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7农村文化生活调查报告范文

上传人:细*** 文档编号:571634 上传时间:2017-04-0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2017农村文化生活调查报告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关于2017农村文化生活调查报告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关于2017农村文化生活调查报告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关于2017农村文化生活调查报告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关于2017农村文化生活调查报告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2017农村文化生活调查报告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2017农村文化生活调查报告范文(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 2017 农村文化生活调查报告范文一、基本现状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及文化工作部门对我县农村文化建设十分重视,注重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乡村文化活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为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推动和加快新农村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使我县农村文化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一是文化基础建设得到加强。目前,全县建有文化馆、图书馆个 1 个,乡镇文化站 7 个,村组文化室 35 个,文化专业户 120 个。20*年争取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项目投资 263 万元,建成县级支中心 1 个,乡镇服务点 10 个,村级服务点 123 个,工程网络实现了县乡村三级全覆盖,提升了农村文化设施现代

2、化水平。二是群众性文体活动开展较好。一是民间节庆文化得到较大发展。各乡镇能结合地方民俗,组织锣鼓秧歌、农民文化艺术节等内容丰富、风格独特的文化活动。二是各类文艺演出队伍发展迅速。全县现有各类文艺团队 249 个,常年活跃在农村,已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生力军。三是农村文化大院初见生机。青化乡农民荔改朝建立了集锣鼓秧歌,自乐班、农家书屋、文化共享工程为一体的民间文化组织“老荔文化大院”,为农村文化建设创出了新路子。三是“送文化下乡”活动扎实有效。20*年我县争取国家文化发展项目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国家投资 110 万元配发了 10 台数字电影放映机。县财政每年列支 7 万元用于放映补贴,保证了放映

3、工作的正常开展。20*年共放映数字电影 2000 多场,吸引观众 70万人次。二、存在问题分析我县农村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文化阵地薄弱,发展不均衡。目前,农民最需要的村级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尤显缺乏,很多村级文化活动室难以达到标准,除几个基础建设搞得较好的亮点村和成立比较早的县城社区之外,仍有不少边远村的活动场地设施简陋,设施陈旧,难以满足正常开放。加上农村青年大多外出打工,日常在家的多半为老年儿童,因而看书读报的少,造成文化活动匮乏,乡村之间文化活动发展不平衡。二是工作机制不活,专业人才缺乏。县乡文化服务机构自身力量薄弱,在指导

4、、推进农村文化建设上着力较少。乡镇文化站人员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且大多兼职,专不起来,难以发挥服务作用。基层文艺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县基层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三是文化载体不丰富,乡村之间缺乏交流。有组织经常性的文化活动少,农民喜闻乐见的节目不多,活动内容形式单一,基层乡村文化生活依然贫乏。乡村文化活动主要集中在各种节庆日、民俗日,上级组织开展的“文化、科普、电影文艺演出”下乡活动也仅到个别乡村,边远乡村文化活动次数与形式十分有限。四是文化投入不足,发展势头较弱。县乡财政可用财力有限,文化投入虽然有所增加,但与乡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差距较大。文化投入的不足使得农民自办文化力量薄弱,

5、很多乡土文化基本上处于未开发状态。只有以少量的小规模出现,其组织程度也不高,尚未形成强劲的发展势头。三、相关建议(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加快农村文化建设步伐,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是当前农村的一项当务之急。政府及文化部门要高度重视“文化软力”的作用,将农村文化事业纳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纳入工作业绩考核,积极构筑“充满活力、独具特色”的农村文化建设新格局,以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大繁荣,推动农村经济大发展。(二)加大投入,完善设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关键。必须加大对村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倾

6、斜,切实保障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所需经费。文化部门要加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切实抓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等文化惠农工程建设。要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文化事业,寻求社会力量对乡村文化建设的支持扶助,努力为农村提供满足群众所需的更多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三)整合资源,拓宽阵地要充分发挥文化站(室)的阵地作用,加强与工青妇学校组织的联系互动。有计划、有组织、经常性地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坚持贴近农村、贴近实际,按照“业余自愿、形式多样、健康有益、便捷长效”的原则,广泛利用农闲、节日和集市,深入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活动,使大型、示范性活动与平时的小型、分散性群众文化活动结合起来,让群众就近、方便

7、地参加各种群众文化活动,多层次、多形式地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四)创新机制,丰富载体建议政府及文化部门,在抓好“送文化”活动同时,更加注重“种文化”工作。一方面要坚持深入基层特别是边远乡村社区,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下乡活动。多为基层选送一批农村适用、群众喜爱的图书,通过乡镇文化站定期将图书流动到村文化活动室,方便农民群众就近读书,真正解决农民看书难的问题;一方面又要加快对农村文艺人才发掘培养与教育。积极开展乡村文化人才资源普查,大力培植文艺骨干。将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人才充实到乡村文化干部队伍中,稳定乡村两级文化队伍,为基层文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使文化下乡活动实

8、实在在地惠及广大群众。(五)突出特色,推动发展要加强对乡村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发掘、整理和保护,着力发展我县乡村特色文化。积极扶持乡村民间文化团体,力争每个乡村社区都有自己的文体队伍。要大力鼓励促进以青化、横渠为代表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锣鼓秧歌、社火、戏曲等民间艺术活动开展;要依托马家镇刺绣工艺品基地的发展,全面打造富有乡村文化特色的乡村文化品牌。此外每年还要定期组织开展文化艺术和民间文艺展演活动。通过发挥示范引导,以点带面,互相交流,进一步繁荣发展乡村文化,积极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正确引导农村文化的价值走向,巩固发展农村文化阵地,加快农村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关于 2017 农村文化生活调查报告

