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墙上的斑点幻灯片

上传人:m****5 文档编号:57157851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72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墙上的斑点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墙上的斑点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墙上的斑点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2、墙上的斑点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2、墙上的斑点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墙上的斑点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墙上的斑点幻灯片(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墙上的斑点,弗吉尼亚伍尔夫,1941年3月28日,一位拥有高贵典雅气质的贵族妇女,在她的上衣口袋里装满鹅卵石,然后毫无留恋地走进了英国罗德梅尔附近萨塞克斯乡间住处旁的乌斯河,慢慢地沉入那条波光中的河流,沉人生命黑暗而神秘的本原她有白天鹅一样的美丽容颜,有幸福美满的婚姻,有一部部优秀的小说她活着时,为世人创造了一部部不朽的著作,即使死也要让一条原本寻常的河流从此名扬天下。她就是被誉为现代小说高贵的女祭司,意识流文学的创始人,伟大的女权主义者弗吉尼亚伍尔夫。,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年出生在伦敦一个文学世家,父亲莱斯利斯蒂芬爵士是著名的批评家、传记家和出版家,家族成员大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当时许多学

2、者名流是她家的常客。在这种“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受浓厚的文化氛围的熏陶,自然形成她高贵的气质。快乐过后,接踵而至的是一连串的打击,从1895年起她最亲近的人相继死亡,这使她经历了多次不同的程度精神崩溃。精神病症折磨了她一生。1941年3月,由于对刚完成的小说幕间不满意,又因为“二战”战火已燃烧到英国,更由于她确信自己的精神分裂症即将复发,便留下一纸绝命书投河自尽。,现代诗人宋毅烈曾以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名字为题写过一首诗:墙上的斑点想了一生她疯了,不,她摔碎了闹钟婚姻是一只闷盒子只能看不能想:回形针房间被布置以蝴蝶标本抽一支烟,从侧面去观察男人早晨需要阿斯匹林哦,一只患了抑郁

3、症的花瓶喜欢带有尼古丁味道的男人喜欢优雅的手势,“让我们谈谈眩晕症吧或者避孕药如何使用”她害怕套间,抽屉她说尖叫吧;女人应该歇斯底里坏天气,潮湿的婚姻她对安眠药的依赖性她偶尔谈到孩子她的子宫忧郁症:耽于幻想和自我封闭。她疯了,不,她摔碎了闹钟。 这首诗较为形象地概括了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生命特征、生活追求与创作历程。,意识流小说,“意识流”一词是小说家亨利詹姆士的兄弟、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提出来的,指人的思想或感觉的持续流动。后来文学评论者借用该词形容现代小说中模仿这一过程的创作流派。代表作家除弗吉尼亚伍尔夫外,还有詹姆斯乔伊斯和多罗西理查逊等。意识流小说是唯我论在文学上的体现,其哲学信条是除了自我

4、存在之外,其他任何东西都是虚的。这一信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想像的途径,借助这一途径,我们可以进入别人的内心世界(哪怕是虚构的),以此摆脱以往那令人心虚的假设。,意识流小说打破了传统小说按故事情节发生的先后次序或是按情节之间的逻辑联系而形成的单一的、直线发展的结构,故事的叙述不是按时间进展依次循序直线前进,而是随着人的意识活动,通过自由联想来组织故事。意识流小说中故事的安排和情节的衔接,一般不受时间、空间或逻辑、因果关系的制约,往往表现为时间、空间的跳跃、多变,前后两个场景之间缺乏时间、地点方面的紧密的逻辑联系。时间上常常是过去、现在、将来交叉或重叠。但这样的作品也不是毫无组织的一片混乱,自由联想

