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环境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172352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陆地环境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陆地环境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陆地环境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陆地环境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陆地环境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陆地环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陆地环境(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六专题六 陆地环境陆地环境 一、一、命题分析:命题分析: 近年来,高考对陆地环境的考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结合重大的地质事件或 地质灾害,考查地质作用、地貌以及板块构造理论;利用区域图,综合考查水循环、地下 水资源、地形与降水、水污染等;利用地形剖面图、示意图等考查地质构造、内外力作用 与地形、地形与河流等;以区域图为背景,综合考查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陆地环境 各要素之间或陆地环境与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人类利用地理规律找水、找矿、工程建 设等。 二、二、考点精讲:考点精讲: (介绍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结构,明确考点目标,不可少于 5 点) 1 1、岩石与地壳物质循环:、岩石与地

2、壳物质循环:三大类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构成了地壳物质的循环运动。 (1 1)岩浆岩:)岩浆岩: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冷却、凝固而成,在地表以下形成侵入岩(如花岗岩) ; 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叫喷出岩,又称火山岩(如玄武岩) 。 (2 2)沉积岩:)沉积岩: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积成岩作用形成,具 有层理结构,一般含有化石。如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等,以及煤、石油、天然气等 化石燃料。正常情况下,沉积岩层呈上新下老的关系,亦可根据所含化石确定时间先后顺 序。物质构成和化石还可以反映当时的沉积环境,如煤层说明以前是湿润的森林,石灰岩 层说明以前是温暖的浅海环境,等等。

3、(3 3)变质岩:)变质岩:由其它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而成。如石灰岩受热成为大理 岩,页岩受挤压形成板岩。 2 2、地质作用:、地质作用:地球表面的主要动力有三:太阳辐射(大气、水的运动和生物生命活动的能 量来源) 、地球内能(主要是岩石中所含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天体引潮力(形成 潮汐现象) 。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种。 分类能量来源表现形式相互关系 内力作用 地球内能,主要是放射 性元素衰变产生热能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地震 内力作用形成高山 盆地,外力作用把 高山削低凹地填平, 两者同时进行,一 般内力作用起主导 外力作用 地球外部

4、太阳辐射能和 重力能 风化、侵蚀、搬运、 沉积、固积沉岩 作用 3 3、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 (1 1)地壳运动:)地壳运动: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分类运动方向表现形式相互关系 水平运动 平行于地球表 面 挤压弯曲变形常形成巨大褶 皱山系;断裂张开,形成裂 谷和海洋 升降运动 (垂直运动) 垂直于地球表 面 表现为地壳的抬升或下沉, 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相伴发生,以水 平运动为主,垂 直运动为辅 (2 2)板块构造:)板块构造: 板块构造的基本观点: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断裂构造带,如海岭、 海沟等,分割成许多单元,叫板块;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只

5、有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 大洋板块,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 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火山和地震也多集中分布在这一带。 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 板块相对移动对地球面貌的影响举例边界类型 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生长边界 大陆板块与大 陆板块 形成巨大的山脉 喜马拉雅山系、阿尔卑斯山 系 消亡边界 相 撞大陆板块与大 洋板块 岛弧、海岸山脉;海 沟 亚洲东部岛弧、北美洲西部 的海岸山脉;马里亚纳海沟 消亡边界 4 4、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地质构造是指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

6、变形和变位,最基本的形式是褶皱和断层,它们 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和“证据” 。 地质构 造 形成原因构造特征构造地貌实例现实意义 背 斜 从形态看:岩层向 上弯曲隆起;从岩 层顺序看:中心老, 两翼新 常形成山岭;但背 斜的顶部因受到张 力,容易被外力侵 蚀,成为谷地 找矿:良 好的储油 构造 褶 皱 向 斜 当水平的岩 层受到地壳 运动产生的 强大挤压作 用时,岩层 发生弯曲变 形 从形态看:岩层向 下弯曲变形;从岩 层顺序看:中心新, 两翼老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向斜槽部受到挤压, 岩性坚硬,不易侵 蚀,成为山岭 喜马拉 雅山脉、 安第斯 山脉 找水:良 好的储水 构造 断层地壳运动产 生

7、强大的压 力或张力, 超过岩石承 受的程度, 岩体就会发 生破裂错动、 断裂面两侧的岩体 发生明显的错动、 位移 大断层形成裂谷或 陡崖;断层一侧上 升的岩体,形成块 状山地或高地;另 一侧相对下沉的岩 块,常形成谷地、 低地;在断裂带上 华山、 泰山、 庐山、 东非大 裂谷、 渭河平 原、汾 工程建设 如隧道通 过断层时 必须加固; 水库、大 坝等选址 应避开断 位移常发育成沟谷、河 流 河谷地层带 5 5、外力作用与地貌:、外力作用与地貌: 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分布地区 风化作用 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 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基础上演变 而来的) 普遍(例:花岗岩的

8、球状风化) 风力侵蚀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 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 地貌) 侵蚀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 V 形谷,使 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红 色沙漠” 、 “石漠化” 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 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 壑、瀑布) 流 水 侵 蚀溶蚀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 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 区(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 瑶琳仙境) 侵 蚀 作 用 冰川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 形谷、冰蚀平原、冰蚀 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等 冰川分布的高山

