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欧洲宗教改革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7149204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7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欧洲宗教改革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高二历史欧洲宗教改革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高二历史欧洲宗教改革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高二历史欧洲宗教改革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高二历史欧洲宗教改革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欧洲宗教改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欧洲宗教改革(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五 欧洲宗教改革,铜川市同官高级中学 杨友亮,高一年级历史科 选修模块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五 欧洲的宗教改革,请思考:以下新闻反映了什么现象?天主教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John Paul II)于当地时间2005年4月2日21时37分因病在梵蒂冈去世,终年84岁。约翰保罗二世是波兰籍人,1978年10月 当选,在位近27年。4月8日,梵蒂冈教廷在 圣彼得大教堂广场举行了追思弥撒和葬礼。 300多万人涌入罗马送别教皇。来自教皇家 乡波兰的人就达百万之众。由于圣彼得广场 只能容纳30万人,葬礼通过27个巨大的屏幕 向全罗马市主要的集会地点现场转播。200 多名世界各国政要及宗教领袖出席

2、了弥撒及 葬礼,包括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美国总统布 什、英国首相布莱尔、法国总统希拉克等。德国红衣主教拉青格主持葬礼。他称颂教皇保罗二世以其一生奉献于上帝、教会和人类大家庭。,天主教在欧洲甚至世界各地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基督教的发展演变知识填空:,基督教(诞生于公元一世纪的罗马帝国),_教(罗马为中心),_教(君士坦丁堡中心),_教,_教,_教,_教_教_教,_世纪第一次分裂(1054年),_世纪第二次分裂,11,16,天主,东正,天主,新,东正,路德 卡尔文 英国国,公元4世纪初期定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专题五 欧洲宗教改革 一、背景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概念阐释】中世纪,中世纪:史学上通常指封建时

3、代,即介于古代奴隶社会与近代资本主义之间的时代。这一名词主要适用于欧洲。,11世纪的“卡诺莎之辱”德皇亨利四世在同罗马教皇的斗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国内诸侯乘机反叛。1075年1月,年仅26岁的亨利四世带着他的妻子和孩子,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站在满地白雪的卡诺莎城堡的院子里。根据惯例,年轻的德皇赤足披毡站在寒冷的雪地里苦苦恳请教皇接见,并原谅他这个认了罪的人。而格里高利七世这位出身低微的手工匠的儿子,硬是让高贵的德皇在室外整整等了三天,直到使其受尽了精神上的侮辱后才出来恩赐给这位忏悔者一个赦罪的吻,史称“卡诺莎觐见”,又称“卡诺莎之辱” 。,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

4、光是向太阳借来的。教皇 英诺森三世,这段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是欧洲中世纪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的典型例证,十字军东征,十字军东征(The Crusades)是在1096年到1291年发生的八次宗教性军事行动的总称,是由西欧基督教(天主教)国家对地中海东岸的国家发动的战争。由于罗马天主教圣城耶路撒冷落入伊斯兰教徒手中,十字军东征大多数是针对伊斯兰教国家的,主要目的是从伊斯兰教手中夺回耶路撒冷。东征期间,教会授予每一个战士十字架,组成的军队称为十字军。,火刑柱 插图画 中世纪 火刑是中世纪典型的刑罚,把人绑在柱子上烧死,有点像中国古代的炮烙之刑。,被告人如不承认“罪行”,就反复用刑拷问。一切有利于被

5、控告人的证词都不能成立。被告可以不经审判便予处死。被告认罪之后,如又否认,即不再审讯,予以烧死。 宗教裁判所审讯条例,原罪,救赎,原罪(Original sin)一词来自基督教的传说,它是指人类生而俱来的、洗脱不掉的“罪行”。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违背上帝的命令、偷吃禁果所犯的罪行,传给后世子孙,是人类一切罪恶和灾祸的源。,人类因有原罪而无法自救,上帝(天主)差遣他的儿子耶稣来到世间,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在上帝面前替人类赎了罪。凡是信仰上帝、跟随耶稣的人都能得救,死后获得永生。,基督教信仰的核心,专题五 欧洲宗教改革 一、背景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专题五 欧洲宗教改革 一、背景中世

