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及危机应对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7185131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PPT 页数:113 大小:7.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及危机应对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山西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及危机应对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山西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及危机应对_第3页
第3页 / 共113页
山西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及危机应对_第4页
第4页 / 共113页
山西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及危机应对_第5页
第5页 / 共1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及危机应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及危机应对(1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及危机应对,目录,一、食品安全舆情溯源 二、风险沟通(交流)国内外应用发展 三、如何开展风险交流 四、接受采访及新闻发布技巧,一、食品安全舆情溯源,4,近年部分食品安全事件一,三聚氰胺奶粉事件:2009年9月,三聚氰胺成了家喻户晓的名词。据卫生部通报,截至月日时,全国累计报告因食用三鹿奶粉和其他个别问题奶粉导致泌尿系统出现异常的患儿有万之多。 危害:三聚氰胺是一种化工原料,可导致人体泌尿系统产生结石。 桶装水事件:2007年8月,天津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在流通环节对北京、天津、深圳、河北、辽宁、浙江个省市家企业生产的桶(瓶)装饮用水进行的质量监测表明,部分桶装水菌落总数超标严重。

2、 危害:长期饮用劣质桶装水,将引发一些相关的肠胃疾病。 人造蜂蜜事件:2006年7月,中央电视台曝光了湖北武汉等地的“人造蜂蜜”事件。造假分子手段五花八门,并在假蜂蜜中加入了增稠剂、甜味剂、防腐剂、香精和色素等化学物质。,5,近年部分食品安全事件二,福寿螺事件:2006年5月23日前后,北京第一例食用福寿螺导致的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确诊。截至8月21日,北京市卫生局统计,全市确诊的广州管圆线虫病病例达到70例。 危害:急性剧烈头痛,并伴有发烧等症状,其次是脖子僵硬,皮肤疼痛,出现恶心、呕吐等,严重的会引起死亡。 苏丹红事件:2005年2月,在英国最大的食品制造商第一食品公司生产的产品中发现了被欧

3、盟禁用的苏丹红一号色素。不到个月,苏丹红事件席卷中国。 危害:苏丹红是人工合成的亲脂性偶氮化合物,属工业染料,不能用作食品添加剂,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其归为三类致癌物,即动物致癌物。 地沟油事件:2004年7月,南京市秦淮区工商分局执法人员收缴了万斤成品的“地沟油”。 危害:地沟油是下水沟中的油腻脏物经熬煮提炼而成,它含有大量毒素,如果食用,其致癌、致畸的毒性将严重危害人体健康。,6,2011上海染色馒头事件,染色馒头是通过回收馒头再加上着色剂而做出来的。2011年4月初,消费主张节目指出,在上海市浦东区的一些华联超市和联华超市的主食专柜都在销售同一个公司生产的三种馒头,高庄馒头、玉米馒头和黑米

4、馒头。这些染色馒头的生产日期随便更改,食用过多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发酵面制品的食品分类号为06.03.02.03,可以使用的添加剂中,并没有山梨酸钾,然而,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在生产馒头的时候,却堂而皇之地添加了这种防腐剂。而且,记者还发现,工人在生产馒头的时候又使用了另一种食品添加剂-甜蜜素,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规定,允许添加甜蜜素的食品种类是烘焙/炒制坚果与籽类,并不包含发酵面制品。,7,对公众的健康提示一,8,对公众的健康提示二,9,关于预防织纹螺食物中毒的公告 (卫生部公告2012年第13号),近期,浙江等地发生多起因食用织纹螺引起的中毒事件。织

5、纹螺,俗称海丝螺、海狮螺、麦螺或白螺等,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沿海。织纹螺的外形特征表现为尾部较尖,细长,长度约为厘米左右、宽度约为0.5厘米,约指甲盖大小。引起织纹螺中毒的主要原因是其含有的河豚毒素,食用后可产生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中毒症状,潜伏期最短为5分钟,最长为4个小时。对食用织纹螺引起的中毒,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解毒药物。夏秋季节是织纹螺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为保护消费者身体健康,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现公告如下:一、任何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不得采购、加工和销售织纹螺。二、广大群众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购买和食用织纹螺。误食织纹螺后,如发生口唇麻木等类似神经系统中毒症状的,应当立

