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三百讲171-180讲)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7154243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9.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三百讲171-180讲)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语三百讲171-180讲)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语三百讲171-180讲)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论语三百讲171-180讲)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论语三百讲171-180讲)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语三百讲171-180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三百讲171-180讲)(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语三百讲论语三百讲第 171 讲 读书为学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论语先进第十一【译】子路安排子羔担任费县县长,孔子说,你这样做害了这个年轻人。子路说,有百姓与各级官员,也有土地与五谷,为什么一定要读书,才算是求学呢?孔子说,这就是我讨厌能言善辩者的缘故。读书是学习一套知识,有它的理论,有一个完整的系统。这个学会之后,你将来做事的话,就比较有自己的风格,有自己的构想,才能担任一个好的领导。但是这个话讲不清楚的,所以孔子只好有点心情受影响了,他说这就是我讨厌你们这种能言善辩者的缘故。孔子有时候也是会情绪

2、化的,他觉得子路这个人平常都很乖,很听话,虽然个性莽撞。所以在这里我们就要知道孔子教学生如果要从政的话,有些基本的原则,就是你要把书念好。但是书什么时候念好,也没有一定的标准,所以有时候每一个人情况不同,确实很难判断。第 172 讲 各言其志(上)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

3、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赤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论语先进第十【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在旁边坐着,孔子说我比你们年长几岁,希望你们不要因此觉得拘谨。平常你们说没有人了解我,如果有人了解你们,又要怎么做呢?子路立刻回答说,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处在几个大国之间,外面有军队侵犯,国内又碰上饥荒,如果让我来治理,只要三年就可以使百姓变得勇敢并且明白道理。孔子听了微微一笑,接着问,求,你怎么样?冉有回

4、答说,纵横有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如果让我来治理,只要三年就可以使百姓富足,至于礼乐教化则需等待高明的君子。又问,赤,你怎么样?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自己可以做到,只是想要这样学习宗庙祭祀或者国际盟会,我愿意穿礼服、戴礼帽,担任一个小司仪。孔子又问,点,你怎么样?曾晳弹瑟的声音渐稀,然后“铿”的一声把瑟推开,站起来回答,我与三位同学的说法有所不同。孔子说有什么妨碍呢,各人说出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皙说,暮春三月时,春天的衣服早就穿上了,我陪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小孩子到沂水边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一路唱着歌回家。孔子听了赞叹一声说,我欣赏点的志向呀。第 173 讲 各言其志(下)孔子会

5、欣赏曾点的志向,是因为他的志向是配合天时、地利、人和,就地取材的,让自己的生命得到一种同化,可以说跟环境可以融化为一。人活在世界上如果把志向放在外面的成就,假如遇到乱世,你找不到好的领导,恐怕一辈子就埋没人才,那你的志向怎么办呢。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欤?”“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欤?”“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论语先进第十一【译】三位同学离开了房间,曾皙留在后面,曾皙说,那三位同学的话怎么样呢?孔子说,各人说出自

6、己的志向罢了,不要计较。但曾皙还是要问,老师为什么对由的话要微笑呢?孔子说治理国家要靠礼,他的话却毫不谦让,所以我笑笑他。曾皙再问,难道求所讲的不是指国家吗?孔子说,你怎么看得出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不是国家呢?曾皙又问难道赤所讲的不是指国家吗?孔子说有宗庙祭祀的国际盟会,不是诸侯之国又是什么,赤如果只做个小司仪,谁又能做大司仪呢。曾皙表面上他在最后得到孔子的称赞,但是从他后面问的几个问题看得出来,他还有一种比较的心。人一有比较的心,就代表对于自己有所执着。所以曾皙在这里表现非常精彩,但是也显示了他性格的特质是一个狂者。第 174 讲 克己复礼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

7、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第十二【译】颜渊请教如何行仁,孔子说,能够自己作主,去实践礼的要求,就是人生正途。不论任何时候,只要能够自己作主去实践礼的要求,天下人都会肯定你是走在人生正途上。走上人生正途是完全靠自己的,难道还能靠别人吗?颜渊说,希望指点一些具体做法,孔子说,不合乎礼的不去看,不合乎礼的不去听,不合乎礼的不去说,不合乎礼的不去做。颜渊说,我虽然不够聪明,也要努力做到这些话。孔子教学生一向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这没有不对,但是你受礼仪的约束是被动的。你一定要

8、记得把它转为主动,才能叫做“仁”。所以孔子的思想是承礼启仁,这边又是一个验证,何况颜渊是最好的学生,孔子跟他讲的时候,就是要他把被动变成主动,能够自己作主去实践礼仪的要求,这就是人生的正路。达到这一步的话,天下人都会肯定,一方面你遵守礼仪的规定,另外一方面你是主动的由内而发的力量让你去做的,这样才代表人格走向圆满。第 175 讲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第十二【译】仲弓请教如何行仁。孔子说,走出家门像是去接待重要宾客,使唤百姓像是去承担重要的祭典,自己不喜欢的,不要加在别

