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科护理学之下肢骨折概述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165233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4.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伤科护理学之下肢骨折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骨伤科护理学之下肢骨折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骨伤科护理学之下肢骨折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骨伤科护理学之下肢骨折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骨伤科护理学之下肢骨折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骨伤科护理学之下肢骨折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伤科护理学之下肢骨折概述(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下肢骨折,一、髌骨骨折,是指由于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导致髌骨的完整性受损,解 剖 特点,髌骨位于膝关节前方,是体内最大的籽骨 与股四头肌腱,髌韧带构成伸膝装置 保护、稳定膝关节,增强股四头肌肌力的作用,病因病机,直接暴力,间接暴力均可造成髌骨骨折。,护理评估,症状:膝部疼痛,局部压痛,肿胀, 体征:髌前皮下瘀血。 严重者水泡,移位骨折可以触及骨折线间隙。 专科检查:膝关节活动受限,浮髌试验阳性。 X-ray可确定骨折的类型和移位程度。,处理原则,无移位骨折 冷敷,加压包扎。 膝关节伸直位石膏托固定3-4周(46周)。 固定期间,行股四头肌收缩;去除石膏后主动屈伸膝关节功能锻炼。 若关节内积血,抽

2、出积血,加压包扎。,横行骨折 分离0.5cm之内按无移位骨折治疗。 超过0.5cm可切开复位内固定,同时修补四头肌扩张部分。 术后伸膝位石膏托固定。,粉碎骨折 移位不严重,后关节面基本完整:髌骨环扎术。 移位严重,年龄过大,可作髌骨切除术,修补股四头肌扩张部分和关节囊,重叠缝合伸膝装置防止软组织松弛。术后石膏固定34周,然后行功能锻练。,常用固定方法,钢丝张力带 钢丝或螺钉固定 形状记忆骑缝钉或髌器固定,护理诊断/问题,应激心理反应 自理缺陷 相关知识缺乏 有发生跌倒、坠床的风险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有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的危险,护理目标,患者情绪稳定,增加信心 生活需要得到满足,独立自理活

3、动 了解功能锻炼,护理措施,生活起居护理 心理护理 饮食护理 病情观察:1.患肢切口情况(肿胀程度、有无渗血)2.患肢的血运情况(包扎有无过紧、肢体肿胀程度加重、血液循环障碍,发现患肢有苍白、阙冷、发绀、疼痛、感觉麻木等情况应立即处理 症状护理:如疼痛,成为第五大生命体征原因,环境,药物,稳定情绪,动作,并发症护理,积极进行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防止骨折病(关节僵硬、肌肉萎缩) 功能锻炼的原则,作用,意义,指导 术后1天: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踝足活动 术后3-5天:推髌骨,直腿抬高、膝关节被动屈伸 术后2-3周:扶拐下地(患肢不负重),进一步增加膝关节活动度,增强下肢肌力,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

4、介绍骨折的特点,治疗原则,预后 拆线后,带石膏双拐下地,扶物下蹲 保持心情愉快,加强营养,劳逸适度 饮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粗纤维食物(肉、蛋、水果、蔬菜) 正确服药,锻炼,复查,结果评价,注意事项及预后 有效固定,保证骨折愈合 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正确的功能锻炼, 日常活动原则 用药剂量时间方法,二、胫腓骨骨折,是指自胫骨平台以下至踝以上的部位发生骨折。多有直接暴力引起,解剖特点,胫骨是小腿承重的主要骨骼,腓骨主要供肌肉和韧带附着。,三棱形管状骨,三嵴,三面,前嵴和内嵴在皮下可以扪及 胫骨断面:上呈三角形,下呈四方形,中下交界处易发生骨折 皮包骨,易形成开放性骨折,胫骨血供,滋养动脉,由

5、胫骨干上1/3后外侧进入骨内,在胫骨骨皮质下行3-4cm,进入髓腔。 中段以下骨折时,滋养动脉易发生断裂,易引起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骨折合并损伤,胫骨上1/3骨折时,会压迫腘动脉分叉处,引起小腿缺血性坏死 腓骨上端骨折移位时,会伤及腓总神经,病因病机,直接暴力: 重物撞击,车轮碾压 横断骨折,短斜形骨折,粉碎骨折 伤处骨折, 双骨折在同一水平 并发软组织损伤,间接暴力 高处落下、不慎跌倒 长斜形,螺旋形, 部位:胫骨中下1/3交界处, 双骨折不在同一水平,腓骨骨折线高于胫骨,护理评估,症状与体征 小腿肿胀,疼痛,畸形,反常活动 检查软组织损伤范围,程度,有无合并神经血管损伤 X线可以显示骨折

6、类型和移位情况,处理原则,稳定的横断骨折、短斜形骨折:麻醉下手法复位,固定 不稳定的长斜形、螺旋形或轻度粉碎性骨折:外固定+跟骨牵引,外固定支架 闭合复位失败、复位丢失的骨折:ORIF,螺钉,钢板,髓内针。,髓内钉,护理诊断/问题,应激心理反应 自理缺陷 骨筋膜室综合征危险 皮肤坏死可能 疼痛 相关知识缺乏,护理目标,患者情绪稳定,增加信心 正确移动身体,不影响患肢功能位 生活需要得到满足,独立自理活动 避免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 避免皮肤坏死 了解功能锻炼,护理措施,生活起居护理 心理护理 饮食护理,病情观察胫骨上段骨折患肢合并神经损伤:若出现(1)垂足畸形(2)踝不能背伸,不能伸趾(3)足背

