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配套文档:选修三 第2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194445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配套文档:选修三 第2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5届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配套文档:选修三 第2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5届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配套文档:选修三 第2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5届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配套文档:选修三 第2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5届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配套文档:选修三 第2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届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配套文档:选修三 第2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配套文档:选修三 第2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第 2 讲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考纲要求 1.第二次世界大战:(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3)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2.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1)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2)七八十年代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考点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理主干(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1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2 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在 20 世纪 30 年代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德、日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形成了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他们对外侵略扩张,并逐步走上了结盟道路。3 局部反法西斯战

2、争的失利面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国的人民开展了反法西斯的局部战争,但由于没有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这些斗争没能阻止世界由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4 面对法西斯的扩张,英、法、美等大国推行绥靖政策,企图避免战争,并把法西斯祸水引向苏联。5 苏联在构筑集体安全的努力失败后,为中立自保,同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过1 战争的爆发:1939 年,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接着,德军向西线发动全面进攻,法国亡国,英国也遭受了沉重打击。2 战争的扩大:1941 年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面对法西斯的侵

3、略,世界人民建立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国际反法西斯的力量大大加强。3 战争的转折:1942 年到 1943 年发生的斯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和中途岛海战的胜利,使各主要战场都发生了根本性转折。4 战争的结束:1943 年,北非战事首先结束;1943 年 7 月,意大利投降,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1944 年,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加速了战争的胜利进程,1945 年 5 月,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争结束;1945 年 9 月,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结束。(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意义1 使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西欧主宰世界的时代结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的军事

4、力量和国际地位空前提高。2 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越出一国范围,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世界殖民体系迅速瓦解,一系列新生的民族国家出现在世界政治舞台上。3 二战期间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战后的科学技术革命奠定了基础。引史料史料 我们对一个在强大邻邦压境下的小国不论抱有多大同情,但总不能仅仅为了它而不顾一切地使整个大不列颠帝国卷入一场战争。如果我们不得不进行战斗的话,那也必须为了比这更为重大的问题。1939 年 9 月 27 日英国首相张伯伦的广播演说张伯伦过去一心一意想的是搬起希特勒这块石头,去打苏联人民的脚,但是张伯伦手上的石头却打在张伯伦自己的脚上。毛泽东解读

5、张伯伦演说中的“强大邻邦”指德国;“小国”指捷克斯洛伐克。据史料分析,张伯伦推行了绥靖政策;英国政府提出上述主张的真实目的是纵容德国向东扩张并进攻苏联,以保证英国的安全。其结果是助长了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加速了世界大战的爆发;英国自食其果,遭到德国空袭。上述史料表明在面临威胁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时,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应团结起来共同解决。讲要点1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1)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特点由不同制度不同性质的国家组成,是特殊的军事政治联盟。由于联盟的参加国具有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在反法西斯的共同目标之外还追求不同的利益,因而联盟内部也充满着矛盾和冲突,大战中期主要围绕着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

6、,大战后期主要围绕着战后世界安排问题。打败法西斯毕竟是共同的主要目标,因此,协调行动、互相支援的联合趋势始终占主导地位。(2)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成立说明的问题联盟的成立说明法西斯与反法西斯之间的矛盾成为世界的主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也可以合作。2 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美由反苏转变为支持苏联的原因(1)法西斯到处侵略,已成为美、英、苏的共同敌人。(2)苏联已成为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中坚力量。(3)美英虽从骨子里仇视社会主义,但当时援苏便是援助自己。(4)从根本上说援苏是英美国家利益的需要。3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留下的历史启迪(1)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2

7、)人民终究是命运的主人,是社会前进的推动者。(3)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4)所有国家都应当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和平共处。(5)人类的命运休戚相关,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考点二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理主干(一)冷战局面的形成1原因Error!Error!2表现Error!Error!3影响Error!Error!4特点Error!Error!(二)美苏争霸1第一阶段的较量(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至 60 年代初)(1)特点:表面上的短暂“和解” ;实际上是争夺世界霸权最为剑拔弩张的时期。2重大事件Erro

8、r!Error!(3)结局:重点在欧洲;美国处于攻势;战争未发生。2 第二阶段的较量(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至 70 年代末)(1)特点:双方以“缓和”为主,也有对抗。2重大事件Error!Error!(3)结局:长期缓和;苏联处于攻势;美苏关系重陷低谷。3 第三阶段的较量(20 世纪 80 年代)(1)特点:美苏的第二次“缓和”时期;苏联开始转攻为守。(2)重大事件:苏联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理论;里根政府提出“星球大战计划” ;1987 年美苏签署中导条约 。(3)结局:1989 年的东欧剧变;1991 年 12 月苏联正式解体;冷战格局结束。引史料史料 1944 年 10 月 9 日

