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区域地理 第二章 第1讲 中国自然地理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194585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4.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区域地理 第二章 第1讲 中国自然地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5届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区域地理 第二章 第1讲 中国自然地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5届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区域地理 第二章 第1讲 中国自然地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15届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区域地理 第二章 第1讲 中国自然地理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15届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区域地理 第二章 第1讲 中国自然地理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届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区域地理 第二章 第1讲 中国自然地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区域地理 第二章 第1讲 中国自然地理(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第 1 讲讲 中国自然地理中国自然地理最新考纲1.我国的疆域与行政区划。2.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主要地形区的分布与特点。3.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4.我国的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考纲解读1.了解我国各类地形的分布,理解我国的地形特点及影响。2.了解我国气温、降水的分布规律,理解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成因。3.了解我国河湖的分布、特征及其开发利用。4.了解我国的自然资源类型、分布和开发利用状况。知识体系考点一 我国主要地形区及其特征一、中国的疆域1 海陆位置:海陆兼备,东临太平洋、背靠亚欧大陆,边缘海为黄海、东海、南海,内海有渤海和琼州海峡。2 领土四至点3 相对位置:陆上邻国 14

2、 个、隔海相望的国家 6 个二、地形和地势1 地势特征2 地形复杂多样(1)主要山脉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24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长白山、21武夷山、台湾山脉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脉、祁连山脉25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26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2)四大高原:由大到小依次是图中的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232210贵高原。(3)四大盆地:自北向南依次是图中的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4)三大平原:平均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图中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272829游平原。(5)主要丘陵:由北到南依次有图中的辽东丘陵、

3、山东丘陵、东南丘陵。3031321 我国的地形、地势特征及其影响地形地势特征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有利便于发展多种经营;森林、矿产、动植物、旅游资源丰富;山区急流可以发电西高东低,有利于东部太平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大河西源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与内地的联系;阶梯交界处落差大,产生巨大水能影响不利地形崎岖,交通不便;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坡度大,不宜耕种阶梯交界处不利于交通运输线、工业、农业、城市的建设2. 主要地形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是相对独立的地形单元,在不同的自然地理特征影响下,往往形成不同的人文地理特征。(1)四

4、大高原地形区位置与范围自然特征人文特征青藏高原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 4 000 米以上;边缘和内部分布着高大山脉;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内部山脉相对高度不大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分布于雅鲁藏布江和湟水谷地;人口稀少内蒙古高原 海拔 1 000 米左右;地面坦荡;自东向西由草原、荒漠草原到荒漠草原畜牧业;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的灌溉农业黄土高原世界最广的黄土分布区;水土流失严重、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以谷子为主的旱作农业;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开发云贵高原地势西高东低,从 2 000米降到 1 000 米;地表崎岖,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发育“坝子”为农业区,交通落后制约经济发展;旅游资源丰富;

5、少数民族分布广(2)四大盆地地形区位置与范围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塔里木盆地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内有世界最大的流动沙漠。内部平坦,多沙漠和戈壁绿洲农业,种植棉花和葡萄等,人口和城市沿盆地边缘呈环状分布。油气资源开发准噶尔盆地内部平坦,多沙漠和戈壁绿洲农业,种植春小麦、甜菜;人口和城市沿盆地边缘呈环状分布;油气资源开发柴达木盆地平均海拔 3 000 米左右,内陆高原盆地;多戈壁、沙漠;东部多沼泽、盐湖矿产资源开发,青藏铁路沿线将要崛起的经济区四川盆地低山丘陵起伏,海拔 500米左右;成都平原较为平坦;紫色土广布农业较发达,成都平原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人口、城市密集(3)三大平原地形区位置与范围

6、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东北平原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海拔多在 200 米以下,地势坦荡;肥沃的黑土;多沼泽地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是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油气、煤炭等矿产资源丰富华北平原海拔多在 50 米以下,地势平坦,又称黄淮海平原全国重要的商品棉、油生产基地,人口众多,经济发达;中低产田的改良长江中下游平原东西狭长;海拔在 10 米以下;河湖密布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基地, “鱼米之乡” ,长江沿岸经济地带的重要组成部分1 (2011北京文综)下图为某年中国发生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的 6 个省级行政区。该年发生地质灾害次数最多的山地可能是 ( )A横断山和秦岭 B太行山和雪峰山C大巴山和巫山 D祁

7、连山和唐古拉山答案 A解析 图中列举了地质地貌灾害最多的 6 个省级行政区。选项中横断山位于云南和四川西部,秦岭位于陕西省,和其他山地相比,有可能是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的山地。2 (2012天津文综)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云南省西北部地形分布的特点是_。请说明判断的理由。答案 山脉纵列分布(地势北高南低) 河流纵列分布(河流自北向南流)。解析 地形分布特点应包含地形、地势两个方面,从河流的分布与流向可以判断地形地势状况。3 (2012福建文综)下图示意中国东部某区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描述图示区域地形的主要特点。答案 本区北部以平原为主,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南高北低;北部海岸线较平直,南

8、部海岸线曲折,多岛屿。解析 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一般把握地形类型及分布、地势特征和海岸线三个方面。地形类型及分布和地势特征根据图中的等高线特征可以直接读出,而对海岸线特征的描述属于本题的特殊之处,从图中看出,南北海岸线的确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考点二 我国的气候特征和自然资源一、中国的气候1 气温(1)分布Error!Error!(2)五个温度带:由南向北依次是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2 降水分布(1)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2)空间上:从东南向西北递减。3 气候特征: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气候复杂多样。4 我国东部地区锋面雨带的推移(1)原因:夏季风的进退及势

