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 (4)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7165582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3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 (4)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 (4)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 (4)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 (4)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 (4)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 (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 (4)(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园林树木栽培与养护,第一章 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第一节 树木一生中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一、生长发育的意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1.概念 生长:指植物体积与重量的增加,即量的不可逆增大,从细胞水平上讲是细胞的分裂与延伸。 发育:是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指卵细胞从受精形成结合子开始,经过开花、结实直到个体死亡为止。 2.二者的关系生长和发育是植物有机体全部生命活动的综合表现,是植物体进行新陈代谢的复杂过程。一方面受遗传基因的制约,另一方面与外界环境条件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二、树木一生中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1、树木自播种发芽或经过营养繁殖成活后,以根颈为中心,根与茎均以离心方式进

2、行生长。 2、根具有向地性,在土壤中逐渐发生和形成各级骨干根和须根,并向纵深发展。 3、地上部分的芽的生长具有背地性,形成的各级骨干枝和各种枝条,向空中发展。 离心生长:这种由根和茎以根颈为中心向地下和地上不断地进行扩大其空间的生长,称为“离心生长”。,离心秃裸:以离心方式出现的根系“自疏”和树冠的“自然打枝”,统称为“离心秃裸”。 随着年龄的增加和树体的扩大,开花结实量不断地增多,大量营养物质便由同化器官转向果实和种子;此时,生长趋于缓慢,发育逐渐加强,衰老成分随之增加。 向心更新:对于阔叶树种,当骨干枝从树冠外围开始衰老死亡,并逐渐向内方、向中心方向发展时,在大骨干枝上,特别是在基部和弯曲

3、的地方出现萌蘖枝,且萌蘖枝出现的规律是由外向内直至根颈。,4、在乔木树种中,凡潜伏芽或潜伏芽寿命短的只有离心生长和离心秃裸,没有或几乎没有向心更新,如油松、桃树等;只有顶芽而无侧芽,只有顶芽延伸的离心生长,而无离心秃裸,更无向心更新,如棕榈等。 5、竹类多为无性繁殖,绝大多数种类生长速度很快。成竹后虽有短枝和叶片的更新,但没有离心生长、离心秃裸和向心更新现象。 6、灌木离心生长时间短,地上部分的枝条衰亡较快,向心更新不明显。多以干基萌条和根蘖条更新为主。 7、多数藤木的离心生长较快,主蔓基部易光秃,其更新与乔木相似,有些与灌木相似,第二节 园林树木的年龄时期,一、年龄时期及意义 1年龄时期:植

4、物体从产生结合子开始到个体死亡,这一生命过程中,经过胚胎、幼年、青年、成年、老年的年龄变化,这种年龄阶段的表现过程称为“生物学年龄时期” 也称“生命周期”。这个定义是指实生树的年龄时期。 2营养繁殖的树木其生物学年龄时期应指:如枝、芽、根等繁殖而成的独立植株,经过生长、开花、结实到衰老死亡,这个过程有着年龄阶段的表现。 3意义研究树木年龄时期的目的,在于根据其生命周期的节律性变化,采取相应的栽培措施,调节和控制树木的生长发育,使其健壮快速的生长,及早而充分发挥其园林绿化功能和其他效益。,二、缩短幼年阶段和延长成年阶段 缩短幼年阶段的措施: 沙藏处理:也称为层积处理,其生理实质是种子内抑制物 质

5、的解除过程。如:去掉外壳的核果类种子,在低温下沙藏处理,能显著地促进发芽,加速生长。 激素的作用:如,需光和低温的种子用赤霉素处理可以打破休眠;施用赤霉素可使某些裸子植物提早开花。对实生树应用生长调节剂诱导成花的效果,取决于实生树的发育状态,同时也需考虑所应用的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及其对生长发育的作用等等。,增施氮、磷、钾及锌肥:能缩短幼年阶段,提高RNA/DNA的比率 采用适当的砧木嫁接来控制幼年阶段的长短。通过重修剪,或将成年接穗嫁接在幼年阶段的砧木上,或用赤霉素处理成年植株等,都可实现成年植株向幼年类型的转变。,延长成年阶段,限制老化过程: 引起成年阶段树木衰老的原因:内因:结果消耗大量的营

6、养;脱落酸含量的增加;树木组织的老化;树木的遗传性影响 。外因:不适宜的生态环境条件,如高温、干旱等;不正常 的气候条件,如冰雹、寒流等;实施不正确的生产技术措施,如过重的修剪;病虫害的影响。,延长成年阶段的措施:激素的作用:细胞分裂素能抗衰老,延长叶片寿命,促进侧芽萌发、幼果细胞分裂以及吸收根大量发生;赤霉素能刺激生长点和形成层细胞分裂及输导组织分化,加速节间伸长和营养物质的调动等作用;赤霉素能解除脱落酸抑制、促进萌发作用,也能促进营养生长。栽培中的强剪和重肥的更新措施是与提高这些激素的含量水平有关。,按物候期规律进行合理的施肥与灌水 合理的深翻和松土 疏除过多的花和果 合理的更新修剪 及时

