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凉解表药ppt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7158102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1.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辛凉解表药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辛凉解表药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辛凉解表药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辛凉解表药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辛凉解表药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辛凉解表药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辛凉解表药ppt课件(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发散风热药,药性特点:多辛苦而偏寒凉,辛以发散,凉可祛热,故以发散风热为主要作用,发汗解表作用较发散风寒药缓和。,发散风热药,适应证: 主要适用于风热感冒:发热重、恶寒轻、头痛目赤、鼻塞、流黄浊涕、咽干口渴、苔薄黄等)。 温病初起邪在卫分,属风热表证。 部分发散风热药分别兼有清头目、利咽喉、透疹、止痒、止咳的作用,又可用治风热所致目赤多泪、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风疹瘙痒以及风热咳嗽等证。,发散风热药,温病:因感受温热之邪而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的急性外感疾病的总称,又称温热病。包括多种外感急性热病,如风温、春温、暑温、湿温、秋燥、冬温、温疫、温毒、大头瘟等。 温病多具有传染性、流行

2、性、季节性、地域性。 温病的发展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按卫气营血传变来说,温病初起多犯卫分,进而传入气分,气分之邪不解则传入营分,再不解则深入血分。,发散风热药,温病 卫分证:主表,病位在肺与皮毛; 气分证:主里,病位在肺、胃、肠、胆三焦等脏腑; 营分证:邪热内陷心营,病位在心与心包; 血分证:热已深入肝、肾,重在耗血、动血。由此可见,由卫入气,由气入营,由营入血,标志着病邪由浅入深,病情逐渐加重。,薄荷 新修本草,【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干燥地上部分。江苏太仓产者质量最佳。,【性味归经】 辛,凉。归肺、肝经。 【药性说明】 本品辛凉疏散,质轻上浮,善散上焦风热之邪而清利头目、利咽透疹,兼有疏

3、泄肝郁之功。主要用于风热外感。,薄荷 新修本草,【功效】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薄荷 新修本草,临床应用,1.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本品辛以发散、凉以清热,其辛散之性较强,且有一定的发汗作用,为疏散风热的常用之品。“温病发汗用薄荷,犹如伤寒用麻黄也” 可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邪在卫分,发热、微恶风寒、头痛者,常配银花、连翘等同用,如银翘散。,临床应用,2.用于头痛目赤,咽喉肿痛 风热上攻之头痛目赤:常配伍桑叶、菊花等。 风热上攻之咽喉肿痛:常配伍桔梗、甘草、牛蒡子等。,临床应用,3.用于麻疹不透,风疹瘙痒本品质轻宣散,有疏散风热(助疹子透发),宣毒透疹、祛风止痒之功 治麻疹不透:常

4、配伍蝉蜕、牛蒡子等,如竹叶柳蒡汤。 治风疹瘙痒:多与苦参、白鲜皮等同用,临床应用,4.用于肝郁气滞,胸闷胁痛本品味辛行气,入肝经,能舒肝行气,但药力较弱,不做主药。 治疗肝郁气滞,胸胁胀痛,月经不调,配伍柴胡、当归等疏肝理气调经之品,如逍遥散。,【用法用量】 煎服,36g;宜后下。薄荷叶长于发汗解表,薄荷梗偏于疏肝。 【使用注意】 本品芳香辛散,发汗耗气,故体虚多汗者不宜使用。,薄荷 新修本草,牛蒡子 名医别录,【来源】为菊科(Compositae)植物牛蒡 Arctium lappa L.的干燥成熟果实。生用或炒用。,牛蒡子 名医别录,性能,【性味归经】 辛、苦,寒。 归肺、胃经。 【功效】

5、 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适应证】,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2.肺热咳嗽,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3. 痄腮,喉痹 ,痈肿疮毒。,最宜于治疗风热感冒而见咽喉红肿热痛者。,是指以因外邪侵袭,壅遏肺系,邪滞于咽,或脏腑虚损,咽喉失养,或虚火上灼所致的以咽部红肿疼痛,或干燥、异物感、咽痒不适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咽部疾病。或可伴有发热、头痛、咳嗽等症状。西医学的急、慢性咽炎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在咽部的表现。,【适应证】,痈肿疮毒 凡患部表现为红肿高起,灼热疼痛,周围界限清楚,在未成脓之前无疮头而易消散,已成脓易溃破,溃后脓液稠黏,疮口易敛的,都称为“痈”。 痈即气血受毒邪所困而壅塞不通之意,属阳证,起初

