖宇宙,法律细入毫芒。 ”缅想忠贞,补阙拾遗犹昨事;何来环佩,清辉香雾替诗魂。 (颂杜甫)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颂杜甫)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颂杜甫)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成都

9、杜甫草堂)二、名楹佳联咏贤相义胆忠肝,六经以来二表;托孤寄命,三代而后一人。(陕西省勉县定军山诸葛亮陵墓)一生惟谨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代志能尊教受;十倍荷褒荣,八阵名成,两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锐,三分功定属元勋。 (四川成都市南郊的武侯祠)日月同悬出师表,风云常护定军山。青山绕郭宜龙卧,翠柏参天有鹤来。有庐堪千古,读策定三分。草庐卧龙,王佐动先主三顾;兰田生玉,英才起吴帝唯称。梁父吟成高士志,出师表见老臣心。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四川成都市南郊的武侯祠)收二川,摆八阵,七擒六出,五丈原前设四十九盏明灯,

10、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按金土木爻之卦,水面偏能用火攻。(河南南阳市的卧龙岗)【美文珍藏】感悟杜甫 你是这么一位诗人,有豪情万丈,志在报国,你少年好学,漫游吴越,遍览齐赵,过着“裘马轻狂”的生活,真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你渴望“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你“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然而苍天弄人,一生数起数落,郁郁不得志。 安史之乱,兵荒马乱时在友人的庇护下,于蜀中浣花溪畔看尽群鸥翻飞。 成都草堂中,你似乎找到了人生的快乐。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在浣花溪的潺潺流水中,你送走了五载春秋。你不再需要四处觅封侯,不再需要提防小人。 “老妻画纸为棋

11、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其乐融融,不亦乐乎?一叶孤舟,载着孤寂的你,别蜀出峡,漂泊于长江之上。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月夜,你一人站在船头上,眺望远方,你是否想起了浣花溪畔的日子,你是否记起了家人?回首往日,你还有雄心壮志,吟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当你饱尝现实社会的冷酷,悲叹自己命运的多舛,真可谓“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当你拖着病体独自登上江边的高处时,九九重阳,一派萧条,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大气磅礴,更是悲凉沉郁;当你再逢李龟年时,江南风景依旧,但已是物事人非,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无尽沧桑无尽凄苦全在其中。一生的落魄潦倒,最后的孤单飘荡,最终只能在江湘舟中默无声息地终结。你走了,告别了人世间的冷酷辛酸,你得到了一种释然。在那个唐王朝由盛而衰的急剧变化的时代,你用卓越才华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