7、、有效地防治病虫害及其他自然灾害,如冻害、霜害等。,三、园林树木各个年龄时期的特点及控制途径 1胚胎期:从卵细胞受精形成结合子开始到种子发芽时止。要求给母树的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以保证种子的优先需要与健康的发育。树木种子可立即播种或随即沙藏。 2幼年期:实生苗的幼年期是从种子萌发到开第一朵花为止;营养繁殖苗的幼年期是从树木繁殖成活到开花为止。 其特点是:幼苗的可塑性大,易接受外界环境对它的影响;不同树种、品种幼年期的长短不一;幼年期树冠和根系的离心生长迅速;枝条直立,每年具有13次生长高峰,停止生长较晚;树体内有机物质积累较少;此期的最初几年枝条组织生长不充实,要注意防寒越冬。,控制途径:加强

8、营养生长,对观花观果的树木要促进其提早形成花芽;利用矮化砧和中间砧有利苗木提早开花结果;扩穴深翻,充分供应肥水;休眠季需加强树体保护,如防寒越冬,立支柱等;修剪要轻,多留枝条,促进有机营养贮藏为提早开花作准备;控制顶芽,增加分枝级次,可用乙烯利、乙基磷、阿拉(B9)处理。,3青年期:从开第一朵花起至大量开花,花果性状逐渐稳 定及树冠逐渐扩大时期。其特点是:此期树木的可塑性比幼年期大为降低,具有一定的保守性;树木固有的特性逐渐发展和巩固;树木的根系与树冠加速发展,是离心逆时针最快的时期;是从生长占优势往生长与发育趋于平衡的过渡时期。控制途径:促进树体结构尽快建成,使树冠达到最大营养面积;加强土、

9、肥、水管理,一般情况下应施重肥;剪量要轻,但随着开花和结果量的增加要加重修剪量;加大骨干枝的角度,使枝条开张。,4成年期:为树冠及开花结实的稳定时期。 控制途径:科学的土、肥 、水管理,满足树体对养分的要求,保证树体健壮,防止树木早衰,延长成年期的时间;要防止隔年开花结果现象的发生;进行细致的修剪,均衡配备营养枝、育花枝、结果枝,同时注意更新枝的培养;在花果过量时,要适当疏花疏果。 5老年期:此期树冠逐渐减小,开花结实量也逐渐减少,树势下降最后直至死亡。 控制途径:通过深翻土壤,修剪根系,多施氮肥,有机肥,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回缩树冠等措施复壮。 需要注意的:树木各个时期的长短以及通过各个发育

10、时期的速度,是受树种的起源和遗传基因以及外界环境条件综合影响的。,第三节 园林树木的年生长周期,一、年周期和物候期 1树木的年生长周期:树木自春季休眠芽开始萌芽,经过夏秋生长,冬季再以休眠芽过冬,到第二年春天休眠芽萌发前的这一段时间。 2物候期:树木有规律的年复一年地生长,构成了树木一生的生长发育,树木有节律的与季节性气候变化相适应的树木器官动态时期,称为生物学时期,二、研究物候期的意义 观测物候期是了解树木生长发育规律的重要方法,是制定树木周年养护管理技术措施的主要依据之一。 了解树木各个物候期的特点,及其正常生长所需的内外条件,是进行树木区域规划、种植设计、选配树种和繁殖、栽培、催延花期即

11、制定树木科学养护管理措施的重要依据。如:栽的树木报春要早,还要繁花满树,应该选用发芽早和开花早的树种柳树、杨树、桃花、榆叶梅、迎春等。,三、树木物候期的特征 1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和连续性:每一个物候期都是在前一个物候期通过的基础上进行,同时又为下一个物候期做好了准备。如连翘、紫荆、梅花和玉兰是先花后叶,而木槿、紫薇、合欢等是先叶后花。 2树木物候期具有重演性:根据某些植物具有的物候期重演性,在实际生产中可效法自然条件,进行催花 。 3树木的各个物候期高峰相互错开:如花芽分化与新梢生长的高峰是错开的。新梢生长常会抑制坐果和果实发育,通过摘心、环剥、喷抑制剂等技术措施抑制新梢生长,可提高坐果率和促进

