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思想与人生聪明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7148989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3.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子的思想与人生聪明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老子的思想与人生聪明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老子的思想与人生聪明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老子的思想与人生聪明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老子的思想与人生聪明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老子的思想与人生聪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子的思想与人生聪明(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一、老子和道家1.道家的基本情况我以为道家的起源有两个重要的因素:第一是它的传统,就是中国古代的隐逸思想。我们有很多的传说,比如说尧要把他的位置传给许由的时候,许由觉得玷污了他的耳朵,就跑到河边洗耳朵。从诗经里?*颐侵溃肥涤幸恢忠看嬖凇!妒婪纭防镉幸黄翱紭剧保懊婕妇涫牵骸翱紭勗诮 度酥怼!蹦歉鍪焙蛎挥锌 璒 K 和 KTV,一个人就在那里敲木头盘自得其乐,不管外界如何变化,我的志向都不会改变。这是目前我所看到最早关于隐士生活的状态。年龄以后,这样的隐士人数非常多,我们在论语里面就可以看到,当时有很多的隐士。孔子为了他的理想、倾销他的学说而周游列国,路上碰到了很多人,名字都非常怪,比如长沮、桀

2、溺、接舆。这些人都嘲笑孔子,天下这么略冬靠你一个人弄得过来吗?还不如和我们一样,悠闲安闲地过日子。孔子对他们很不以为然,说:“鸟兽不可同群” , “道不同,不相为谋。 ”他们也瞧不起孔子,说他五谷不分,四体不勤,是一个书呆子。这些隐士生活在蔡国、陈国、宋国、卫国这些小国和楚国,就是今天河南中部、南部,安徽的北部和湖北一带。这一带是大国争霸的夹缝,秦国管不了、齐国管不了、楚国也不管,统治相对最薄弱,是隐士群体的大本营,也是老子和道家诞生的文化传统的土壤。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是具备了时代的土壤。年龄战国事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在变革中有一部分人得利了,有一些人进进了权力中枢,也有一些人被边沿化了

3、。被边沿化的自然很失落,特别是原来是贵族身份的人。他们满腹牢骚,可是又“杀人无力求人难” , “无可奈何花落往” 。潮起潮落,云卷云舒,他们后来看淡了、看破了。这些人都有很高的文化水平和自己的想法,也都当过官。比如说老子,是周王朝的守藏史,相当于今天国家图书馆、档案馆的馆长。不过,先秦图书馆有点像今天的议会,是贵族知识、权力来源的证实机构。这个时候周天子的地位下降了,给文化单位的经费也就越来越少。考博英语词汇老子这个馆长当得很没有味道,加上有些想法又跟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不一致,于是就出关往了。庄子也是当过小吏的。庄子做漆园吏时,上级部分老来考核,老得填报表、报数据,弄得他很烦,所以不愿意当了。

4、庄子也有一个当大官的机会,是人家让他往当楚国的宰相,他不愿意往。大官更不好当,权力大意味着风险也大。 “伴君如伴虎” ,说完就完了。庄子想当不大不小的中号官,处于材与不材之间。但他没有这种机会,所以干脆什么都不当了。这样,中国少了一个平庸的官僚,多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不当官后的庄子,生活很潇洒,他把自己的生活称之为游世,就是游戏人间。原则是不要往评价当局,不要往冒犯大人物,表面上和芸芸众生生活在一起,心理和他们拉开间隔,愤世嫉俗、指点山河是不可以的。道家的诞生既有历史的传统,又有时代文化的要求。那些有文化又失意的贵族,站在历史和哲学的高度上探讨自然规律,反思社会现象、追寻人生的意义,对生存方式

5、有了特别的体悟。这种理论性的东西就成了道家的学说,而其精华内容就保存在老子和庄子那里。应该说他们自己还有一点个人的私衷,他们非常想把自己的书和思想流传下往,就是说,希看用自己对自然对社会的熟悉往指导大家如何生活。因此,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思想学派。这是道家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再说道家的分化。和任何学派一样,道家也有一个发展和演变的过程。老子之后按两条线发展:一条线是南道,其代表人物是庄子。庄子把老子关于自然的思想发挥得淋漓尽致,并且保存下来。这是道家的原生形态。 汉书艺文志所说的道家就是这部分道荚冬所谓“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 。但是,也有很多人不愿像老子、庄子那样生活,他们有另

