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历史科有效复习实用手册(中国近现代史)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7189851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高考历史科有效复习实用手册(中国近现代史)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全国高考历史科有效复习实用手册(中国近现代史)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全国高考历史科有效复习实用手册(中国近现代史)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全国高考历史科有效复习实用手册(中国近现代史)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全国高考历史科有效复习实用手册(中国近现代史)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高考历史科有效复习实用手册(中国近现代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高考历史科有效复习实用手册(中国近现代史)(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部第二部 中国近代现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中国近代史分期中国近代史分期革命分期革命分期政权变更政权变更阶段阶段主要大事主要大事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 世纪 40-60 年代初)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初步发展(19 世纪 60-90 年代)洋务运动、民族工业产生和发展、甲午中日战争晚清时期晚清时期(1840-19121840-1912)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时代(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旧民主主旧民主主义革命义革命(1840-1840-19191919)北洋政府统治前期(1912-1920)民族工业短暂春天、新文化运动、五

2、四运动北洋北洋政府政府(1912-1912-19281928)中共成立和国民大革命(1921-1927)中共诞生、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国民大革命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7)土地革命、长征抗日战争(1937-1945)国共合作全面抗战新民主主新民主主义革命义革命(1919-1919-19491949)民国民国时期时期(19121912-1949-1949)国民国民政府政府(1927-1927-19491949)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争取和平民主人民解放战争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19 世纪 40-60 年代)时代特征时代特征一、阶段特点:

3、一、阶段特点: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 1政治:政治:西方列强开始侵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两次鸦片战争);中国人民抗争和探索,开始旧民主主义革命(太平天国运动);买办、无产阶级产生。2 2经济:经济: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外商企业在中国出现。3 3文化:文化: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基督教传播;中西文化交流碰撞。二、中外对比二、中外对比英国(世界)英国(世界)中国(原来)中国(原来)中国(变化)中国(变化)政治政治资本主义确立和发展封建专制,腐败;主权独立主权破坏,半殖半封经济经济工业革命,殖民扩张, 自然经济主体;萌芽缓慢;重

4、卷入世界市场;自然经济解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农抑商,闭关锁国;外贸出超。 体;萌芽阻断;外贸入超科技科技近代科学;军事强大无近代科技,军事落后,开始介绍、了解西方科技文化文化启蒙运动思想解放思想专制;盲目自大,愚昧无知开眼看世界“新思想”萌发考点整合考点整合一、鸦片战争一、鸦片战争(1840-1842)1 1原因:原因:工业革命后英国开拓市场,为扭转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中国禁烟运动。2 2过程:过程:1840 年,英舰到达广东,先后北上天津等地;1842 年,中英在南京议和,战争结束。3 3南京条约南京条约1842: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割香港岛;赔款 2100万银元;协

5、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居住及租地权利等。此后,美国、法国也迫使清朝签订条约,获得除割地赔款外的各种特权,并进一步扩大。二、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变化二、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变化1 1社会性质和革命任务改变社会性质和革命任务改变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中国人民肩负起反侵略、反封建双重革命任务,进行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 2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原因: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取得的特权,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概况:小农

6、经济的逐步瓦解,传统的家庭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纷纷破产。农产品商品化加快,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洋行大量开办,买办迅速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影响:为近代工业兴起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早期无产阶级产生。 3 3“向西方学习向西方学习”新思想的萌发新思想的萌发(鸦片战争前后)林则徐:设译馆,编译四洲志等,介绍世界知识,“开眼看世界”魏源:海国图志详细介绍世界历史、地理,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三、第二次鸦片战争三、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1 1原因:原因:英法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清政府拒绝“修约”要求。2 2过程:过程:1856 年,英法联军攻占广州,1858 年,签订天

7、津条约;1860 年,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签订北京条约,战争结束。此间,俄国侵占东北 100 万平方公里土地。3 3条约内容条约内容天津条约:增开海口、台湾、汉口、营口等十处口通商口岸;允许外国军舰在长江自由航行;外国教士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等;还支付英法战争赔款。北京条约:又增开天津为通商口岸,割九龙给英国;增加战争赔款等。4影响:影响:中国丧失更多领土主权,外国侵略由东南沿海扩展到整个沿海地区并深入长江流域,中国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清政府为此展开“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四、太平天国运动四、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1 1背景:背景:列强倾销商品,小农破产;吏治腐败,人民负担加重;

8、自然灾害。洪秀全把基督教、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平均主义相结合,建立拜上帝会。2 2过程:过程: 1851 年,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洪秀全称“天王”。1853 年,定都天京(南京),正式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1853-1856 年,进行北伐、东征、西征,太平天国全盛。1856 年,天京变乱,太平天国由盛转衰。1864 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3 3天朝田亩制度天朝田亩制度1853 年原则: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内容: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余粮归圣库;男女平等。进步性:是农民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标志着几千年来

