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高效精练 1附加题之断句与简答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196449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高效精练 1附加题之断句与简答 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5年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高效精练 1附加题之断句与简答 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5年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高效精练 1附加题之断句与简答 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5年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高效精练 1附加题之断句与简答 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5年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高效精练 1附加题之断句与简答 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年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高效精练 1附加题之断句与简答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高效精练 1附加题之断句与简答 (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专项突破八专项突破八 附加题附加题(断句与简答) 一、 阅读材料,完成 13 题。 1. 用“/”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 3 处) 诗有六义,其二曰赋,_赋_者_铺_也_铺_采_摛_文_体_物_写_志_也。昔邵公称公卿献诗, 师箴赋。传云:“登高能赋,可为大夫。 ”诗序则同义,传说则异体。总其归涂,实相枝干。 刘向云明不歌而颂,班固称古诗之流也。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诠赋) 【注】 传:这里指国语和毛传 ,并非单指毛传 。 诗序:即诗序 ,亦称 毛诗序 ,研究诗经的著作。 【答案】 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2. 诗经 “六义”具体指哪些? 【答案】 风、雅、颂;赋、比、

2、兴。 3. 本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 说明什么是“赋”(或“赋”是什么),但诗序与“传”(毛传 国语)对此 有不同看法。(意对即可) 【参考译文】 在诗经的“六义”中第二项就叫“赋”。所谓“赋”,就是铺陈的意思;铺陈华采,舒布文辞, 为的是描绘事物,抒发情志。从前周代的邵公曾说:“各级官吏献诗,主管教化的官员进箴, 盲人赋诵诗。 ”毛传说:“登高能够赋诗的人,就可以当大夫。 ”由此可见, 诗序把赋与 比、兴同列于“六义”表现手法之中,而毛传和国语则把赋和诗区别开来,成为一种 不同的文体。但是总观它们归属的途径,它们之间的关系还是十分密切的。所以刘向说, “不歌唱只朗诵的诗就叫赋”

3、,班固称, “赋是诗经的一个支流” 。 二、 阅读材料,完成 13 题。 1. 用“/”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 3 处) 国风 离骚固不论,自汉魏以来,是妙于子建,成于李杜,而坏于苏黄。余之此论固 未易为俗人言也,子_瞻_以_议_论_作_诗_鲁_直_又_专_以_补_缀_奇_字_学_者_未_得_其_所 _长_而_先_得_其_所_短,诗 人 之 意 扫 地 矣。 (南宋张戒岁寒堂诗话) 【答案】 子瞻以议论作诗/鲁直又专以补缀奇字/学者未得其所长/而先得其所短 2. 文中“子建”“子瞻”分别指曹植和苏轼。 3. 依据文段,作者认为“诗坏于苏黄”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苏轼“以议论作诗

4、”和黄庭坚“补缀奇字” ,后世学者只得其短,使“诗人之意 扫地” 。(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国风 离骚固然不必评论,自汉、魏以来,曹植(子建)的诗作最为精妙,李白、杜甫成 就最大,苏轼、黄庭坚却将诗歌创作引入歧途。我的这种言论本来不容易对俗人说呀。苏轼 用议论作诗,黄庭坚又过分专注于斟酌字句,求学的人没有学到他们的优点,反而先学到他 们的缺点,使诗人创作诗歌的本意全部丧失了。 三、 阅读材料,完成 13 题。 1. 用“/”给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 3 处) 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 “白马解围”四字,即作西厢记之主脑也。余剧皆然,不 能悉指。后人作传奇,但知为一人而作,

5、不知为一事而作。尽此一人所行之事,逐节铺陈,- 2 -有_如_散_金_碎_玉_以_作_零_出_则_可_谓_之_全_本_则_为_断_线_之_珠,无梁之屋。 (清李渔闲情偶寄 ,有删改) 【答案】 有如散金碎玉/以作零出则可/谓之全本/则为断线之珠 2. 元曲四大家除了关汉卿、郑光祖之外,另外的两位分别是白朴、马致远,这两位的代表作 分别是墙头马上 、 汉宫秋 。 3. 用自己的话概括文本的观点。 【答案】 作传奇要突出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 【参考译文】 古人写任何一篇文章,一定有主要的剧情。 “白马解围”是西厢记的关键剧情。其他的剧作 都是这样,不能全部指出。后来的人写作传奇剧,只知道写一个人,

6、不知道写有关这个人的 主要事件。把这个人所做的事情,按章节逐一叙述,犹如散落的金子、破碎的玉石,用此可 以作为折子戏,但是对于全剧而言,就犹如断线的珍珠、没有梁柱的房屋。 四、 阅读材料,完成 14 题。 1. 用“/”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 3 处) 宋征士陶潜,其源出于应璩,又协左思风力。文体省净殆无长语笃意真古辞兴婉惬。每观其 文,想其人德。世叹其质直,至如“欢言醉春酒”“日暮天无云”,风华清靡,岂直为田家语邪? 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 (南朝梁钟嵘诗品) 【答案】 文体省净/殆无长语/笃意真古/辞兴婉惬 2. 根据文意,请你推断“应璩”可能所处的朝代是( ) A. 春秋 B.