9、范文按照省文明办关于对农民文化生活有关问题进行调查的通知要求和部署,近日,市文明办组成调查组,对全地区农村文化生活,特别是农村民间艺人和民间演出团体队伍建设及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1、切实加强对农村文化工作的组织领导,为民间艺人和民间演出团体的成长提供了“土壤”。近年来,吉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对农村文化工作的领导,在全面实施吉林市“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吉林市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的进程中,着力把扶持民间演出团体、培育民间艺人工作,作为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丰富农民文化生活的有效抓手,扎实推进,稳步发展。在全地区所有乡镇、村都配齐配强了专(兼)职文

10、化干部,同当地的文艺骨干和文艺团体建立良好的联系,并负责策划和组织本地的文化活动。市县两级财政每年都拿出一定数量的经费,通过建场所、配设备、配人员,为民间艺人和民间演出团体开展活动提供场地和设备支持。经过多年努力,绝大多数乡镇都建起了综合文化站、文化广场,并配备了电脑、录放机、摄像机、照像机、音响等专业化设备。适宜的条件促进了民间艺人和民间演出团体的涌现,目前全地区共有民间演出队伍300 余支,各类民间艺人和演出人员 2 万余人。2、扎实开展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活动,为民间艺人和民间演出团体的成长搭建了“平台”。多年来,吉林市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每

11、年都把“文化惠农”作为政府的实事来抓,常年开展送电影下乡和送戏下村活动,仅去年一年,就在农村播放电影 2000 余场、编排演出各类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2700 余场。同时,市政府支持农民兴办演出团体和其他文化团体,大力开展农民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体娱乐活动,并以此为载体,结合文明新村创建,指导各县区结合实际制定活动计划,采取不同形式开展文化活动。如吉林市丰满区连续多年在社区和农村组织开展“和谐大舞台”活动,每年都吸引近十几万人参加。“和谐大舞台”以独特的赛制形式和评比内容有效的激发了农民尤其是文艺团体、文艺骨干组织文化活动,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同时也提高了他们艺术技艺,提升了组织群众参与文

12、化活动的能力。吉林市船营区每年都开展一次新农村建设文艺汇演大赛,并对优秀作品进行奖励。吉林市昌邑区要求辖区内文化大院要做到日日有活动、月月有安排。磐石市在农村文化活动上做到了“月有小型、季有中型、年有大型”。其他县区大多依托文化大院、农民书屋、文化室、文化站等组织本地农民定期组织秧歌比赛、家庭文艺演出等,每逢春节等中国传统节日,“五一”、“十一”等重大节庆日,都发动村民们到一起,自编自演文艺节目。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民间艺人和民间演出团体的成长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提高了他们的业务水平和组织能力。3、着力培养文化骨干和先进典型,为民间艺人和民间演出团体的成长指明了“方向”。吉林市在深

13、入实施“三新”文明新村创建活动的过程中,注重及时发掘、着力打造新农村文化建设典型,以典型示范推进全市农村文化建设工作。近几年,吉林地区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各级政府培树了一批文化产业和文化建设的先进典型。如桦甸市公吉村茧厂社王咏梅文化户、西河沿村陈淑江文化户为代表的民间画产业;舒兰市以吉舒街道马淑琴为代表的马氏布偶、剪纸产业;永吉县以口前镇下达村麒麟山庄为代表的文化大院。为鼓励支持民间艺人、民间演出团体开展活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市县两级政府部门在政策上、财政上给予系统性的支持,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村民间艺人、演出团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并以产业经济的方式运行,保证了文化骨干有经济收入,支撑文化

14、事业可持续开展下去,使民间艺人的辐射能力不断增强,民间演出团体的影响不断扩大,文化活动的规模逐步扩大。二、存在问题及困难一是对农村文化建设认识不足。个别农村干部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新农村文化建设还处于从属和被支配地位。重经济轻文化的思想较为普遍,认为经济出成绩出效益,办文化只有投入,没有产出,对文化建设在农村“三个文明”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特别是对扶持民间艺人和民间演出团体成长重要性的理解仍很肤浅,认为民间演出团体的作用就是组织演演戏,扭扭秧歌等,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二是对农村民间演出团体和民间艺人的管理与引导不够。随着近几年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农村有文体特长的人才十分缺乏

15、,绝大部分“吹、拉、弹、唱”和文学创作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都是自娱自乐,缺少统一的组织和管理,缺乏必要的培训和引导,表演随意性大,艺术水准不高,缺乏创新。另外,由于农村民间演出团体的成员和民间艺人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成员基本是凭兴趣加入的当地群众,没有较为专业的文艺骨干,缺乏“台柱子”;更缺乏会经营、懂管理的文化产业经纪人。三是农村民间演出团体和民间艺人缺乏演出经费。经费的缺乏影响演出质量与效果,也影响了他们创编演出的热情,更影响了农村文化建设的良性发展。民间文艺团体正常经济来源主要是自筹、拉赞助、地方企业和单位适当支持、政府奖励等,经费普遍不足且来源不稳定,设备、服装、道具等条件较差,加之部分村

16、屯缺少必要的文化设施,也制约着民间文化团体做大做强,限制了进一步的发展的空间和规模。三、下一步工作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快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进一步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思想认识,把加快农村文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制定长期工作规划、年度工作目标和具体实施意见,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推进、互促互动、共同发展。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发展县、乡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全面落实各项农村文化经济政策。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扶持政策,明确各级财政每年都要抽出一定的资金用于发展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拓展融资渠道。采取各级财政每年安排一点、鼓励社会有识之士捐助一点、争取企业赞助一点、自身团员集资一点相结合的办法筹措资金,重点保障民间文艺节目创作、民间文化人才培养培训。指导相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因增n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