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情(茹志鹃)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158195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故乡情(茹志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故乡情(茹志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故乡情(茹志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故乡情(茹志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故乡情(茹志鹃)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故乡情(茹志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故乡情(茹志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http:/ 快乐学习,尽在中学生在线第 1 页(共 6 页) 中学生在线 北京光和兰科科技有限公司 客服 QQ:100127805 客服热线:010-6472279117.17. 故乡情(茹志鹃)故乡情(茹志鹃)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作者细腻而传神的文笔所抒发的深厚的故乡情结。2、学习、鉴赏作者从多角度描绘故乡山水、人情的方法,并能恰当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当中。学习本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故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说明本文是一篇文笔细腻、情感浓郁的美文,作者用真挚的情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故乡的美景图,字里行间流淌着作者的对故乡的深厚情谊。所以教师在授课时,应引

2、导学生朗读文本,在朗读中体会作者通过文字传达出的思乡之情,尤其是一些关键句和关键段落。其次,作者采用游记的写法,以自己在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贯穿起故乡的人、物、景和情,同时作者将梦中的故乡和现实中的故乡交织在一起,使我们从中看到了故乡的变化和更加美好的未来,这种独特的写作手法的运用,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习、鉴赏。同时,教师要在授课时,将写作手法恰当地融入课堂,教会学生在写作中灵活运用。第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故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是语文教师应尽的职责和义务。教师可以在授课之时,将这一情感的教育自然地渗透到课堂之中。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作者在文

3、字中渗透的思想情感,对关键句的深层理解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如“美的,不够美的,都一样,是亲爱的,是我的 ” 、 “啊!家,是了,是家。哦,故乡,唯有我的家的故乡!”等。2、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作者的成长经历和文中几个梦境描写片断交织描写的作用,体悟作者传达出的故乡情结。说明散文的语言,不仅仅是优美,更多的情感是蕴藏在文字深处,需要你结合一个人的生活阅历去感受和理解。古人云:文不喜白。文字深处的情感要靠读者去挖掘,所以对于本文语言的感悟、理解,是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理解的。作者对故乡的情结,是通过少年的梦、战争年代故乡梦的回忆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交织在一起的,化作一片思乡情,充盈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的。而这些

4、都是理解本文的关键点,因此,解决好这些问题,对文章的理http:/ 快乐学习,尽在中学生在线第 2 页(共 6 页) 中学生在线 北京光和兰科科技有限公司 客服 QQ:100127805 客服热线:010-64722791解就迎刃而解了。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故乡,对一个人来说,魔力有多大?据说晋代文学家张翰在外做官,秋风起时,他想到了家乡的菰菜、莼羹、鲈鱼脍,便辞官归故乡,成为千古美谈。故乡,对每一个离别家乡的人来说是一个永远无法解开的情结。我们从小就读过一些思乡的诗句(学生回答)。然而,这些诗句毕竟是十分抽象的。为了使同学们对“故乡”这个概念有更深

5、的体会,不妨让我们一起来读一篇与故乡有关的文章,体会故乡永在作者心中的情感。杜甫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王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引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了解作者及课文内容1、教师简介作者概况2、引导学生诵读课文,并圈划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语句1、学生补充相关资料。2、为生字词注音或释义,在诵读中激发问题,相互质疑,相互回答。通过了解作者的生平,可以了解作者在文中传达出的对故乡的深情;扫清文字障碍,对深入了解文章内容做准备。理清文章层次,激疑探究,明白作者写作的思路作者是怎样安排文章的行文思路的?请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概

6、括总结。到故乡坐乌篷船忆儿时故乡战时思故乡写梦中未来的故乡回到现实中的故乡通过梳理文章的结构,了解作者行文的思路,把握文章的思想脉络,理解作者组织材料的意图。http:/ 快乐学习,尽在中学生在线第 3 页(共 6 页) 中学生在线 北京光和兰科科技有限公司 客服 QQ:100127805 客服热线:010-64722791品读学生各自喜欢的段落,通过对文字的赏析,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圈划点评自己为之心动的段落。2、准备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的发言稿。1、自由散读,圈划点评自己为之心动的段落。2、交流发言,谈谈自己对文章的赏析及作者所传达出的对故乡情感的理解。这是本文学习的重点,教师根据实际点拨关键

7、段落和语句,引导学生掌握赏析的方法,提高分析文章的能力。学生选择最喜欢的段落反复朗读并背诵,感受作者语言的变化和运用。1、结合本文,小结散文的特点。2、在学生背诵的基础上,组织全班同学配乐朗读课文,领会文章美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故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1、配乐朗读课文,感受散文的语言美。2、谈学习本文的感受或体会。让学生在体验中提高认识。布置作业巩固拓展小结全文的中心,布置相关作业。1、课后再读课文,写 200字左右的读后感。2、课外阅读茹志娟的其他作品。读写结合,体学生的多方面能力;拓展学生的阅读积累,增加对文章及作者写作风格的认识。http:/ 快乐学习,尽在中学生在线第