6、即到医院就诊。三、消费者若发现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采购、加工和销售织纹螺的,应当及时向当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举报。特此公告。2012年7月20日,10,危机事件诱发因素,食品生产流通中的违法违规 机构管理方面的问题 员工违规、违纪、违法行为被显微放大 领导者违法行为、不当言行 来自地位显著机构、媒体或名人的批评 其他监督机构出错 协会等非赢利机构不当得利,当前食品安全形势与公众认知,食安形势依然严峻 食源性疾病仍是主要问题 传统问题:微生物、化学污染物、动植物毒素污染,添加剂滥用,农兽药残留等 新问题:违法添加、制假售假、参杂使假、投毒犯罪、虚假宣传、恶意炒作等,风险=危险 还有什么能吃? 添加剂是

7、罪魁祸首 怕农药残留、农作物激素、转基因食品 食安标准越高越好 国标低于国际,国人不值钱 公众利益被大企业绑架,12,断依据:科学 判断对象:机率大小 判断标准:风险可接受度 判断目的:风险对于现有知识的改变 判断方法:与其他风险比较 判断角度:以平均人口计 死亡的意义:死亡就是死亡,直觉经验 会不会发生(是/否) 风险安全性 自我保护 单一事件 只看对个人的影响 怎么死,专家与公众风险认知的心理学差异,13,专家与公众风险评价的差异,专家评价(风险评估) 用科学方法量化风险 使用概率的概念 依据通过明确界定的渠道获得的技术信息 科研团队的成果 重视客观科学事实 关注技术的利益代价比较 力求对

8、信息进行证实,非专业人员的评价(风险感受) 靠直觉来量化风险 使用局部的、针对特定境况的信息或道听途说的 依据来自多渠道的信息(媒体、一般看法和印象) 个人重视情感和主观感受 关注安全性 偏向从个人情况及喜好出发,14,什么让公众感觉更危险,15,风险认知偏好,负面信息比正面或中性信息更能吸引注意 公众偏好负面信息,16,新闻工作与科学工作差异,17,食品安全危机应对的五个误区,食品安全危机防不胜防 传递信息就能建立声誉 在引导舆论上无能为力 在“敏感”话题上保持沉默 正面宣传就是展现完美 空椅子现象与搭便车心理,18,卫生领域沟通100-1=?,可口可乐的招聘故事,19,标准解释:速冻面米制

9、品菌落限量值修订,20,案例:什么在影响你的决策?,某个亚洲城市即将爆发一种罕见的疾病,预计这场疾病将夺取600人的生命。现有4个抗击疾病的计划。计划A :如采纳,200人将生还。计划B :如采纳,有1/3的机会600人将生还,而有2/3的机会无人生还。计划C :如采纳,400人将死亡。计划D : 如采纳,有1/3的机会无人死亡,2/3的机会600人将死亡。请做出你的选择。,21,二、风险交流国内外应用发展,我们最近才明白对于危机控制,“沟通”其实与“实验室研究”或“流行病学”同等关键。 世界卫生组织前总干事李钟郁博士,2004 不采取行动的代价,尤其是在出现危机时,是很高的。 世界卫生组织总

10、干事陈冯富珍,2009,22,风险交流的定义,风险:是不确定性与损失的不确定性 风险:各种危害产生不良健康作用的可能性及其强度(FAO/WHO, 1997) 风险交流:是个体、群体以及机构之间交流信息和看法的相互作用过程 风险交流的目的:是与目标受众双向交流与潜在的、不确定的风险有关的信息,其目的是为了降低风险可能造成的影响、避免危机的发生 国家食品安全监管的任务,不是消除危害,而是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WHO. 1995) 要求:不是在出了事故之后进行对应处理,而是在可能范围内防患于未然,尽可能地减小风险。是互动、平等的信息交换过程 风险交流的内容:不仅直接传递与风险有关的信息,也包

11、括表达对风险事件的关注、意见以及相应的反应,或者发布国家或机构在风险管理方面的法规和措施等,23,什么是风险交流,24,风险交流作为沟通过程,沟通内容 What是风险,又不仅仅限于风险 常由专家或官员向公众告知 Who 信息透明、信任度影响沟通效果 需求的分众化 Whom 存在信息鸿沟、偏见与误解,心理状态特殊 与公众沟通渠道 Which Channel 媒体、社会媒体等承担了风险二次传播任务 信息拟订与发布频次 How 信息的易懂性,非一次沟通即OK 效果 What Effect 对风险的认知将直接影响其判断及行为,信息反馈 风险沟通的有效性、如何克服风险沟通中的障碍以及建立沟通中的信任都是