7、感觉消失,提示腓总神经损伤 局部情况病情观察(1)要警惕骨筋膜室综合症:严密观察患肢肿胀及末梢循环及趾端皮肤色泽、温度、感觉及运动情况。有无水泡。肿胀有无进行性加重,剧痛。触诊小腿软组织有明显内压增高感,局部张力大及时通知医生,症状护理,疼痛:性质,程度,解释,原因,镇痛剂稳定情绪避免过大动作,肿胀外固定物松紧抬高患肢,口服,外敷,中药熏洗警惕骨筋膜室综合症,平放,不要抬 高,可冷敷,不要热敷,按摩,,并发症护理,积极进行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防止骨折病 功能锻炼的原则,作用,意义,指导 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踝足活动 推髌骨、直腿抬高,练习膝关节屈伸 扶拐下地,各关节屈伸,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

8、介绍骨折的特点,治疗原则,预后 扶拐下床活动患侧肢体全足底着地,防止摔倒。加强患肢膝、踝关节屈伸锻炼 可能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调整饮食起居 正确服药,锻炼,复查,结果评价(同髌骨),注意事项及预后 有效固定,保证骨折愈合 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正确的功能锻炼, 日常活动原则 用药剂量时间方法,三、踝部骨折,是指构成踝关节的胫骨远端、腓骨远端和距骨所发生的骨折,包括内踝、外踝、后踝、前踝骨折。是最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多由间接暴力引起,大多数是再踝跖屈扭伤,力传导引起骨折,常合并韧带损伤。,解剖特点,踝关节构成:胫骨远端,腓骨远端,距骨。 三踝:内踝:胫骨远端内侧向下的突出后踝:胫骨远端后缘的唇状突出外

9、踝:腓骨远端的突出 踝穴:胫骨远端关节面+内外后踝,距骨:位于踝穴内, 距骨体前宽后窄,背伸时,紧密接触,无活动余地跖屈时,可外展,内收易扭伤(下楼梯时全脚掌着地,不容易扭伤),踝关节周围韧带,1、下胫腓韧带(下胫腓联合): 位于胫骨下端与腓骨下端, 断裂时,踝穴增宽,踝关节不稳定,2、内侧副韧带(三角韧带),坚强起自内踝顶端,向下呈扇形分布跟骨 舟骨 距骨 胫跟韧带 胫舟韧带 胫距韧带 (浅层) (深 层),3、外侧副韧带:较薄弱,易扭伤起自外踝顶端距骨前外侧 距骨后外侧 跟骨外侧 (距腓前韧带)(距腓后韧带)(跟腓韧带),病因病机,间接暴力,可合并韧带损伤,分四类,1、内翻(内收)型,因足

10、内翻导致,分为三度 .单纯内踝骨折,斜向内上,接近垂直 .内踝合并外踝骨折,双踝骨折 .双踝合并后踝骨折,三踝骨折,外翻(外展)型,因足外翻导致,分度, .单纯内踝撕脱骨折(三角韧带牵拉),骨折线呈横行或短斜形 .内踝骨折合并外踝斜形骨折,双踝骨折或者内踝骨折合并下胫腓韧带断裂,发生胫腓骨下端分离,导致腓骨中下1/3骨折,Dupuytren骨折 .双踝合并后踝骨折,三踝骨折,外旋骨折,小腿不动,足强力外旋或(足不动,小腿强力内旋),距骨体撞击外踝前内侧,分度 .腓骨下端斜形或螺旋形骨折,移位少 .合并内侧副韧带撕裂或内踝撕脱骨折,双踝骨折 .三踝骨折,纵向挤压,高处坠落,足跟垂直落地 胫骨前缘

11、骨折,伴踝关节前脱位,Pilon骨折(胫骨下关节面粉碎骨折),AO分型,护理评估,症状与体征:肿胀,疼痛,瘀斑,畸形,功能障碍 X线:类型,移位,处理原则,无移位骨折:中立位(背伸90)石膏,6-8周 移位骨折:手法复位。原则:与受伤机制相反。复位后石膏固定6-8周 不能功能复位,护理诊断/问题,应激心理反应 自理缺陷 压迫性溃疡(皮肤溃破,溃烂,坏死)危险 疼痛? 相关知识缺乏,护理目标,患者情绪稳定,增加信心 生活需要得到满足,最佳自理活动 避免发生压疮 了解功能锻炼,病情护理全身情况:术后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抬高患肢,预防肢体肿胀,术后给予心理护理及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功能锻炼局部情况:观察

12、末梢循环,肿胀程度,切口有无渗出,症状护理,疼痛:原因,镇痛剂稳定情绪避免过大动作,肿胀外固定物松紧抬高患肢,口服,外敷中药张力性水泡,抽液,消毒(龙胆紫,三石散,碘伏),无菌纱布加压包扎。,并发症护理,积极进行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防止骨折病 功能锻炼的原则,作用,意义,指导 术后即可对肿胀足背进行按摩,并鼓励患者主动活动足趾、踝关节背伸和膝关节伸屈等活动。三踝骨折从第三周开始,加大踝关节自主活动范围,并辅以被动活动。被动活动时只可背伸及跖屈活动,禁忌旋转及翻转,以免导致骨折不愈合,3周后可扶拐下地,部分负重步行,健康教育,介绍骨折的特点,治疗原则,预后 医患合作,主观能动性。 可能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调整饮食起居 正确服药,锻炼,复查,结果评价(同髌骨),注意事项及预后 有效固定,保证骨折愈合 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正确的功能锻炼, 日常活动原则 用药剂量时间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