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时提升作业(五)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150307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4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课时提升作业(五)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历史课时提升作业(五)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历史课时提升作业(五)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历史课时提升作业(五)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历史课时提升作业(五)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课时提升作业(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课时提升作业(五)(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温馨提示: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此套题为 WordWord 版,请按住版,请按住 Ctrl,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 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 Word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课时提升作业( (五五) )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45(45 分钟分钟 100100 分分) )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共共 1212 小题,小题,4848 分分) ) 1.(2015临沂模拟)下列哪一条约废止了广东十三行独揽中国对外贸易的特权, 为外商经济入侵大开便利之门 (

2、) A.南京条约B.望厦条约 C.天津条约D.北京条约 【解析】选 A。广东十三行独揽中国对外贸易的特权是在鸦片战争之前,鸦片 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规定协商关税,从而废止了此特权,故 A 项正确, B、C、D 项错误。 【加固训练】(2014西城区模拟)“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 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 ”该评价适用于 ( ) A.抗日战争B.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D.北伐战争 【解析】选 B。鸦片战争爆发时清朝是封建国家,而英国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国 家,故 B 正确。甲午战争时已开展洋务运动,有了新式武器,排除 C。A、D 事 件发生时,已经建立了国民政府,不是中世纪的政府。

3、2.(2015湖南师大附中月考)清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黄爵滋曾经指 - 2 - 出:“鸦片之害,其终不能禁乎?臣谓非不能禁,实未知其所以禁也。夫耗银 之多,由于贩烟之盛,贩烟之盛,由于吸烟之众。无吸食,自无兴贩,无兴贩, 则外夷之烟自不来矣。 ”可见,黄爵滋认为禁烟应 ( ) A.严控对外贸易B.严惩吸食人员 C.提高关税税率D.严打贩烟分子 【解析】选 B。由“无吸食,自无兴贩”,可判断作者认为禁烟的关键是严惩 吸食鸦片的人员,故选 B 项。 【加固训练】(2014新余模拟)学者蒋廷黻指出:“中国当初的目的全在禁烟。 故鸦片战争的发生,非中、英两国所预料,更非两者所预谋。战争虽非偶

4、然的,无历史背景的,然初不过因禁烟而起冲突,继则因冲突而起报复,终乃 流为战争。 ”下列观点与材料一致的是 ( ) A.国人预料到禁烟会导致战争 B.战争的原因是英国预谋已久 C.禁烟运动是鸦片战争的诱因 D.社会制度差异是战争的起因 【解析】选 C。题干中“然初不过因禁烟而起冲突,继则因冲突而起报复,终乃 流为战争”的信息说明,禁烟运动是战争诱因,故 C 项正确。 【拓展延伸】鸦片战争与禁烟运动的关系 禁烟运动只是鸦片战争的导火索,根本原因是英国要保护自由贸易和扩大海外 市场。即使没有林则徐禁烟,只要清政府一天不放弃锁国政策,英国的贸易权 益得不到保障,双方的矛盾总有一天会激化到开战的程度,

5、只是时间不同而已。 - 3 - 3.(2015武汉调研)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初清政府 总希望找机会更改条约,有时甚至就没打算真心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 “如约者即为应允” “违约者概行驳斥” ,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 约。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 ) A.清政府对列强条约要求曾全面回绝 B.清政府最终由保卫主权转向卖国立场 C.清政府的外交逐步与国际社会接轨 D.清政府始终利用国际外交规则维护主权 【解析】选 C。清政府曾全面回绝列强要求说法绝对,故 A 错误;清政府由保 卫主权转向卖国立场的说法错误,故 B 错误;依据材料中“如约者即为应允”“违 约者

