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三次段考历史试题201301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7157932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第三次段考历史试题20130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一第三次段考历史试题20130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一第三次段考历史试题20130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一第三次段考历史试题20130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一第三次段考历史试题20130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第三次段考历史试题20130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第三次段考历史试题20130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8 页20122013 学年第一学期林启恩纪念中学学年第一学期林启恩纪念中学高一第三次段考历史试题高一第三次段考历史试题(2013.1)考试时间:90 分钟 分值: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 分,共分,共 60 分。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分。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客家人在迁徙时,把族谱、家谱敬若神明,视之为凝聚族众、延续精神的传家之宝。 这种现象出现的源头是 A分封制度 B宗法制度 C礼乐制度 D宗教信仰 2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

2、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 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 在于 A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3唐朝元和年间,中书省丞相皇甫禣奏请减少内外官俸钱,门下省官员崔祐认为此法 不妥,封还诏书,皇帝采纳了崔祐的意见,皇甫鎛的建议作罢。由此可见 A唐朝时期的丞相权力大于皇权 B.唐朝三省制有互相制衡和分散相权作用 C唐朝门下省权限高于中书省 D.唐朝的中枢机构具备君主立宪制特征 4十七世纪某西方人认为“(中国)这一制度提供了这样一种保障,即政府以个人的 才能为基础,

3、而非欧洲那样为世袭权力所支配,故该制度不失为一种民主和平等的 制度。 ”该制度是指 A分封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5 “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 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 ”据此分析北宋强化君权的显著特点是 A重用亲信 B频换丞相 C分化事权 D废除宰相 6 “雅典的全体公民都要出席公民大会,公民大会每月举行 24 次,解决城邦的一切重 大事情。每个公民在公民大会中都有选举权,每个公民都有可能被选为议事会成员,每 个公民都要轮流参加陪审法庭。 ”材料体现的雅典民主制的特点有 人民主权 分权制衡 轮番而治 直接民主 A B C

4、 D 7 十二铜表法有这样的规定:“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 “任何人 非 经审判,不得处死。 ”这体现了 A 十二铜表法维护了贵族的利益 B 十二铜表法蕴含法治的精神 C 十二铜表法使平民的权益得到保护 D 十二铜表法使贵族不能随意解释法 律 8 “直到十九世纪初,一位官运亨通的首相同时要得到国王和议会的支持,否则便 会在政治航道上触礁翻船。 ”该材料说明当时英国 A责任内阁制尚未成熟 B国王“统而不治”第 2 页 共 8 页C首相主要对国王负责 D三权分立制确立 9.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 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

5、来” 。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 A.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 B.地方各州自治权不断增强 C.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 D.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 10.下列关于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共性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核心是经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议会,主要行使立法职能B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居主导地位,最高行政机构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C代议制民主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稳定D1688 年后在英、美、德、法等国相继建立1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后的几年中,西方大规模的、似乎 不可抗拒的入侵使中国的生存似乎都受到威胁,结果,愈来愈多的中国领导人被迫得出 这样的结论:重大的变革是生存所必

6、不可少的,而且这种变革不能仅局限于军事和经济 方面。 ”文中省略掉的“”应是: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戊戌变法 D八国联军侵华 121928 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 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13下图所示为 1920 年胡适发表的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 (部分) ,由此可见1920 年 5 月 4 日 在变态的社会国家里面,政府太卑劣腐败了, 国民又没有正式的纠正机关。那时候,干预政治的 运动,一定要从青年的学生界发生的荒唐的中 年老年人闹下了乱子,却要未成年的学子抛弃学业

7、, 荒废光阴,来干涉纠正:这是天下最不经济的事。A作者不完全认同五四运动 B作者主张改革应从学生开始 C五四运动没有带来任何影响 D五四运动的余波延续了一年 141942 年国统区某报纸评论:“平时军人开小差,一般人夸为精明干练。今日壮丁逃 兵役,人人骂为冷血动物。 ”这主要反映了 A民众普遍的厌战心理 B舆论对军人的评价很低 C民众救亡意识的增强 D舆论对滥抓壮丁的抗议 15 “中国的革命,当前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俄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不是先占城市 后 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这条“相反的道路”的起点是 A领导工人运动 B发动南昌起义 第 3 页 共 8 页C创建井冈山根据地 D召开八

