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事 阅读答案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7150626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花事 阅读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花事 阅读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花事 阅读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花事 阅读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花事 阅读答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花事 阅读答案文文 6 岁那年春天,王大伯院子里的一棵小树开满了粉红的花朵,小而密,那俏丽的花枝 还多情地探出墙外,引来了不少小蜜蜂和白蝴蝶,过路的行人无不驻足观望。文文不知道那是什么花,问妈妈。妈妈说是桃花。过了半个来月,那树上的花朵落光了,枝上长出了绿叶。文文慢慢把这事忘了。第二年春天,王大伯院子里的小树又开满了粉红的花朵。文文和爸爸路过院墙外,文文忍不住赞叹道,好美的桃花啊!爸爸说,那不是桃花,桃花开得更大,开得更稀,颜色更红。文文问,那是什么花?爸爸说他见得少,不大清楚,也许是樱花。文文一定要问个明白。爸爸说,管它什么花,知道又有什么用,它又不能当饭吃!过了十来天,那树上的花朵全都凋谢

2、了。文文又慢慢忘了这事。第三年春天,王大伯院子里的小树又开满了花。文文叩开王大伯的院门,问他那树上开的是什么花?王大伯说是一个远方亲戚给的树苗,他也不清楚,不过看样子像是海棠花。文文从没有见过海棠花,但他似乎听人说过海棠是在秋天开的。于是又继续问下去。王大 伯很不耐烦地说,管它什么花,知道又有什么用,它又不能当钱花。后来花落了,文文又慢慢把这事忘了。第四年春天,王大伯院子的花如期开放,又唤起了文文的好奇心。文文特意找来邻居家的一个读中学的大哥,问他那是什么花?那大哥睁大眼睛,看了大半天也说不出花的名字。文文急了,问,你不是上了生物课吗?怎么会不知道?大哥说,甭提了,生物课是副课,全被主课老师占

3、用了。不过看花样子像是桑树花。文文不信,说他见过桑树花,不是这样子的。大哥很丢面子,说,管它什么花,知道又有什么用,考试又不考它!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几度花开花落。不知不觉,文文已经上中学了,这年春天,王大伯院 子里的那棵小树悄悄长成了大树,树上的花越开越多,煞是壮观。可他仍不知道那是什么 花。一次,文文问生物老师,生物老师却说课本上也找不到,文文便说您教生物课,肯定知道。 生物老师很生气,说,我们不知道的东西还很多着呢!知道又有什么用,你还是先把课本上 的知识学好!直到 l6 岁那年,文文读高中,他看了很多课外书,他在读契诃夫的戏剧樱桃园时,从 书页间看到了一幅彩色插图,图中樱桃树上的花与王大

4、伯院子里的那树上开的花竟一模一 样。文文终于知道王大伯院子里开的是樱桃花了。更可喜的是,他在这年夏天还意外地看到树 枝上结满了长柄小个的红樱桃。不会错。他觉得自己一下子长大了。他要把这个重大发现 告诉每一个人。他告诉了爸爸妈妈,也告诉了王大伯等人。可是他们对此一点兴趣也没有, 都说知道那是樱桃树又有什么用!不过,文文觉得挺有用。等到来年春天王大伯院子里的樱桃树再次开花时,文文总自豪地对围在墙外看花的小朋友 说,你们都看清楚,这树上开的可是樱桃花呀!好美的花!(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2009 年第 6 期)(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3 分)(2)请指出文中划线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

5、并分析其作用。 (3 分)_(3)从修辞角度品味“那俏丽的花枝还多情地探出墙外”句中加点词的妙处。 (2 分)_(4)与“粉红的花朵”结构相同的短语是( ) (2 分)A看清楚 B小而密 C开得更大 D彩色插图(5)对本文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3 分)A本文是按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的。B本文的“花事”在文文心目中不是“小事” ,它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C王大伯等人认为“不能当饭吃” 、 “不能当钱花” 、 “考试又不考它” ,这些共同反映出人 们的功利主义心理,也直接批判了学校应试教育的危害。D文文“觉得自己一下子长大了” ,因为他通过了自己的探索、自己的努力,找到了多年 没人能正确回答的问题

6、。(6)小说中文文的经历,给了你什么启示?(2 分)你在学习或生活中是否有遇到类似的 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3 分)_【答案】(1)、 花事写一棵树上开满了粉红的花朵,大家不知道它叫什么花。一个叫文 文的孩子,面对大人们的批评指责,花了十年的时间才弄清它叫樱桃花。 (符合大意即可。 答案侧重在后一句)(2)、语言描写(1 分) ,写出了父亲对文文的指责(分析合理即可得 2 分)(3)、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 分)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美丽的花枝伸出墙外的情态,留给 读者想象的空间。 (1 分)(4)、D(5)C 解析:C文章没有直接批判学校应式教育。 )6、答案示例:第一问“启示” (占 2 分):持之以恒可获成功:要善于发现问题:要敢 于刨根问底答对一点,言之有理即可。第二问:写出类似问题(1 分) ,写出解决此类 问题的方法,并言之有理(2 分)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