6、概行驳斥”“要求对方也守约”等信息说明随着国门被打开,清政府在与外国 的交往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外关系上逐渐近代化,故 C 正确;D“始终利用 国际外交规则维护主权”说法不符合史实,故 D 错误。 4.有学者认为:“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 战胜国。 ”此观点的依据是战胜国 ( ) A.掀起瓜分狂潮B.要求扩大市场 C.扩大资本输出D.希望利益均沾 【解析】选 B。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列强并未掀起瓜分狂潮,故 A 项错误;从 列强角度来看其发动战争的目的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故 B 项正确。 【拓展延伸】鸦片战争后西方商品没有打开中国市场的原因 (1)中国仍以自给自足的

7、小农经济为主,家庭手工业的生产产品完全可以满足家 庭需要甚至还有盈余,故不特别需要西方的商品。 - 4 - (2)当时开放程度不高,小农经济也没有大规模解体,其对外国商品的抵制作用 较为强烈。 (3)当时外国资本还未取得更多的特权和利益。 5.(2015广东七校联考)右图是漫画“文明人”的行径 , 此漫画揭露的罪行是 ( ) A.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 B.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 C.日俄争夺中国东北 D.八国联军进犯北京城 【解析】选 B。从漫画内容可以看出,英法抢劫圆明园,而这发生在第二次鸦 片战争中,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故 A 项错误,B 项正确; 日俄争夺中国东北应是日俄战争,

8、不涉及圆明园问题,故 C 项错误;八国联军 进犯北京城不仅仅是“两个文明人”,故 D 项错误。 6.(2015湖北联考)民族主义只有在短暂的时期内变得极为重要,即在民族建 构、政府、外部威胁、领土争议,或内部受到敌对族群或文化群体的主宰危机 时,民族主义才显得极为重要。最能反映该观点的时期是 ( ) A.鸦片战争后B.甲午战争后 C.第二次鸦片战争后D.抗日战争后 【解析】选 B。此题强调最能反映民族主义的重要性的时期,也就是民族危机 最严重的时候,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故 A、C 错误;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狂潮,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 的危机,民族危机

9、最严重,故 B 正确;抗日战争后进行的解放战争主要是国共 - 5 - 两党的内战,阶级矛盾为主要矛盾,故 D 错误。 【加固训练】(2014徐州模拟)“战争给中国的傲慢和自满以毁灭性的打击。 这个大帝国在受轻视的、配备以现代战争武器的邻国面前显得十分无能。 在朝鲜战胜中国、确立了自己的优势,接着又完全吞并了这个国家。 ”这场战 争是指 ( ) A.甲午中日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 C.九一八事变D.卢沟桥事变 【解析】选 A。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军队“配备以现代战争武器”,军事实力提高, 1894 年在朝鲜平壤战役中战胜中国, “确立了自己的优势”,故 A 项正确。 7.(2015皖南八校联考)马汉在

10、海权论中指出:“谁拥有了长江流域这个 中华帝国的中心地带,谁就具有了最可观的政治权威。出于这些原因,外部海 上国家应积极、有效地对长江流域施加影响。 ”以下能印证作者观点的事件是 ( ) A.北京条约的签订 B.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武昌起义后列强猛攻武汉 【解析】选 C。 马关条约中,中国被迫开放了沙市、重庆等通商口岸,使日 本的侵略势力深入长江中上游。 8.下列两幅图是近代中国不同时期的通商口岸示意图。通商口岸开辟的变化, 反映出这一阶段 ( ) - 6 - A.中国领土主权一步步遭到破坏 B.西方列强完全垄断中国进出口贸易 C.外国侵略势力从沿海深入到内地 D.中

11、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解析】选 C。图片反映的是开辟通商口岸不属于领土主权的破坏,故 A 错误; 通商口岸不能说明西方列强完全垄断中国进出口贸易,故 B 错误;左面图片显 示通商口岸在沿海,右面图片反映通商口岸在长江沿岸,从而说明列强侵略势 力由沿海到内地,故 C 正确;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鸦片战争 后,故 D 错误。 9.(2015长郡中学模拟)直到现在,日本国内部分历史学者仍然这样审视甲午 中日战争,其一般看法是“虽说战争的事实是日中两国之间引起的战争,然而 寻其真因却是文明开化谋求进步与妨碍进步之战,决非两国间的战争” ,即 “文明和野蛮之战” , “吾人的目的是

