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新一轮语文总复习学案:相关资料补充4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195258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高考新一轮语文总复习学案:相关资料补充4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5届高考新一轮语文总复习学案:相关资料补充4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5届高考新一轮语文总复习学案:相关资料补充4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5届高考新一轮语文总复习学案:相关资料补充4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5届高考新一轮语文总复习学案:相关资料补充4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届高考新一轮语文总复习学案:相关资料补充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高考新一轮语文总复习学案:相关资料补充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文言文翻译的要求及原则一、文言文翻译的要求及原则 文言翻译题考查的是考生的综合能力,不少考生好像无法弄清其中的文言翻译题考查的是考生的综合能力,不少考生好像无法弄清其中的“门道门道” , 其实,只要认真总结,不断实践,还是可以归纳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解题方法,下其实,只要认真总结,不断实践,还是可以归纳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解题方法,下 面面 我们就向大家作几点提示:我们就向大家作几点提示: (一一)严格文言翻译的基本要求严格文言翻译的基本要求信、达、雅信、达、雅 文言文翻译要做到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信、达、雅” ,即准确、明白、通顺,既要符合现代汉语,即准确、明白、通顺,既要符合现代汉语

2、的表达习惯,又要体现原文的语言特色。具体来说,所谓的表达习惯,又要体现原文的语言特色。具体来说,所谓“信信” ,是指译文要准,是指译文要准 确无误,就是要忠实于原文,如实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将原文翻译出来。所谓确无误,就是要忠实于原文,如实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将原文翻译出来。所谓 “达达” ,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 字通句顺,没有语病。所谓字通句顺,没有语病。所谓“雅雅” ,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要生动、形象,完,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要生动、形象,完 美地表现原文的写作风格。美地表现原文的写作风

3、格。 (二二)坚持文言翻译的原则坚持文言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所谓直译,就是按照原文逐字逐句地对译,将原文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所谓直译,就是按照原文逐字逐句地对译,将原文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 使原文的每一个字在译文中都有着落,译文中的每一个词语在原文中都有根据,使原文的每一个字在译文中都有着落,译文中的每一个词语在原文中都有根据, 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表达方式与原文保持一致。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表达方式与原文保持一致。 例如:例如: 原句:原句:不赂者以赂者丧不赂者以赂者丧。(苏洵苏洵六国论六国论) 译文:不贿赂的国家因为贿赂的国家而灭

4、亡。译文:不贿赂的国家因为贿赂的国家而灭亡。 所谓意译,就是按照原文的大意来进行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根据所谓意译,就是按照原文的大意来进行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根据 原文的句子特点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特点灵活处理。 例如:例如: 原句:原句: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伐颛臾) 译文:季氏将要对颛臾国发动战争。译文:季氏将要对颛臾国发动战争。 文言文翻译要求尽量直译,在直译无法进行,或不能准确地传达原意的时候,文言文翻译要求尽量直译,在直译无法进行,或不能准确地传达原意的时候, 可以采用意译。需要意译的地方往往涉及典故、特殊说法、习惯用法、修辞格等,可

5、以采用意译。需要意译的地方往往涉及典故、特殊说法、习惯用法、修辞格等, 如果按字面意思翻译,今人可能不理解其内在含义,因此,要换成今人能懂的方如果按字面意思翻译,今人可能不理解其内在含义,因此,要换成今人能懂的方 式去表达。如下面几种情况就需要意译:式去表达。如下面几种情况就需要意译: 借喻,译为它所比喻的事物,即将喻体还原成本体。借喻,译为它所比喻的事物,即将喻体还原成本体。 原句:原句: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陶渊明陶渊明归园田居归园田居) 译文:误入浑浊的官场,一误就是十几年。译文:误入浑浊的官场,一误就是十几年。 借代,如果把借代直译出来,往往让人感到不易理解