12、果实生长高峰的出现。,四、影响物候期的因素 1同一地区,同样的气候条件,不同树种,则物候期不同。 2同一地区,同样的气候条件,同一树种,若品种不同,则物候期不同。 3树种、品种均相同,但地区不同,则物候期不同。 4地区、树种、品种均相同,年份不同,则物候期不同。 5地区、树种、品种均相同,而海拔不同,则物候期不同。 6树种、品种相同,而所处的纬度和经度不同,物候期也不同。 7树种、品种相同,而在树木的不同部位,物候期也不同。 8年龄不同则物候期也不同,一般幼树比成年树发芽晚,进入休眠也晚 。 9栽培条件不同,则物候期也不同。栽培条件好的比栽培条件差的物候期早,否则相反。,第四节 根的生长及根的

13、物候期,一、根的作用 支撑作用; 吸收水分和营养; 贮藏营养; 合成和转化作用; 繁殖作用; 根的再生作用。,二、树木根系的类型与结构 1根的来源与种类: 根据根发生的部位不同,树木的根可以分为主根、侧根和不定根; 主根:一般由胚根直接发育而成的根,最早形成,也称初生根; 侧根:由主根发生的支根,以及支根上再生的第二或第三次支根。 侧根形成较晚,又称次生根;主根和侧根一般起源与胚根,其发生有一定的位置,又称为定根; 不定根:有的植物的根还可从茎、叶或老根上发生,并非来源于胚根,其位置不固定,称为不定根。,根据根的变态,又分为:根据根的变态,又分为: 支柱根:有些植物从茎部产生一些不定根,向下生

14、长,先端伸入土中,加强支持作用,并增加植物体的吸收能力,如榕树、红树; 板状根:有些热带树木,在干基部位,发生不均匀的生长,形成板壁状的结构,支持着巨大的树冠,加强树木的稳固性,如木棉; 气生根:如生长在南方的榕树,自茎部产生许多不定根,悬垂于空中; 呼吸根:有些植物根系被埋入淤泥或浅水中,生有向上露出水面的呼吸根,借以增加植物体的呼吸功能,如沿海一带的红树,生长在水边的水松等。,2根系的类型和结构 根系的类型:植物学上按其起源和形态的不同,将根系分为直根系(马尾松);须根系(竹、棕榈)。生产实践中常根据繁殖的方法将根系分为: 实生根系(实生繁殖和用实生砧嫁接的树木); 茎源根系(用扦插、压条

15、繁殖所形成的植株); 根蘖根系(有的树种在根上能发生不定芽而形成根蘖)。 树木根系的结构通常由主根、侧根和须根组成。 根毛,三、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 根据根系在土壤中生长的方向分为水平根和垂直根。1水平根:这类根多数是沿着土壤表层平行方向生长。其在土壤中分布的深度和范围依据地区、土壤、树种、繁殖方式、砧木等不同而变化。如凤梨、香蕉等树种。根系的水平分布受土质和肥水管理的影响很大。 2垂直根:是大体与土表呈垂直方向生长的根系。入土深度取决于土层厚度及其理化特性。如银杏、核桃、香榧等具有较强的垂直根。,根据树木根系在土壤中生长的深浅情况又可分为深根性根系和浅根性根系。深根性根系:这种根系的主根发达,

16、深入土层,垂直向下生长,如马尾松。浅根性根系:主根不发达,侧根或不定根向四面扩张,长度远超过主根,根系大部分分布在土壤表层,如刺槐 。 根系深浅除决定于植物的遗传性外,也受外界环境条件,特别是土壤条件的影响。,四、根颈、菌根及根瘤 根颈:根和茎的交接处,实生树是真根颈,营养繁殖的树为假根颈,其进入休眠最迟,解除休眠最早,对外界环境条件变化较敏感,易遭受冻害。 菌根:从寄主树木根系中吸取糖类等和生长促进物质,对树木的营养和根德保护有一定的作用。有些树木接种菌根菌,可提高苗木成活率。分为内生菌根、外生菌根、内外生菌根。 根瘤:具有固氮作用。 五、影响根系生长的因素 1树木体内的有机营养:根的生长、

17、吸收、合成等都取决于地上部分供应的糖类。地上部分供应的营养物质丰富,则发新根多,发根时间长。,2温度:树木的根系活动与温度密切关系,不同树种对温度的要求也不一样。一般原产北方的树种对土温要求较低,而南方树种要求土温较高。 3土壤的水分与通气状况:最适宜树木根系生长的土壤含水量约为土壤最大田间持水量的60%80%。 土壤中水分过多,不利于根系生长,会引起通气不良,根系在缺氧的情况下,无法正常进行吸收作用金额其他生理活动。 土壤通气的好坏与土壤机械组成密切相关,因为土壤的孔隙度是由土壤机械组成决定的. 4土壤的肥力:根系总是向肥多的地方生长,土壤肥沃或施肥的条件下,根系发达,细根多又密,生长活动时间长。此外,还受土壤厚度及质地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园林工程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