7、 三国 C. 隋朝 D. 五代十国 【答案】 B 【解析】 肯定是“东晋”前面的朝代,又不会很远。 3. 根据文意,请判断诗品是怎样一部书( ) A. 诗歌文赋理论 B. 诗歌作品选编 C. 百科全书著作 D. 诗歌品评著作 【答案】 D 【解析】 诗品是一部品评诗歌的文学批评名著。 4. 钟嵘认为陶潜的诗歌有着怎样的风格?(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案】 简约明朗、真挚古朴、委婉和谐。(答到两点即可)。 【参考译文】 宋征士陶潜,(创作上)源自应璩,又带有左思的雄健笔力。文章干净利落,一般不用长句, 言辞追求古朴,和婉惬当。每当看到他的文章,便想到他的良好品德。诗人赞叹他的诗风 “质直” ,至

8、于提到“欢言醉春酒” “日暮天无云”这些诗句,真可谓风华清新,又哪是一般 农夫的话语?(陶潜)是古今隐逸诗人的鼻祖。 五、 阅读材料,完成 14 题。 1. 用“/”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 3 处) 宋初大臣之为词者:寇莱公、晏元献、宋景文、范蜀公与欧阳文忠并有声艺林。然数公或一 时兴到之作,未为专诣;独_文_忠_与_元_献_学_之_既_至_为_之_亦_勤_翔_双_鹄_于_交_衢 _驭_二_龙_于_天_路。且文忠家庐陵,而元献家临川,词家遂有西江一派。其词与元献同出 南唐,而深致则过之。宋至文忠,文始复古,天下翕然师尊之,风尚为之一变。即以词言, 亦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 (清冯

9、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 【答案】 独文忠与元献学之既至/为之亦勤/翔双鹄于交衢/驭二龙于天路- 3 -2. 文中的“元献”和“文忠”分别是指晏殊和欧阳修。 3. 文中的“疏隽”和“深婉”在宋词的风格流派中,分别是指豪放派和婉约派。 4. 文中的“文忠”和“元献”二人在词学成就上有何相同之处? 【答案】 成就高(名气大)。 都属于西。 都向南唐学习,成就超越南唐。 【参考译文】 宋初大臣中写词的,寇准、晏殊、宋祁、范镇与欧阳修等都是词家中有声望的。不过其他诸 公也许是一时兴起写词的,不能算是专门精于此道;只有欧阳修与晏殊,学识功夫到家了, 且作词勤奋,就像两只天鹅飞翔在大道之上,像两条龙腾飞在天

10、路之间。而且欧阳修家住庐 陵,晏殊家在临川,因此词家就形成了西。他们的词都出自南唐,但深远的意味、情趣 又超过了南唐。北宋到了欧阳修的时代,文章开始崇尚复古,天下文人一致尊他为师,文风 也为之一变。就拿词来说,其放达超逸开启了苏轼(的豪放),其含蓄委婉又影响了秦观的(婉 约)。 六、 阅读材料,完成 13 题。 1. 用“/”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 4 处) 足下又云:“汉与功臣不薄。 ”昔萧、樊囚絷,韩、彭菹醢,晁错受戮,周、魏见辜。且足下昔 以单车之使,适_万_乘_之_虏_遭_时_不_遇_至_于_伏_剑_不_顾_流_离_辛_苦_几_死_朔_北 _之_野。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受

11、千乘之赏。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 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 (西汉李陵答苏武书 ,有删改) 【答案】 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 2. 材料中多处出现人名, “萧、樊囚絷”“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中的“萧”“樊”和“陵”分别指( ) A. 萧何 樊於期 李陵 B. 萧统 樊哙 司马迁 C. 萧统 樊於期 司马迁 D. 萧何 樊哙 李陵 【答案】 D 【解析】 注意上文中的“功臣”二字。 3. 为驳斥“汉与功臣不薄”这个观点,作者举了哪些例子来说理?请加以概括。 【答案】 汉朝功臣受迫害的一些例