6、难以接受,因此,借借代,如果把借代直译出来,往往让人感到不易理解难以接受,因此,借 代应意译,译为它所指代的人或物。代应意译,译为它所指代的人或物。 原句:原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左传左传曹刿论战曹刿论战) 译文:做官的人见识浅薄,不能做长远打算。译文:做官的人见识浅薄,不能做长远打算。 二、文言文翻译的标准二、文言文翻译的标准 1实词翻译要准确实词翻译要准确 句子的主干意思是由实词表达出来的,实词不能准确翻译,就没有正确翻译句子的主干意思是由实词表达出来的,实词不能准确翻译,就没有正确翻译 的前提。从测试的角度讲,翻译不能像讲故事的前提。从测试的角度讲,翻译不能像讲故

7、事“说大概说大概” ,甚至不能只译出大意,甚至不能只译出大意 而看不出古今词语的对应关系,而要准确细微地传达出古人所展示的而看不出古今词语的对应关系,而要准确细微地传达出古人所展示的“存在状况存在状况” 和和“思维过程思维过程” 。一般说来,评卷判分会在要求翻译的句子中确定几个实词作为。一般说来,评卷判分会在要求翻译的句子中确定几个实词作为 “采分点采分点” ,只通顺地译出大意而这几个实词译不准,是不可能得到理想分数的。,只通顺地译出大意而这几个实词译不准,是不可能得到理想分数的。 备考时对自己的要求要高一些,要考虑备考时对自己的要求要高一些,要考虑“准确准确”中应包含中应包含“恰到好处恰到好

8、处”的因子。的因子。 比如把比如把“去今之墓而葬焉去今之墓而葬焉”(五人墓碑记五人墓碑记)译为译为“距离今天修墓而埋葬距离今天修墓而埋葬(在这里在这里)” ,应该说是准确的,但不能说译得恰到好处。如果译成,应该说是准确的,但不能说译得恰到好处。如果译成“距离今天修墓而安葬距离今天修墓而安葬(在在 这里这里)” ,两相比较,会觉得后面的好,也就是把,两相比较,会觉得后面的好,也就是把“葬葬”译为译为“安葬安葬”比译为比译为“埋埋 葬葬”更符合句意的更符合句意的“神神” 。 2虚词翻译要明白虚词翻译要明白 有些虚词身兼二类,它起了指代作用,就要把指代的内容译出来;它起了结有些虚词身兼二类,它起了指

9、代作用,就要把指代的内容译出来;它起了结 构作用,就要把语意的层次译得准确清晰;它起了修辞作用,就要把修辞的效果构作用,就要把语意的层次译得准确清晰;它起了修辞作用,就要把修辞的效果 传达出来;它只补足音节或短暂停顿,现代汉语没有对应的词语,就多从全句上传达出来;它只补足音节或短暂停顿,现代汉语没有对应的词语,就多从全句上 考虑,用哪个标点、用哪个多音节的词语、用怎样的语序调整,它是由哪个虚词考虑,用哪个标点、用哪个多音节的词语、用怎样的语序调整,它是由哪个虚词 而来的等等,都要落在实处。前面的试题解析时有涉及,要仔细琢磨。而来的等等,都要落在实处。前面的试题解析时有涉及,要仔细琢磨。 3句式

10、翻译要恰当句式翻译要恰当 文言文有些特殊的句式、特殊的结构、特殊的词法等,肯定会在要求翻译的文言文有些特殊的句式、特殊的结构、特殊的词法等,肯定会在要求翻译的 句子中悄悄出现,隐含着赋分点,那就要用现代汉语恰当地表现出来。还要知道,句子中悄悄出现,隐含着赋分点,那就要用现代汉语恰当地表现出来。还要知道, 句式的选用常常都和情感的表达关系密切,翻译时不要忽略了这一因素。句式的选用常常都和情感的表达关系密切,翻译时不要忽略了这一因素。 4语气翻译要妥帖语气翻译要妥帖 语言表达中,很多意思是通过语气传达出来的。有些很显豁,一看就明白;语言表达中,很多意思是通过语气传达出来的。有些很显豁,一看就明白;