8、 4 页(共 6 页) 中学生在线 北京光和兰科科技有限公司 客服 QQ:100127805 客服热线:010-64722791思路点拨思路点拨本文篇幅较长,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圈划点评精彩的段落,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在授课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共同赏析,同时可以采用配乐朗读的方式,体会散文的语言美、韵律美,同时感悟作者归故乡的一片深情。练习举隅练习举隅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熟稔 埠头 纡青 锃亮 田畈抄写列词语,并从中挑选 5 个词语写一段中心鲜明的语段,学会正确运用以下词语。迤逦 暮霭 贫瘠 凄婉 巍峨 琐细 镶嵌 掩映 款款地抄写: 写话: 说说你对一下语句的理解。它不让人时时

9、牵挂,却能让人终生难忘。理解: 没有我的家的故乡,却给了原来的战士暖和和床、热腾腾的饭。理解: http:/ 快乐学习,尽在中学生在线第 5 页(共 6 页) 中学生在线 北京光和兰科科技有限公司 客服 QQ:100127805 客服热线:010-64722791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茹志娟在故乡情中,以精细的观察、细腻的笔法、深厚的乡情,向读者倾诉了梦中的故乡和现实中的故乡带给她不同的感受,表达出一位游子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和对故乡未来的美好憧憬,尽管故乡早已没有了她的“家” ,但对它的情感依然亲切、浓郁,永远魂牵梦绕。尽管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但是作者在文中对少年时代故乡的回忆、战争年代对故乡的思

10、念以及憧憬中的故乡的美好未来的描写,对初一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难度,再加上文章篇幅较长,这些都会给学生的学习会带来一定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可以这样处理。课前做好充分的复习准备工作。1、课前认真地阅读课文,圈划出关键段落和语句,对阅读过程中有感触的语句,可以加以点评,以增加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对有疑惑的地方,可以提出质疑,以供上课时与老师、同学探讨、释疑。这一步的操作,是为了解决篇幅过长、学生难以很好把握课文内容做准备。2、为了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学生可以调动多种手段了解作者的生平,这对理解课文很有帮助:“茹志鹃祖籍浙江杭州,1925 年 9 月生于上海。当她来到世界上时,家庭已经走向

11、前所未有的衰败。3 岁时,母亲因患白喉去世,接着父亲又抛下家眷不辞而别,幼小的茹志鹃只好跟着祖母奔走于沪杭两地,靠祖母做手工换钱过活。在杭州,她跟着祖母糊火柴盒、磨锡箔;在上海她跟着祖母到别人家里翻丝棉、做女佣,或坐在破旧的灶披间里钉钮扣、缝贴边。茹志鹃童年的遭遇使她过早地感受到世态炎凉,对父爱母爱的强烈呼唤冲击着她的心。1936 年 11 岁的茹志鹃随祖母和四哥住在上海普志小学,她就近水楼台在这个小学读了二年级。然而第二年抗日战争爆发了,上海情形危急,祖母又带着茹志鹃和四哥回到杭州,在一个大杂院里租到一间房子住下来。不久祖母一病不起,丢下未成年的孙儿、孙女离开了人世。茹志鹃失去了世界上惟一的

12、亲情。失去祖母的茹志鹃和四哥先是由三哥接济,然后又被迫来到上海自谋生路。四哥进了一家钟表厂做学徒,茹志鹃则进了愚园路上的以内马利孤儿院。这是一所基督教会办的慈善机构,只收女孩。每日三餐粥,半天做工,半天读书,晚上便没完没了的祷告。茹志鹃对这种囚徒式的生活忍无可忍。为了逃出虎口,她以“死”要挟院方放她出去,最后三哥http:/ 快乐学习,尽在中学生在线第 6 页(共 6 页) 中学生在线 北京光和兰科科技有限公司 客服 QQ:100127805 客服热线:010-64722791赔偿妹妹在院里生活数月的膳宿费,领走了妹妹。茹志鹃怀着一颗忧伤而又迷茫的心在上海街头彷徨,后来才在三哥的支持下入了一所

13、妇女补习学校,后来同学又介绍她入了一所由美国女信徒在中国开办的圣经学校。茹志鹃的文化基础是在这个时候打下的。以后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成为著名的作家。 ”从以上这一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知道,为什么作者在第十四、十五段写道:“哦,故乡,没有我的家的故乡!” 、 “那幼稚的想像,无非只是想到里面有一张眠床,有一碗热饭,有一点点不那么冷的暖意。 ” 、 “故乡,故乡,我在你身边做过多少次“家”的梦,多少次问过我唯一的亲人,说:“嗯奶,我们什么时候也能有一个窝呢?” 、 “我的家啊,总是席卷了所有的荒漠、贫瘠,顶着一片茫茫的穹苍,四周垂着灰蒙蒙的雾霭,当中缀着一弯淡淡的孤月,反复出现在我的梦里。多么冷啊!你冰醒了我少年时代的梦。 ”童年的凄惨生活里,故乡留给一个失去父母、和祖母相依为命的孩子的印象,只能是凄凉和悲伤,然而长大后不变的还是对故乡的深深的眷恋,这份情感感人至深。3、理解本文,教给学生把握住作者的游踪,去感悟作者的情感。课文以作者在故乡大所见所闻所感为主线,串起由此而引出的故乡的天、地、山、水、人、物,还有那亲切的乡音、乡情。作者把对故乡的深情,融进梦幻般的语言中,所以,要进一步地理解作者对故乡的情结,需要教师帮助学生赏析语句。总之,教无定法,不同的老师会使用不同的教法,但是,教师必须仔细研读课文,用自己的感受去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才是提高课堂质量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