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善平:班主任工作理论概要20110312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57150865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PPT 页数:125 大小:4.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何善平:班主任工作理论概要20110312_第1页
第1页 / 共125页
何善平:班主任工作理论概要20110312_第2页
第2页 / 共125页
何善平:班主任工作理论概要20110312_第3页
第3页 / 共125页
何善平:班主任工作理论概要20110312_第4页
第4页 / 共125页
何善平:班主任工作理论概要20110312_第5页
第5页 / 共1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何善平:班主任工作理论概要2011031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何善平:班主任工作理论概要20110312(1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班主任工作理论概要,陕西教育学院教育系 何善平 教授 QQ:838192557 TEL:18966803668,2,向广大班主任致敬!,我们看到:班主任通常都是由最负责、最能干、最勤劳、最善良的老师来担当!和学生结下深厚情谊的老师往往是班主任 !回首学生时代,让学生深深感激的也是班主任!,3,在学校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的班主任工作,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与重视! 1963年和1978年在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中规定:“学校应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领导,选派政治觉悟较高和较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对班主任的任职条件提出了一定要求。考虑到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性和艰巨性,1956年教育部规定:对从事

2、班主任的教师予以适当补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则正式实行了班主任津贴制度。1979年11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劳动总局颁发了关于普通中学和小学班主任津贴试行办法(草案)。 党和国家对班主任所付出的艰苦劳动,总是给予崇高的评价。1960年我国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文教群英会,不少班主任受到表彰。1984年又专门召开了全国优秀班主任发奖大会,共有2914名优秀班主任受到表彰。1988年8月10日、20日国家教委相继又颁布了学校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和中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既进一步表达了党和国家对班主任工作的重视,又预示着班主任制将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完善。,4,首届全国“最佳优秀班主任”开评,文章来源:

3、光明日报 日期: 2005年1月22日 本报北京2005年1月21日电 首届全国“最佳优秀班主任”评选活动日前在京启动。 据介绍,依据评选规定,自2002年以来,在各级各类学校从事班主任工作并取得显著成绩的教师均可参评;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参评须持有教师资格证书,且从事班主任工作三年以上。本次活动采用公众投票和评委投票相结合的形式, 分评“十佳班主任”、“百名班主任之星”、“千名优秀班主任”。人们可登录“中青网首届全国最佳优秀班主任专题网站”和“中国老师网站”参加投票。 本次活动由中国教师杂志社、辅导员杂志社和北京成之路文化教育研究院联合举办。,5,教育部关于表彰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和高校优秀辅导

4、员等先进个人的决定 教人200915号,为表彰他们为中小学生德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出的突出贡献,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推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教育部决定授予冯勉等199名同志“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授予罗俊等100名同志“全国中小学优秀德育课教师”荣誉称号;授予刘畅等100名同志“全国中小学优秀德育工作者”荣誉称号;授予孙慧环等34名同志“全国高校优秀辅导员”荣誉称号;授予钱伟量等34名同志“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荣誉称号;授予杜汇良等34名同志“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希望受到表彰的同志珍惜

5、荣誉,谦虚谨慎,进一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作出新贡献。,6,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 教基200613号:,“要提高中小学班主任的地位和待遇。班主任工作是中小学教育中特殊重要的岗位,中小学校要在教师中营造以从事班主任工作为荣的氛围。要将班主任工作记入工作量,并提高班主任工作量的权重。各地要根据实际,努力改善班主任的待遇,完善津贴发放办法。要适当安排班主任的教学任务,使他们既能上好课又能做好班主任工作。 要完善班主任的奖励制度。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将优秀班主任的表彰奖励纳入教师、教育工作者的表彰奖励体系之中,定期

