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日本工艺美术概述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160902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PPT 页数:122 大小:4.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日本工艺美术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古代日本工艺美术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古代日本工艺美术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22页
古代日本工艺美术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122页
古代日本工艺美术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1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日本工艺美术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日本工艺美术概述(1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日本工艺美术,第一节 概 述,日本是亚洲东端的岛国 由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四大岛和1000多个小岛组成 古称“八大洲岛”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对人们的生活习性和思想情感以及日本工艺文化的特质,都产生了极大影响,日本国家名称的演变: 公元前42年:神武天皇开始将建国的地方称“大和” 中国古时称日本为“倭国”或“大倭国” “日本”一词由“火之国”和“日之国”演化而来 JAPAN 漆 NIPPON 日本 公元645年,孝德天皇通过“大化革新”完成日本统一,并将“大和”与“日之国”合一取其部分合并称之为“日之本”,意为“太阳初出之地”,“太阳之源”,于是,“日本”便成为这个岛国的正式名称

2、并沿用至今。,日本人种: 蒙古利亚人种的一支,后来又与来自南洋群岛的马来人混血而成日本民族。 最古的居民:熊袭人(南方人)和虾夷人(北方人) “日本人”是大和民族的现代称呼,是世界上为数很少的单一民族国家的民族,占全国人口的99%以上。,民族来源是多方面的: 数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日本列岛曾与大陆相连,这里便有原始人类生息,其后裔就是现在北海道的阿伊努(虾夷)人。 日本列岛脱离大陆至今已1万多年,期间大陆居民分三路陆续迁入: (1)由朝鲜海峡而来的汉人和朝鲜人; (2)由鞑靼海峡入岛的通古斯人; (3)由顺太平洋暖流沿琉球群岛北上的东南亚马来人和中 国长江下游的古代吴越人。,宗教 (一) 神道

3、教(神教、日本教) 由日本民族原始宗教发展而来,最初以万物有灵和祖先崇拜为主要内容。佛教和中国儒家学说传入以后,它又吸收了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和佛教的某些教义,但长期作为佛教的附庸而存在。(二) 佛教 在日本长期居于相当国教的地位 于6世纪由中国和朝鲜传如日本 唐鉴真和尚(687-763)向日本传入南山律宗 日本和尚最澄(767-822)到唐留学,将中国天台宗传入日本 空海(774-835)将真言密宗传入日本 13世纪以后宋朝禅宗传入日本,美学观寂静之美 朴素之美 残缺之美(非完整之美) 含蓄之美,上古文明: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 “绳纹文化时期”: 约公元前6000年公元前250年 新石器时代

4、 绳纹式陶器、石斧、石镞、石椎、骨针、骨钩 土室群、“贝冢”、女性土偶 约为母系氏族社会时代,“弥生文化”: 公元前2世纪起 金石并用时代 弥生式陶器:用陶轮生产,器身薄而质地坚硬 铜镜、铜剑、铜饰物、细石器,旧石器时代:1万年前 渔猎、采集的原始生活 新石器时代:绳纹文化,日本工艺美术的历史由此开始 弥生文化时代:(约公元前250公元250年)大陆铁器传入,陶器、铁器和水稻种植 奴隶制时代:公元1世纪以后 公元3世纪,“大和国”兴起,5世纪统一全国,势力范围扩展至朝鲜半岛南端 公元3世纪到7世纪前期:“古坟时代” 奴隶制时代,公元6世纪至7世纪: 日本历史上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 汉字的普及 佛

5、教经由朝鲜半岛传入 日本的思想、文化和艺术,以佛教为中心展开 645年的大化革新,标志着日本封建社会的开始,中国文化的影响: 从中国的隋王朝开始,日本即派遣留学生到中国学习 他们带回先进的技艺、思想文化、政治经济制度 到了唐朝,去朝贡留学的人数和次数与日俱增,形成相当的规模 “遣唐使”(日本到中国唐朝留学的学者和僧人)增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把中国优秀的思想文化及先进的封建制度引进到日本,有力地促进了日本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奈良时代”(公元708781年): 日本的政治体制、经济制度、思想文化及宗教信仰,皆以唐朝为模式而展开,并日益深入。 “平安时代”(公元7941185年): 日本

6、的文化艺术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为了建立日本民族独自的文化,从此时起废止了遣唐使,并创制了日本独有的假名文字,民族文化大力发展。在艺术上也由过去的唐风一边倒转变为“和风化”。,武士阶层兴起: “幕府政治”(亦称武家政治)时代 “镰仓幕府”(公元11921333年): 镰仓幕府曾经一度成为日本文化艺术发展的障碍 “南北朝时期”(亦称“战国时期”): 两大武士阶级对立,“室町幕府”(公元13361573年): 恢复了对中、朝地区的贸易活动,并实行了一系列的开明政策 中国明代文化艺术的浪潮波及日本列岛,给日本的文化艺术带来了很大影响。,16世纪末,欧洲的文化和经济势力伴随着基督教渗入日本 “德川幕府”