6、纪天主教的地位政治:教权凌驾王权之上经济:西欧最大封建主思想:垄断意识形态社会生活:从生到死,影响无处不在,主教的俱乐部 油画 19世纪主教的宫邸艳丽奢华,追随者们在一同“探讨”球艺的问题。在他们热情的参与下,保龄球运动已经颇为成熟了。教皇和红衣主教团几乎都是意大利人,他们把教会变成了一个奢靡的俱乐部,优雅的谈论着艺术、音乐和戏剧,却少有提及信仰的问题。,愚人船 布罗尼穆斯博斯 油画 荷兰 1470年 这幅画描绘了在荒宴中纵情声色的修女和修士们,他们正试图咬下悬在空中的糕点。中世纪教会中所谓圣者的愚蠢与自负加上他们生活中的堕落、益发使他们成为了人们嘲弄的对象。,华丽的祭坛,教皇出巡,任何时候我

7、进入教廷神职人员的房间,总是看见神父和银钱商在一起,忙于鉴别钱币的成色和计算数目,面前堆着成堆的钱币。 一位西班牙官员,想一想,从以上材料,同学们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天主教奢侈腐化、荒淫无度、贪婪敲诈,1416世纪西欧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新贵族出现,需要一个强大的民族国家作支撑,15、16世纪英、法、西顺应时代要求,逐渐形成统一民族国家,独立于世俗政权之外的天主教会成为中央集权发展道路上的严重障碍,把教会置于王权的控制之下成为时代的要求,请思考:1416世纪的西欧生产方式有哪些进步?阶级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有何影响?中世纪的神学垄断地位是怎样开始被打破的?,专题五 欧洲宗教改革 一

8、、背景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政治:教权凌驾王权之上经济:西欧最大封建主思想:垄断意识形态社会生活:从生到死,影响无处不在天主教面临的挑战,宗教改革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天主教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占有大量土地财富; 教会的轻商思想同资本主义发展趋势背道而驰,德国尤其严重,教会贪婪腐败,引起各阶层不满,直接原因,根本原因,专题五 欧洲宗教改革 一、背景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政治:教权凌驾王权之上经济:西欧最大封建主思想:垄断意识形态社会生活:从生到死,影响无处不在天主教面临的挑战 二、过程(德国)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瑞士)卡尔文宗教改革英国宗教改革,16世纪,每年从德国流向罗马的现金达三十万古尔登以上,这个数

9、目比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年均收入高出好几倍,等于1497年德皇所征税额的21倍。德国的高级教士在就职时都要向教廷交纳一万到二万盾。美因兹大主教在8年中(15051513年)出现了三次空缺,每一次就任都要交两万盾。,在德国人民对天主教会普遍不满的情况下,九十五条论纲立刻燃起了燎原大火。出乎路德的意料,用拉丁文写成的论纲很快被译成德文,并被大量传抄和印刷,在短短的两个多星期内传遍德国,四星期内传遍天主教世界,“好像它们是由天使传送的”。,专题五 欧洲宗教改革 一、背景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政治:教权凌驾王权之上经济:西欧最大封建主思想:垄断意识形态社会生活:从生到死,影响无处不在天主教面临的挑战 二、过

10、程(德国)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原因(P世纪金榜28页)开始标志: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内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内容: “因信称义”:信仰上帝即可得救意义: 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意义: “信徒皆为祭司”意义: 建立廉俭教会 意义: 建立民族教会 意义:,否定天主教会和教皇的作用,追求地位平等,否定教会神学的垄断地位,满足资产阶级资本原始积累的要求,符合资产阶级追求国家统一、强化王权的政治要求,专题五 欧洲宗教改革 一、背景 二、过程(德国)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原因开始标志: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理论核心:因信称义唯一权威:圣经内容 “信徒皆为祭司”建立廉俭教会建立民族教会,俗权