6、表彰优秀班主任。中小学校应积极推荐优秀班主任加入党组织,优秀班主任应列入学校党政后备干部培养范围。”,7,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第四章 待遇与权利 第十三条 学校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应充分发挥班主任的骨干作用,注重听取班主任意见。 第十四条 班主任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一半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各地要合理安排班主任的课时工作量,确保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第十五条 班主任津贴纳入绩效工资管理。在绩效工资分配中要向班主任倾斜。对于班主任承担超课时工作量的,以超课时补贴发放班主任津贴。 第十六条 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8,班主任工作基本理论,9

7、,对待教育理论的态度与方式,1.尊重 2.不迷信 “第十名现象” 3.深刻理解创造性运用,10,思考两个问题:,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教师的职责是什么?,11,教育与教师,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我认为起码是将学生教育成为一个活得真实的人。 而一个活得真实的人,当具备两个因素: 一是健康的生命本能; 二是严肃的精神追求。 教师的职责是什么? 教师的基本职责是:让学生爱上学习,学会学习 教师的最终职责是:让学生爱上生活,学会生活,12,内容纲要,一、班级授课制与班主任的产生 二、群体心理基本理论 三、群体结构 四、主体教育理论 五、多元智力理论 六、领导与管理之比较,13,(一)班级授课制简介 现代集

8、体教学的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agna Didactica,1632),首倡班级授课制。 我国1862年京师同文馆首用。 1、概念 2、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教学效率高;符合年龄特点;利用团体动力;利于教师主导。 3、班级的主要特点: 行政性、统一性、独立性,一、班级授课制与班主任,14,班级教育形制的基本特征: A、学年。夸美纽斯第一次确立了“学年”的概念。他把一年分为四个学季,每学季上课放假均有定时;每学年秋季(9月1日)招生,学生同时入学,同时升级,同时毕业。 B、学级。依照感觉论思想,他规定儿童在校度过六年,其学科教学的顺序是语法班、物理班、数学班、伦理学班、辩证法班、

9、修辞学班。这反映了他对学龄儿童心智发展水平的阶段性特点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及其他论著中,阐述了相对于个别教育的“小”而言的“大教学”班级教育形制的基本特征:,15,C、学班。夸美纽斯在泛智学校中说:“分班制度通过把学生按年龄和成绩分成班组,在学校中建立起关于人员的制度。 “班不外是把成绩相同的学生结合为一个整体,以便更容易地带领学习相同内容,对学习同样勤勉的学生奔向同一目标。” 他建议采用固定的教师,在固定的时间,向固定班级的学生,用固定的教材组织教学。 D、学舍。关于学舍,他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他认为:“每班有一个教室,以免妨碍其他班次。”,16,班级授课制的弊端 以班级

10、教育形制为基础,扬其长,补其短,完善班级教育形制。 1)小班化教育模式 小班学生不超过25人,教师以灵活的方式主导课堂;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自主活动,并在异想天开般的自由提问和讨论中发展想象力、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从而提高综合素质。,4.当前我国班级改革之态势,17,2)“走”班式教育模式(学科能力分组) 学生不但有行政班,还有了适合自己的教学班。 2008年8月5日,山东省教育厅下发山东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见(试行),要求“逐步废止传统的文理分科教学的做法。要尊重和保障学生通过选择课程实现选择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的权利,在保持行政班级不变的基础上实行走班教学。”,18,5、班级授课制

11、是班主任制度赖以建立的基础 班主任是班级教育的首席责任教师! 没有班级之形成,便没有班主任之职称 三问: 你知道哪些全国知名的 优秀班主任? 你读过哪些优秀班主任的 什么书籍? 你是怎样看待班主任工作的?,19,尽管班级授课制的创立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但与此相应的班主任制度却是姗姗来迟。虽然中国近代第一个学制一经产生,就有设置班主任岗位之构思,然而在其实践过程中,多有变异,且时断时续。班主任制度的正式确立,迄今不足半个世纪,虽说从制度层面上看这只是短暂的实施,但从育人功能上讲,它却具有悠长的历史。,(二)班主任制度的历史沿革,20,1.师儒训导制 班主任制的基本任务是训育。 经师和人师 孔子创

