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项训练 东西方古代经济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196625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项训练 东西方古代经济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项训练 东西方古代经济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项训练 东西方古代经济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项训练 东西方古代经济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项训练 东西方古代经济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项训练 东西方古代经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项训练 东西方古代经济(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江西江西 20152015 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项训练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项训练 东西方古代经济东西方古代经济【高考再现】一、选择题01 (2013 年江苏卷历史 1)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 年河南辉县发掘了 5 座大型魏墓,1 号墓出土铁器 65 件,其中农具占 58 件,包括钁、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02 (2013 年新课标卷文综 25)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 “不抑兼并”

2、 。据此可知宋代( )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03 (2013 年福建卷文综 15) 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 ;新唐书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 ”这表明唐代工匠( )频繁更换工种 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 职业是世袭的 是临时工人A B C D【答案】B【解析】本题考察学生的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显示不得更换工种,说明是错的,排除 A、C 两项;新唐书例举四种工种的服务期限,最少二年,所以正确,因此选 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

3、发展“工官”与“匠户” 。- 2 -04 (2013 年天津卷文综历史 2) “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 ”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A政府的大力推广 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05 (2013 年新课标卷文综 26)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 ”这表明当时( )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06 (2013 年

4、海南卷历史 5)唐初征收赋税时,钱币与绢布、粮食并收,财政收入以贯、匹、石等为单位计算;到南宋时,赋税征收以钱币为主体,以“贯”为单位计算。这表明南宋( )A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B农业手工业地位下降C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D经济控制逐步加强07 (2013 年江苏历史 4)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 3 -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 ”材料反映了( )A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 B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C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 D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08 (2013 年山东卷文综 10) 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人田货。 ”

5、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 )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 B增加赋税收入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 D保护小农经济09 (2013 年浙江卷文综 16)唐文宗太和六年(832 年) ,宰相王涯上奏:“商人乘马,前代所禁。近日得以恣其乘骑,雕鞍银镫,装饰焕烂,从以童骑,骋以康庄,此最为僭越。伏请切令禁断。 ”以下对当时商人地位的判断,错误的是( )A经济地位优越 B政治地位低下C遭受全社会的鄙视 D实际上没有自由民的平等地位二、非选择题07 (2013 年浙江卷文综 38 题第(1)小题)- 4 -材料一松江府“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 。苏州府“郡城之

6、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 ;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 。嘉兴府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湖州府“俗皆织绢” ;“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 ;南浔镇“烟火万家” 。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请回答:(1)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说明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阅读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 (10 分)【考点剖析考点剖析】重点热点考纲呈现重点热点考纲呈现1古代中国的经济:(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手工业的发展。 (3)商业的发展。 (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2古代西方的经济:古代希腊城邦国家的经济活动。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7、选修):(古代史上重大改革的经济措施) (1)梭伦改革。 (2)商鞅变法。 (3)北魏孝文帝改革。 (4)王安石变法。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古代中国政治家的经济思想与经济政策) (1)秦始皇。(2)唐太宗。 (3)康熙帝。- 5 -考查形式考查形式以选择题、非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考察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经济政策发展脉络以及特点。以材料、或者图表呈现考试所提取的信息考点快速识记:考点快速识记:1古代中国的经济:(1)农业: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含曲辕犁) ;井田制、封建社会三种主要土地形式(封建政府所有、地主土地私有、农民个体私有) 、土地兼并;赋税、徭役制度;主要水利工程。(2)手工

8、业:三种形态(官营、民营、家庭) ;三个主要部门(陶瓷、纺织、冶铸) ;资本主义萌芽。(3)商业:春秋战国以来的古代商业;“市”的形成与发展;主要的商业城市与著名的商帮;(“市”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4)经济政策:重农抑商;“闭关锁国”和“海禁”政策。2古代西方的经济:地理环境与古希腊经济活动的关系(多山、港湾、地中海式气候葡萄酒、橄榄油;手工业;商业与航运海洋文明) 。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古代史上重大改革的经济措施)(1)梭伦改革:颁布解负令;发展工商业。(2)商鞅变法: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3)北魏孝

