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岂无意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161154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8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山岂无意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江山岂无意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江山岂无意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江山岂无意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江山岂无意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山岂无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山岂无意(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山豈無意,邀我覓新詩楊萬里詩學理論探討19 江山豈無意,邀我覓新詩江山豈無意,邀我覓新詩 楊萬里詩學理論探討宋 邦 珍輔英科技大學人文教育中心副教授江山豈無意,邀我覓新詩楊萬里詩學理論探討20 江山豈無意,邀我覓新詩江山豈無意,邀我覓新詩 楊萬里詩學理論探討宋邦珍摘 要楊萬里(1127-1206)是南宋重要詩人之一,其詩論更在詩史上扮演承先啟後的地位。承接晚唐司空圖味外之味之說,啟迪嚴羽之興趣說以及推崇盛唐詩的論點,更為清代性靈說之先聲。本文旨在論析其詩學理論之內涵,以呈現其詩論之價值所在。即是以其學詩的過程為理論基礎,展開對萬里詩學理論之考察,共分創作論、鑒賞論兩部分探討。楊萬里詩學觀點是

2、以興發感動為創作起點,再透過妙悟方式創作有情味的好詩為其立論重心。綜言之,萬里的詩學理論是重視感興、趣味,而創作主體的心靈是活潑的,跳出一切的窠臼,尋求自我獨創性。【關鍵詞】楊萬里、南宋詩人、詩論 輔英科技大學人文教育中心中國語文能力組副教授。江山豈無意,邀我覓新詩楊萬里詩學理論探討21Study of Yang Wang-lis Theories of PoetryPang-Chen SungAbstract Yang Wang-li (1127-1206)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oets in Southern Song Dynasty. His theorie

3、s of poetry play a vital role in serving as a link between past and future in the poetry history. The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paper is to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content of Yangs theories of poetry so as to present their values. In other words, based on Yangs poetry-learning process, this research p

4、aper consists of two parts: theories of poetry creating and theories of poetry appreciation. According to Yangs viewpoints about poetry, poets try to touch peoples hearts initially. Then, they write down emotional poems by unusual inspirations in the creating process. In sum, Yangs theories show tha

5、t poetry-writing focuses on touching and interesting people and that poetry-creators are lively in their minds, escape all limitations, and pursue unique creativity. 【Key word】 Yang Wang-li poets in Southern Song Dynasty theories of poetry Associate Professor, Center of General Education, Fooyin Uni

6、versity 江山豈無意,邀我覓新詩楊萬里詩學理論探討22一、一、前言楊萬里,字廷秀,江西吉水人,為南宋中興四大詩人之一,生於高宗建炎元年(西元1127),卒於寧宗開禧二年(西元1206)。紹興二十四年進士,光宗時曾召為秘書監。他的詩作今存五千多首,是為誠齋詩集,誠齋詩集共分九部分:江湖集(誠齋詩集卷一至卷八)寫於紹興三十二年至淳熙四年1;荊溪集(誠齋詩集卷九至卷十三)寫於淳熙四年至淳熙六年,其知常州期間;西歸集(誠齋詩集卷十四至卷十五)寫於淳熙六年西歸返里時;南海集(誠齋詩集卷十六至卷二十)寫於淳熙七年至淳熙九年,廣東常州茶鹽使任內;朝天集(誠齋詩集卷二十一至卷二十六)寫於淳熙十一年至淳熙

7、十四年,此時萬里在臨安任東宮侍讀;江西道院集(誠齋詩集卷二十七至卷二十八)寫於淳熙十五年至淳熙十六年,知江西筠州時;朝天續集(誠齋詩集卷二十九至卷三十二)寫於紹熙元年被召回京時;江東集(誠齋詩集卷三十三至卷三十六)寫於紹熙元年至紹熙三年,任江東轉運副使時;退休集(誠齋詩集卷三十七至卷四十二)寫於紹熙三年至開禧二年,退休回家鄉時。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雖沿今江西詩派之末流,不免有頹唐麤俚之處,而才思健拔,包孕萬有,自為南宋一作手,非後來四靈江湖諸派,可得而並稱。針對其詩作而言可說是確論。又其詩作處處體現出他的詩學觀點,故可從詩文集的序跋以及誠齋詩話整理出其對詩歌的創作觀點、鑒賞標準,因為與其實際的創