12、立儒家学派,并开设了私学,冲破了学术官守的局面。孔子不仅“管教”,更重“管导”,且以严己宽人、以身作则、内省外察等作为育人的原则,因而在功能上可视为班主任制的渊源。 为皇子教育的太傅、少傅即是专责训育的。隋唐以降,最高学府国子监中皆设“监丞”一职,而府、州、县学又专设“训导”一职,其职责即专事训育。明清国子监中又专设“绳愆厅”,由监丞主其事,训育职能愈益强化。,21,2.级任教师制 1862年京师同文馆正式创立,并首次采用了编班分级的授课方式。当时国文馆设正提调2名,帮提调2名,对学生进行管理,如“文移稿件”,“学生画到”等。 虽然帮提调的管理对象是同文馆全体学生,但其责与班主任之职已有许多相

13、同之处。 1932年12月24日,国民政府颁布中学法,明确规定中学实行级任制。级任教师负责一个学级的主要课程的教学和组织管理工作。,22,3.导师制,1938年3月28日,国民政府又将级任制改为导师制,是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发中等以上学校导师制纲要。在中等学校导师制实施办法中规定:“各校应于每级设导师一人,由校长聘请专任教员充任之”,“各级导师对于学生之思想行为学力及身心,均应体察个性,依据训育标准表之规定及各校教导计划,施以严密之训导,使得正常发展,以养成健全人格。”“训导方式除个别训导外,导师应充分利用课余及例假时间,集合本级学生谈话会、讨论会、远足会、交谊会以及其他有关群体生活之

14、训导。”级任导师负责班级管理领导工作,这无疑与班主任更为接近了。,23,4.班主任制 与此同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老解放区则最早使用“班主任”这一名称。 1934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小学制度暂行条例中即规定:“每班设主任教员一人,一班学生在四十名以上者,得增设助教员一人。” 在1942年绥德专署教育科的小学训导纲要中说:“实行教导合一制,必须加强班主任的责任,否则教导主任就忙不过来。” 1949年7月21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关于新区目前国民政府改革的指示中说:“废除训、教分立制度,实行教导合一,这一原则从两方面实施:教师不只教书而且要参加具体的指导工作;组织上训育与教务统一。在学校组织上(适用于完

15、小)校长下设教育主任。取消级任导师,班设主任教员。”,24,新中国成立后,也曾一度在中小学设级任主任,后又撤销级任主任,设班主任。1952年3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小学暂行规程和中学暂行规程,其中规定: “小学各班采取教师责任制,各设班主任一人,并酌设任科教师;”“中学以班为教学单位,教员人数每班以二至三人为原则;每班设班主任一人,由校长就各班教员中选聘。”自此以后,班主任制在中小学教育中普遍施行。 1963年和1978年在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中规定:“学校应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领导,选派政治觉悟较高和较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对班主任的任职条件提出了一定要求。,25,

16、二、群体心理基本理论 人群与群体,26,学生需要组织与管理,群 众,组织 起来,管理 起来,学习 起来,学习型组织,核心竞争力,27,(一)群体及其心理特征 1.含义: 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 如班级、家庭、车间、社团、政党、军队等及自发组织的活动小组等 群体个体聚集 毛主席语录: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 目标一致、交往互动、共同活动是群体存在的心理基础。,28,2.本质特征:目标取向具有共同性;具有以“我们“意识为代表的主体共同性 有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之分。,29,加入群体的理由,安全保障 地位意识与自尊 亲和需要 能力 实现目标 学生愿意加入优秀班级 加入黑社会,还是人多好啊!,30,(二)集体及其心理特征 集体是群体发展的高级阶段。集体属于法定的基层组织,所以也叫正式群体。 1.含义 指人们为了实现有社会价值的目标,借助共同活动把群体成员严密组织起来,形成有纪律、有凝聚力的群体。好的集体就是一个团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