9、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局限性:以小农经济为基础,均分土地和一切社会财富,绝对平均只能是空想,没有真正实行。4 4资政新篇资政新篇1859 年 洪仁玕内容:兴办近代企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近代教育、卫生、科技、保险、福利事业;在平等基础上同各国自由通商等。进步性:是中国近代第一个资本主义色彩的救国方案,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反映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找救国道路的探索。局限性:超越农民革命范畴,缺乏实施的社会基础;处于战争时期也难以实施。5 5太平天国失败原因:太平天国失败原因: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主观:农民阶级局限性。 联系分析联系分析1 1领事裁判权与片面最惠国待遇领事裁判权与片面最惠

10、国待遇领事裁判权指外国人在中国违法,中国司法部门无权处理,必须交由外国驻中国的领事处理或共同处理。它破坏了中国的独立司法主权。最惠国待遇指中国今后如果给其它国家新的特权,原缔约国也可同样享受。片面指的最惠国待遇只是中国给予外国,外国不必给予中国。这样,只要列强中的一个国家迫使中国增加某一特权,其它列强都能自动享受。它破坏了中国的外交独立主权,危害最大。2 2半殖民地与半封建半殖民地与半封建半殖民地指国家主权部分丧失,而非完全丧失,它仍然被承认是独立主权国家。半封建是指既保留封建主义,又发展资本主义。半殖民地半封建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方面。不能简单理解为政治半殖民地,经济半封建。第二单元

11、第二单元 近代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曲折近代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曲折(19 世纪 60-90 年代)时代特征时代特征一、阶段特点:一、阶段特点: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和挫折;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1 1政治:政治:汉族官僚地位上升,清朝权力结构变化;法、日等国加紧侵华,民族危机加深。2 2经济:经济:近代工业出现,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中国社会生活逐步近代化。3 3文化:文化:新式学堂、留学兴起;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早期维新思想产生。二、中外对比二、中外对比西方(世界)西方(世界)中国中国政治政治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近代外交机构建立;半殖民地化加深经济经济日本明治维新;两次工业革命交替;资本输出和瓜

12、分世界。近代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科技科技近代科学发展;进入电气时代引进西方技术、机器;近代军事工业和海军文化文化启蒙思想传播世界近代学堂,留学;中体西用;早期维新思想;考点整合考点整合一、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一、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1 1洋务运动:洋务运动:1919 世纪世纪 60-9060-90 年代年代指导思想:“师夷长技以自强”、“中体西用”。代表人物:中央以奕忻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督抚为代表。主要活动:1861 年,设总理衙门,负责外交及通商等事务,它是中国外交机构近代化的标志。引进西方技术和机器,先后创办

13、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创立北洋、福建、南洋三支近代海军;兴办近代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出国等。评价:进步性:揭开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序幕,诱导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推动近代化进程,为后来的社会变革打下基础。被称为“同光中兴”。局限性:学习西方只停留下“器物”层面,没有触及制度层面;无法实现真正富国强兵的目的;甲午战争的失败证明了洋务运动的破产。2 2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出现: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出现:1919 世纪世纪 7070 年代前后年代前后原因: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受外资企业和洋务派创办企业的刺激和影响。概况: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陈启沅)。影响:

14、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3 3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自然经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但自然经济具有顽强抵抗性,仍然占优势地位。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外资在中国创办洋行、工厂等,对中国经济起阻碍和促进双重作用。洋务经济: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民用工业,是中国近代工业的重要组成。(官办)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官僚、地主、商人投资创办的企业,发展曲折。(私营)二、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二、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1 1背景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加紧输出资本,瓜分世界。日本明治维新,成为亚洲强国,推行军国主义,制定“大陆政策”,加紧在亚洲的扩张。2 2中法战争中法战

15、争(1884-1885)战争波及中越边境、福建沿海;签订中法新约,迫使清政府开放西南等。战后,鉴于台湾在战略上和重要地位,1885 年,清政府把福建省台湾府分出设置台湾省。3 3中日甲午战争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原因: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制定扩张政策。朝鲜暴发农民起义,中、日同时出兵朝鲜。过程:1894 年夏,中日在朝鲜开战;1894 年 9 月,中日海军在黄海决战,邓世昌等爱国将领以身殉国;1895 年初,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李鸿章赴日本谈判。马关条约1895:割占辽东、台湾、澎湖;赔款白银 2 亿两;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等 4 处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华设厂,产品内

16、销免征内地税。(后因俄法德干涉迫使日本放弃割占辽东,中国追加 3000 万两赔款。)影响:刺激列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加重人民负担,列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加紧资本输出。4 4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1896-1899)俄德英法日等国相继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抢夺筑路权、开矿权和开设银行、工厂等。它加深民族危机,引发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1899 年,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照会,要求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完整,各国贸易机会均等、利益均沾。它基本上为各国所接受,逐渐形成帝国主义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 联系分析联系分析1 1“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制夷”与与“师夷长技以自强师夷长技以自强”鸦片战争时,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