9、人身上,在诸侯之国服务没有人抱怨,在大夫之家服务也没有人抱怨。仲弓说,我虽然不够聪明,也要努力做到这些话。首先,走出家门就像接见重要的宾客,意思是走出家门就要在外面,任何人都会看到你,因为你是一个国家重要的人物,所以你的言行举止对别人就有教化的作用。让百姓做事的时候要谨慎,好像在承办重要的祭典,不要随便使唤百姓,要考虑清楚适合百姓的情况,又配合我们的要求来使唤,把它当做严肃的事来做。其次,你要维护人间的有情有义,就要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八个字,你不愿意自己遇到什么事,就不要把这样的事加在别人身上。这一来的话你跟任何人,同事也好,长官也好,部属也好都很容易相处。最后,你照顾百姓,你做官一定有

10、地方,很多地方跟百姓有关系的,让他们都没有任何抱怨,这不容易。孔子曾经说过一些方法,譬如你不要记得过去别人的过失。而且要让别人不抱怨你,你本身的修养就要达到某种高度,同时对别人尽量宽待,对自己要严格,这样跟别人相处起来自然没有问题。第 176 讲 如何行仁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论语颜渊第十二【译】司马牛请教如何行仁。孔子说,行仁的人说话非常谨慎。司马牛再问,说话非常谨慎就可以称得上是行仁了吗?孔子说,这是很难做到的,一般人说话做不到非常谨慎的。说话谨慎是不容易做到的,我们都知道祸从口出,这世界上的人听到这四个字都是于

11、我心有戚戚焉。很多时候你的一句无心之话,别人把话传过去了,越传越难听,这样也会引起别人的质疑,甚至会怪罪于你。所以司马牛他这一生就这个毛病,个性比较急躁,说话有时候口不择言。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论语颜渊第十二【译】司马牛请教怎么样才算是君子呢。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也不恐惧。司马牛再问,不忧愁也不恐惧,这样就可以称得上是君子了吗?孔子说,要能自己反省,而没有任何愧疚,这样又忧愁什么,恐惧什么。人没有反省的时候觉得天下太平,一旦反省之后,发现其实有很多地方我做错了,只是别人不计较而已。如果别人计较的话,我是吃不了兜着

12、走。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发现司马牛这个学生,他真的是缺乏反省的态度。儒家很强调内省的重要性,而孔子提醒司马牛说你反省自己而没有愧疚,这个时候你又忧愁什么,恐惧什么呢。司马牛如果这样还不懂的话,实在没有办法了。第 177 讲 四海之内皆兄弟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论语颜渊第十二【译】司马牛很忧愁,说,别人都有兄弟,就是我没有。子夏说,我听到的说法是,死生各有命运,富贵由天安排,君子态度认真而言行没有差错,对人谦恭而往来合乎礼节,四海之内的人都可以成为兄弟。君子又何必担心

13、自己没有兄弟呢。“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命就是遭遇,天是一切的来源,所以命也属于天,因为人的遭遇最后还是要归到一切的根源。既然是天生出来万物,天生出来人类,所有的一切遭遇都要归自于天来做最后的安排。“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君子只要态度能够认真而言行没有任何差错,对人谦恭而往来合乎礼节,你才有资格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一段是司马牛的忧愁引发了子夏来安慰他,而子夏就借用了孔子的一段话,提醒我们儒家对于命,对于天的很多看法。以及你跟别人之间,你只要行到敬跟恭这些善的要求,就都可以跟别人称兄道弟,这是儒家非常好的理想,来自于他基本的人性论。第 178 讲 明见和远见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

14、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论语颜渊第十二【译】子张请教明见的道理。孔子说,日积月累的谗言,与急迫切身的毁谤,在你这里都行不通,你可以说是有明见的。日积月累的谗言,与急迫切身的毁谤,在你这里都行不通,你可以说是有远见的。有时候人很容易受外面环境的影响,所以我们要练习不要受别人的操纵,称赞你也是操纵你,更不要说毁谤你。所以孔子提到说,你要看得明才能看得远。修养的两个要点:第一个是听到这些话心里想说,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别人既然这样讲我,一定有某些事情让别人误会了,那么这时候,我就先自我反省。 第二个就是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如果有人讲我坏话,那我心里想没

15、关系,日久见人心,我自己站得稳,我心中坦荡没什么问题。第 179 讲 无信不立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第十二【译】子贡请教政治的做法,孔子说,使粮食充足,使军备充足,使百姓信赖政府。子贡再问,如果迫不得要去掉一项,先去掉这三项中的哪一项?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又问,如果迫不得已,还要去掉一项,那要先去掉剩下的二项中的哪一项?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总难免一死,但是百姓若不信赖政府,国家就无法存在了。孔子在这段话里回答的非常有逻辑性,有

16、关怎样从事政治活动,他提出了三个目标:粮食充足、军备充足、使老百姓信赖政府。这三个是有顺序的,分别是必要、需要、重要,一层层往上提升。儒家的思想绝不会告诉你一个客观的标准,孔子就说过我碰到这种事情的时候“无可,无不可”,我没有要怎么做,也没有不要怎么做。要看道义在哪里,但是这个对道义的判断,一方面是每一个人自己判断,另一方面要看你以后的效果。所以人生这个长期的努力过程,儒家讲择善固执,“固执”这两个字意义就在这里,不是顽固,而是能够判断,坚持某些原则。第 180 讲 文质君子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论语颜渊第十二【译】棘子成说,君子只要有质朴就够了,要文饰做什么呢?子贡说,先生这样谈论君子,令人感到遗憾,须知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如果文饰就像质朴一样,质朴也像文饰一样,那么去掉文饰的话,虎豹的皮就像犬羊的皮一样了。孔子对于君子的看法是文质彬彬,他认为“文”代表文饰,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