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于血液系统的药物☆ppt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7157846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2.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用于血液系统的药物☆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作用于血液系统的药物☆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作用于血液系统的药物☆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作用于血液系统的药物☆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作用于血液系统的药物☆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作用于血液系统的药物☆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用于血液系统的药物☆ppt课件(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1、抗贫血药:铁剂、叶酸类、维生素B12 2、促白细胞增生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3、抗凝血药:肝素、低分子量肝素、香豆素类:双香豆素、华法林、醋硝香豆素、枸橼酸钠。 4、纤维蛋白溶解药:链激酶、尿激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葡激酶、蛇毒溶栓剂。 5、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双嘧达莫、噻氯匹啶、前列环素 6、(止血药)促凝血药:维生素K、鱼精蛋白、凝血酶。 7、血容量扩充剂:右旋糖酐。,、抗贫血药 、促凝血药 、抗凝血药 、纤维蛋白溶解药 、血容量扩充药,作用于血液与造血器官的药物,抗贫血药,贫血:循环血液中RBC或Hb低于正常。 分类: 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2、恶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铁 剂,内源性铁:衰老和破坏的红细胞。,植物:如海带、木耳、香菇 、豆类 动物:如瘦肉、蛋、肝,外源性铁,铁的来源:,【体内过程】,以亚铁形式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吸收。,促进铁吸收的因素,抑制铁吸收的因素,胃酸缺乏和抗酸药、食物中的高磷、高钙、鞣酸、四环素等。,胃酸、VitC、半胱氨酸、谷胱甘肽、果糖。,缺铁原因,1、需要量增多而摄入不足。 2、吸收不良:胃十二指肠次全切术后、长期严重腹泻等。 3、失血。,【临床应用】,治疗、诊断缺铁性贫血,常用药物:硫酸亚铁枸橼酸铁铵右旋糖酐铁,【不良反应】,1、胃肠刺激,宜饭后服 2、引起便秘 3、急性中毒,叶 酸,【药理

3、作用】体内转化为四氢叶酸后,与多种一碳单位结合成四氢叶酸类辅酶,传递一碳单位,参与多种生化代谢。叶酸缺乏巨幼红细胞性贫血。,1、嘌呤核苷酸合成 2、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 3、促进某些氨基酸的互变,以叶酸为主,辅以VitB12。,【临床应用】,1、各种原因引起的巨幼贫,2、抗叶酸药(甲氨喋呤、乙胺嘧啶、甲氧苄啶等)引起巨幼贫,3、恶性贫血,甲酰四氢叶酸钙,维生素B12,1、VitB12 + 内因子吸收 2、恶性贫血及其他巨幼贫,与叶酸合用叶酸纠正血象,神经症状须用VitB12 3、神经系统疾病、肝病等辅助治疗,1. 参与核酸及蛋白质的合成 2. 促进FH4类辅酶的循环利用 3. 维持神经组织髓鞘完

4、整,促 凝 血 药,血管损伤暴露血管内皮下胶原血小板激活 (粘附、聚集、释放)血小板止血栓血凝块形成,血管收缩,凝血系统 激活,纤维蛋白 形成,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示意图,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纤溶酶,+,纤维蛋白,纤维蛋白 降解产物,+,【结构与来源】基本结构:甲萘醌维生素K1:植物性食物(苜蓿)维生素K2:腐败鱼粉、肠道细菌维生素K3:维生素K4:,一、促凝血因子生成药,维生素K,脂溶性,需胆汁协助吸收,人工合成,水溶性,不需胆汁协助吸收,二、抗纤维蛋白溶解药,药物 氨甲苯酸(PAMBA) 氨甲环酸(AMCHA) 作用:减少纤维蛋白的降解- 低剂量时阻止纤溶酶原的活化;- 高剂量时直接抑制

5、纤溶酶的活性。 临床应用 - 纤溶亢进引起的出血,如含有纤溶酶原激活物的器官(肝、肺、前列腺、尿道和肾上腺等)手术或创伤后;- 对抗促纤溶药物过量。,三、促进血小板生成药,酚磺乙胺(止血敏) 【药理作用】 缩血管,增强血小板聚集,促血小板释放凝血活性物质。 【临床应用】 防治手术前后出血; 血小板功能不良、血管脆性增加引起的出血。,四、作用于血管的促凝血药,垂体后叶素 【药理作用】 缩血管。 【临床应用】 肺咯血; 上消化道出血。,抗凝血药:指通过影响凝血过程,阻止血液凝固的一类药物,临床主要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抗 凝 血 药,药物分类,凝血酶间接抑制药肝素类:增强AT-作用影响

