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健康监督管理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7195070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PPT 页数:220 大小:6.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健康监督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20页
职业健康监督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20页
职业健康监督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20页
职业健康监督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220页
职业健康监督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2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健康监督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健康监督管理(2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职业健康监督管理,主要内容,主要职业病及职业危害因素 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基本要求 职业卫生管理档案 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评估,一、主要职业病及职业危害因素,统计分析表明,我国职业病患者有逐年递增趋势,如果不加以干预,累计数目将会巨大惊人。2003年-2008年全国职业病新发病例数总体呈上升趋势。,2000、2006、2007、2008年 全国新发各类职业病构成分布图,原因分析,用人单位主体责任不落实。 特别是中小企业、个体私营企业自身管理薄弱,生产工艺落后,设施、设备简陋,职业病防治管理水平低,投入不足,忽视甚至漠视劳动者健康现象严重。 政府对职业病防治重视不够。部分政府对职业病的危害性以及预防

2、、控制工作的紧迫性认识不足;政府监管存在薄弱环节,信息沟通不畅,各部门间协作配合不足。 劳动者主动维权意识不强。 职业病防治体系建设落后于职业病防治工作发展需求。 监管力量不足、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缺乏、职业病防治信息网络不健全、法规规范不完善等。,职业危害因素定义,职业危害因素是指存在于工作场所或者与特定职业相伴随,对从事该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造成健康损害或者产生健康影响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放射、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职业危害因素分类,1.按照导致职业病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 2.按照职业危害因素性质分类。,职业危害因素分类,按照导致职业病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

3、卫生部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分为:粉尘类、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化学物质类、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等十大类。,按照职业危害因素性质分类: 化学因素 包括:外源性化学物质:如铅、汞、苯、氯、一氧化碳、三氯乙烯、正己烷等;生产性粉尘:如二氧化硅粉尘、硅酸盐粉尘、金属粉尘、炭系粉尘、有机粉尘、混合粉尘等。 物理因素 如高温、高湿、低温、高气压、低气压、噪声、振动、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等。,职业危害因素分类,生物因素 如引起职业性传染病的细菌、病毒等,引起谷痒症、稻田皮炎等的昆虫和尾蚴。 职业

4、损伤性因素 如精神紧张、劳动性疲劳、强迫性体位、不合理工具、个别器官或系统的过度紧张等。 社会心理因素 如职业性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因素等。,猪型链球菌感染,怎样会损害健康和造成职业病?,COSHA Beijing Nov Percy,13,物质来源,不同的途径,超过可以接受的暴露水平(OEL),有害健康,工人的暴露,不同的作业环境,If OEL,吞咽 皮肤吸收,呼吸,OEL 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 职业暴露限值,这些职业性危害因素出现于 不同企业的作业环境,COSHA Beijing Nov Percy,14,化学性危害,物理性危害,生物性危害,人因工程危害,心

5、理压力,出现可能性,后果严重性,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职业病分类,我国的职业病分为10大类共115种。 职业病的10大类: 尘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中毒,物理因素所致疾病,生物因素所致疾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肿瘤,其他职业病。,职业健康卫生的工作范围,COSHA Beijing Nov Percy,17,使用物料和接触途径,作业环境和控制,作业装置、工具,作业内容和暴露水平,接触工人和能力,相佩合,二、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基本要求,主要内容,组织机构各规章

6、制度建设 前期预防 材料和设备管理 工作场所管理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 履行告知 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 职业健康监护 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应急救援 职业卫生培训 职业病诊断与病人保障 群众监督,(一)组织机构各规章制度建设,制定本单位职业卫生方针 遵守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 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及工作相关疾病,保护劳动者健康; 应符合本单位实际,适合本单位的规模和活动性质; 保证全员参与。,设置职业病防治领导机构 法定代表人是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体系的最高责任人,全面负责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法定代表人可在最高决策层任命一名或几名人员作为分管职业卫生工作的负责人,其职责是

7、: 建立、实施、定期评审职业卫生管理体系; 定期向最高管理层报告职业卫生管理体系的绩效; 组织并推动全体劳动者参加职业卫生管理活动。,(一)组织机构各规章制度建设,(一)组织机构各规章制度建设,设置职业病防治领导机构(续) 职业病防治领导机构的组成: 法定代表人 管理者代表 相关职能部门 工会代表 职业病防治领导机构的主要职责: 审议职业卫生工作计划和方案; 布置、督查和推动职业病防治工作。,(一)组织机构各规章制度建设,设置职业卫生管理机构 组织执行职业卫生管理体系的方针政策; 制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计划,确定明确的目标及量化指标,并组织实施; 组织对劳动者的职业卫生培训以及劳动者之间(包括劳

