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区域地理 第二章 第3讲 中国的区域差异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194604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区域地理 第二章 第3讲 中国的区域差异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5届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区域地理 第二章 第3讲 中国的区域差异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5届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区域地理 第二章 第3讲 中国的区域差异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5届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区域地理 第二章 第3讲 中国的区域差异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5届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区域地理 第二章 第3讲 中国的区域差异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届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区域地理 第二章 第3讲 中国的区域差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区域地理 第二章 第3讲 中国的区域差异(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第 3 讲讲 中国的区域差异中国的区域差异最新考纲1.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和界线。2.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区域主要特征、区域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考纲解读1.掌握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掌握北方、南方、西北和青藏地区的区域特征。3.了解我国的区域差异,认识各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征。知识体系考点一 我国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一、北方地区1地形区: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 c 黄土高原,图中 a 三江平原、b 松嫩平原。2气候:大部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从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大部分属于半湿

2、润地区,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3农业:农田多为旱地,以种植小麦、大豆为主,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4资源:煤、铁、石油资源丰富。图中 d 鞍山铁矿,e 大同煤矿,f 胜利油田,g 大庆油田。5工业: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重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城市工业 g 石油工业、h 机械制造工业。6交通:经过济南的南北铁路干线是京沪线,经过石家庄的南北铁路干线是京广线。7城市:图中的 h 长春,i 太原。二、南方地区1地形:平原、高原、盆地、丘陵交错分布,图中 a 南岭(山脉),b 武夷山(山脉)。2气候:大部分为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3农业:多水田,以种植

3、水稻、油菜为主,一年两熟至三熟。4资源: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丰富。图中 e 平果铝矿,f 铜仁汞矿,g 攀枝花铁矿。5工业:h 沪宁杭为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i 珠江三角洲是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6交通:从上海到昆明的铁路干线是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昆明至南宁的铁路干线为南昆线。7城市:图中的 c 武汉,d 成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同属三大自然区的东部季风区,由于纬度差异,形成北方和南方不同的自然环境特征,并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地区特征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地形跨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跨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地形以山地、丘陵、高原为主,平原狭小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华

4、北平原和东北地区最冷月差异明显,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差异明显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受东南和西南季风影响,云贵高原冬夏温差小河流水量小,季节变化大,汛期短,含沙量大,东北地区有春汛和夏汛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水能丰富,航运价值大资源煤、石油、天然气、铁矿、森林有色金属、水能、森林农业东北平原一年一熟,盛产春小麦、玉米、甜菜,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华北平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盛产冬小麦、棉花、花生;黄土高原以出产谷子为主水田农业,一年两熟到三熟;长江中下游平原夏种水稻,冬种油菜和冬小麦;四川盆地盛产水稻、小麦、棉花和油菜籽;淡水渔业发达工业辽中南重工业基地和京津唐工业基地长江中下游工业带,南部

5、沿海外向型形成了环渤海工业带工业地带,西南地区综合性工业基地生态问题华北平原的旱涝、风沙和盐碱;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东北平原的黑土流失和湿地保护洪涝灾害;水体污染;水土流失1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2012福建文综)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下图示意中国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在中国东北地区,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的指标是年降水量。( )解析 在东北地区,随纬度升高和地形变化,10积温降低,其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年降水量大体为从东南向西北减少,与图中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不符。下

6、图为“我国某区域 1 月和 7 月等温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 23 题。2 图示区域 ( )A1 月等温线分布主要受地形地势影响B7 月等温线分布主要受海陆位置影响CB 处比 A 处的气温年较差小DA 处 7 月平均气温低于 283 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内能够欣赏到“一山有四季”的奇妙景观B区域内有“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的农业景观C作物熟制由北部两年三熟过渡到南部一年两熟D区域内南部河流一般在每年 7、8 月份进入汛期答案 2.D 3.B解析 第 2 题,从图中看出,1 月等温线受纬度影响大致呈东西走向;7 月等温线主要受地形地势影响;B 处比 A 处气温年较

7、差大;A 处为河流源地,地势高,因此 7 月均温低于 28。第 3 题,根据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可知该地区为我国东南丘陵地区。A 项描述的为横断山区;该区域北部一年两熟,南部一年三熟;7、8 月份该区域为伏旱天气。4 (2012北京文综)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明在地形影响下,该区域城镇和交通线路的分布特征。(2)比较图中(a)与(b),分析滦河河道的变化及其人为原因。2010 年,曹妃甸新建的首钢京唐钢铁厂已全面投入生产。(3)概述制约华北平原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并提出应对措施。答案 (1)平原:城镇数量多,密度大,交通线路密集;山地和高原:城镇数量少,密度小,交通线路稀疏。(2)河道变窄,

8、分汊减少。 主要由于上游沿线修建水库拦水,自滦河向流域外引水,滦河流域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河流流量减少,沼泽湿地被开发为盐田、鱼塘。(3)制约因素:降水偏少,水资源短缺,多旱涝、寒潮、冰雹、风沙、病虫害、土壤盐碱化等。 应对措施: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和防护林体系;增加农业技术投入,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对灾害的监测和预防;培育和种植优良作物品种。解析 本题综合性强,考查面广,正确读图是解题的主要切入点。(1)图中显示,东部平原城镇数量多,交通线密集,西部和北部山区城镇数量少,交通线相对稀疏。(2)图中显示,与 1979 年相比,2000 年滦河入海口处的河道变窄,河汊减少,总体反映出河流水量减少的事实