6、常伴有实热证候,如身热,口渴,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洪数有力等。 痈分“外痈”、“内痈”两大类。,蝉蜕 名医别录,【来源】为蝉科昆虫黑蚱Cryptotympana pustulata Fabr. icius的若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生用。,蝉蜕 名医别录,【性味归经】 甘,寒。归肺、肝经。 【功效】 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息风止痉,蝉蜕 名医别录,【适应证】,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2.咽痛音哑。 3.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4.目赤翳障。 5.急慢惊风,破伤风证。,目翳:是指眼内所生遮蔽视线之目障。从中医上讲分为风热型、肝肾阴虚型、气血郁滞型。,惊风 :又称惊厥,是痫性发作的主要形

7、式,以强直或阵挛等骨骼肌运动性发作为主要表现,常伴意识障碍。是小儿常见的危急重症,好发于15岁小儿。其发病突然,变化迅速,证情凶险,列为中医儿科四大证之一。 根据其临床表现分为急惊风与慢惊风两类,急惊风发病急暴,临床表现多为实证。慢惊风多由久病而来,也可由急惊风转变而来,临床多表现为虚证。 西医学中因高热、脑膜炎、脑炎、血钙过低、大脑发育不全、癫痫等所致的抽搐属此范畴。,【用法用量】 煎服,36g,或单味研末冲服。一般病证用量宜小;止痉则需大量。 【使用注意】 名医别录有“主妇人生子不下”的记载,故孕妇当慎用。,蝉蜕 名医别录,桑叶 本经,【来源】为桑科(Moraceae)植物桑 Morus

8、alba L.的干燥叶。初霜后采收,生用或蜜炙用。,桑叶 本经,【性能归经】 甘、苦,寒。归肺、肝经。 【功效】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以清润为特点)清肝明目凉血止血,桑叶 本经,临床应用,1.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本品甘寒质润,轻清走表,疏散风热作用较为缓和,但又能清肺热(苦寒),润肺燥(甘寒), 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发热、头痛、咳嗽、咽痒等症,常与菊花相须为用,并配伍连翘、桔梗等,如桑菊饮。,临床应用,2.用于肺热燥咳本品苦寒清肺热、甘寒润肺燥,用治肺热或燥热伤肺之咳嗽痰少、色黄而粘稠、或干咳少痰、咽痒等。 轻者:配伍杏仁、沙参等,如桑杏汤。 重者:配伍石膏、麦冬等,如清燥救肺汤。,临床应

9、用,3.用于肝阳眩晕,目赤昏花 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头重脚轻、烦躁易怒:配伍菊花、石决明等。 风热上攻或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多泪:配伍菊花、夏枯草等清肝明目之品。 肝肾精血不足之目失所养、眼目昏花、视物不清:配伍滋补精血之黑芝麻,如桑麻丸。,肝阳上亢:由于肝肾阴亏,肝阳亢扰于上所表现的上实下虚的证侯。 肝火上炎:由于肝经火盛,气火上逆,而表现以火热炽盛于上为特征的证侯。,相似之处:因火性炎上,阳气亦亢于上,故均以头面部的症状突出。,区别在于: 肝火上炎以目赤头痛,口苦口渴,便秘尿黄等火热证为主,病程较短,病势较急,阴虚证侯不突出,病情纯属实证; 肝阳上亢以头目胀痛,眩晕,头重脚轻等上亢症状为主

10、,病程较长,病势较缓,且见腰膝酸软,阴虚证侯明显,病情属上实下虚证。,【用法用量】 煎服,59g;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眼。桑叶蜜制能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故肺燥咳嗽多用蜜制桑叶。,桑叶 本经,菊花 本经,【来源】为菊科(Compositae)植物菊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生用。,菊花 本经,按产地的不同:亳菊:产于安徽亳州、涡阳及河南商丘,花朵较松散,容易散瓣 滁菊:产于安徽滁州,花瓣最为紧密贡菊:产于安徽黄山歙县(徽州),之首,“菊中之冠”“民族瑰宝”杭菊:产于浙江嘉兴、桐乡、海宁,“茶菊” 和“黄菊”统称为“杭菊”,菊花 本经,按花的颜

11、色不同: 黄菊(杭菊,浙江):疏散风热; 白菊(亳菊、滁菊、贡菊,安徽):平抑肝阳,清肝明目;,菊花 本经,【性味归经】 辛、甘、苦,微寒。 归肺、肝经。 【功效】 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菊花 本经,临床应用,1.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本品味辛疏散,体轻达表,气清上浮,微寒清热,长于疏散肺经风热,但发散表邪之力不强。 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温邪犯肺,发热、头痛、咳嗽等症,常与桑叶相须为用,配伍薄荷、连翘等,如桑菊饮。,临床应用,2.用于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肝经风热之目赤昏花本品甘寒,入肝经,能清肝热而平肝阳,用治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常与石决明、牛膝等平肝潜阳药同用;用治肝经风热或肝火上攻之

