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同学们(1课时)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7176426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2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致同学们(1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致同学们(1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致同学们(1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致同学们(1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致同学们(1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致同学们(1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致同学们(1课时)(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致同学们(1课时)本节教学重点:教师要充分利用“致同学们”一节,使学生们对生物科学开始产生兴趣,同时让学生们体会到生物科学对人类社会的巨大贡献,展望生物科学的未来。,教学建议: 1、建议教师利用一课时进行此节教学。 2、课前教师要作充分的准备,生科学发展的所取得的一些成就的资料,如“青霉素的发现及作用”、“试管婴儿的诞生”、“人类如何战胜各类传染病?”、“克隆羊多利的诞生”、“儿童的计划免疫”、“转基因食品”等,以及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三大问题“粮食、能源、污染”的解决,“癌症、艾滋病”的攻克还是要生物科学来解决,课上通过展示这些生物科学成就及未来的发展,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

2、趣。,3、教师可让学生上网查阅人类对“叶绿体”的研究及意义,世界卫生组织对攻克“癌症”的科学工作者所做出的承诺。进一步引起学生对生物学科的产生兴趣。 4、要充分利用教参提供的视频资源。,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教学内容简析本套教材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从生物圈的角度介绍人和其他生物,先让学生对生物圈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便于后续内容的学习。同时当今社会,由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越来越大,生物圈的变化也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因此,关注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关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需要了解生物圈。所有生物共同生活在生物圈中,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都与生物圈息息相关,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本单元的

3、教学重点:1、认识到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其类型,理解生物圈是生物共同的家园。2、尝试观察、调查以及资料分析的基本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尝试在科学探究中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以及测量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初步养成探究的思维习惯。3、初步形成爱护生物的情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和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第一单元 第一章认识生物 一、生物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对本章的要求: 生物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对本章的无具体要求。,二、本章教学建 本章在介绍生物的基本特征,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让学生在常见的生命现象层面上了解生物区别

4、于非生物的特征。体现了生物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的理念。教师在教学是要注意多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第二节是调查身边的生物,不是以获得多少知识为主要目标,而是要通过调查活动,使学生了解调查的一般方法,在调查过程中熟悉身边的生物,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尝试对生物进行简单的分类,为第二章的学习打下基础。,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1课时 一、本节教学重点: 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大致区别生物和非生物 2、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二、教学建议: 1、本章的教学方法不要采用直接讲述,而是让学生通过对实物的观察,以及调查、讨论等活动,由学生自主获得关于生物特

5、征的基本知识。在这些活动中,教师不要过多地干预学生的的活动,但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教师课前要作充分的准备,生物体的实物、能活动的玩具等。 3、要充分利用教参提供的视频资源。,第二节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1课时 一、本节教学重点: 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2、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3、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二、教学建议: 1、在调查之前教师应引导学生讨论怎样开展调查。利用具体的事例教师可从具体事例人手,如提出:假如要调查本班同学身高,应该怎样做?将调查的目的、对象、方案、

6、范围等具体化,有利于学生理解调查的一般方法。教师还可进一步提出,假如要调查全国初一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又该怎样做?从而引导学生认识选取样本的重要性。,2、在调查校园、社区或农田的生物种类时,一定要把组分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这样有利于管理和完成调查任务。对调查表或调查报告,可以选择较好的调查表或调查报告举办一个小型展览。 3、仅仅调查到身边有多少种生物是不够的,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归类。,第一单元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一、生物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对本章的要求:任何环境中都有多种多样的生物。每种生物都离不开它们的生活环境,同时,又能适应、影响和改变环境。生物与环境保持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7、,并形成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对一片草地、一个池塘、一块农田等生境的研究,学习调查和观察的方法,加深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知识,对学生形成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情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以及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十分重要。,1、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3、生物圈是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二、本章教学建议生物课程标准的内容框架突出人与生物圈。所以本章教学应该站在生物圈的高度,把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态系统,以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都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同时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单个的知识点让学生掌握。,本章

8、十分注重情感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对生物圈这个所有生物的家的情感。让学生逐步认识到:1、生物圈这个家为所有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2、“家”里有很多成员,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处在动态变化之中。3、人类的许多活动影响着生物圈,使生物圈面临危机,因此,生物圈更需要人类的爱护。4、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往往是全球性的,一个地方发生的事情,经常会影响到其他地方。,本章安排了数量、类型较多的活动,目的是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特别是两个探究活动,教师应予以高度重视,要向学生介绍清楚探究的过程、方法和意义,教师在课前应该仔细阅读生物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对科学探究的解释,领略教材编写科