12、不容忽视的问题,25,风险交流 VS 危机传播区别,风险交流,以风险为中心 交流关于负面影响的已知概率及如何减少负面影响 长期(危机前的阶段) 信息准备(持续活动) 技术专家、科学家可控且有组织,危机传播,以事件为中心 交流关于当前状态或状况| 短期(危机阶段) 较少准备(响应性活动) 权威人物、应急管理人员、技术专家 自发和被动式的反应,26,27,国际卫生条例(2005) 之:风险交流,国际卫生条例(2005) (IHR2005)于2007年6月开始生效,它是一份由194个国家共同签署的预防、保护、控制和应对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事件的具有约束力的协议。 新条例侧重于保护人类健康行动、全球卫生

13、管理和应对普遍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为之提供了新的国际法律依据,促进国际卫生向前迈进了重要一步。 新条例改变了传统的卫生管理模式,由小卫生扩大到大卫生观念,同时,也为世界卫生组织和各成员国疾病控制明确了新的任务和职责。 针对全部缔约国家监测和应对核心能力的要求也在条例中列出。风险交流也被确认为国家公共机构需要具备的核心能力中的一项。,28,世界卫生组织突发事件沟通原则,世卫组织疾病暴发沟通计划指南(2005)中的建议对于公共卫生机构具备危机期间开展高效沟通的能力也具有基础广泛的益处。计划指南中的建议与IHR广泛的风险沟通能力建设的要求一致。 信任是目标每种沟通手段要么建立信任,要么削弱信任

14、。 保持透明度是手段。 及早宣布即使在信息不完整的情况下,以便控制谣言并建立起领导地位。 倾听公众的声音,并做出反应。以显示你正在倾听民众关心的问题和顾虑,即使这些顾虑看来并无道理。 为疾病暴发时极具增长的需求做沟通 计划。,29,WHO Outbreak Communication Guidelines2005, 1. 信任 疾病暴发沟通的关键原则是通过各种方式的沟通建立、维护或重建公众与疾病暴发管理人员之间的信任。 如果没有信任,公众就不会相信或按卫生机构在暴发期间所传达的卫生信息行动。,30,WHO Outbreak Communication Guidelines2005, 2. 及早

15、宣布 针对真实或潜在健康风险所开展的积极沟通在警告受影响人群和尽量减少传染病威胁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及早宣布即使是不完整的信息同样能够阻止谣言和错误信息。 官方控制信息不报的时间越长,那么当消息最终被泄露的时候,尤其是由外部来源泄露信息时,将会更加令人恐惧。 延迟发布会损害对公共卫生机构管理暴发能力的信任。,31,WHO Outbreak Communication Guidelines2005, 3. 透明度 在疾病暴发期间要维护公众的信心就必须保持透明度,包括及时将真实或潜在风险及其管理方面的信息完整地传达出去。 当疾病暴发过程中出现新的情况时,积极的信息沟通必须尽快开展。 由于透明

16、度能够促进和改善信息收集、风险评估和暴发控制方面的决策,因而,暴发管理者、公众及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应当是透明的。,32,WHO Outbreak Communication Guidelines2005, 4. 倾听 理解公众对风险的认知、看法及焦虑是高效沟通的关键,同时也能够支持更广泛的突发事件管理功能。 缺乏对公众在某一风险方面的理解、认识以及他们已有的信仰和行动的了解,就很难做出保护健康的决定和需要的行为改变,同时它对社会或经济产生的影响还可能会更为严重。,33,WHO Outbreak Communication Guidelines2005, 5. 计划 疾病暴发期间的公共沟通对于任何公共卫生机构而言都是巨大的挑战,因此,符合上面所描述的各项原则的事先完善的计划是非常有必要的。 制订计划是重要原则,但更重要的是,必须能够将计划转化为行动。 更多信息可以参考世卫组织疾病暴发沟通原则原文: Outbreak Communication: Best practices for communicating with the public during an outbreak: http:/www.who.int/csr/resources/publications/WHO_CDS_2005_32web.pdf,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