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2课内外古诗检测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7157959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必修2课内外古诗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一语文必修2课内外古诗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一语文必修2课内外古诗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一语文必修2课内外古诗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一语文必修2课内外古诗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必修2课内外古诗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必修2课内外古诗检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一语文必修高一语文必修 2 第二单元基础检测第二单元基础检测一、积累与运用(一、积累与运用(3939 分)分) 1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 (1)蒲苇纫如丝, 。 (孔雀东南飞 ) (2)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氓 ) (3) ,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采薇 ) (4)亦余心之所善兮, 。 (离骚 ) (5)涉江采芙蓉中表现抒情主人公形象雅洁,情感纯洁美好的诗句是_ _,_ 。 (6)短歌行中以_ _,_ _喻自己胸怀宽广,招揽人才越多越好。 (7)归园田居中表现诗人厌恶官场,回归自然的心情的诗句有_ _,_。_ _,_ _。_ _,_ _。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2、并释义。 (1)采之欲遗遗谁( )_ (2)青青子衿衿( )_ (3)何时可掇掇( )_ (4)周公吐哺哺( )_ (5)羁羁鸟恋旧林( )_ (6)榆柳荫荫后檐( )_ 3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 (1)采之欲为谁_ (2)长路慢浩浩_ (3)越陌渡阡_ (4)榆柳阴后檐_ (5)暖暖远人村_ (6)鸡鸣桑树巅_ 4运用所学知识填空。 (1)涉江采芙蓉选自南朝梁萧统的_。 (2)屈原,名平,字原, ( )时期楚国诗人。他后被楚王流放,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投汨罗江而死。他的( )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同时,这部作品也是(“ ”)(诗歌体) 的代表作。 (3)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

3、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 )篇。从内容上分为 “风”“雅”“颂”三大类。从表现手法上分为(“ ”)“比”“兴”三种。它与书礼易 春秋被称为中国古代经典中的“五经”,另有“四书”,指的是大学( )论语 孟子。 (4)陶渊明,一名_,著名_诗人,世称“_”,自号“_”。 二、基础选择题(共二、基础选择题(共 21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3 分)分)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蚩蚩(ch) 愆期 (xin) 垝垣 (gu) 侘(ch)傺 B修姱(ku) 谣诼 (zhu) 溘死 (k) 方圜 (gun) C. 箜篌(kng) 伶俜 (png) 踯躅(zh)玳瑁(mo)

4、D.羁鸟(j)靡盬(g)罹(l)难 采薇(wi) 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哽咽 葳蕤 遗施 蒲纬 B娥眉 公姥 扶将 窈窕 C. 思量 誓违 许和 怅然 D. 婀娜 芨荷 嗟叹 煎迫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的性质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我有亲父母 A、便可白公姥 B、女行无偏斜 C、昼夜勤作息 D、其日牛马嘶24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 高余冠之岌岌兮 B 苟余情其信芳 C 长余佩之陆离 D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 可怜九月初三夜 B 登即相许和,便可做婚姻 沛公奉卮

5、酒为寿,约为婚姻 C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莫忘 乃令张良留谢 6下列两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以尔车来,以我贿迁(2)尔其无忘乃父之志(3)乘彼垝垣,以望复关(4)彼竭我盈,故克之 A 两个“尔”相同,两个“彼”相同 B 两个“尔”不同,两个“彼”相同 C 两个“尔”相同,两个“彼”不同 D 两个“尔”不同,两个“彼”不同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妥当得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 305 篇,又称“诗三百” 。 “赋、比、兴、风、雅、颂”被称 为“诗经六义” 。 B 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最

6、长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 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 C乐府原是一个掌管音乐的机构,后来演变成一种文学体裁名称,宋人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 ,是 收集乐府歌词最完备的一部总集,魏晋六朝到唐朝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模仿乐府古题的作品也统称乐 府诗。 D骚体诗亦称“楚辞体” ,古代诗歌体裁之一。起源于战国时楚国,因为这种形式的诗歌以屈原的离 骚为代表,后人便称具有楚辞特点的诗歌为骚体诗。 楚辞是屈原的诗歌总集,由西汉刘向编辑,东 汉王逸作章句。3高一语文必修高一语文必修 2 古诗鉴赏古诗鉴赏(一)(一) 离骚离骚 1、翻译下列语句: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

