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液体疗法的原则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7183126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儿液体疗法的原则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小儿液体疗法的原则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小儿液体疗法的原则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小儿液体疗法的原则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小儿液体疗法的原则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儿液体疗法的原则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液体疗法的原则课件(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儿液体疗法和药物治疗,小儿液体疗法原则,静脉输液主要可以解决以下问题: 快速纠正水电和酸碱紊乱;(口服较缓慢,有吐泻或严重的紊乱不能及时正确解决) 静脉输入药物;(口服吸收差、口服胃肠道反应太大,危重病人急救) 补充营养、水分和电解质。(消化道疾病、昏迷等不能进食者),小儿液体疗法原则,静脉输液是儿科极为重要的治疗方法,每个儿科医生必须正确掌握液体疗法。 缺点:花费大;患儿痛苦大;过多过快或张力过高可致病情加重,还可能引起心衰、肺水肿、脑水肿等不良后果,特别是婴幼儿。,输液总原则,液体疗法必须个体化。液体疗法原则可归纳为一、二、三、四,即“一个计划、二步走、三定、四句话”。,一个计划,就是把

2、24小时患儿需要输入的液体总量、液体的种类、各种液体的量、需要输入的药物放在什么液体内输入、各组液体输入的顺序、液体输入速度为多少等都计划好,开好医嘱。,一个计划,液体输入不能想道什么就输什么,临时开医嘱而没有一个统盘的计划。 病情愈危重,年龄愈小,输液就愈要有计划。 据体重、年龄、病情、检验结果安排好输液总量、分组、排序并留出抢救用药余地,这就是一个完整的输液计划。,一个计划,具体步骤: 1、根据体重和年龄计算出需要输入的液体总量; 2、根据病情、血液化验结果决定需要多少等渗含钠;生理盐水、碳酸氢钠(5%碳酸氢钠为3.5张)、血浆、全血都要计算在等张含钠液之内; 3、根据液体总量扣去等渗含钠

3、液的量,其余的量以5%或10%葡萄糖液补充; 4、再计算哪些药物须从静脉钠输入,哪些药物无配伍禁忌,可放在一组输入; 5、根据轻重缓急安排好先后输入的顺序; 6、液体总量需留出10%-20%,以备病情变化时,输入抢救药物。,二步走,病人需要补充的液体包括: 第一部分:累积丢失量,指从发病到开始治疗合计异常丢失的液体; 第二部分:继续丢失量,指治疗开始后继续异常丢失的液体; 第三部分:生理需要量,指为了维持生理代谢每天需要输入的液体。 三部分液体总量不同、张力不同、输入速度也不同。,二步走,先补充累积丢失量,称为第一步; 再补充继续丢失量和生理需要量,称为第二步。 以上原则即为二步走。,二步走,

4、二步走需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决定,并非每个患儿都需要补充上述三部分液体。(exp:腹泻脱水纠正前后、肠造瘘的外科患儿、脑炎昏迷患儿) 二步走补液原则并非一定要从静脉补充。(胃肠功能正常,尽可能全部或部分由消化道进行,静脉输液花费高,且营养不全面,全肠道外营养除外。Exp:1岁患儿静脉输液100ml/kg/d,即使全部输入10%GS,也只能提供168kj/kg热量,而维持生命的生理需要量至少要252kj/kg。),三定,定性:补什么液体? 定量:补多少液体? 定时:多少时间补完?,三定,定性 就是确定水电紊乱和酸碱紊乱的性质和程度,决定补什么液体。 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1、张力问题 2、酸碱紊乱问题

5、 3、电解质问题,三定,张力问题:也就是渗透压问题。 血液正常渗透压:280-320mOsm/L 低于280mOsm/L为低渗性脱水 高于320mOsm/L为高渗性脱水 280-320mOsm/L为等渗性脱水 血液渗透压估算:(血钠+10)2,三定,常用液体渗透压(张力) 血浆:等张 葡萄糖液:0张 10%氯化钾:8.9张(有争议) 生理盐水:1张 5%碳酸氢钠:3.5张 1.87%乳酸钠:1张 0.9%氯化铵:1张,三定,补充累积丢失量液体张力的选择 理论上讲:高渗性脱水补充低张液,等渗性脱水补充等张液,低渗性脱水补充高张液 机体有调节能力,钠过多,心、肾负担重。 高渗性脱水:1/2-1/8