9、学探究的实质。探究的模式不是唯一的,本章的两个探究的区别在于收集证据的方法不同。教师要组织好探究的教学,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认真制定探究计划,不要急于动手。,第一节 生物圈1课时 一、本节教学重点: 1、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2、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二、教学建议 1、有条件的学校教师课前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宇宙中各大星球与地球的外貌,让学生感受地球的特点,课上提问学生地球的哪些地方有生物?然后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归纳和总结。同时还应该准备一个地球仪。 2、教师可强还应该准备一些生物在地球上进行生命活动的图片和录像片,课上结合教科书提供

10、了6幅图片,(也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哪些基本条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学生的分析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教师然后进行总结,再结合教材的资料分析阐述答案。注意让学生感受目前人类只有生物圈一个家,我们应当爱护它。,3、本节还可让学生了解收集资料的各种途径以及资料的各种形式,了解把众多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的必要性。为此,教师可布置一道课外作业:课后教师让学生收集有关生物圈范围的详细资料,面对繁多的资料,应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有选择性地取舍,教师根据资料收集和分析整理的情况给予适当的评价。,第二节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2课时) 一、教学重点:

11、 1、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2、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模仿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二、教学建议:1、本节安排了全书的第一个探究活动,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生活中经常从事的探究活动(例如骑车学在路上自行车的车胎没有起了,为什么没气了?这就是生活中的探究),通过生活中的探究引导科学的探究,探究的每一个步骤,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而应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2、在探究活动中例如,教师要让学生意思到科学探究的每一步都是要有科学的依据的,不是随便作出的。教师应引导学生围绕提出的问题,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是探究的重要环节,实验法是常用的方法

12、。在实验法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可多举些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这两个关键步骤。对于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教师一定要讲述清楚,引导学生体会它们的重要性。,3、表达和交流是学生总结和反思探究过程,展示探究成果的重要环节,教师应鼓励学生正确表达其探究结果,并与其他同学充分交流。4、有关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要注意视频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通过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并让学生结合生活中常见的事例,从而归纳出生物与生物之间捕食、竞争和合作等关系。,第三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2课时 一、教学重点: 1、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生物体

13、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二、教学建议:1、教师课前要准备一些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生物录像片,让学生结合书上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说出资料中每一种生物的形态结构或生活方式的特点,主要适应环境中的哪一种因素,进而让学体会到形成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是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说明生物适应环境的普遍性。本节除让学生认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之外,主要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形成辩证的、科学的思想。,2、本节的探究活动侧重训练学生的测量方法,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数据的能力。教学上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6道思考题,并让学生

14、分组制定计划和确定收集证据的方法;第二步,学生课下测量,分析处理数据,得出实验结论,第三步,在下节课上新课前拿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表达和交流。教师对学生的探究报告应给予评价,以利于提高学生对探究活动的重视程度。3、本节中的技能训练也很重要,教师应鼓励学生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并针对学生提出问题的深度教师要作出差异性评价。,第四节 生态系统1课时 一、教学重点: 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4、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二、教学建议: 1、教师课前最好准备一个水族箱。课上引导学生

15、观察与思考,总结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2、 关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材资料分析,通过分析活动自己找到答案。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水族箱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3、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师课上可以让学生把近一段时间所吃的食物列出,并用箭头画出它们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从而引出食物链与食物网的概念。,4、教师主要让学生弄清两点:一是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二是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农业生产中的例子如捕蛇、青蛙和消灭麻雀等来说明破坏食物链给人类造成的危害,以及保护每一个物种的重要性。 5、在学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

16、什么样的生态系统容易破坏?什么样的生态系统不容易破坏?为什么?学生经过讨论之后一定会得出结论。,6、教师要注意有毒物质在食物链中的富集效应。各种有毒物质,如铝、铅、汞、铜等重金属以及苯酚化合物、DDT等,一旦进入生态系统,便参与物质循环。在物质循环过程中性质稳定、容易被生物体吸收、又不易从生物体排出的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逐渐富集,越是处在较高营养级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浓度越高。,第五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1课时一、教学重点: 1、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3、建议教师利用书上提供的“DDT”的化学药剂的事例,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并引导学生分

17、析思考,最后由学生总结出生物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类活动导致生态系统破坏,给生物圈带来的危害。 4、如果时间允许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人类的哪些活动使生物圈受到了破坏?本地区正在或将要采取何种措施来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教学建议生物体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知识是学生学习后续单元的重要基础。并且联系生物科学发展,充实了与现代生活密切相关的细胞学内容。引导学生在模仿制作临时装片。这是因为细胞结构微小,功能相对抽象,距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较远。因此,应当多给学生提供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机会,增加学生对细胞的感性认识。熟练地使用显微镜是学习生物学的基本技能之一,制作临时装片是显微镜观察的重要手段,所以这部分内容十分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