5、也不是毫无依据或漫无边际。这种小说常常是以一件当时正在进行的事件为中心,通过触发物的引发,人的意识活动不断地向四面八方发散又收回,经过不断循环往复,形成一种枝蔓式的立体结构。,伍尔夫强调“内心真实”,创造了意识流这种心理小说的样式。她认为,现代小说创作,不应像传统小说那样停留在对客观事物的表面摹写上,而是要描写生活的内在真实。这种内在真实就是人们内心深处的“变化多端、不可名状、难以界说的内在精神”。小说家就要抛弃常规,按照那些微尘坠落到人头脑中的顺序,把它们记录下来。这就是意识的流动。按照这种模式,先前传统小说中的外在现实、故事发生的场所、社会背景都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情景或细节在意识中留下痕

6、迹。传统小说也有心理描写,但这些心理描写均服从于、服务于典型人物的塑造,它是依附于人物、情节或环境的。而意识流小说中的人物心理意识流动则是小说的中心,本身就是独立的事件,居于作品的主体位置。 墙上的斑点是伍尔夫于1919年发表的第一篇意识流小说。,意识流小说,1对“内心真实”的流动的记录 2内心独白的手法 3时序的颠倒和溶合,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创作实践推动了现代小说的发展,她的理论进一步巩固了意识流小说的地位,她的影响在文学上经久不衰。但是,40年代到60年代,在英国对伍尔夫的评价一直偏低。从70年代起,英国文学研究领域却突发了对她重新研究的兴趣,甚至对她的“发疯”、相貌、癖性、爱好、私生活

7、等等都有人进行专题研究。弗吉尼亚伍尔夫已成为英国文学界的一位传奇人物。,小说内容女主人公冬日里坐在壁炉前吸烟,透过烟雾,看到墙上的一个斑点。她反复猜想它是什么,于是无数“无意识的幻觉”像潮水一般“一哄而上”。它究竟是什么,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借此显示精神世界纷繁复杂的意识流动。作者认为,艺术的任务不是再现客观世界,而是表现客观世界在人的心理意识中的反映,表现感情、感觉、联想、想象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这种艺术主张在这篇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一、初步阅读小说:,(1)这篇小说的叙述者是谁? (2)“我”是谁?“我”应该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女性,她很敏感,喜欢幻想、冥思,想像力非常丰富。

8、(3)桥边的老人采用第一人称、有限视角,墙上的斑点也是第一人称,你认为是有限视角还是全知视角?应该界定为全知视角。因为这篇小说带着极强的主观性,坚决地拒绝他人参与,没有他人视角和其他思想存在的可能。,清结构理形式,从文中内容推测,主人公可能是一位女性,一位妻子,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女性,她很敏感,喜欢幻想、冥思,想像力非常丰富。,具体地说,课文中主人公对于斑点的猜测共有六次:,1.为确定是在哪一天第一次看到这个斑点,作者想起了冬天炉子里的火,想到了城堡塔楼上飘扬着一面鲜红的旗帜,想到了无数红色骑士潮水般地骑马跃上黑色岩壁的侧坡。 2.看到斑点好像是一枚钉子留下的痕

9、迹,就想到了挂在钉子上的一定是贵妇人的小肖像画,想到这所房子以前的房主,想到了铁路旁郊外的别墅。,3.看着斑点太大太圆,不像钉子,于是就想到了生命的神秘,人类的无知,想到了遗失的东西,想到了生活飞快的速度,想到了来世。 4.觉得斑点很可能是一个暗黑色的圆形物体或一片夏天残留下来的玫瑰花瓣,就想起了特洛伊城、莎士比亚,想起了人类保护自我形象的本能,想起了伦敦的星期日,还有惠特克的尊卑序列表。,5.看到斑点是凸出在墙上的圆形,就想到了古冢,退役的上校、牧师和李的老伴以及学者。 6.仔细看斑点时,就觉得好像在大海中抓住了一块木板,于是就想到了树,想到树的生存。,最后,终于发现,墙上的斑点原来是一只蜗