8、动者及其代表)的合作与交流,以全面实施其职业卫生管理体系要素;,(一)组织机构各规章制度建设,设置职业卫生管理机构(续) 负责确定职业危害识别、评价及其控制人员的职责、义务和权利,并告知劳动者; 制定有效的职业病防治方案,以识别、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及工作有关疾病; 监督管理和评估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负责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测和职工职业健康监护。,(一)组织机构各规章制度建设,用人单位应明确相关组织的职能用人单位应明确工会、人事及劳动工资、企业管理、财务、生产调度、工程技术、职业卫生管理等相关部门在职业卫生管理方面的职责和要求。,(一)组织机构各规章制度建设,配备专(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

9、员用人单位应配备专(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对本单位职业卫生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和管理,用人单位按职工总数的千分之二到千分之五配备专(兼)职人员,职工人数少于300人的用人单位至少配备1名职业卫生专(兼)职人员。,(一)组织机构各规章制度建设,职业病防治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用人单位在制定生产经营整体规划时,应将职业病防治工作纳入法定代表人的目标管理责任制中,并通过层层分解的目标使下属机构都有相应的职责、任务、目标、进度和考核指标。,(一)组织机构各规章制度建设,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用人单位制定的年度职业病防治计划应包括目的、目标、措施、考核指标、保障条件等内容。实施方案应包括时间、进

10、度、实施步骤、技术要求、考核内容、验收方法等内容。 用人单位每年应对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的落实情况进行必要的评估,并撰写年度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应包括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书面评估报告应送达决策层阅知,并作为下一年度制定计划和实施方案的参考。,(一)组织机构各规章制度建设,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用人单位应根据国际、地方的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应涵盖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作业场所管理、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职业病防护设施管理、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职业健康监护管理、职业卫生培训、职业危害告知等方面。

11、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应包括管理部门、职责、目标、内容、保障措施、评估方法等要素。,(一)组织机构各规章制度建设,设置岗位操作规程岗位操作规程应经科学论证,并与岗位职责相对应,其内容还应包括职业卫生防护的内容,可张贴或以其他方式,方便劳动者了解,提示劳动者遵守。,(一)组织机构各规章制度建设,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 职业卫生档案是职业病防治过程的真实记录和反映,也是卫生行政执法的重要参考依据。用人单位应建立职业卫生档案,制定专(兼)职人员素质,并应对档案的借阅做出规定。 职业卫生档案应包括: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基本情况、生产工艺流程、所使用的原辅材料名称及用量、产品、副产品、中间产品产量、职业性有害因素

12、动态监测结果及其汇总、职业健康监护结果、职业病病人档案、职业病防护设施运转及维护档案等内容。,(一)组织机构各规章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根据规定,用人单位应为存在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含临时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劳动者名册应按照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分别建立存档。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包括: 劳动者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婚姻、文化程度、嗜好等一般概况; 劳动者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 相应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 职业病诊疗等劳动者健康资料。,(一)组织机构各规章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用人单

13、位应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检测及评价制度应包括应检测的车间(分厂)、岗位、职业性有害因素、经职业卫生现场调查确定的检测岗位点分布图及应测点、应测样品数、检测周期、委托的检测机构(有相应资质)和经费保障等内容。,(一)组织机构各规章制度建设,确保职业病防治管理必要的经费投入 职业病防治、管理经费包括人员配备、机构设置、职业病危害预防和治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配置与维护、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配置与维护、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卫生培训、职业病病人诊断、治疗、赔偿与康复、工伤保险等方面。 职业病防治经费在生产成本中列支。

14、 用人单位应定期评估职业病防治、管理经费投入是否与生产经营规模、之二也危害的控制需求相适应。,(一)组织机构各规章制度建设,依法参加工伤保险用人单位应为存在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含临时工)缴纳工伤保险费。,(二)前期预防,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进行申报。,(二)前期预防,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建设项目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预评均应由依法取得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承担,并作为下阶段工程设计编制职业卫生专篇和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的依据。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内容和要求按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及有关要求执行。

15、,(二)前期预防,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和卫生审查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在初步设计阶段,其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还应经对本项目有管辖权的卫生行政部门审查,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未经审查或审查不合格的不得施工。,(二)前期预防,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和卫生验收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在试运行12个月内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应向对本项目有管辖权的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职业病防护设施卫生验收。建设项目未

16、经卫生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生产或使用。,(三)材料和设备管理,应优先采用有利于职业病防治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按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的规定,选择有利于职业病防治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包括选择清洁无害的原材料,生产工艺密闭化、自动化,劳动者远距离操作、机械操作,体力劳动强度和紧张度较小,在整个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职业危害较小而且容易通过工程技术加以控制。,(三)材料和设备管理,不生产、经营、进口和使用国家明令架止使用的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和材料用人单位应了解国家明令禁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和材料,并不生产、经营、进口和使用这些设备和材料。,(三)材料和设备管理,企业使用的主导原材料供应商应符合职业病防治法要求用人单位在选择主导原材料供应商时,应要求主导原材料供应商承诺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并出具与用人单位同等的职业卫生方针的承诺文件主导原材料供应商应建立相关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采取相关的职业病防治措施,并为用人单位提供符合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原材料的完整、真实、可靠的中文物质安全数据清单(MSD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