9、文帝改革:推行均田制(目的、性质、内容、作用) 。(4)王安石变法:理财措施(均输法、市易法、青苗法、免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古代中国政治家的经济思想与经济政策)(1)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交通建设(统一车轨,凿灵渠、疏浚鸿沟、修驰道、修五尺道) ;赋税、徭役、兵役沉重。(2)唐太宗:均田制;轻徭薄赋;“存百姓”的思想;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3)康熙帝:实行更名田(原明朝藩王的土地归现耕种人所有) ;规定交纳固定的人头税。【基础练习基础练习】01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 ;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 。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

10、因是- 6 -A公田变为私田 B铁器牛耕的推广C国家走向统一 D封建制度的确立02在中国古代, “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 ”这最能表明A农业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根本 B中国古代经济属于自然经济C男耕女织是一种基本的经营方式 D古代中国具备精耕细作的有利条件03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乞巧节” , “乞巧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牛郎与织女”的美丽传说。这一节日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自然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B人们对牛郎与织女遭遇的同情C古代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D劳动人民对封建压迫的强烈反对04中国古代有谚语说:“千年

11、田,八百主。 ”清人钱泳说:“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 ,言百年之内,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至于三家也。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 ”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源是A政府“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 B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C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 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答案】D- 7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材料反映的是土地兼并现象严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源是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故答案为 D。【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土地制度土地兼并05王祯农书卷二十记载:“其制当选湍流之侧,架木立轴,作二卧轮,用水激转下轮,则上轮所周索,通激轮前旋鼓掉枝(按即曲柄)一例随转。其掉枝所贯行桄因而推挽

12、卧轴左右攀耳以及排前直术,则排随来去,搧冶甚速,过于人力。 ”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A东汉 B三国 C唐朝 D北宋06中国古代的政府曾经长期以徭役的方式征调工匠,在官府作坊从事生产。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开始从民间雇佣工匠,甚至不再经营手工业作坊,改成直接向民间购买。这一转变最有可能是在A西周时期 B唐朝时期 C元朝时期 D明清时期07范蠡曾是吴越争霸时期越国的谋臣,后来弃官经商,后世商人尊他为商祖、经营之神。他仗义疏财,从事各种公益事业,成为几千年来我国商人的楷模。下列情景范蠡可能经历的是A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B凭借棉布生意一次赚了上万两白银C商品交换时使用纸币 D

13、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 8 -08下列诗句中,可以获取我国古代农村商品经济发展这一历史信息的是A “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 B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C “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 D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答案】D【解析】注意题干限定的是农村商品经济的信息。而 A、B 是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信息,C 是海上贸易的状况。故选 D。【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表现09清人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 ”以下对此诗提到的“国初”之政策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A该政策禁止任何人的海外经商活动 B属闭“关

14、锁国政策”的体现C主观上有维护清朝统治的意图 D “重农抑商”政策在特定时期特定领域的体现10希腊多山多岛的地理环境对希腊历史发展产生的最大政治影响是 A促进古希腊城邦民主制的形成 B港湾众多,促进了航海业的发展C人多地少成为其海外扩张的一个因素 D有利于同外部世界的交流- 9 -【名校模拟名校模拟】一、选择题1 (山东省临沂市 2014 届高三教学质量期末考试)东晋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描绘了“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的美景。此诗体现了A魏晋时期社会祥和安定 B当时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C山水诗朴实恬淡的特点 D追求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A 项错误这是陶渊明想象的,而不是当时的真实情况;B、C 两项材料不能体现。材料的意思是“养蚕可以收获长丝,秋收也没有赋税。孩子们纵情地欢歌,老年人也能随心游逛。 ”这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