8、作關係密切,二者實可以相互印證。綜言之 ,筆者以為萬里是一個創作與理論相結合,皆有成就的詩人。萬里身處南宋偏安局勢, 但詩史發展流變是江西詩派末流,雕琢字句為常,亦有幾位詩人對江西詩派的重法的特點加以反省,如呂本中倡活法即對江西詩派之弊的反省。2楊萬里曾為江西詩派的總集寫序,晚年又續編江西宗派圖。但就其自述的可見萬里早年乃從學江西詩派入門的:予之詩始學江西諸君子,既又學後山五字律,既又學半山老人七字絕句,1 萬里在紹興三十二年七月把之前千餘首詩作付之一炬,表示對舊作完全捨棄。2 曾季貍說:後山論詩說換骨,東湖(徐俯)論詩說中的,東萊(呂本中)論詩說活法,子蒼(韓駒)論 詩說飽參,入處雖不同,其

9、實皆一關捩,要知非悟入不可。 (艇齋詩話)可見對江西詩派的 反省是有相通性以及一脈性。江山豈無意,邀我覓新詩楊萬里詩學理論探討23晚乃學絕句於唐人。學之愈力,作之愈寡。(誠齋詩集荊溪集序)他早年學江西詩派,再學陳後山的五律,再學王安石的七絕,最後學於唐絕句。從此段引文可以探察其詩論的著力點:江西詩派、王安石七絕、唐絕句。以下論析即是以其學詩的過程為理論基礎,展開對萬里詩學理論之考察,乃分創作論、鑒賞論兩大部分探討。3二、創作論(一)詩興是創作之鑰(一)詩興是創作之鑰江西詩派重詩法,常常在古人佳作中尋求字法、句法、章法,但是鑽研過深,思想、感情會枯竭。萬里說:戊戌三朝時節,賜告,少公事,是日即作

10、詩忽若有悟。於是辭謝唐人及王、陳、江西諸君子,皆不敢學,而後欣如也。試令兒輩操筆,予口占數首,則瀏瀏焉無復往日之軋軋矣。自此,每過午,吏散庭空,即攜一便面,步後園,登古城,採擷杞菊,攀翻花竹,萬象畢來獻予詩材,蓋麾之不去,前者未酬而後已追,渙然未覺作詩之難也。(荊溪集序)這篇序寫出他的寫詩歷程,戊戌年(淳熙五年)以前他對各家作品皆認真學習,但無所得。有一天忽有所悟,與外界環境接觸,詩興源源而來,寫詩就不是一件困難的事了。可見經過領悟的階段,從詩法的追求轉而隨興而作。從學習各家詩以至從生活萬象取得靈感,這就是萬里忽若有悟而得。此段心路歷程寫出其由江西詩派走出新的路子來。下面的詩作可見其用心所在:

11、3 本論文引用楊萬里詩作的版本乃出自誠齋詩集(四部備要本),臺北:中華書局,民55年; 引用相關詩論的版本出自誠齋詩話,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75,7。江山豈無意,邀我覓新詩楊萬里詩學理論探討24煉句爐槌豈可無,句成未必盡緣渠。老夫不是尋詩句,詩句自來尋老夫。(晚寒題水仙花並湖山)山思江情不負伊,雨姿晴態總成奇。閉門覓句非詩法,只是征行自有詩。(下橫山灘頭望金華山之二)郊行聊著眼,興到漫成詩。(春晚往永和)好詩排闥來尋我,一字何曾撚白鬚。(曉行東園)哦詩只道更無題,物物秋來總是詩。(戲筆)江山豈無意,邀我覓新詩。(豐山小憩)此行詩句何須覓,滿路春光總是題。(送文黼叔主簿之官松溪)詩人元自懶,