8、七会议162011 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辛亥革命对于整个中华民族而言,有其重大的历史意 义。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 二, 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由此推断,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 A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B增强了国民民族民主意识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17日本今井武夫在支那事变的回想中写道:“在中国事变的开头,日本方面有一 部 分人以为一个回合就可以使中国军订立城下之盟。这种思想如白日梦一样消逝了。 ”下 列 说法错误的是 A “事变”是指日本全面侵华 B “事变”促成了中国全民族抗日 C “事

9、变”引发了中美关系走向破裂 D淞沪会战导致了日本“白日梦的消逝” 18.“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具有重大意义而法国大革命是全 球性政治民主化潮流开启的标志。 ”对此材料的理解,下列错误的是 A君主立宪制政体的确立是英国革命的“创新”之处 B美国革命“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体现为确立总统制共和制 C法国大革命鼓舞和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北美独立战争 D英、法、美革命属于手工工场时代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范畴 19.中国国民党党史馆为迎接大陆观光客,与厂商制作一系列历史人物玩具,其中包括蒋 介石与毛泽东“欢笑言和版” 。历史上蒋介石与毛泽东“欢笑言和”所取得的最大成就 是 A确定“联俄

10、、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B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C签署了“双十协定” D第一次取得了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20 “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 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 别。 ” (费正清观察中国 )中国近代最接近这两个梦想实现是在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满分小题,满分 40 分。分。 21.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型学习方式。某班同学围绕“史料种类”为主题进行了一次研究 性学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1、20 分) 种类一:图片材料第 4 页 共 8 页(1)请从图片一、二提取历史信息,分析北宋“皇帝居住和办公之处”所处的地理位置 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怎样的本质特征?(6分)种类二:民间史料 京都慌乱一事,皆因北京洋鬼子大闹,现有义和团民等在京剿灭洋鬼子,天主教民死者 无数,焚烧洋楼、天主教房,亦无干代数。以及乡下天主教人,团民见者,立刻杀死, 将房屋焚烧。1900 年 6 月 30 日韩荣章写给母亲的信 (2) “洋鬼子大闹”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你如何评价义和团的烧杀行为?(6 分)种类三:学者著述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政治和社

12、会结构的大 革命。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 221 年;第二次发生在 1911 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 了民国;第三次则发生在 1949 年,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评价“第二次大革命”?(8分)22 (20 分)在探讨“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点”时,某同学发现马克思、恩格斯的 著作中对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都有过经典论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第 5 页 共 8 页最先承认人权的美国宪法,同时确认了存在于美国的黑人的奴隶制;阶级的特权受 了指斥,而人种的特权,则为法律所神圣化。 恩格斯反杜林论(德意志帝国)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 级

13、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摘编自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 (1)恩格斯关于美国宪法的观点是否正确?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美国 1787 年宪法。 (6 分)(2)为什么马克思说德意志帝国的国家制度是“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4 分) (3)有人说,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实质上就是两种类型,英、德是一类,美、法是一 类。这种说法的主要依据是什么?(4 分) (4)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基本特点。 (6 分)20122013 学年第一学期林启恩纪念中学学年第一学期林启恩纪念中学高一第三次段考历史答题卡高一第三次段考历史答题卡(2013.1)题号选择题21

14、212222总分得分(温馨提示:注意对号填写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第 6 页 共 8 页22.第 7 页 共 8 页20122013 学年第一学期林启恩纪念中学学年第一学期林启恩纪念中学高一第三次段考历史参考答案高一第三次段考历史参考答案110:BABDCDBACB 11-20:BAACCBCCDD 选择题答案解析: 1.考查宗法制。 3.考查三省六部制的特点。 6.排除分权制衡 7.第一和第三选项具有片面性 8.根据材料提供的场景判断。得出的结论是对课本结论的补充。这种题型非常典型。 10.考查的是共性。 11抓住材料不能仅局限军事和经济这句话 12.考查南京条约相关内容。属识记层次。 13.抓住最后一句话“这是天下最不经济的事” 15.相反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 16.考查材料阅读能力。避免陷入为主。 17.注意要求错误的。 18.时间排除法。法国大革命发生在北美独立战争之后。 19.最大成就,程度的比较。 20.最接近即最后一场战争。2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