9、和高纬度地区 (例:挪威峡湾、中欧东欧 平原) 冰川沉积 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 区 流水沉积 形成冲积扇(出山口) 、 三角洲(河口) 、冲积平 原(中下游) 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 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 沉 积 作 用 风力沉积 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 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 土堆积 颗粒大比重大的 先沉积,颗粒小 比重小的后沉积 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塔 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的黄 土) 6 6、陆地水与水循环:、陆地水与水循环: (1 1)我国水资源状况:)我国水资源状况: A江河年径流量总量:27000 亿立方米,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

10、度 尼西亚,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2240 立方米,不到世界平均数的四分之一。 B分布特点空间分布: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时间分布:夏秋两季多,冬春 两季少,各年之间的变率很大。 C我国水资源紧张(特别是华北,西北地区)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a、自然原因 :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修建水库等;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 水等。 b、人为原因:人口增长,工农业发展使用水量增加节约用水,合理用水;水体污染 保护水源,防止污染。 (2 2)陆地水体类型:)陆地水体类型: 陆地水按其空间分布的不同,可以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主要包括江河水、湖沼 水、冰川;地下水按其埋藏条件主要可分为潜水和承压水。

11、 陆地水按其运动状态的不同,可以分为静态水资源(冰川、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等) 和动态水资源(由大气降水形成的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是人们开发利用的重点) 。目前人 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 (3 3)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 河流最主要的补给类型是大气降水。如我国季风区的河流主要靠降水补给,河流径流量 的变化与降水量变化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川和积雪(永久性积雪和季节性积雪)对河流的补给,主要是单向补给。我国西北地区的 一些河流,受冰川融水补给作用明显,河流径流的变化与气温变化有密切关系;东北地区 的河流,受冬季积雪春季消融

12、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春汛特征。 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水位高的水体可补给水位较 低的水体。如黄河下游地上河段,河流水位高于两侧地下水水位,河流单向补给河流。河 流沿岸湖泊对河流径流还起着调蓄作用,在洪水期蓄积部分洪水,可以延缓、削减河流洪 峰。人工湖泊水库更是可以起到拦蓄洪水、并按人们的需要来调节河川径流变化的作 用。 (4 4)水循环:)水循环: 指自然界的水周而复始连续运动的过程。具有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 流、下渗、地下径流等环节,有海陆间大循环、陆地循环、海洋循环三种类型。其意义有: 维护全球水量平衡,使水资源得以再生;使地球外部圈层之间、海

13、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 能量交换;影响全球气候、生态、地表形态。 7 7、生物、生物 (1 1)影响植物分布最重要的因素)影响植物分布最重要的因素气候气候 A A、热量水分:、热量水分:从赤道到两极,随着热量和温度的有规律变化,形成各种不同的植被带。 从沿海到内陆,随着水分条件的变化,形成森林、草原、荒漠等不同植被景观。高山 地区从山麓到山顶,由于热量和水分的不同,形成了垂直分布的植被带。 B B、植物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植物个体对环境的适应: 水生植物莲和旱生植物骆驼剌因水分条件不同导致个体形态不同 C C、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植物对气候的指示作用及物候对农时、农事的

14、指示作用 干旱地区寻找水源的指示作用植物对环境污染的指示作用。 (2)(2)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A A、根本原因:光合作用:、根本原因:光合作用: 光能 6CO3+6H2O C6H12O6+6O2 叶绿素 B B、生物循环促使物质迁移、能量流动,联系无机界和有机界,改变地理环境。、生物循环促使物质迁移、能量流动,联系无机界和有机界,改变地理环境。 C C、绿色植物的环境效益、绿色植物的环境效益 :通过光合作用保持大气中 O2 和 CO2 的平衡,净化空气、 绿化植物、营造防护林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城市绿地具有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

15、降低噪声及美化环境等作用 8 8、土壤:、土壤: (1)(1)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概念: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具有肥力是土壤的本质属性。 (2)(2)土壤的肥力特性及其重要性土壤的肥力特性及其重要性 肥力概念:土壤能同时不断地供应和调节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 量的能力。 土壤组成: 矿物质矿物质土壤的物质基础,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有机质有机质集中在表层, 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固相 )水分水分(液相)和空气(空气(气相): 彼此消长,影响热量。 土壤肥力最终取决于水、肥、气、热四个因素之间的协调程度,以及能否满足植物生长过

16、程的需求 (3)(3)土壤的形成土壤的形成 形成过程:岩石风化过程形成疏松母质,释放矿物养分;低等植物着生过程形成 原始土壤,积累有机质和养分;高等植物作用过程形成成熟土壤,有机质更加丰富, 并经微生物分解形成腐殖质。 生物对母质的改造作用:有机质的积累过程和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在土壤形成中起主导 作用 9 9、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1)(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概念:陆地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表现:各要素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 境状态的改变。 (2 2)陆地自然带:)陆地自然带: 陆地自然带气候类型典型植被典型土壤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砖红壤 热带雨林带 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雨林 砖红壤性红 壤 热带草原带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燥红土 热带荒漠带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荒漠土 亚热带常绿硬叶 林带 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