6、张 等渗性脱水:2/3张 低渗性脱水:等张(血钠110-130mmol/L),低于110mmol/L,高张液(如3%氯化钠) 以上是补充累积损失量的液体张力。,三定,补充继续丢失量的液体张力要根据丢失的液体张力。 生理需要量液体张力通常为1/4张-1/5张。 钠的需要量包括生理盐水、碳酸氢钠、血浆和全血中的钠盐。注意小儿盐的生理需要量(新生儿:0.25g/d;6个月左右婴儿:0.5g/d;1岁:1g/d;2岁以上:2-5g/d。) 尽量口服补充。,三定,酸碱平衡问题(输入液体等张含钠液和碳酸氢钠的比例) 人体血钠:血氯=142:103约为3:2 生理盐水钠:氯=1:1 生理盐水输入过多可致高氯

7、性酸中毒。 输入钠盐较多时等张含钠液和等张碳酸氢钠按2:1输入比较合理。 代酸需要纠酸的,先根据酸中毒程度计算出等张碳酸氢钠需要量,再根据张力情况算出液体中等张含钠液的量,减去等张碱的量,就是生理盐水的需要量。,三定,其他电解质问题 钾:特别是进食差和使用利尿剂的患儿要注意钾的补充。 钾主要分布在细胞内,进入细胞慢,机体细胞内缺的钾应分3天补充。 无缺钾,不能进食,生理需要量:50mg/kg/d; 轻度低钾:机体缺钾约4mmol/kg,血钾在34mmol/L,补充氯化钾(分子量75):475mg/kg=300mg/kg,每天补充氯化钾100mg/kg 中度低钾:机体缺钾约8mmol/kg,血钾

8、在23mmol/L,补充氯化钾(分子量75):875mg/kg=600mg/kg,每天补充氯化钾200mg/kg 重度低钾:机体缺钾约12mmol/kg,血钾在12mmol/L,补充氯化钾(分子量75):1275mg/kg=900mg/kg,每天补充氯化钾300mg/kg尽量口服补入,不足部分静脉补入,浓度不超过0.3%。,三定,补钾的其它事项: 血钾低于2.0mmol/L时,QT延长,T波低平,U波高大,可在严密心电图监视下,滴1%氯化钾,一旦心电图T波直立,立即改为0.3%氯化钾静脉滴入。(纠正低钾效果好,但有一定危险性,必须有专门的医生和护士,在严密心电监护下使用。) 明显低钾患儿如果开

9、始治疗前2小时内排过尿,即可开始补钾,而不必见尿才补。 患儿摄入热量一半来自食物时,其摄入的钾盐已免人体需要,不必补充。,三定,营养不良而又长期呕吐、腹泻、进食少的患儿,静脉输液后及时补充钙、镁,防止惊厥发作。,定量,总量包括:累积丢失量、继续丢失量和生理需要量。,三定,累积丢失量 轻度脱水:丢失液体占体重5%以下。所需补液为50ml/kg。 中度脱水:丢失液体占体重5%10%。所需补液为80ml/kg。 重度脱水:丢失液体占体重10%以上。所需补液为100ml/kg。 一问:是否口渴、尿量是否减少; 二看:眼眶、前囟是否下陷,哭时是否有泪; 三摸:口腔粘膜是否干燥,皮肤弹性是否良好。,三定,

10、根据临床表现定脱水程度,根据脱水程度来定补液量。发病前体重不易测到,所以不是根据脱水量来定脱水程度。 估计脱水程度必须注意以下3点: 1、新生儿估计脱水较困难 2、对营养不良的患儿容易把脱水估计过重 3、肥胖儿易把脱水估计过轻,三定,继续丢失量 应根据病儿具体情况,如胃、肠引流或造瘘,可直接测量。对于呕吐或腹泻,一般年长儿可按每次50ml,婴儿按每次30ml计算。,三定,生理需要量 每代谢418kj,需排出液体150ml(包括小便、大便、出汗、唾液) 维持生命需要最低热量:婴儿250kj/kg,年长儿209kj/kg。生理需要量为:婴儿90ml/kg,年长儿:75ml/kg。如病儿主要热量由葡

11、萄糖供给,蛋白质消耗减少,生理需要量相对减少,婴儿65ml/kg,年长儿:50ml/kg。,定时,即确定液体输入速度。一般分3个阶段: 1、纠正休克阶段(快速扩容、容量复苏)只使用于严重脱水并有休克的患儿。 2、纠正脱水阶段 输入其余的累积阶段,时间48小时。 3、维持阶段 输入生理需要量和继续丢失量。能口服尽量口服。静脉输入最高速度为纠正脱水阶段的60%。,定时,纠正休克阶段:通常又称为快速扩容、液体复苏、容量复苏。 对于急诊休克患儿液体复苏 目的:恢复低血容量休克患儿的有效循环容量;恢复失血性休克患儿携氧能力;纠正代谢紊乱。 各种疾病造成摄入不足(长期不能进食)或体液异常丢失(严重呕吐、腹