12、子,苏武本人回汉朝后并未受到重赏,迫害功臣的朝臣 反受重用。 【参考译文】 足下又说:“汉朝对待功臣的恩情不薄。 ”从前萧何、樊哙被拘禁,韩信、彭越被剁成肉酱,晁 错被腰斩东市,周勃、魏其侯被定罪。况且从前你以一个轻车简从的使节身份,出使到拥有 兵车万乘的匈奴,碰上一个不好的机会,以至于你伏剑自刎也不顾惜,辗转流离,茹苦含辛, 差一点死在北方的荒原上。我李陵以为你该享受分封土地的待遇,得到封侯的奖赏。但听说 你回国后,赐给你的钱不过两百万,官位不过是典属国,没有用一尺封地来报答你的劳苦。 可是那些妨害他人建立功业、施展才能的臣子都被封为万户侯,皇亲国戚以及那一班贪婪谄 媚的人都在朝廷担任高官。

13、 七、 阅读材料,完成 13 题。 1. 用“/”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 6 处) 谐之言皆也,辞浅会俗,皆悦笑也。昔齐威酣乐,而淳于说甘酒;楚襄宴集,而宋玉赋好色: 意在微讽,有足观者。及_优_旃_之_讽_漆_城_优_孟_之_谏_葬_马_并_谲_辞_饰_说_抑_止_ 昏_暴_是_以_子_长_编_史_以_其_辞_虽_倾_回_意_归_义_正_也。但本体不雅,其流易弊。 于是东方、枚皋, 糟啜醨,无所匡正,而诋嫚媟弄,故其自称“为赋,乃亦俳也,见视如倡”- 4 -,亦有悔矣。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谐隐) 【答案】 及优旃之讽漆城/优孟之谏葬马/并谲辞饰说/抑止昏暴/是以子长编史/以其辞

14、虽倾 回/意归义正也 2. 文中的“子长编史”是指史记中的哪一篇? 【答案】 滑稽列传 。 3. 作者认为司马迁将“谐者”编入史记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案】 他们的言辞颠倒迂回(微妙含蓄),而用意归于正当的义理(起到了讽谏的作用)。 【参考译文】 “谐”字之所以由“言”和“皆”两字组成,就是因为所说的言辞浅显通俗,大家听了都喜悦发笑。 从前齐威王喜好酣乐饮酒,淳于髡就专门给他说甘酒的事来讽谏他;楚襄王爱好欢宴集会, 宋玉便作了登徒子好色赋来讽谏他。他们的意图都在于通过微妙含蓄的话来讽谏,颇有 可取之处。到秦国的优旃谏止秦二世油漆城墙,楚国的优孟谏阻楚庄王厚葬爱马,同样都是 用含

15、蓄的言辞讽喻,阻止帝王昏庸残暴的行为。司马迁编入史记 ,就是因为他们的言辞 虽然颠倒迂回,而用意却都归于正当的义理。但是谐辞这类东西本身就不雅正,所以它的流 传就容易发生弊病。于是西汉的东方朔、枚皋这类文人只能吃糟食,喝淡酒,随波逐流,投 人所好,对帝王的缺点和错误没有什么匡救纠正的作用,而只是说些诋毁谩辱不庄重、供人 狎戏玩弄的话。所以他们自己也说,所作的赋,是属于玩乐取笑一类的东西,以致被别人看 成倡优戏子一样,自己也后悔。 八、 阅读材料,完成 13 题。 1. 用“/”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 6 处) 上古文字初开,实字多,虚字少。典、谟、训、诰,何等简奥,然文法自是未备。

16、至孔子之 时,虚字详备,作者神态毕出。 左氏_情_韵_并_美_文_采_照_耀_至_先_秦_战_国_更_加_ 疏_纵_汉_人_敛_之_稍_归_劲_质_唯_子_长_集_其_大成。唐人宗汉,多峭硬。宋人宗秦,得 其疏纵,而失其厚茂,气味亦少薄矣。文必虚字备而后神态出,何可节损?然枝蔓软弱,少 古人厚重之气。 (清刘大櫆论文偶记) 【答案】 左氏情韵并美/文采照耀/至先秦战国/更加疏纵/汉人敛之/稍归劲质/唯子长集 其大成 2. 刘大櫆与方苞(方灵皋、方凤九)、姚鼐(姚姬传、姚梦谷、姚惜抱)被誉为“桐城三祖”。 3. 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的观点。(不超过 10 字) 【答案】 写文章要恰当运用实字虚字。 【参考译文】 上古时代,文字刚产生,实字多,虚字少。 尚书的典 谟 训 诰 ,文字十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