9、丘吉尔飞抵莫斯科,与斯大林密商巴尔干势力范围问题。后约定苏在罗马尼亚可占 90%的优势,而英美在希腊可占 90%的优势。在南斯拉夫,各占 50%;在匈牙利和保加利亚,苏占 50%,英美占 20%。百分比协定一、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二、由日本 1904 年背信弃义进攻所破坏的俄国以前权益须予恢复,即:(甲)库页岛南部及邻近一切岛屿须交还苏联。(乙)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丙)对担任通往大连之出路的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应设立一苏中合办的公司以共同经营之;经谅解,苏联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而中国须保持在满洲的全部主权。三、

10、千岛群岛须交予苏联。雅尔塔协定中有关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解读 史料反映了雅尔塔体制把东欧和希腊划分为苏联、英美的势力范围,并进行比例分配;美苏以牺牲中国的主权为妥协条件来加速日本的投降。可见,雅尔塔体制建立在美苏划分势力范围的基础上,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从深层次来看,雅尔塔体制又有其积极作用:有利于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体现出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共处与合作以共同维护战后和平的精神,反映了世界人民对和平与安全的渴望,具有一定的进步性。讲要点1 雅尔塔体系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1)从实力对比看:二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

11、大国。(2)从体系内涵看:美苏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起新的国际关系格局。2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比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相同点都是在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的世界体系的基础上建立的;都通过一系列会议确立了基本原则,建立起新的国际体系;都是大国意志的体现,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都随着各国力量的消长而瓦解意志体现了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大国的意志体现了美苏两国的意志作用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资本主义大国同社会主义大国的暂时妥协中心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超出了欧洲范围,反映了欧洲地位的下降基础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的基础上两个战胜国的

12、妥协不同点矛盾是战胜国与战败国及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典题 (2013全国新课标高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反法西斯盟国组成军事法庭,在德国纽伦堡和日本东京分别对战犯进行了审判。该审判原则于 1946 年 12 月 11 日经联合国大会通过,1950年,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据此制定了纽伦堡原则 ,其内容有:从事构成违反国际法的犯罪行为的人承担个人责任,并因而应受惩罚。违反国际法应受处罚的罪行是:(一)反和平罪:计划、准备、发起或进行侵略战争或破坏国际条约、协定或承诺的战争;(二)战争犯罪:违反战争法规或习惯,出于某种目的或在占领区内,实施包括但不限于谋杀

13、、虐待或奴役平民居民,谋杀、虐待战俘;(三)反人道罪:对任何平民居民进行谋杀、生物实验、放逐和其他非人道行为,或基于政治、种族、宗教背景的迫害,而此类行为已实施或此类迫害已执行或此类行为与任何反和平罪或任何战争犯罪相关联。摘编自何勤华纽伦堡审判(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惩处的战争责任对象有何不同。(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纽伦堡原则的意义。答案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以国家为惩处对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增加了对战犯个人(及组织等)的惩处。(2)对国际法有所发展和创新;为处理有关战争问题提供了国际法依据;有利于清算法西斯的战争罪行;有助于警

14、示后人,维护和平;保护了人权。解析 本题选取和教材相关的历史论述,考查学生联系所学知识概括、比较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题可结合一战之后巴黎和会中凡尔赛和约等对战败国的处置等史实,比较得出,与一战的以国家为惩处对象相比,二战增加了对战犯个人以及组织的惩罚;第(2)题可从国际法的完善、处理战后事宜、清算法西斯罪行、警示后人、维护和平等角度概括纽伦堡原则的意义。考向预测 (1)通过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和二战后对日本法西斯的审判进行命题。(2)引用联合国家宣言的有关内容,分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对加快大战胜利进程的作用及其说明的问题。(3)通过二战进程及同盟国的会议对战后国际政治格局产生的影响,

15、考查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4)通过新情景、新材料考查美苏争霸的发展态势及其得出的启示。一、选择题1 1939 年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英国首相张伯伦对希特勒的行动提出疑问:“这是老的冒险行动的终结呢,还是新的冒险行动的开端?这是武力征服世界计划中的一个步骤吗?”这段材料( )A表明张伯伦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B说明英国放弃了绥靖政策C反映出英德矛盾趋于激化D表明张伯伦仍然顽固坚持绥靖政策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了英国的绥靖政策,在德国闪击波兰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英国对德政策是坚持绥靖政策。2 (2012天津高考)1940 年 12 月底,罗斯福在一次广播讲话中说:“美国不能用缩进被窝、

16、蒙头大睡的办法回避危险或对危险害怕” , “必须成为民主国家伟大兵工厂” 。随后不久,美国( )A通过了新的中立法B通过了租借法C与英国共同发表了大西洋宪章D参与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答案 B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 1935 年美国通过中立法 ,1939 年修改中立法 ;为向反法西斯国家提供援助, “成为民主国家伟大兵工厂” 。1941 年初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 ,1941 年 8 月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签署大西洋宪章 ,1942 年 1 月,中、苏、美、英等 26 国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国家宣言 ,故选 B 项。3 (2012浙江高考)右边漫画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其中不能读出的是( )A “霸王行动”开始,欧洲第二战场开辟B盟军登陆西西里岛,墨索里尼政府垮台C被困于突尼斯的德意军队投降,北非战事结束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库尔斯克战役沉重打击德国答案 A解析 “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