6、外的追求,这就形成了北道,在北方地区流行。北道后来又慢慢变成了汉代的黄老哲学,黄帝是外王、老子是内圣。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里有几句话点明了北道(黄老)的特征,即“因阴阳之大顺” , “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 。这就是说把儒家和法家的核心内容拿过来,然后与时俱进,不断变化,最后达到“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这一看就不是正宗的道荚冬而是戴着道家帽子和面具的法荚冬所以司马迁把老子和韩非子放在同一个传里。2.老子历史上有三个老子,这也表明老子太玄妙了,神龙见首不见尾。司马迁对老子已经讲不清楚了,他在老子列传里面写了三个老子:第一个就是周朝图书馆的馆长,叫老聃。聃是大

7、耳朵的意思,所谓老聃即是长着大耳朵的老家伙。第二个是老莱子,是楚国的大隐士, 二十四孝里面就有他。他活了一百多岁,很孝敬,尽管自己也七老八十了,但依旧穿婴儿的衣服摇着玩具让父母兴奋,所谓彩衣娱亲。他也是老子。第三个老子是战国时候的周太史儋。司马迁对这三个老子是有所取舍的,他把第一个老子重点写,后面两个则一笔带过,这说明司马迁以为老聃是正宗的老子。老子的生平和老子这本书是学术界争论的话题。考博上个世纪初北京大学两个大学者打擂台,一是胡适,另外一个是梁启超。胡适说老子是年龄时代的人, 老子一书也诞生于年龄时代。梁启超说太史儋才是老子。双方都拥有大批的粉丝。支持胡适观点的有任继愈、郭沫若等;支持梁启

8、超观点的有范文澜、冯友兰等。当时要是有电视,他们肯定比现在的易中天、余秋雨还要火。老子道德经五千字,相当于今天一篇很短的文章,论文都算不上。先秦时期在简帛上书写,材料珍贵,作者必须斟字酌句,惜墨如金,写出来的东西就比较出色。现在的人用电脑,快是快了,多更多了,水平能拿上台面的却少而又少。大家你抄卧冬我抄你,没有什么原创性。这五千字很了不起,想要读懂也很不轻易。比如说老子讲了句很有名的话:“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什么意思?这是形容词意动的用法,就是“以为” 。不管你吃麦当劳还是吃面条饺子,都吃得香,这是“甘其食” 。不管你穿西装还是中山装,都觉得舒服,这是“美其服” 。可有位先生却

9、将这话理解为吃可口的饭菜,穿漂亮的衣服,正好和老子的思想相反。还有“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一般解释为:能够讲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的道,能够说出来的名也不是永恒不变的名。但这句话也可以标点和理解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有正的一面,道又有非的一面,合起来才是永恒的道(常道) 。名的正面加名的反面,才是常名。这样的解释应该说也通。 道德经五千字,固然谁都能读出自己的味道和理解,但是也不能乱读。3.老子老子最反对强求一律,但现在为了讲课方便,姑且把老子里面的内容分成四大块。第一是道的题目。道到底是什么?老子以为道是天下万物的总源头,也是天下事物发展的一个总规律kao

10、yan.china-、总动力。老子夸大道是永恒的、无穷的,同时也是不可言说、我们的感官也无法感受的。老子讲得很明确,道是硬想出来的名字加上往的,说不清楚,只是为了讲方便,我委曲将它称之为道。但是,这个道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关于道的来历,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它比天地还早,可以为天下母,即天下事物的根本。道小到躲在每一个灰尘当中,又大到充盈于天地之间。自然界沧海桑田的变化、国家的兴衰存亡、人的生老病死,起作用的都是道。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年龄战国事中国哲学的高峰时期、思想发展最辉煌的时期。假如说孔子讲仁义是人的发现,法家

11、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政治术的成熟,那么, “道”的提出在中国历史上标志着哲学的突破。也就是说,中国在这之前是没有哲学的。就算有哲学,也都带有原始宗教色彩,比如说天人感应等等,只有“道”标志中国哲学的真正出现。第二是事物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相互转化、循环往复的朴素辩证法。在老子看来,所有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都是对立同一的。没有长就没有短,没有高就没有下,没有难就没有易,而这种对立存在是变化的,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事物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走向反面。这里讲的就是变化。第三是“无为而无不为,以退为进,以柔克刚” 。统治者喜欢这种以退为进、以柔克刚的政治谋略,考研被统治者更能从中汲取柔弱胜刚