12、为惊醒支那,朝鲜战争乃义战” 。此种观 点的本质是 ( ) A.认为战争有助于中国开化 B.认为此役非为国家利益乃为文明冲突 C.认定为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冲突 - 7 - D.对历史现象的分析视角主观化 【解析】选 D。战争有助于中国开化,是“文明和野蛮之战”,并不是观点的本质, 故 A 项错误;文明冲突掩盖了侵略的罪行,故 B、C 项错误;日本为了掩盖侵 略中国的罪行,主观地用文明冲突来解释,故 D 项正确。 10.最近,一些学者针对史学界长期存在的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的观点提出疑 问。切断清军、联军的交通与通讯,是义和团破坏电线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一 观点说明,在评价历史事件时要 ( ) A.

13、根据立场确定观点B.坚持采用革命史观 C.透过现象深入本质D.正确对待西方文明 【解析】选 C。从表面上看义和团破坏电线是盲目排外,但其本质是出于反侵 略斗争的需要,应该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故 C 项正确。 【拓展延伸】 “扶清灭洋”口号的分析 “扶清灭洋”口号的核心是“灭洋”,它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即帝 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是,这个口号并不是经 过科学分析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后提出来的。因此,它既是中外民族矛盾激化的 结果,又是农民阶级对中外反动势力的认识还处在感性阶段的产物。 11.(2015南京摸底)英国当代评论刊载:“大沽口有三名正在为各国轮 船装卸

14、货物的工人都成了俄军的射击目标。通州已是死亡之城白 河两岸的房屋被洗劫一空。这些都是那些文明使节的所作所为。 ”上述事件发 生于 ( ) A.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B.中日甲午战争时期 - 8 - C.八国联军侵华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 【解析】选 C。第二次鸦片战争侵略中国的主要是英法联军,没有俄国军队, 故 A 错误;中日甲午战争侵略中国的是日本,也没有俄国军队,故 B 错误;八 国联军侵华时期, “八国联军”包括俄国,故 C 正确;抗日战争时期侵略中国的主 要是日本,故 D 错误。 12.一学者在他的著作里说,在 20 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们 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

15、。这一“集体亮相”带来的严重后果是 ( ) A.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 B.设厂开矿、修建铁路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列强共同宰割中国 【解析】选 C。从“20 世纪的大幕拉开”“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 不光彩的集体亮相”可以看出,这是指 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 1901 年列强 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其最严重的后果是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 【拓展延伸】对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的理解 (1)外国军队长期驻扎在中国的战略要地,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国防安 全。 (2)设置特殊性质的使馆区,以武力为后盾的公使团,开始凌驾于清政府之上

16、。 (3)改变清政府外交机构的地位,更加强了列强向中国勒索、发号施令的权力。 (4)严厉“惩凶”,极大地损害了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 9 - (5)禁止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企图永远奴役中国人民。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 (共共 2 2 小题,小题,5252 分分) ) 13.(26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偶然与必然 工业革命 英国 明清时期的中国 禁烟运动 材料二 破坏与建设 有人说,如果没有美国打开日本的大门,日本不知道还要经历几百年、几千年 才能过渡到现代文明社会。也有人说,美国对日本侵略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 给日本带来了深重的民族灾难。 材料三 侵略与学习 甲午战争之前,相对来讲,两国之间算是比较平等的。但是甲午以后这种局面 就改变了,两国之间的关系发生那么大的转折,这跟两国的历史有很大的关系, 有一些经验教训不能够轻易忘掉,不过,20 世纪的历史已经证明,甲午以后, 这两个国家都输了。 甲午战争:中日双输的历史教训 (1)结合所学知识,运用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