6、凝血因子合成的药物香豆素类:灭活多种凝血因子,一、体内、体外抗凝血药:肝素,【药理作用】,1、抗凝血。特点:2、其他作用: 调血脂、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抑制血小板聚集。,口服不吸收,静注。 体内、体外均有抗凝作用。 作用迅速、强大、稳定,消失快。,肝素抗凝机制:,【体内过程】,1、口服不吸收;皮下和肌肉注射引起血肿,常静脉给药,静注后立即生效。 2、主要经网状内皮系统破坏,少量以原型经肾脏排泄。 3、抗凝活性t1/2与给药剂量有关。,【临床应用】,1、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止血栓形成和扩大。 2、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早期应用。 3、防治心肌梗死、脑梗死、心血管手术及外周静

7、脉术后血栓形成。 4、体外抗凝:如血液透析、体外循环等。,【不良反应】,1、过量引起自发性出血,可用鱼精蛋白对抗。 2、孕妇应用,引起早产和胎儿死亡。 3、长期应用引起骨质疏松,发生自发性骨折。 4、其他:过敏、血小板减少。,禁忌症:肝、肾功能不全、消化性溃疡、严重高血压、细菌性心内膜炎、孕妇。,低分子量肝素(LMWH),普通肝素降解后分离得到。 作用特点:常用制剂:依诺肝素,抗凝作用及应用与肝素相似。 选择性抑制凝血因子a的活性, 对凝血酶和其他凝血因子影响小。 对血小板影响小,在发挥抗凝血作用时,较少发生出血。 t1/2长,给药次数少。,是一类含有4-羟基香豆素基本结构的物质,因口服有效,

8、又称口服抗凝药。 代表药:该类药物药理作用相同。,二、体内抗凝血药:香豆素类,【药理作用及机制】,为维生素K拮抗剂,抑制维生素K由环氧化物向氢醌型转化,阻止维生素K的反复利用; 使凝血因子、停留在无活性的前体阶段,从而影响凝血过程。 对已形成的因子无作用。,抗凝特点:,1、口服抗凝,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达99% 2、作用缓慢、持久 3、体内抗凝,体外无效,【临床用途】,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止血栓形成与发展。 优点:口服有效,作用持久,应用方便。 缺点:起效慢,剂量不容易控制。,【不良反应】,1、过量引起自发性出血,可用维生素K对抗,必要时用新鲜血液或血浆。 2、胃肠道反应、过敏等。 禁忌症同肝素

9、。,肝素与香豆素类比较 肝 素 香豆素类 给药途径 静脉注射 口服 作用机制 增强AT-活性 拮抗维生素K作用灭活a、a、a、 抑制凝血因子、a、 a等 、的合成 作用特点 体内、外抗凝 体内抗凝强、快、时间短 缓慢、持久 中毒解救 鱼精蛋白 维生素K 临床应用 血栓栓塞性疾病、DIC、 血栓栓塞性疾病体外抗凝,三、体外抗凝药:枸橼酸钠,抗凝机制: 与Ca2+形成络合物,降低血浆中Ca2+浓度,使血液不容易凝固。 特点: 仅有体外抗凝作用,无体内抗凝作用。 应用:体外血液保存。 Q:大量输血为什么会产生低血钙症状?,定义:是一类能使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促进纤维蛋白溶解,从而溶解血栓的药物,又

10、称溶栓药。主要用于治疗急性血栓栓塞性疾病,对已机化的血栓无法复通。 常用药物,链激酶(streptokinase, SK) 尿激酶(urokinase,UK)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 ,纤维蛋白溶解药,用途:急性血栓栓塞性疾病,如心梗、肺栓塞、眼底血管栓塞等。 不良反应:发热、出血等。,链激酶(溶栓酶) (streptokinase,SK),尿激酶 (Urokinase, UK),与纤溶酶原结合形成 复合物纤溶酶原转 变成纤溶酶。,直接激活纤溶 酶原变为纤溶酶。,作用机制,抗原性,有,无,血容量扩充剂,要求:1.能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2.排泄慢;3.无毒、无抗原性。,右旋糖苷(dex