11、 有的却比较幽微曲折,就是平常所说的有的却比较幽微曲折,就是平常所说的“听话要听音听话要听音”的那个的那个“音音” , “言外之意言外之意” 的那个的那个“意意” 。这些要从语气揣摩中才能得到。语气有揣测,有商量,有委婉的。这些要从语气揣摩中才能得到。语气有揣测,有商量,有委婉的 奉劝,有风趣的调侃,有似柔实刚的宣示,有看似应承的拒绝,等等,翻译的时奉劝,有风趣的调侃,有似柔实刚的宣示,有看似应承的拒绝,等等,翻译的时 候对此不能不细察,要找出现代汉语中恰当的词句、恰当的词序、恰当的语气来候对此不能不细察,要找出现代汉语中恰当的词句、恰当的词序、恰当的语气来 表达。表达。 三、文言断句的方法技

12、巧三、文言断句的方法技巧(此考点在新课标全国卷中没有体现,故不放在学生此考点在新课标全国卷中没有体现,故不放在学生 用书上,可让教师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用书上,可让教师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 以意为先,进行句读。文言文断句最基本的原则,是要读懂文意。句读的正以意为先,进行句读。文言文断句最基本的原则,是要读懂文意。句读的正 确与文意的通畅互为表里。文意弄懂了,句读自然无误;句读无误,文意自然通确与文意的通畅互为表里。文意弄懂了,句读自然无误;句读无误,文意自然通 畅。因此,断句,首先要考虑的是文意的通畅。畅。因此,断句,首先要考虑的是文意的通畅。 对于文言断句,必须明确两点:其一,文言断句

13、是对文言文各种知识的综合对于文言断句,必须明确两点:其一,文言断句是对文言文各种知识的综合 运用。如果没有掌握一定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没有识别文言句式的能力,要想断运用。如果没有掌握一定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没有识别文言句式的能力,要想断 句谈何容易!其二,断句还要掌握一定的方法,不懂得这些办法,句子也断不好。句谈何容易!其二,断句还要掌握一定的方法,不懂得这些办法,句子也断不好。 文言断句的方法有很多,下面择要做一下介绍:文言断句的方法有很多,下面择要做一下介绍: (一一)统观全局,先断后点统观全局,先断后点 理解是断句的基础和前提,在理解篇、层、句、词的大意后,先按内容和结理解是断句的基础和前提

14、,在理解篇、层、句、词的大意后,先按内容和结 构断开,然后考虑用什么标点。如:构断开,然后考虑用什么标点。如: (许衡许衡)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 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节选自节选自元史元史) 在了解大意的同时,我们也能够明确这段话是对话式结构。首先三个在了解大意的同时,我们也能够明确这段话是对话式结构。首先三个“曰曰” 字所在位置要断句,然后根据名词做主语,在字所在位置要断句,然后根据名词做主语,在“道道” “众众”

15、“衡衡”前断开,再根据前断开,再根据 事件在事件在“过河阳过河阳” “渴甚渴甚”后断开。后断开。 这一段的正确断句是:这一段的正确断句是:(许衡许衡)尝暑中过河阳尝暑中过河阳/渴甚渴甚/道有梨道有梨/众争取啖之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衡独危坐 树下自若树下自若/或问之或问之/曰曰/非其有而取之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不可也/人曰人曰/世乱世乱/此无主此无主/曰曰/梨无主梨无主/吾心独无吾心独无 主乎主乎 (二二)熟悉句式,恰当断句熟悉句式,恰当断句 1前后相承,明确先后前后相承,明确先后 前后相承,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句法。如前后相承,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句法。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古之学者必有

16、师师者所以传道受 业解惑也业解惑也”(韩愈韩愈师说师说),前一句末是,前一句末是“师师” ,第二句开头也是,第二句开头也是“师师” ,这是用,这是用 第一句的宾语做了下一句的主语。又如第一句的宾语做了下一句的主语。又如“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 溢溢”(吕氏春秋吕氏春秋察今察今),前一句的宾语是,前一句的宾语是“澭水澭水” ,第二句的主语也是,第二句的主语也是 “澭水澭水” ,这样的地方往往需要断开。,这样的地方往往需要断开。 2根据修辞,恰当断句根据修辞,恰当断句 对称、互文、对偶、排比是文言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懂得这类知识,有利对称、互文、对偶、排比是文言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懂得这类知识,有利 于断句。对称句如于断句。对称句如“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