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心灵一个空间,让快乐随行论文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7148291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给心灵一个空间,让快乐随行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给心灵一个空间,让快乐随行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给心灵一个空间,让快乐随行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给心灵一个空间,让快乐随行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给心灵一个空间,让快乐随行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给心灵一个空间,让快乐随行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心灵一个空间,让快乐随行论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给心灵一个空间给心灵一个空间 , ,让快乐随行让快乐随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探究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探究谢伟芬内容摘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肩负着教育的重任,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与孩子的健康成长息息相关,孩子正处在身心发展重要时期,家长应引导和帮助孩子塑造完整人格,让他们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及一个积极平和的心态,增进与他人的沟通交流和建立友谊,培养悦纳自我、包容理解关爱他人的胸怀。关键词:爱心 责任心 孝心 感恩之心 快乐之心这是个追求快感的时代,这是一个速度取胜的时代,这是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这是一个心灵缺乏宁静的时代。所以在这个时代,我们应该呵护孩子的心灵,给心灵

2、的空间敞开一扇门,让爱的心田有一个温暖的家,希望每一个人都能获得快乐和健康! 家不单是人们的避风港,更是心灵的住所。如何让孩子拥有一个乐观的心态,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一、 爱心的培育从古至今,关爱他人不仅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社会未来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现在的儿童一定要学会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关心其他物种、关心真理等等。因此,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已经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其自我人格的建构、社会性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意义。培养孩子的爱心,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第一,多做有益游戏,多看文学作品。孩子喜欢做一些简洁而有趣味的游戏,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表

3、达爱心的游戏来吸引孩子;多给他们看一看文学作品,让他们开阔视野,学得更多的知识,懂得真善美。 第二,多交往,拓展交往空间。孩子就像一张纯洁的白纸,我们要让他们学会多与人交往,从交往中学到东西,孤独的孩子容易产生心理上的障碍,造成自闭症。爱心,是在交往中建立起来的。 第三,父母重视,多教育,善于引导。孩子的第一临护人,就是我们的父母,作为父母,要高度重视自己孩子的日常生活习惯与学习情况。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多加表扬,让他们的爱心行动得到鼓舞。 第四,注重言传身教,顾及孩子的自尊心。大人们的举手投足,都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要让孩子有爱心,大人们就要做出有爱心的行动,有什么会比言传身教更有说

4、服力呢? 也许你从来没想到过,自己随便说出来的一句话,会对孩子小小的心灵产生多么重大的影响。那么,哪些话会带来解决问题并让孩子快乐,而哪些话应该是永远从我们的大脑中抹去的呢? 二、责任心的培育责任心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的一种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培根曾说:“责任心是世界上最珍贵的种子,它若早早地播种在孩子的心田里,将会收获一生一世的幸福。 ” 1.采用民主的教养方式,让孩子知道“我是家中的一分子”。强化孩子是家中“一分子”的意识,让他们享受“一分子”的待遇,也要付出“一分子”的劳动。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的决策。 我们还可以适当地让孩子了解一些父母的忧虑和难处,提出一些

5、问题,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和选择,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自我服务或服务家人是一种责任,在孩子完成任务后不要有物质奖励,要淡化有形的物质奖赏,代之以精神的爱抚和勉励。2.从身边小事做起,给孩子布置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任务。要让孩子在家庭岗位上感受责任的分量,完成好了给予 表扬鼓励,失责时应给予批评和惩罚,让孩子走出自我中心,强化对他人和周围环境的责任心。例如:有意识地交给孩子一些任务,让孩子参与并适当分担一部分家务劳动;让孩子负责照顾老人、小孩及小动物;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事情负责,鼓励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终。 3订立责任合同。通过和孩子一起制定责任合同让孩子明白该做什么、怎样做,否则将会受到哪些惩罚。要让孩

6、子对某件事负责到底,必须清楚告诉他做事的要求,并且与处罚联系在一起。 4接受应有惩罚并设法补救。让他们接受没有责任心而导致的自然后果的惩罚。 给孩子责任范围内的事情定一个最后时限,父母要将设立的原则推行到底,并于惩罚联系起来。 当孩子的某些行为造成的不良后果时,要让孩子设法补救。 5给孩子选择的权利。把做事的机会和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尽早学会对自己负责。在我们有意识地交给孩子一些任务时,我们也要讲求技巧,可以改“问答题”为“选择题”。让孩子选择其中一样,结果孩子都从中作出了选择,付诸实践,在劳动的过程中体验到辛苦及愉悦,在无形中也学着爱惜自己的劳动成果。 三、孝心的培育人德之

7、本孝。自古以来孝道一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精髓,是传统道德文化的核心。忠于国家,孝敬父母是为人的基本准则。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为百行首”、 “忠臣出于孝之门”,说明了孝是一切的根本啊!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慈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人。培养孩子的孝心,必须从小抓起。第一是要明理。要让孩子从小知道,孝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没有孝心的孩子不是好孩子。还要让孩子知道怎样做才算是有孝心。让孩子知道妈妈十月怀胎的艰辛,知道父母的养育之恩。有孝心的孩子,懂礼貌,责己严,为父母分忧解难。为了明理,多给孩子讲些古今故事,通过形象去理解。第二是给机会。这一点非常重要。真正的孝心