9、力强弱。(2)规律:正常年份,4、5 月,雨带位于南部沿海地区;6、7 月,雨带徘徊在江淮之间,形成梅雨;7、8 月,雨带移至华北、东北;9 月开始快速南撤;10 月撤出我国大陆,雨季结束。二、中国的自然资源1 特点:种类多,总量大,人均不足。2 土地资源(1)特点: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口与耕地矛盾尤为突出。(2)分布:耕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平原、盆地及低缓丘陵,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的深山区和边疆地区及东南山地;草地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及青藏高原。(3)土地利用: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对策十分珍惜

10、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3 水资源(1)分布: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南多北少,东多西少。(2)解决缺水的措施:建设水利工程,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知识拓展 我国的能源问题能源资源是区域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我国区域能源资源赋存量与区域发展水平很不匹配,其中,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存在着显著差异。(1)问题表现: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是能源资源相对贫乏,使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西部地区因经济水平的限制,使丰富的能源资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2)对策:能源的跨区域调配,如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节约能

11、源,积极开发新能源等。1 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2我国的降水分布规律及原因3我国的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4我国东部地区锋面雨带的推移(1)锋面雨带的形成图 1 中 D 区域表示非季风区,C 区域表示季风区,E 表示来自亚洲高压的寒冷气流即冷气团,G、F 分别为来自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暖湿气流即暖气团,两者在我国东部地区相遇形成锋面 H。(2)锋面雨带移动规律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与夏季风的进退及夏季风的强弱有很大关系。正常年份,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暖气团势力逐步增强,夏季风开始登陆我国的南方,与仍影响我国大陆的冷气团交锋,形成锋面。我国的雨季开始,大致是五月在我国的华南地区;随着暖气团势力

12、的进一步增强,六月份,冷暖气团在江淮地区相持约一个月时间,形成梅雨天气;七、八月份锋面雨带推移到华北、东北地区;九月份,锋面雨带南撤;十月份夏季风完全退出我国大陆,雨季结束。由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可见,雨带北进慢,南撤快,如图2 所示。(3)锋面雨带移动的影响:北方降水少、雨季短,南方降水多、雨季长,降水量地区差异大;锋面雨带经过地区降水量大,导致降水量季节变化大,并形成北方的春旱、夏涝,江淮地区的梅雨、伏旱等灾害性天气;雨带的反常移动导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许多地区旱、涝灾害频发。1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1)(2011海南地理)某考察小组在 7 月份进入一个海拔 3

13、000 多米的河谷,看到谷地中绿油油的青稞和黄灿灿的油菜花交相辉映,而目力所及的山坡却寸草不生。该河谷可能位于西藏,因年降水量少,故山坡寸草不生。( )解析 根据“7 月看到绿油油的青稞和黄灿灿的油菜花、海拔 3 000 多米”等信息可判断该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山坡寸草不生是因为降水少。(2)(2013重庆文综)下图是 47N 部分地点海拔与年降水量对照图。与乙地相比,地形是甲地年降水量大的主要影响因素。( )解析 要抓住题干反映的是“海拔与降水量”的关系。图中甲、乙两地相比,甲地海拔高,降水量也大,故甲地降水量大的主要原因应是受地形条件影响。(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

14、。读下图,完成 24 题。2 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台风 B海陆分布 C地形 D大气环流3 图示四地中,年降水量最低的是( )A地 B地 C地 D地4 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图示四地中,可能有樟树集中分布的是( )A地 B地 C地 D地答案 2.C 3.A 4.B解析 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能够进行准确的区域定位。第 2 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判断,该地区是台湾岛。台湾山脉纵列中东部,从图中可以看出,气温随着地势升高而降低。第 3 题,台湾岛东部地处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西部多;西部的两地中,地相对于地,受偏南风影响小,年降水量最低。第 4 题,地和地降水

15、较少,且位于沿海平原,开发程度高,森林较少。地海拔高,气温低,不适合喜温喜湿的樟树生长。5 (2012海南地理)下图海港城市基隆年降水量在 3 200 毫米以上,年降水日数为 214 天,素有中国“雨港”之称。根据图文资料,分别简述基隆冬、夏半年都多雨的原因。答案 冬半年:水汽充足;盛行东北风,因山地抬升,故多(地形)雨。夏半年:气温高,(受地形影响)盛行上升气流,故多(对流)雨。解析 根据提示“分别简述基隆冬、夏半年都多雨的原因” ,抓住“分别” 、 “冬、夏半年” 。冬半年,盛行东北风,因山地抬升,故多地形雨;夏半年,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故多对流雨。6 (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 1 月平均气温达 13.6C(昆明为 7.7C,成都为 5.5C),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 。图 1 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 2 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1)分析攀枝花 1 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2)推测攀枝花 1 月份的天气特征。(3)小明建议把攀枝花打造成“避寒之都” ,吸引人们冬季来此度假。小亮则从空气质量的角度提出质疑。试为小亮的质疑提供论据。答案 (1)因地形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寒潮)影响较小;位于河流(金沙江)谷地,山高谷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