7、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2、下列语句在文中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茞。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归园田居(其一)(节选)归园田居(其一)(节选)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荫后檐,桃李罗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归园田居(其三)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兴理荒秽荒秽,带带月荷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

8、解释诗中加粗的字。 荫:_ 罗:_ 兴:_ 带:_ 荷:_ 荒秽:_ 2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方宅”句,意思是说围绕住宅的土地有十来亩。方,围绕的意思。 B“榆柳”两句,描写了榆柳、桃李遍布房前屋后的情景。 C“暧暧”两句,远村、墟烟构成一幅远景。“暧暧”与“依依”在诗中是近义词,因此可以互换。 D“狗吠”两句,描绘了一幅鸡鸣狗叫的农村生活图景,一切那么自然,那么纯朴。 3对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中描绘的都是极为普通的田园生活情景,却真实地反映了回归之后的愉快心情。 B诗中用白描手法,简练地勾画景物,从而使诗人感情得到充分抒发,使诗富有画意,生机盎然。 C诗中

9、描绘的画面质朴、幽静,表现出一种平和、淡远的意境。 D“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句的意境,与汉乐府鸡鸣中“鸡鸣高树颠,狗吠深宫中”有相似 之处。 4“但使愿无违”中“愿”是什么愿望?_ (二)(二)4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行独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1、首联中“惬”意为 ;颔联中“迷”指 。 2、颔联中“改”与“迷”妙在哪里?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本诗中与“鸟鸣山更幽”意境相类似诗句是 送 友 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1、首联

10、写送别之景,其中“横”与“绕”写得极妙,试分析。2、颔联写送别之事。其中“别”照应诗题中的“ ”,“孤蓬”是比喻手法,照应诗题中的“ ”。 “蓬”之前用“孤”来限制,准确而生动地描摹出 3、颈联情景交融,试分析。4、尾句“班马鸣”犹作离别之声,衬托了 。长歌行(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昆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作者借 比喻 ,感慨“ ” ,劝勉世 人 。 2.写法有何特点?5【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1)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2)山不厌高,水不厌深。(3)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 恋旧林,池

11、鱼思故渊。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1)wi 赠送(2)jn 衣领(3)du 拾取(4)b 口中所含食物(5)j 系住(6)y 遮盖 3(1)为遗(2)慢漫(3)渡度(4)阴荫(5)暖暧(6)巅颠 4(1)文选 (2)乐府(3)乐府歌辞 统一中国 (4)潜 田园 靖节 五柳先生(1)久在樊笼里(2)磐石无转移(3)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5)虽九死其犹未悔。一、一、1. D。(A.愆 qin ; B.诼 zhu 圜 yun ; C.躅 zh )2.C 项(A. “纬”应为“苇”; B.“娥”应为“蛾”; D.“芨”应为“芰” )3.B(A“公姥” ,公公和婆婆,

12、这里是偏义复词,专指婆婆。C “作息” ,劳作和休息,这里专指劳作。D、 “牛马” ,牛和马,这里专指马。 )4B(A 高: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加高;C 长: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加长;D 雨:名词活用作动词。 )5.D(A 可怜:可爱;B 婚姻:结为儿女亲家;C 交通:互相交接;D 前者“告诫” ,后者“辞别” 。)6D(两个“尔”都是代词,但前一个是“你的” ,后一个是“你” ;两个“彼”都是代词,前一个代 “那” ,后一个代“对方” 。 )7D(楚辞不仅是屈原,还有其他人。 )11荫,遮蔽。罗,排列。兴,起床。带,通“戴”。荷,扛着。荒秽,荒地杂草。 12C(“暧暧”和“依依”不可互换) 13

13、D(两句诗意境不同) 14远离尘世,回归自然的愿望。1以“新”说“愁”别具一格。停船夜泊,本该好好休息,谁知在这鸟儿归林,牛羊下山的黄昏时刻, 那羁旅之愁,又蓦然而生。“新”字写出了诗人的愁苦时时而生。 2这两句表面是写日暮时刻旷野无垠,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高挂在天上的明 月在澄清的江水中,与舟中人是那么近,旷野无垠唯有明月近人,我们能想像到诗人羁旅的惆怅、理想 的幻灭、人生的坎坷千愁万绪,涌上心头,在表现手法上一隐一现,一虚一实,互相映衬,互相补充, 构成了一幅人宿建德江,心随明月去的意境。闲适自得,愉悦欣喜,热爱大自然。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放眼望去,青翠的山峦横卧于城北,洁白的河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