10、牛。,以一个支点为轴心向四周辐射,是伍尔夫小说的独特结构形式。“墙上的斑点”是一个象征性意象,代表着现象世界。在结构上它是作者进人心理世界的一个跳板或者支点。也就是说,作品中的人物是从墙上的那个斑点出发而产生出许多联想的;而每一段落的联想又都是以这个斑点作为支点而生发开去的。从支点出发,弹出思绪,再返回支点,再弹出思绪如此循环往复,表现出了人物瞬息变化的意识活动。这种以斑点为中心的纷繁的意识活动形成了一种立体的辐射结构,正如有的学者所说,好似一朵由若干片花瓣围绕着花蕊的盛开的鲜花。整个叙述貌似散漫无羁,实则结构对称,构思严谨。,1、表现的是生命的神秘与不可控制,从而否定束缚生命的种种陈规陋习,

11、追求生活的自由流畅。 2、个体生命与普遍生命是相融合的,往昔的生命体验依然存在于现时的记忆中,从而使个体生命通过转移和延续获得扩展与永恒。 3、更为激烈的是,在这篇小说中充满了对男性话语霸权的挑战。 4、她期待着把这一切陈腐的枷锁都送进垃圾箱,人们可以自由地呼吸,自由地思想。 5、反对战争。,主题,作者通过对墙上斑点的猜想与思考,把精神的触角伸向自然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对生活的偶然性与命运的必然性的问题、对生命在个体死亡之后永恒延续的问题、对自然与机械性现实的对立问题、对文学创新精神与陈旧规范相冲突的问题、对女性反抗男性观念的问题等,进行了意义重大的体验与感悟。,读了墙上的斑点后,想一想

12、意识流小说和传统小说相比,有哪些不同。,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传统 小说,情节:人物:环境:,姓氏名号 身份地位 服饰状貌 言谈举止 喜怒哀乐 理想情操,自然环境、社会环境,1、意识流小说打破了传统小说由作家出面介绍人物、安排情节、评论人物的心理活动的方式,重在表现人物的各种意识流动的过程。它常常集中笔墨开掘人物的内心世界,特别是人物的意识流动。,2、自由联想是意识流小说的又一艺术特征。自由联想包括事实与梦幻、现实与回忆的相互交织,来回流动。一般正常的联想,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反映。意识流小说家在运用自由联想时,却表现出意识流动的跳跃性、随意性和突兀多变、无规则的特点。,3、打破时

13、空界限,进行立体交叉式的叙述以及多层次结构是意识流小说的又一特点。传统小说的回忆倒叙,虽然也有将时序颠倒的,但在具体“回忆”时,时序依然是正常有序的。意识流小说则不同,它们在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时,把过去、现在和未来互相倒置,甚至互相渗透,而导致作品在时间与空间上形成多层次的结构,颇具立体感。意识流小说的“回忆”是大量的,而且常常是许多回忆互相冲击碰撞,用以显示人物意识活动的突兀变化。,4、伍尔夫否定生活的客观性和现实性,强调“内心真实”。,意识流小说则着重表现人的意识活动,特别是潜意识的活动(外部现实世界的面貌是模糊不清的)。它以意识流动为内容和结构,打破了时空的局限,仿佛在心灵网的主页上不停

14、的点击、链接,一张张心理页面,甚至是潜意识的页面,在读者面前瞬间闪现,令人应接不暇、美不胜收。,传统小说通过描写环境、塑造人物、编排故事,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展示社会历史风貌。,1. 作者对墙上的斑点最初的猜测是钉子,而最终告诉我们的是蜗牛,在英文里,钉子(nail)和蜗牛(snail)只有一个字母“S”的差别,作者这样设计有何用意?,探究学习:这是作者为小说预设的一个讽喻,是作者美学思想与人生观念的反映。在作者看来 ,墙上的斑点究竟是什么毫无意义,它与一切具体事物的联系也不重要。真正有意义或者说至关重要的是它所激起的人的意识活动与意识反应。这实际上是在证明,人的精神活动比枯燥的现实更丰富、更生动、更重要。,探究拓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