12、物色故相撩。(春日六絕句之一)詩人長怨沒詩材,天遣斜風細雨來。(瓦店雨作)江山拾得風光好,杖履皈來句子新。(送馬莊父游金陵)江天晚景無拘管,乞與詩人塞滿船。(江雨)不是風煙好,何緣句子新。(過池陽舟中望九華山)從這些詩句當中,我們可知他曾用心煉字句,之後發覺好詩句是油然而生,絕不可江山豈無意,邀我覓新詩楊萬里詩學理論探討25勉強而為,好詩句是從江山景物自然而來,絕不矯揉造作。自然界是其觸發的媒介,而作者是有顆感物的心,佳作因此產生。就如詩經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以自然界景物起興的最佳例子,興的創作手法由來已久。又如劉勰文心雕龍物色所說:春秋代序,陰陽慘舒,物色之動,心亦

13、搖焉。是以詩人感物,聯類不窮,流連萬項之際,沉吟視聽之區,寫氣圖貌,既隨物以宛轉,屬采附聲,亦與心徘徊。詩人因物而觸動心絃,作品油然而生。所以今人周裕鎧就點出楊萬里的詩論可以說是六朝“物感說”的回歸甚至強化。4他重視詩興,換言之重視靈感,重視真正的心靈體會,主體與外物接觸之後所產生的感動。萬里曾如此論述:大抵詩之作者,興上也,賦次之,賡和不得已也。我初無意於作是詩,而是物是事適然觸乎我,我之意亦適然感乎是物是事,觸生焉,感隨焉,而是詩出焉,我何與哉?天也。斯之謂興。我屬意一花,分題一草,只某物課一詠,立某題懲一篇,是已,非天也,然猶專乎我也。斯之謂賦。至於賡和則孰觸之?孰題之哉?人而已矣。出乎

14、天猶懼戕乎天,專我猶懼弦乎我,今牽乎人已矣,尚冀其一銖之天,一黍之我?(答建康府大軍庫監徐達書)他認為興是指作者本人無意於詩,但是事、物觸動作者,作者有所感,於是詩就自然天成。他認為賦是作者想寫一事、一物,所以立一題來寫,這不是自然而成,是作者有意醞釀創作,賡和之作,完全是聽命於人,勉強去創作根本無興味可言。由此可知,楊萬里認為詩的創作活動,感物起興才是最好的創作方式,這一種創作活動,強調創作者的主體性,更肯定創作應是一種審美活動。他又說:其文大抵平淡夷易,不為追琢,不立崖險,要歸於適用,非竅非浮也。至其4 周裕鍇分析說:詩人的詩興、詩材、詩題,無一不是來自 “征行”所見的江山、風雨、春光、

15、物色。在這裡,沒有對前人作品的模仿,也沒有閉居書齋的苦吟,只需要“ 郊行著眼”或“杖履 歸來”,自然美景便可隨手“拾得”,新詩麗句便可“興到漫成”。他又說:在江西詩派“ 點鐵成金”與“奪胎換骨”詩學理論盛行的背景下,明顯帶有一種異端色彩。參見 宋代詩學 通論,131頁,成都:巴蜀書社,1997。江山豈無意,邀我覓新詩楊萬里詩學理論探討26詩皆感物而發,觸興而作,使古今百家,景物萬象,皆不能役我而役於我。(應齋雜著序)這篇序直接說出他的看法,詩要寫得平淡簡易、不雕琢。詩要感物而發,觸興而作。出乎天然,而由詩人自己去駕御,就是所謂的役於我,絕對不是役我。再一次印證他重視感興,更注重詩人如何自然而然和物發生緊密的關係。萬里重視詩興,一方面是自我啟發,也是其所反省而出來的,與江西詩派之字字琢磨、具具用典有所差別,是對江西詩派的救亡圖存的最佳良方。(二)創作講求妙悟透脫(二)創作講求妙悟透脫由以上所論可見萬里重視創作者之主體性,因此他說:問儂佳句如何法,無法無盂也沒衣。(酹閣皂山碧崖道士甘叔懷贈十古風)反對依傍在別人之下,提倡自成一家。強調即興作詩,因此不注重法。針對江西之弊去反省,當然不依附在江西派之下,也不為法所囿,所以他能從江西詩派超越出來。萬里早年學江西派,對江西前輩如呂本中的以悟入和活法,應該相當熟悉。今人張毅就認為:南宋中興四大家之所以能在詩歌創作中走出江西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