11、tran) 小分子右旋糖酐(10,000) 低分子右旋糖酐(20,00040,000) 中分子右旋糖酐(70,000),【药理作用】1、扩充血容量,维持血压。2、低、小分子的能抑制PLT、RBC聚集血液粘滞性 防止血栓形成。3、渗透利尿作用。,【临床应用】 1、抗休克:低血容量性如急性失血、创伤、烧伤性休克。2、DIC、血栓形成性疾病。,1、试述肝素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2、维生素B12治疗恶性贫血时,为什么必须注射给药?,思考题,47,1肝素抗凝作用机制是( ) A维生素K拮抗剂 B抑制血小板功能 C激活和强化抗凝血酶 D激活纤溶酶原 EGPIIba受体阻断剂2关于肝素叙述下列不正确的是(

12、) A体内、外都有抗凝作用 B口服可以吸收 C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D抗凝活性半衰期,与剂量有关 E抗凝活性强,48,3.治疗肝素过量引起出血应选用( ) AVitK B鱼精蛋白 C去甲肾上腺素D氨甲苯酸 E噻氯匹啶 4.对于华法林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口服有效 B体内外都有抗凝作用 C抗凝作用起效慢 D抗凝作用维持时间长 E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 5.华法林引起的出血宜选用( ) A去甲肾上腺素 B维生素K C氨甲苯酸D对氨苯甲酸 E维生素C,49,6.梗阻性黄疸引起的出血宜选用( )A氨甲苯酸 B去甲肾上腺素 C维生素KD链激酶 E纤维蛋白原7.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为预防出血应补充( )A

13、铁剂 B叶酸 CVitB12 DVitK EVitC 8.关于肝素的临床应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缺血性心脏病 BDIC晚期 C血液透析 D静脉血栓 E心血管手术,50,9.双香豆素抗凝作用机制是( )A激活和强化抗凝血酶 B维生素K拮抗剂 C激活纤溶酶原DGPba受体阻断剂 E抑制TXA2的合成 10.关于华法林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和保泰松合用作用增强 B和阿司匹林合用作用增强C和甲硝唑合用作用增强 D和西咪替丁合用作用增强E和巴比妥类合用作用增强,51,11.口服铁剂最常见不良反应是( )A高血压 B出血反应 C胃肠道刺激D过敏反应 E嗜睡 12.下列哪项不是肝素的禁忌证( )

14、 A肝功能不全 B肾功能不全 C严重高血压D消化性溃疡 E急性心梗 13.有关维生素K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天然维生素K为脂溶性 B.参与凝血因子的合成 C对于应用链激酶所致出血有特效 D维生素K1注射过快可出现呼吸困难 E较大剂量维生素K3可出现新生儿溶血,52,14.防治静脉血栓的口服药物是( ) A尿激酶 B链激酶 C华法林 D低分子肝素 15.对于新生儿出血,宜选用A维生素C B维生素B12 C维生素D D维生素K E维生素A 16.肝素主要用于_、_、_、_。,53,17.肝素的禁忌症主要有_、_、_、_和_。 (溃疡病/ 出血倾向/ 肝肾功能不全/ 严重高血压 / 围产期妇女) 1.肝素的不良反应有(ABDE) A.自发性出血 B.血小板减少 C.升高血糖 D.过敏反应 E.骨质疏松 2.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药物包括(ABCD) A.阿司匹林 B.肝素 C.华法林 D.双香豆素 E .维生素K1,54,答:相同点:都具有抗凝作用;都可以防止血栓栓塞性疾病;不良反应均易出血。不同点:肝素口服无效,常静脉给药,起效快,维持时间短,机制是激活和强化抗凝血酶,体内、外均有强大的抗凝作用,自发性出血用鱼精蛋白解救。华法林口服有效,起效慢,但维持时间长,机制是维生素K拮抗剂,只有在体内有效,体外无效,自发性出血用VitK解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