8、要通过实践去培养。平时,孩子应分担家里的一些事情,让他负起责任来。遇有为难的事情,讲给孩子听,让他一起出主意想办法。长辈身体不舒服或生了病,告诉孩子应该做哪些事情,并付诸行动。久而久之,孝心会在孩子身上扎根。第三是父母要做出好样子。父母对孩子祖辈的孝心如何,直接影响孩子,真孝心、假孝心,是骗不了孩子的。因此,为人父母要对自己的孝心做一番反省,在自己身上求真,孝心的种子才会播撒到孩子心里去。第四是父母要在关心孩子过程中培养孩子的孝心。孝心是充满爱心的伦理行为,应该重视以情育情。当然,家长的关心、爱心要适度、适时。四、感恩之心的培育感恩的心态对于健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5 分钟的感激心态,就能使

9、神经系统趋向平静、使身心达到和谐状态。每天 15 分钟的感恩思考,能使人体对抗外来细菌的免疫抗体大幅度增加,使良性荷尔蒙分泌量显著提高,同时压力荷尔蒙明显降低。因此,培养感恩的心态可以帮助孩子拥有更健康的一生。教育感恩,要让孩子多动手去做事情。可以在家里做家务,可以跟保洁阿姨打扫小区,可以找机会参与各行各业的劳动。觉得各学科课本学得差不多了吗?给孩子一些素材或是一个主题,让他自己编写一个单元的教材教育感恩,还要让孩子学会凡事都看到积极的好的一面,学会发现事物的独特价值,让孩子习惯于在平凡的事物中寻找值得感谢的地方,锻炼从错误、失败和逆境中去学习、去成长的能力。堵车时,感谢有这个空闲时间可以放松

10、一下、想想事情;班里有淘气的同学,感谢他们的存在,锻炼了自己控制注意力排除干扰的能力;别人把脏活、重活都留给了自己,感谢他们的信任,给了自己额外的锻炼机会;感谢每一次错误和失败;有病了吃药打针很痛苦,感谢医学吧,西药是西医科学的成果,中药是祖国医学的智慧加上万物的精华在孩子阶段,把这种感恩之心的道理告诉孩子多么的重要,这等于给了他们一盏灯,有了这盏灯,在日后的日子里,当他们长大了,当爸爸妈妈不在他们的身边的时候,他们能够以平和之心对待世界,以感激之心对待人生,这样,他们才能真正的健康、幸福快乐。五、快乐之心的培育现在的孩子快乐吗?有关专家认为,快乐,是一种态度,习惯对烦恼微笑的态度;是一种能力

11、,接受自己,也接受别人的能力;是需要精心培育的品质。我们如何做,孩子才会心灵快乐地成长呢?1.教会社会技能社会技能在生活中可以时时学习。譬如父母扮孩子,让孩子扮演老师或者他要沟通交流的人,示范给孩子看他该如何做;或是父母扮演老师,向孩子提一些问题。这样以后当老师再和孩子交流时,他就不会害羞了。当孩子做对了,就要及时给予恰当表扬,有时只是因为他表达清楚了一句话,或者说对了一句词。尤其要为孩子创造融入团队游戏的机会,让他与小伙伴们充分沟通和交流,哪怕是发生争执,也是一种锻炼。2.帮助建立自信越早让孩子知道自己被需要越好。要让孩子知道,自从有了他,你们的生活变得更好。研究发现,喜欢体育运动的孩子可能

12、成为一个主动而身体力行的人。要在生活中引导孩子热爱户外运动和参与身体锻炼,这对孩子确立自信是很有益处的。不仅能增强孩子的体能和力量,还能有机会让他开心大笑,有助于舒缓压力。音乐、舞蹈、美术都可以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从而感受到快乐和更多自信。3.鼓励独立性格从系鞋带到安全过马路,每一步都是孩子迈向独立的里程碑。平时不要假设孩子什么都不能做,其实只要父母给孩子尊重和关注后,孩子就可能做很多令人惊喜的事情。父母可以经常参与孩子的活动或游戏,也可以让孩子参与择菜、搅鸡蛋等家务活,有助于提升孩子的成就感。当孩子告诉父母他能做什么时,要认真倾听。但绝对不要无视孩子所犯的错误,尤其是父母听到有关孩子的负面评价时,不要沮丧,更不要喋喋不休;当孩子遇到阻碍时,父母要帮助他分析和判断,让孩子说出解决的方法;当孩子听到不同意见时,父母要给予自己的观点,让孩子判断,以增强他的自我意识;当孩子觉得他有能力解决问题时,自然就会带给他快乐和成就感。健康需要从心开始。只有美丽的心灵,才能感受生命之美。心理健康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需要,家长应将心理教育放在孩子教育的首位,并渗透在日常生活中,促进孩子形式良好的心理品质,确保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