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孔子本为凡人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7149012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子孔子本为凡人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老子孔子本为凡人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老子孔子本为凡人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老子孔子本为凡人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老子孔子本为凡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子孔子本为凡人(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老子,孔子老子,孔子、 老子孔子本老子孔子本为为凡人凡人很喜欢将老子、孔子、韩非子比较着思考,或者跟梧桐姐聊着玩,或者拿着跟朋友玩笑。我们不是拿来作研究,而是作为装点生活的趣事,在业务淡季的日子里,为自己的生活找点乐趣。孔子与老子在我们眼里不是圣人,也不是太上老君一样的神仙,而是多年前的两位老者,简单来说就是两位老头,一位公认的聪明,一位公认的善良仁德,他们各自持有自己的看法,他们观点深处的矛盾其实就是我们生活彷徨的根源,如此罢了。孔子是圣人,山东曲阜人。泉城广场有他的铜像,一副恩师形象,非常庄重;老子楚苦县厉乡仁里人,他的画像我视为宝贝,甚至作为桌面。老子“抱一为天下式”,他一生只作一件事,

2、他作的是什么事情呢?两个字,一个道,一个德。孔子一生作了两件事情,一个是周游列国,推销自己的观点,什么观点呢?五个字 “仁” 、 “义” 、 “礼” 、 “智” 、 “信” 。一个是打破贵族子弟才有受教育的权力,只要学生拿 10 条肉干向他求教,他就“不吝赐教”,一生弟子 3000 多人,成名的72 人。曲阜 72 棵夹道相迎的古松可以见证其不朽的功德。孔子老子学派不一,一个显学,一个无为。一个聪明,一个仁德。如同人的性格多面性,孔子与老子思想并不是泾渭分明的,相反有很多相似之处。二、老子孔子是二、老子孔子是师师生关系生关系老子和孔子都以“水”比喻最好的德性。老子讲:“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

3、争”。孔子也说:“夫水者,君子比德焉,遍与之而无私似德”。两者如出一辙。 老子和孔子都称道“无为而治”。老子讲:“无为而无不为”, “我无为而民自化”,“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孔子也赞扬“无为而治”,他说:“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又称“西方之人有圣者焉,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荡乎民无能名焉”。这些也都表现了老子对孔子思想的影响。 孔子师老子,师徒俩互相赞誉,留下了千古佳话。山东嘉祥武氏祠有老子会见孔子的汉画像石,距今已有 1800 余年。画面上共有 30 人,左起第 8 人手扶曲木杖,以礼迎宾者为老子,左起第 10 人、与老子相向而立、双

4、手捧雁者为孔子。据仪礼士相见礼载:“士大夫相见以雁”,即与有身份的人初会时把雁作为赠送的礼物。老子身后有 7 名弟子,孔子身后站着 21 名弟子,包括颜回、子路和子张等得意门生。该画像石的主题风格,与史记中关于“孔子适周问礼”的记载完全相吻合上次我跟梧桐讨论孔子送老子的是否是雁的问题,那是开玩笑的,如果送鸭子,那不符合孔子的习惯,他是崇尚礼的,不合乎礼的事情他是不会作的。孔子见老子之前,对老子已很崇拜,他说:“吾闻老聃博古知今,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既见老子之后,认为老子的知识和见解,高深莫测,不及企及,犹如“乘风云而上天”的“龙”。 “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大为惊叹。老子则

5、比喻孔子为凤凰。 庄子云:“老子见孔子,从弟子五人。问曰,前为谁?对曰,子路,勇且有力,其次子贡为智,曾子为孝,颜渊为仁,子张为武。老子叹曰:吾闻南方有鸟,名凤凰,凤凰之文,戴圣婴仁,左智右贤”。老子以凤鸟比喻孔子,不独有偶,楚狂接舆陆通,过孔子而歌曰:“凤兮凤兮!”亦喻孔子为凤。孔子喻老子为“龙”,老子喻孔子为“凤”,而一龙一凤,龙凤呈祥,历来是中华古老文明的标志和吉祥如意的象征。 史记载:孔子适周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

6、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若把老子的这段话译为现代汉语,那就是:“你所说的礼,倡导它的人连骨头都已经腐烂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况且君子时运来了就驾着车出去做官,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的的品德,他的容貌谦虚得像愚钝的人。抛弃您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您做作的情态神色和过大的志向,这些对于您自身都是没有好处的。我能告诉您的,就这些了。 ”老子的话非常直率,也非常中肯,同时也充满着一种希望,就是要孔子去掉骄气和奢望,审时度势,守拙归真,大智若愚,方能成就大业。史记还记载,临别时老子向孔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

7、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意思是:观察问题很透彻、言辞犀利善辩的人,如果遭遇到危及自身生命的事,主要原因就在于他好议论人,揭人的短处!作为子女和人臣,言语和行动都不能只考虑到自己!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当然,也指出孔子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这样会伤害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这是何等的语重心长啊!孔子拜老子为师,这是历史事实。以治学严谨著称的司马迁,在史记的老子传和孔子世家中都有记述。儒门后学所著之礼记与孔子后裔所撰之家语,也都一再提及,就证明绝非无中生有。实际上,孔子尊师重教,勤学好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本出自孔子之

8、口,正是其谦虚的态度,才成为学生和教师的楷模。 从上述孔子师事老子一事看出,孔子尊敬教师,虚心求教,获得不少知识充实自己,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丧葬礼仪,抑或是自然学识诸方面,都从老子那里得益颇多。当他向学生传授或答疑时,总不忘教师的教诲,常常讲到“吾闻诸老聃曰”云云,尊师之情溢于言表。在洛阳老城东关大街的文庙旧址前,如今仍然保存着一块牌坊式的石碑,上书“孔子入周问礼乐至此”9 个大字。碑高 356 厘米,宽 90 厘米,龟形座。此碑乃清雍正五年河南府尹张汉与洛阳县令郭朝鼎重修文庙时所立。这块迟立的石碑,清清楚楚地记载着两千多年前孔子入周问礼的史实,记载着中国文化史上儒道两位大师的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会晤。孔子问礼后不久,周王室爆发了“王子朝之乱”,战火连年,老子失去了职务,他骑着一头青牛,离开了周王室,西出函谷关事隐。三、与梧桐的玩笑三、与梧桐的玩笑我们喜欢比较着讨论老子和孔子,尽管夹杂着玩笑,却也在笑声中学习到了东西,用鱼加熊朋友的观点来说,也锻炼了口才,呵呵。这部分东西后续整理一下,请待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