12、目赤肿痛、多泪:常与桑叶、夏枯草等同用; 若肝肾阴虚,精血不足,目失所养之眼目昏花,视物不清:配伍枸杞子、山茱萸等滋补肝肾、益阴明目药,如枸杞菊地黄丸。,临床应用,3.用于热毒疮肿 常与金银花、生甘草同用,如甘菊汤。,【用法用量】 煎服,59g。疏散风热宜用黄菊花,平肝、清肝明目宜用白菊花。,菊花 本经,桑叶与菊花,相同点: 疏散风热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 平抑肝阳,清肝明目可用于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目暗昏花等证。,桑叶与菊花,不同点: 桑叶疏散力强,且能清肺,润肺止咳,兼能凉血止血。 菊花平肝明目力胜,又善于清热解毒。,蔓荆子 本经,【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或蔓荆干燥成熟果实。,【性能】

13、 辛、苦,微寒。归膀胱、肝、胃经。 【功效】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蔓荆子 本经,【适应证】,1.风热感冒,头昏头痛。 偏于清利头目、疏散头面之邪 2.目赤肿痛,耳鸣耳聋。 【用法用量】 煎服,59g。,柴胡 本经,【来源】为伞形科(Umberlliferae)植物柴胡 Bupleurum chinense DC.或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 的干燥根。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北柴胡”和“南柴胡”。生用或醋炙用。,柴胡 本经,【性能】 苦、辛,微寒。归肝、胆经。 【药性说明】柴胡辛散苦泄,芳香升散,善散半表半里之邪为其所长,又具疏肝、升阳之功。凡邪犯少

14、阳,肝郁不舒及中气下陷之证,均为要药。,柴胡 本经,【功效】 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柴胡 本经,临床应用,1.用于伤寒少阳证及外感发热本品辛散苦泄,微寒清热,善于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为治少阳证之要药;对于感冒发热,本品也有良好的疏散退热作用。 若伤寒邪在少阳,少阳证之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本品用之最宜,常与黄芩同用,以清半表半里之热,共收和解少阳之功,如小柴胡汤。 若外感发热,热邪较甚:常与葛根、黄芩等配伍,如柴葛解肌汤。,临床应用,1.用于伤寒少阳证及外感发热 疟邪不离少阳,疟疾寒热:本品可退热截疟,为治疗疟疾寒热的常用之品,常与黄芩、槟榔、常山等同用,如柴胡截疟饮。 现

15、代用柴胡制成的单味或复方注射液:对外感发热,有较好的解表退热作用。(上呼吸道感染、腮腺炎,肌注),临床应用,2.用于肝气郁滞证(胸胁胀痛、情志抑郁、月经失调、痛经) 治肝失疏泄,气机郁阻之胸胁或少腹胀痛、情志抑郁等:常与香附、川芎等药配伍,如柴胡疏肝散; 若肝郁血虚,脾失健运,妇女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身疲食少:常与当归、白芍同用,如逍遥散(妇科常用)。,临床应用,3.用于气虚下陷,脏器脱垂 用治中气不足,气虚下陷之久泻脱肛、子宫下垂、胃下垂等脏器脱垂,常与黄芪、升麻等同用以增强补气升提之功,如补中益气汤。,【用法用量】 煎服,39g。解表退热宜生用,且用量宜稍重;疏肝解郁宜醋炙,升阳可生用或酒

16、炙,其用量均宜稍轻。 【使用注意】 柴胡其性升散,古人有“柴胡劫肝阴”之说,阴虚阳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柴胡 本经,升麻 本经,【来源】为毛茛科(Ranunculaceae)植物大三叶升麻Cimicifuga heraceifolia Kom.、兴安升麻 C.dahurica(Turcz)Maxim.或升麻C.foetida L.的干燥根茎。,【性能】 辛、微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 【功效】 解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解阳热之毒、升举),升麻 本经,【适应证】,1.外感表证。 2.麻疹不透。 3.齿痛口疮,咽喉肿痛,温毒发斑。 4.气虚下陷,脏器脱垂,崩漏下血。,【适应证】,温毒:指感受温热时毒而发生的急性感染,具有肿毒特征,临床以高热、头面或咽喉肿痛、出血性斑疹为特征。,斑疹:点大成片,色红或紫,抚之不碍手的叫做“斑”,多由热郁阳明,迫及营血而发於肌肤。其形如粟米,色红或紫,高出於皮肤之上,抚之碍手的叫 做“疹”,多因风热郁滞,内闭营分,从血络透发於肌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