9、。河流水量减少的原因一般从上游用水、流域不合理开发等方面分析。(3)旱涝、盐碱、风沙是华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针对上述问题,分析应对措施即可。考点二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区域特征一、西北地区1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图中的 a 内蒙古高原,b 天山(山脉),c 塔里木盆地。2气候: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从东向西自然景观依次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3农业:在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和天山山麓发展了灌溉农业;该地区为我国主要牧区,内蒙古主要为温带草原牧场,新疆为山地牧场。4资源:本区具有全国意义的资源有煤炭、石油、稀土等。5城市:d 呼和浩特、e 乌鲁木齐。6交通:第二亚欧大陆桥的兰新铁路

10、经过本区。二、青藏地区1地形:世界屋脊,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图中 a 祁连山脉,b 巴颜喀拉山脉, c 唐古拉山脉。2河流:图中的 d 长江,e 黄河,f 澜沧江。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三江”是指长江、黄河、澜沧江。3农业:青海、西藏主要是高寒牧场;在藏南谷地和湟水谷地等海拔较低的地区分布着河谷农业。4交通:西宁至拉萨的铁路是青藏铁路。5城市:g 拉萨,h 格尔木,i 西宁。1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比较西北地区青藏地区位置范围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青藏高原地区地形区高原、盆地为主。内蒙古高原;新疆三山夹两盆;河西走廊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柴达木盆地自然景观降水量自东向西逐渐减

11、少,由草原过渡为荒漠草原、荒漠。胡杨林、骆驼刺等耐旱植物高寒气候,干湿季节明显。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景观垂直变化明显农业全国最重要的畜牧业基地,最大的长绒棉基地(新疆),重要的灌溉农业区(新疆绿洲、宁夏平原、河套平原)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生态保护荒漠化、水土流失、沙尘暴。保护西部生态环境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不合理伐林、放牧、垦耕造成湿地退化2. 西北地区的区域特征分析西北地区的突出特征是“干旱” ,在分析区域地理特征时要抓住该点,围绕该点展开。3 青藏地区的区域特征分析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并因此形成独特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分析时要特别抓住“高” “寒”两个方

12、面。1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1)(2012四川文综)下表为某地气候相关数据。影响该地气温特征的主导因素是纬度位置,该地易发生的主要自然灾害是雪灾。 ( )经纬度位置1 月平均气温/7 月平均气温/年降水量/mm多年平均暴雨日数/天33N,98E12.88.7561.40.2解析 结合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青藏地区。由表中数据可知,该地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冬、夏季气温偏低,主要是因为该地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造成的。青藏高原冬春季节容易发生雪灾。(2)(2009重庆文综)下图为我国某盆地的局部地形剖面示意图,图中最适合形成天然绿洲的地带是,该区域河流径流年际变化大。( )解析 根

13、据图中沙漠信息可判断该地区位于西北干旱区,地地处山麓冲积扇的末端,利于高山冰雪融水、山地降水汇集,因此易于形成绿洲。我国西北干旱区河流多以山地冰雪融水补给为主,补给量虽少但比较稳定,因此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2013海南地理)下图示意我国 39N 附近某区域。读图,完成 24 题。2 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 ( )A甲 B乙 C丙 D丁3 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A光照 B水分 C坡度 D温度4 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 )A甲地区植被退化 B乙地区沙化C丙地区荒漠化 D丁地区植被改善答案 2.D 3.B 4.C解析 第 2 题,本题

14、考查土壤盐渍化的分布。图例中显示有冰川,该地河流主要为冰川融水补给,河流有时令河,会发生断流现象;结合该地纬度判断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地势低洼处,地下水位较高,气候干旱,蒸发强烈,容易产生土壤盐渍化。根据图中等高线判断,丁位于河流下游,地势低洼,土壤盐渍化最为严重。所以本题选择 D 选项。第 3 题,根据图示:丙地区附近等高线稀疏,坡度较小,地形较为平坦;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光照强烈。所以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水分。所以本题选择 B 选项。第 4 题,本题考查流域综合开发。该河的主要补给水源为冰川融水,流量小,河流流向为从甲流向丁。如果在乙地区

15、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导致下游地区水量减少,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将导致下游丙、丁地区出现荒漠化。所以本题选择 C 选项。5 (2013福建文综)下列是某中学为“重走古丝绸之路”夏令营活动所搜集的材料。据此回答问题。材料一 下图示意考察区域的地理环境。材料二 M、N 城均为历史文化名城。 资治通鉴称 M 城及其附近在唐代“闾阎相望,桑麻翳野” 。2010 年 5 月经国务院批准,N 城设立经济特区(范围包括 N 城及其西部口岸)。(1)描述 M 城气候特征。(2)指出 M 城成为古代著名集镇的有利自然条件。(3)分析 N 城设立经济特区有利的社会经济原因。答案 (1)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

16、年降水量少,气候干旱;大陆性强。(2)东西接壤的地理位置;位于冲积扇,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有草原绿洲,土壤肥沃。(3)毗邻中亚、南亚、西亚地区的地理位置,具有边境口岸的优势,有利于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有特色畜牧业和特色林果业,丰富的能源资源,有利于产业发展;国家给予政策、资金等支持;文化古迹众多,是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解析 第(1)题,从气温、降水及其变化,气候性质等方面进行描述。第(2)题,结合该城地理位置、地形、水源、植被和土壤等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从地理位置、产业发展与合作、政策、资源和资金等方面分析。6 (2012四川文综)发展农业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我国某区域耕地分布图分别归纳图中甲、乙两地形区种植业地域分布特点,并分析各自特点形成的自然环境原因。答案 特点:甲地形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