12、强的生存聪明。老子喜欢用水来做比喻, “天下莫柔于水” ,水是最柔软温顺的东西,但是“克坚强者莫之能胜” ,是最厉害的。第四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的社会理想。老子以为,老百姓之所以难治理,是由于上面的统治者太有为了。太有为,有时就难免胡作非为妄自乱为,于是就建立种种很复杂的制度、措施,可是仍然什么也弄不好。在老子看来,清心寡欲,一切无为,最好的方法就是什么措施也不用,吃什么、住哪里都满足,最后达到鸡犬之声相闻,而老死不相往来的境界。现在我们都住在高楼大厦里,邻居谁也不熟悉。鸡犬之声固然闻不到,老死不相往来看来是可以做到的。二、老子的人生聪明我想可以将老子的人生聪明回纳为一个精神、四项原则、一种理

13、想。一个精神就是自然精神。这个自然不是我们现在说的大自然,更不是具体的事物。老子所谓的自然就是自然而然的一种状态,你就允从这种自然的状态该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事物各有自己的本性,你不要强迫往改变它、改造它。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活法,你也不要强求人家整洁划一,不要以你自己想法和行为方式往规范、改造别人。1.自然精神老子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这是主张不要刻意地表现怜悯爱惜、鼓吹仁义道德。老子以为,天地一旦有仁义之心,就会按照它的规律运行,圣人也会以仁义道德的标准往要求别人,这是很不应该的。牛羊吃草,人吃它们的肉,表面上看很残忍,但是它反映了一

14、种自然的本性,自然的生物链,若要打破这个生物链,打破这个平衡,就会造成秩序的混乱。还有,孝敬父母、关怀下一代是人的本性,你用不着过分夸大这种孝、慈,甚至重新搞一套,这样给人增加负担实在是多此一举。老子夸大“见素抱朴” ,不强求改变,尊重自然,按照事物本来的运行规律办事,因势利导,用无为来达到无不为的目的。老子还反对过分夸大模式,以为这违反事物发展的本性。我们现在就有一个强行定下来的目标建设好大学。有个口号是十年要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可是,现在北大、清华让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大学仅仅在招生环节上一挑战,都有变成国内二流之虞,还说什么世界一流。世界一流不是自己封的,不是订了目标说什么时

15、候做成就一定能做成的。现在,我们还爱把学术研究叫工程,清史工程、夏商周断代工程等等,都是设计好了你往做,不是按照科研自身的规律来做。说到科研,我有三年时间一篇文章都没有写,都在读书找资料,但是以后三年我写了很多文章并且都发表了。你说这样的考核怎么做bo.china-?按前三年的情况,我考核分歧格,教授就下岗了,或者降为副教授了。你说这样能搞出真正优秀的科研成果来吗?所以现在很多真正有水平的教授不愿意做“工程” ,这违反教学规律。我们总是在口头上说尊重辩证法,但是真做起事情来最不尊重辩证法。所以,我觉得老子的自然精神很重要,他的所有理论和观点都是从自然精神中派生出来的。2.四项原则第一是批判原则

16、。老子主张对任何事情都持思辨的态度,持独立批判的能力。批判的能力很重要,没有批判的能力,社会就不能发展。老子用自己的眼光看事物,也就是用自己的头脑思考。他以为, “有为”往往会导致妄为、胡作非为。实在人可以通过无为来达到有为的目的。老子有很多治国思想,对当时社会的批判是非常有力的。他说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就是治大国就像煎鱼一样,要讲究技巧,煎鱼时不能随便翻,把鱼都翻烂了,应该尽量不干预,让它自己熟。老子最讨厌流行的说法和漂亮名词,对儒家也很不以为然。儒家主要讲礼义,老子对礼评价最低,说礼是“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 。他还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略冬有忠臣。 ”这是说,自然规律被破坏了,才用所谓仁义约束人的行为;有了聪明,也出现了虚伪;*、父子、兄弟不和睦的时候,才提倡孝道;国家快要垮台的时候才会看出忠臣。总之,越是宣传提倡的东西,越说明它是最缺乏的东西,这是老子深刻独到的见解。可以举一个例子。东汉时期提倡孝,每个皇上的谥号都要有孝。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