11、高于教权,1520年,教皇宣布路德学 说为异端。12月20日,路德焚 毁了教皇敕令。 1521年,教皇开除路德教 籍,德皇命令限期捉拿路德。 但这根本阻挡不住宗教改革运 动的迅猛发展。经过长期的斗 争,德国社会接受了马丁 路 德的宗教主张。1555年,德国,皇帝被迫签署奥格斯堡和约,承认信仰路德 宗的诸侯与信仰天主教的诸侯享有同等权利。,路德烧毁教皇令,专题五 欧洲宗教改革 一、背景 二、过程(德国)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原因开始标志: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理论核心:因信称义唯一权威:圣经内容 “信徒皆为祭司”建立廉俭教会建立民族教会,俗权高于教权打击教会神权统治推动民众反封建斗争意义

12、形成新教路德宗揭开欧洲宗教改革序幕,专题五 欧洲宗教改革 一、背景 二、过程(德国)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原因开始标志: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理论核心:因信称义唯一权威:圣经内容 “信徒皆为祭司”建立廉俭教会建立民族教会,俗权高于教权打击教会神权统治推动民众反封建斗争意义形成新教路德宗揭开欧洲宗教改革序幕实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及思想改革运动,专题五 欧洲宗教改革 一、背景 二、过程(德国)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瑞士)卡尔文宗教改革,专题五 欧洲宗教改革 一、背景 二、过程(德国)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瑞士)卡尔文宗教改革信奉“因信称义”思想核心:“先定论”内容建立民主教会建立廉俭教会,核心

13、内容“先定论”,主张:影响:,人在出生之前,上帝就先定了他是应该获救,还是应该沉沦,即所谓的“选民”或“弃民”。“选民”获得上帝赐予的智慧、享乐和权利,注定会发财致富;“弃民”却注定贫穷困苦。上帝的先定不因人的行为而改变,所以祈祷没有意义。,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的作用; 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也为资产阶级剥削提供依据。,请思考:比较卡尔文与路德两大新教教义的异同。为何说卡尔文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相同:强调圣经地位;主张信仰得救;主张建立廉俭教会。 不同:加尔文把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主张建立民主教会这种主张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的作用,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

14、精神,所以说该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更为激进。正如恩格斯所言:“卡尔文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专题五 欧洲宗教改革 一、背景 二、过程(德国)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瑞士)卡尔文宗教改革信奉“因信称义”思想核心:“先定论”内容建立民主教会建立廉俭教会更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特点建立政教合一的神权制共和国,请思考:英国宗教改革运动有何独特之处及影响? 英国宗教改革运动的特点:改革方式:是依靠王权自上而下进行的新教内容:保留了较多的天主教成份 影响 :英国教会与罗马教廷断绝关系,英国民族教会产生。由于英国国王领导的宗教改革很不彻底,英国随即出现了倾向于卡尔文教的更加激进的

15、思潮,要求进一步清除天主教残余,又被称作清教运动。清教徒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力量。,信徒比例 天主教:50% 新 教:40% 东正教:10%,请思考:不管各国宗教改革的具体情况有何种程度的差异,在它们之间有一个共同点,请同学们结合前面学过的知识概括出这一共同点,并总结出宗教改革的实质。共同点:尽管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的起因和方式、目的不一样,但都把矛头指向天主教会或者说罗马教廷的权威。宗教改革的实质:西欧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进行的一场反对封建统治的政治斗争。,天主教会主张 上帝神职人员教徒,路德教主张 上帝教徒,因信称义,所以我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任来惩治奸邪,保护良善的。因此我们应该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路德致日耳曼贵族书,性质: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之后欧洲又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影响: 否定了天主教权威,建立新教为早期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思想武器。 促进了民族语言的形成,激发了欧洲各国的民族意识,催生了民族国家教会,促进了民族国家的成长。 改革使大量教会财产转到新兴资产阶级手中,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