7、(亦称江户幕府,公元16031867年): 在实行“锁国政策”的同时,又将武士独裁的“幕府”改为由武士、商人、工匠、农民等若干阶层组成的联合政体,以适应日本社会内部的新形势,这一举措,大大促进了日本经济和文化艺术的繁荣。,“江户时代”(公元16031867年): 文化艺术的各个方面都呈现出繁荣景象 由于封建势力的割据,阶级矛盾日趋激烈 欧美诸发达国家开始对日本施加压力,要求与其通商,“明治维新”时期:1867年德川幕府灭亡,明治天皇登基。 实行了一系列富国强民的改革政策和有力措施 对内最大程度地凝聚社会各阶层的力量 使日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得到了迅速发展,掀开了日本历史崭新的篇章。

8、,第二节 陶瓷工艺,绳纹式陶器: 日本最早的陶器,可追溯到公元前8000年甚至公元前9000年 弥生式陶器: 以手工做出器形,不放入窑而是在器物周围以明火烧制,一、上古时期 (一)绳纹式陶器 代表日本上古文明的艺术特色,数量多,种类样式丰富 绳纹文化时代一般分为早、前、中、后、晚5个时期,早期: 器型:底部尖形或圆形 装饰: “押型纹”:器壁上用篦尖刻划出精美的纹样 “捻绳纹”:用绳子缠在器壁上后滚动器物 “贝壳纹”:用贝壳押印成奇特的装饰纹样,前期开始有意识,用施纹工具(竹管等)口缘呈波形等有变化,中期: 装饰倾向达到高潮,表现用黏土做的“绳子”隆起的纹,而且器皿厚而大,口缘的波形纹也变得像

9、大型的把手一样,充满着力度和量感。 装饰纹样:人面及动物的表现 其中蛇的表现引人注目,后期: 平面的表现 施纹方法:以磨消手法为主,就是将器壁上绳纹的一部分磨消而形成纹样带 器型:开始小型化,陶瓶形、香炉形 纹样:明丽而充满韵律感,在晚期时达到了极至 开始有了涂上红色涂料的装饰手法,且能看出精制品和粗制器的区别。 这个时期,已经能够制作出相当完美的陶器工艺品了,晚期有了红色绘料的装饰手法,可分精、粗制品,(二)弥生式陶器 烧成温度较高、呈色为赤褐色的较多 器型:以罐形、瓮形为主,尚有很多高杯形的陶器 已有很多造型严整的陶器出现,说明此时已开始使用辘轳 装饰:竹刮刀和梳子状的工具刻划的纹样较多,

10、立体感很强的器皿尚不多见,在东部日本,发现了带有绳纹式陶器传统特点的陶器。 在近畿、东海地方还发现有色彩华美的陶器,这可能是作为 特殊用途的陶器。,弥生时代是由狩猎、采集的经济向生产经济发展的时期, 于是,反映这一特点的陶器也多有问世。陶器制作进而向着 定型化的生产方向发展,所以出现了与绳纹式陶器不同的造 型非常洗练的陶器。,(三)埴轮(Haniwa) 埴轮是古坟时代的副葬品,与中国的明器有相似之处 埴轮的使用者是贵族阶层,但制作者大都是社会底层的人,他们大概从属于一个叫做“土师部”的集团,平时他们作为农民,决不会进入艺术家的部类,这样就有可能生产如此朴素的艺术作品。 埴轮在日本各地均有发现,

11、其中数量和式样最多的是关东地区,埴轮按其形制和风格特征可分为“圆筒埴轮”和“形象埴轮”两大类型。 圆筒埴轮的基本特征: 器物上下呈圆筒状,类似器座,是一种抽象性很强的陶塑纪念物,被作为丧葬用品。 另有类似壶形,上端敞口、呈牵牛花状的埴轮,也颇具特色。,形象埴轮的形制非常丰富,它以表现与人们生活有直接关系的内容为其特征,是一种具象性很强的陶制纪念物。 可分为4种类型: “房屋埴轮”:模拟住宅、仓库等形状 “器物埴轮”:模拟战争中的盾、箭袋、甲胄及生活中的扇子、杯子,甚至船等物品和器具形象 “人物埴轮”:模拟武士、农夫、巫师及师等人物形象 “动物埴轮”:模拟与人类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动物形象,(