12、泻、大量失血、烧伤、外伤体液丢失)均可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脓毒症性、过敏性、神经源性休克不属于低血容量休克,但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和血浆渗透到间质中出现相对低血容量,故所有的休克在最初治疗时均需要考虑容量输入,一旦确定为心源性休克通常需要改变治疗。 通路准备:休克抢救必须尽快建立血管通路或骨髓腔内通路。用大孔、短的血管内穿刺导管,最好放置二根大孔穿刺导管,即建立双通道,并放置三通管,以提供最佳的液体复苏通路。 附:骨髓腔内通路的建立:选择胫骨粗隆下1-3cm的表面或胫骨粗隆下正中一横指内侧平坦处,用16号穿刺针作骨内穿刺,穿刺成功后连接输液即可。,定时,纠正休克阶段 液体的选择: 低血容量性休克

13、扩容的理想液体选择尚有争议。因为价廉易得且不产生过敏反应,最常选用的是等渗晶体液,如乳酸林格液和生理盐水。但只有1/4的等渗晶体液能维持在循环血管内数分钟,故其只能暂时扩充血管内容量,要恢复血容量必须大量输注晶体液(可能4-5倍的缺失量)。快速输入这些液体,一般患儿能耐受,对于伴有基础心脏或肺部疾病者可能引起肺水肿。 胶体溶液如全血、5%白蛋白、新鲜冰冻血浆和合成的胶体溶液(右旋糖酐40和右旋糖酐60)在血管内比晶体液有更长的维持时间,扩容效果更好。但胶体溶液可引起过敏、体温过低(特别是创伤、溺水者快速输入冷冻血制品时)、低钙血症,后两者可导致明显的心功能不全。低右还可能影响需要输血患儿的血型

14、鉴定。 补充失血或纠正凝血功能异常有明显指征输注血制品。非创伤性低血容量性休克,用全血和血制品扩容有效但非首选,有血液受感染的危险。 创伤患儿持续失血伴低血容量休克时可给予2-3次晶体溶液(40-60ml/kg),但理想的选择仍是全血,故应尽快输血,紧急情况下在合血前可输注O型血液。,定时,纠正休克阶段 液体复苏输注速度:液体复苏治疗是指20ml/kg(最大300ml)等渗晶体液在获得静脉或骨髓腔内通路后立即以尽快的速度(5-10分钟内)推注。(过去未明确时间到30分钟-1小时内、15-30分钟内、20分钟内),边注入边评估病人的反应,每次推注后应作循环灌注的评估以确定治疗是否有效,是否需要再

15、一次的扩容治疗,直至循环灌注改善和休克体征被纠正。一般两剂晶体液后可考虑应用一剂胶体液,第二剂可以是胶体液或晶体液。 休克体征:皮肤花纹或苍白、皮肤湿冷、外周脉搏减弱、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意识状态的改变、尿少,血压下降或正常。 容量复苏需要输入的液量:一般低血容量性休克患儿在复苏的最初一小时内需要40-60ml/kg,偶尔在开始治疗的几小时内可多达200ml/kg。感染性休克时,起初一小时内通常需要60-80ml/kg。 严重外伤持续出血造成血容量持续丢失者需要外科紧急手术治疗。,定时,骨骼腔内输注 经骨髓给药与中心静脉给药进入体循环的时间大致相同,快于外周静脉给药 。 在严重休克、心肺复

16、苏及严重外伤的急诊中,遇到建立静脉通路十分困难时,先行骨髓输液给药,其穿刺成功率高达90%以上,操作简便、安全、快速,只需几分钟即可完成 。 美国心脏学会规定,静脉穿刺失败3次,或时间超过90秒,应建立骨髓通路。 骨髓输液的并发症及其防护:液体外渗:主要是穿刺过浅或留置时间长、或给予高渗液体引起,一旦发生即停止给药。骨髓炎: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国外文献报道,4 270例次发生27例次(0.6%),主要发生在长时间置留或菌血症的患儿。如仅用于急救的临时输液与用药,发生率极低,为预防骨髓炎发生,行骨髓输液时要严格无菌操作,骨髓输液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在30 min至1 h(最长不超过24 h),在赢得抢救时间后尽快建立静脉通路继续补液,另外预防性使用适当的抗生素,可降低骨髓炎的发生率。,定时,纠正脱水阶段 本阶段输入累积损失量中除去扩容阶段补充的液体量的其余部分。时间为4-8小时,(教科书8-12小时)一般输入速度为8-15ml/kg/hr。,定时,维持阶段 即输入生理需要量和继续丢失量阶段.。如能进食,尽量采用口服补液。静脉输入最高速度为纠正脱水阶段的60%,(12-16小时)即5-9ml/kg/h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