12、四)土师器与须惠器 到了古坟时代,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出现了拥有专业技术的“部民”(日本古时的奴隶),在日本各地,烧造陶器都颇为盛行。据考古发掘,在日本全国发现了2000多处窑址,可见当时陶器制作的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土师器”:实用品 继承弥生式陶器传统的类型,在日本全国被定形化并大量生产,因而逐渐丧失了个性的表现,其后在神社的陶器中留存着一线发展生机,“须惠器”:实用性很强的陶艺作品 高温烧造的制作方法从中国大陆经由朝鲜半岛传入日本 受到归化人(外邦来到日本并定居的人及其子孙)的很大影响,他们对推动日本早期陶艺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在日本,凡是地名中带“陶”、“须江”、“须卫”、“末”等

13、字的都曾经是生产须惠器的地方,因为它们的读音不但与“须惠”近似,而且在这些地方也有大量须惠器窑址。,器型:罐、高杯 高度:一般为4050厘米 装饰:人物、动物等形象 在须惠器里已有使用自然釉的例作,在奈良时代以后的陶器中,已经出现了有意识的施釉行为,并可知使用灰釉的方法业已开始。 须惠器曾被广泛而长期地使用,其传统被奈良、平安时代的陶器所继承、发扬,二、奈良至镰仓时代 奈良时代: 出现了使用类似“唐三彩”的色釉来烧制的陶器,作为宫廷、寺院等特殊场所的用品 土师器及须惠器仍然是普通民众所使用的器具,平安时代: 陶瓷工艺发展的主流并未发生变化 须惠器的主要产地: 大和、河内、和泉、摄津、近江、美浓

14、、尾张、播磨、备前、赞岐、长门等,器型的变化:出现了陶艺特有的造型语言的萌芽 釉料的使用技术,特别是灰釉陶的进步十分显著 装饰:在器壁上刻线,表现秋草纹样等,线条明丽而生动,与其他工艺一道显示出平安时代的特征。 平安时代末期: 烧造常滑、越前陶中常见的壶、瓮等类型的陶器,镰仓时代: 继续发展平安时代的类型 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的陶器类型: 知多半岛一带烧制的 “古常滑” 现在作为濑户市中心的地域所生产的“古濑户”,镰仓时代后期的濑户类型陶器: 造型:出现了像中国宋代、朝鲜高丽时期烧制的瓶、壶、香炉等等新的造型 纹样:出现了以印花纹、浮雕手法制作的樱花、菊花等花卉纹和鱼、虫等精巧的图案,由上至下地施

15、以彩釉,新颖别致,格外迷人。,三、室町时代 室町时代初期: 濑户类型的窑依然作为窑业中心,并未丧失其重要地位 中国陶器中的天目釉茶碗和壶类等伴随饮茶风兴起的陶器有大量的制作 土师器和须惠器稚拙朴素的风格成为后世茶人(茶道爱好者)眼中最美妙、最高雅的“秘诀”,信长、秀吉执政时期桃山文化的繁盛期: 饮茶之风在庶民百姓之中盛行,出现了反映茶人爱好的工艺美术作品,陶艺作品尤为显著,甚至出现了自己亲手制作并从中体味陶艺之妙的茶人 千 利 休:追求纯粹的幽闲恬静之美的茶的世界 长 次 郎:在千利休指导下使乐烧茶碗达到了成熟的地步, 创造出寂静而枯淡的气质 古田织部:依据意匠和技巧的自由的造型,茶陶器的盛行

16、在当时陶艺界出现了异彩纷呈的局面: 美浓窑的陶器作为濑记黑、黄濑户、志野、织部等各式各样有茶陶器特色的作品被烧造出来 志野以明亮的白釉为基调,然后在上面用铁锖色绘以朴素而简略的纹样(称为“绘志野”) 织部烧较之志野稍微晚一点,器型自由活泼,表现十分强烈,呈现出千差万别而无一雷同的繁荣景象,从当时流行的“纹染”(染织工艺中的纹缬染法)等其他工艺纹样中汲取灵感,此外,备前、信乐、伊贺、丹波等窑烧制的陶器与室 町以来诸窑所体现出的幽静的茶道的感觉相一致,由此可见 茶道之美,同时亦可领略反映茶人审美情趣的独特的饮茶陶 器之风采。,四、江户时代 日本的陶瓷工艺以江户时代为里程碑,之前和之后在风 格上相去甚远。17世纪以后,日本的陶瓷制作不论是造型, 还是装饰手法和装饰纹样,都出现了面目全新、丰富多彩 的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